Tornado 操作HTTP表头和URL
客户端和服务器共享的 HTTP 实用程序代码。
该模块还定义了通过 tornado.web.RequestHandler.request
公开的 HTTPServerRequest
类。
class tornado.httputil.HTTPHeaders(*args, **kwargs)
为Http-Header-Case
保留所有钥匙的字典。
通过一对新方法add()
和get_list()
,每个键支持多个值。常规字典接口为每个键返回一个值,多个值之间用逗号连接。
>>> h = HTTPHeaders({"content-type": "text/html"})
>>> list(h.keys())
['Content-Type']
>>> h["Content-Type"]
'text/html'
>>> h.add("Set-Cookie", "A=B")
>>> h.add("Set-Cookie", "C=D")
>>> h["set-cookie"]
'A=B,C=D'
>>> h.get_list("set-cookie")
['A=B', 'C=D']
>>> for (k,v) in sorted(h.get_all()):
... print('%s: %s' % (k,v))
...
Content-Type: text/html
Set-Cookie: A=B
Set-Cookie: C=D
add(name: str, value: str) → None
为给定键添加新值。
get_list(name: str) → List[str]
将给定表头的所有值作为列表返回。
get_all() → Iterable[Tuple[str, str]]
返回所有 (name, value) 对的可迭代对象。
如果一个表头有多个值,将返回多个具有相同名称的对。
parse_line(line: str) → None
使用单个标题行更新字典。
>>> h = HTTPHeaders()
>>> h.parse_line("Content-Type: text/html")
>>> h.get('content-type')
'text/html'
classmethod parse(headers: str) → tornado.httputil.HTTPHeaders
从 HTTP 表头文本返回字典。
>>> h = HTTPHeaders.parse("Content-Type: text/html\r\nContent-Length: 42\r\n")
>>> sorted(h.items())
[('Content-Length', '42'), ('Content-Type', 'text/html')]
class tornado.httputil.HTTPServerRequest(method: Optional[str] = None, uri: Optional[str] = None, version: str = 'HTTP/1.0', headers: Optional[tornado.httputil.HTTPHeaders] = None, body: Optional[bytes] = None, host: Optional[str] = None, files: Optional[Dict[str, List[HTTPFile]]] = None, connection: Optional[HTTPConnection] = None, start_line: Optional[RequestStartLine] = None, server_connection: Optional[object] = None)
单个 HTTP 请求。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所有属性都是 str 类型。
-
method
:HTTP 请求方法,例如 “GET”或“POST” -
uri
:请求的 uri。 -
path
:uri 的路径部分 -
query
:uri的查询部分 -
version
:请求中指定的 HTTP 版本,例如 “HTTP/1.1” -
headers
:HTTPHeaders 请求表头的类字典对象。 就像一个不区分大小写的字典,带有用于重复标题的附加方法。 -
body
:请求正文(如果存在)作为字节字符串。 -
remote_ip
:客户端的 IP 地址作为字符串。 如果设置了 HTTPServer.xheaders,将在 X-Real-Ip 或 X-Forwarded-For 标头中传递负载均衡器提供的真实 IP 地址。 - protocol :使用的协议,“http”或“https”。 如果设置了 HTTPServer.xheaders,如果通过 X-Scheme 表头报告,将传递负载均衡器使用的协议。
-
host
:请求的主机名,通常取自 Host 表头。 -
arguments
:GET/POST 参数在 arguments 属性中可用,它将参数名称映射到值列表(以支持单个名称的多个值)。 名称是 str 类型,而参数是字节字符串。 请注意,这与 RequestHandler.get_argument 不同,后者将参数值作为 unicode 字符串返回。 -
query_arguments
:与参数的格式相同,但仅包含从查询字符串中提取的参数。 -
body_arguments
:与参数格式相同,但仅包含从请求正文中提取的参数。 -
files
:文件上传可在 files 属性中使用,它将文件名映射到 HTTPFile 列表。 -
connectionHTTP
:请求附加到单个 HTTP 连接,可以通过“connection”属性访问。 由于连接通常在 HTTP/1.1 中保持打开状态,因此可以在单个连接上按顺序处理多个请求。 -
cookies
:http.cookies.Morsel 对象的字典。 -
full_url() → str
:[source]重构此请求的完整 URL。 -
request_time() → float
