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ilog 时序逻辑UDP
时序逻辑 UDP 与组合逻辑 UDP 在定义形式和行为功能上均有不同,主要区别如下:
- 时序逻辑 UDP 的输出端必须声明为 reg 型。
- 时序逻辑 UDP 可以用 initial 语句初始化。
- 状态表格式也稍有不同:
... : <current_state> : <next_state> ;
表示时序逻辑的 UDP 主要分为 2 种:电平触发 UDP 与 边沿触发 UDP。
电平触发 UDP
电平触发 UDP 的输出是根据输入电平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带有清零端的 D 锁存器的功能描述为:
- 清零端为 1 时,输出端恒为 0 ;
- 清零端为 0 、使能控制端为 1 时,锁存器透明,输出端等于输入端;
- 清零端为 0 、使能控制端为 0 时,锁存器呈保持状态,输出端保持不变。
其真值表为(q 表示当前状态,q+ 表示下一个状态):
其实编写 UDP 的过程,可以理解为换一种格式编写真值表的过程。
带有清零端的 D 锁存器的 UDP 可以描述如下:
primitive d_latch(q, clear, en, d);
output q ;
reg q ;
input d, en, clear ;
initial
q = 0 ;
table
//clear en d :q :q+ ;
1 ? ? :? :0 ; //clear
0 0 ? :? :- ; //"-" means stable
0 1 0 :? :0 ; //q = d
0 1 1 :? :1 ;
endtable
endprimitive
当然,也可以在罗列端口信号时就声明其类型,并且赋初值。
primitive d_latch2(
output reg q = 0,
input clear, en, d);
......
endprimitive
边沿触发 UDP
边沿触发 UDP 的输出是根据输入跳边沿和(或)输入电平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直接给出带有异步复位端(RST)且在时钟下降沿采集信号的 D 触发器的"真值表":
可见此"真值表"中还加入了上下沿的概念,是为了方便编写 UDP 代码。
此 D 触发器的时序逻辑 UDP 描述如下:
primitive D_TRI(
output reg Q = 0,
input RST, CP, D);
table
//RST CP D :Q :Q+ ;
//(1) 清零
1 ? ? :? :0 ; //RST=1 时清零
(??) ? ? :? :- ; //忽略 RST 边沿变化
//(2) 时钟下降沿采集
0 (10) 0 :? :0 ; //时钟下降沿采集信号
0 (10) 1 :? :1 ;
//possible negedge
0 (1x) ? :? :- ; //可能是时钟下降沿时保持
0 (x0) ? :? :- ;
//(3) 时钟上升沿保持
0 (0?) ? :? :- ; //时钟上升沿时保持
//possible posedge
0 (x1) ? :? :- ; //可能是时钟上升沿时保持
//(4) 非时钟沿变化时,即便数据有跳变,输出仍然保持
0 ? (??) :? :- ;
endtable
endprimitive // D_TRI
对此触发器进行简单的仿真,testbench 描述如下。
`timescale 1ns/1ps
module test ;
reg D, CP = 0 ;
reg RST ;
wire Q ;
always #5 CP = ~CP ;
//data driver
initial begin
D = 0 ;
#12 D = 1 ;
#10 D = 0 ;
#14 D = 1 ;
#3 D = 0 ;
#18 D = 0 ;
end
//reset driver
initial begin
RST = 0 ;
#3 RST = 1 ;
#2 RST = 0 ;
#22 RST = 1 ;
#1 RST = 0 ;
end
D_TRI u_d_trigger(Q, RST, CP, D);
initial begin
forever begin
#100;
//$display("---gyc---%d", $time);
if ($time >= 1000) begin
$finish ;
end
end
end
endmodule // test
仿真结果如下。
由图可知,在 cap1 时刻,Q 端被复位清零;在 cap2 时刻,即时钟下降沿时,输出端采集到 D 端输入 1;在 cap3 时刻,Q 端又被清零。符合设计。
需要注意的是:
状态表每行多个输入部分,最多只能有一个跳边沿,例如下面状态表的表述是错误的。
table
......
(10) (10) 1 :? :1 ;
endtable
电平触发的状态表输入项,其优先级高于边沿触发的状态表输入项。若两者在同一时刻出现,则输出端的状态由电平触发的状态表决定。
例如上述 D 触发器中,RST 可以看做是电平触发,CP 可以看做是边沿触发。当 RST 上升沿与 CP 端下降沿同时刻来临时,输出端会变为 0 ,如下图 cap 时刻。当然,实际的时序应该避免时钟和复位边沿同时到来。
边沿触发 UDP 中,必须为每一个输入信号都指定边沿变化时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否则在该信号的跳变沿处可能会造成输出端为 X 。
例如缺少 RST 边沿变化的说明:
//(??) ? ? :? :- ; //忽略 RST 边沿变化
则在 RST 下降沿输出会变为 x。
再例如缺少时钟稳定、D 端数据变化时的说明:
//(4) 非时钟沿变化时,即便数据有跳变,输出仍然保持
//0 ? (??) :? :- ;
则 D 端数据变化的边沿处也会使输出为 x。
UDP 状态表符号缩写
UDP 状态表的电平和跳变沿缩写符号及说明如下表所示。
缩写符 | 含义 | 说明 |
---|---|---|
? | 0, 1, x | 只能用于输入 |
b | 1, 1 | 只能用于输入 |
- | 保持原值不变 | 只能用于输出 |
(ab) | 信号由 a 变 b | 用作输入端边沿的指示 |
r | (01) | 信号的上升沿 |
f | (10) | 信号的下降沿 |
p | (01), (0x) 或 (x1) | 可能是信号的上升沿 |
n | (10), (1x) 或 (x0) | 可能是信号的下降沿 |
* | (??) | 信号任意边沿的变化 |
UDP 设计指导
针对数字设计时是选择使用 module 还是 primitive,要从设计需求、复杂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下面给出一些指导性的建议。
- UDP 只能进行功能性建模,不能对电路时序和制造工艺(例如 CMOS,TTL等)进行建模。使用 UDP 的主要目的是以类似于真值表的简洁形式对数字设计进行建模,而 module 可以包含电路时序,并指定制造工艺。
- UDP 只能完成有一个输出端口的数字设计。当输出端口大于一个时,只能用 module。
- UDP 是使用内存中的查找表实现的,当输入端口较多时,输入端口的组合将会呈指数增长。UDP 输入端口的数量也会受到仿真器的限制。因此输入端口较多时不宜使用 UDP。
- 选择使用 UDP 以后,一定要尽可能的用缩写符完整的描述 UDP 状态表。漏掉输入的组合情况,输出端可能会出现 X 的状态,造成设计错误。
点击这里下载源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