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840) (0)

浅谈CSS中的伪元素和伪类

2017-06-07 14:02:28 更新

在CSS中,模式匹配(pattern match)规则决定文档树上的元素使用究竟哪个样式规则。这个模式就叫做选择器(selector)。

CSS选择器

CSS中的元素选择器除了可以id(#)、class(.)、属性([])选取元素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类,就是根据元素的状态来选取元素,包括伪类(pseudo-class)和伪元素(pseudo-element)。

这些传统的选择器,包括id选择器class选择器属性选择器派生选择器等等,他们是直接从HTML文档的DOM树中获取元素的。而伪类伪元素选择器是预定义的,且是独立文档元素的。它们获取元素的途径也不是基于id、class、属性这些基础的元素特征,而是基于处于特殊状态的元素(伪类),或者是元素中特别的内容(伪元素)。当然,伪类和伪元素的表示形式也使用:(或者::)与其它选择器相区分。

CSS伪类

什么叫伪类呢?

伪类是基于元素的特征而不是他们的id、class、属性或者内容。一般来说,元素的特征是不可以从DOM树上推断得到的,而且其是动态的,当用户和DOM进行交互的时候,元素可以获得或者失去一个伪类。(这里有一个例外,就是:first-child:lang是可以从DOM树中推断出来的。)

CSS的现有标准中,伪类包括:

CSS伪元素

什么是伪元素呢?

伪元素是创造文档树之外的对象。例如文档不能提供访问元素内容第一字或者第一行的机制。伪元素还提供一些在源文档中不存在的内容分配样式,例如:before:after能够访问产生的内容。伪元素的内容实际上和普通DOM元素是相同的,但是它本身只是基于元素的抽象,并不存在于文档中,所以叫伪元素。

CSS的现有标准中,伪元素包括:

  • :first-letter 点我看手册,伪元素的样式将应用于元素文本的第一个字(母)
  • :first-line 点我看手册,伪元素的样式将应用于元素文本的第一行
  • :before 点我看手册,在元素内容的最前面添加新内容
  • :after 点我看手册,在元素内容的最后面添加新内容

两者之间区别

首先说一下伪类伪元素的相同之处,

伪类和伪元素都不出现在源文件和文档树中。也就是说在html源文件中是看不到伪类和伪元素的。

他们的不同之处,

伪类其实就是基于普通DOM元素而产生的不同状态,他是DOM元素的某一特征。伪元素能够创建在DOM树中不存在的抽象对象,而且这些抽象对象是能够访问到的。

一句话总结不同之处就是,伪元素产生新对象,在DOM树中看不到,但是可以操作;伪类不产生新的对象,仅是DOM中一个元素的不同状态;

:before:after使用场景

现在在一些主流的css框架中,比如BootstrapFoundation等中,对:before:after的使用较多,而且这两个伪元素在一些特定场景下的确有许多妙用。

demo1是一个专门介绍使用:before:after的博文,可以学习下。

下面,说一下我之前使用:before:after的一个场景。

现在我们需要使用纯CSS做一个下图中的镂空箭头符号,

对应的html代码如下,

<div class="arrow arrow-top"></div>
<div class="arrow arrow-right"></div>
<div class="arrow arrow-bottom"></div>
<div class="arrow arrow-left"></div>

样式如下,


div.arrow:before, div.arrow:after {
    content: ' ';
    height: 0;
    width: 0;
    top: 100px;
    left: 255px;
    position: absolute;
    border: 10px solid transparent;
}
div.arrow-top:before {
    border-bottom-color: #fff;
    z-index: 2;
    top: 102px;
}
div.arrow-top:after {
    border-bottom-color: #333;
    z-index: 1;
}
div.arrow-right:before {
    border-left-color: #fff;
    z-index: 2;
    left: 297px;
    top: 104px;
}
div.arrow-right:after {
    border-left-color: #333;
    z-index: 1;
    left: 300px;
    top: 104px;
}
div.arrow-bottom:before {
    border-top-color: #fff;
    top: 107px;
    left: 330px;
    z-index: 2;
}
div.arrow-bottom:after {
    border-top-color: #333;
    top: 110px;
    left: 330px;
    z-index: 1;
}
div.arrow-left:before {
    border-right-color: #fff;
    top: 103px;
    left: 355px;
    z-index: 2;
}
div.arrow-left:after {
    border-right-color: #333;
    top: 103px;
    left: 352px;
    z-index: 1;
}

其实原理很简单,

设置.arrow属性的:before:afterborder属性为10px,颜色为透明的。然后将:before:after中的任意一层的border-color设置为可辨识的,然后使用z-index值较高的层遮盖z-index值较低的层,通过微调topleft的值达到目的。

这里我们当然可以通过一些美化的手段,使得我们的箭头看起来更加好看一点,比如像下面这样,

参考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