:[source]返回此请求执行所花费的时间。 -
get_ssl_certificate(binary_form: bool = False) → Union[None, Dict[KT, VT], bytes]
:返回客户端的 SSL 证书(如果有)。
要使用客户端证书,必须设置 HTTPServer 的 ssl.SSLContext.verify_mode 字段,例如:
ssl_ctx = ssl.create_default_context(ssl.Purpose.CLIENT_AUTH)
ssl_ctx.load_cert_chain("foo.crt", "foo.key")
ssl_ctx.load_verify_locations("cacerts.pem")
ssl_ctx.verify_mode = ssl.CERT_REQUIRED
server = HTTPServer(app, ssl_options=ssl_ctx)
默认情况下,返回值是一个字典(如果没有客户端证书,则返回 None)。 如果 binary_form 为真,则改为返回 DER 编码形式的证书。
exception tornado.httputil.HTTPInputError
来自远程源的格式错误的HTTP请求或响应的异常类。
exception tornado.httputil.HTTPOutputError
HTTP 输出中的错误的异常类。
class tornado.httputil.HTTPServerConnectionDelegate
实现这个接口来处理来自 HTTPServer 的请求。
start_request(server_conn: object, request_conn: tornado.httputil.HTTPConnection) → tornado.httputil.HTTPMessageDelegate
当新请求开始时,服务器会调用此方法。
参数:
server_conn
– 是一个不透明的对象,表示长生命(例如 tcp 级别)连接。
request_conn
– 是单个请求/响应交换的 HTTPConnection 对象。
此方法应返回 HTTPMessageDelegate
。
on_close(server_conn: object) → None
当连接关闭时调用此方法。
参数:
server_conn
– 是先前已传递给 start_request 的服务器连接。
class tornado.httputil.HTTPMessageDelegate
实现此接口以处理 HTTP 请求或响应。
headers_received(start_line: Union[RequestStartLine, ResponseStartLine], headers: tornado.httputil.HTTPHeaders) → Optional[Awaitable[None]]
在接收并解析 HTTP 表头时调用。
参数:
start_line
– RequestStartLine 或 ResponseStartLine 取决于这是客户端消息还是服务器消息。
headers
——一个 HTTPHeaders 实例。
某些 HTTPConnection 方法只能在 headers_received
期间调用。
可能返回一个 Future
; 如果确实如此,则在完成之前不会读取正文。
data_received(chunk: bytes) → Optional[Awaitable[None]]
当收到一大块数据时调用。
可能会返回 Future
进行流量控制。
finish() → None
在收到最后一块数据后调用。
on_connection_close() → None
如果连接在未完成请求的情况下关闭,则调用。
如果 headers_received
被调用,finish
或 on_connection_close
将被调用,但不会同时调用。
class tornado.httputil.HTTPConnection
应用程序使用此接口来编写它们的响应。
write_headers(start_line: Union[RequestStartLine, ResponseStartLine], headers: tornado.httputil.HTTPHeaders, chunk: Optional[bytes] = None) → Future[None]
编写一个 HTTP 标头块。
参数:
start_line
– RequestStartLine 或 ResponseStartLine。
headers
——一个 HTTPHeaders 实例。
chunk
– 第一个(可选)数据块。 这是一种优化,以便可以在与标题相同的调用中写入小的响应。
start_line
的版本字段被忽略。
返回一个用于流控制的 future。
在 6.0 版更改: callback
参数已删除。
write(chunk: bytes) → Future[None]
写入一大块正文数据。
返回一个用于流控制的 future。
在 6.0 版更改: callback
参数已删除。
finish() → None
表示最后的正文数据已被写入。
tornado.httputil.url_concat(url: str, args: Union[None, Dict[str, str], List[Tuple[str, str]], Tuple[Tuple[str, str], ...]]) → str
无论 url 是否具有现有查询参数,都将 url 和参数连接起来。
args
可以是字典或键值对列表,后者允许具有相同键的多个值。
>>> url_concat("http://example.com/foo", dict(c="d"))
'http://example.com/foo?c=d'
>>> url_concat("http://example.com/foo?a=b", dict(c="d"))
'http://example.com/foo?a=b&c=d'
>>> url_concat("http://example.com/foo?a=b", [("c", "d"), ("c", "d2")])
'http://example.com/foo?a=b&c=d&c=d2'
class tornado.httputil.HTTPFile
表示通过表单上传的文件。
为了向后兼容,它的实例属性也可以作为字典键访问。
-
filename
-
body
-
content_type
tornado.httputil.parse_body_arguments(content_type: str, body: bytes, arguments: Dict[str, List[bytes]], files: Dict[str, List[tornado.httputil.HTTPFile]], headers: Optional[tornado.httputil.HTTPHeaders] = None) → None
解析表单请求正文。
支持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和 multipart/form-data
。 content_type
参数应该是一个字符串,body
应该是一个字节字符串。 arguments
和 files
参数是字典,将使用解析的内容进行更新。
tornado.httputil.parse_multipart_form_data(boundary: bytes, data: bytes, arguments: Dict[str, List[bytes]], files: Dict[str, List[tornado.httputil.HTTPFile]]) → None
解析多部分/表单数据主体。
边界和数据参数都是字节串。 arguments
和 files
参数中给出的字典将使用正文的内容进行更新。
在 5.1 版更改: 现在可以识别 RFC 2231/5987 (filename*=
) 格式的非 ASCII 文件名。
tornado.httputil.format_timestamp(ts: Union[int, float, tuple, time.struct_time, datetime.datetime]) → str
以 HTTP 使用的格式格式化时间戳。
参数可以是 time.time
返回的数字时间戳、time.gmtime
返回的时间元组或 datetime.datetime
对象。
>>> format_timestamp(1359312200)
'Sun, 27 Jan 2013 18:43:20 GMT'
class tornado.httputil.RequestStartLine
RequestStartLine(method、path、version)
创建 RequestStartLine 的新实例(method、path、version)
method
:字段编号 0 的别名
path
:字段编号 1 的别名
version
:字段编号 2 的别名
tornado.httputil.parse_request_start_line(line: str) → tornado.httputil.RequestStartLine
返回 HTTP 1.x 请求行的(method、path、version)元组。
响应是一个 collections.namedtuple
。
>>> parse_request_start_line("GET /foo HTTP/1.1")
RequestStartLine(method='GET', path='/foo', version='HTTP/1.1')
class tornado.httputil.ResponseStartLine
ResponseStartLine(version、code、reason)
创建 ResponseStartLine(version、code、reason)的新实例
code
:字段编号 1 的别名
reason
:字段编号 2 的别名
version
:字段编号 0 的别名
tornado.httputil.parse_response_start_line(line: str) → tornado.httputil.ResponseStartLine
返回 HTTP 1.x 响应行的(version、code、reason)元组。
响应是一个 collections.namedtuple
。
>>> parse_response_start_line("HTTP/1.1 200 OK")
ResponseStartLine(version='HTTP/1.1', code=200, reason='OK')
tornado.httputil.encode_username_password(username: Union[str, bytes], password: Union[str, bytes]) → bytes
以 HTTP 身份验证使用的格式对用户名/密码对进行编码。
返回值是格式为 username:password
的字节字符串。
tornado.httputil.split_host_and_port(netloc: str) → Tuple[str, Optional[int]]
从 netloc
返回 (host, port)
元组。
如果不存在,则返回的port
将为 None
。
tornado.httputil.qs_to_qsl(qs: Dict[str, List[AnyStr]]) → Iterable[Tuple[str, AnyStr]]
生成器将 parse_qs
的结果转换回名称-值对。
tornado.httputil.parse_cookie(cookie: str) → Dict[str, str]
将 Cookie
HTTP 表头解析为名称/值对的字典。
该函数试图模仿浏览器 cookie 解析行为; 它特别不遵循任何与 cookie 相关的 RFC(因为浏览器也不遵循)。
使用的算法与 Django 版本 1.9.10 使用的算法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