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上新”,新劳动者“上岗”

2022-09-01 10:05:00 浏览数 (1)

日复一日的工作内容,还能有新变化吗?

选择工作时,到底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因为AI,这些问题现在有了不一样的答案。

AI与各行各业逐渐融合,已开始呈现出全新的工作模式。人们印象中劳动者在田间地头、戈壁荒滩、机器轰鸣里挥汗如雨的画面,已改换了新貌;年轻人也看到了科技融合其中的巨大机会和精彩未来。

这个五一劳动节,沿着中国首个自主研发、开源开放、功能丰富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百度飞桨落地行业的路径,我们倾听一群和AI握了握手的新劳动者们有什么工作心得——

农业专家坚守本心迎变革

新农人心怀梦想勇闯新关

走进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由裕农、京东方后稷和飞桨联合打造的智慧植物工厂,映入眼帘的是大片新鲜的蔬菜,背后则是24小时照看这些蔬菜的机器。

在这里,飞桨企业版-零门槛开发平台EasyDL的AI技术能力,与京东方后稷设施农业智慧种植应用系统结合后,实现了AI智慧种植:不仅能自动识别蔬菜的生长是否健康、能否采收,还能第一时间精准发现害虫、降低损失。

飞桨带来的改变,植物工厂的厂长李开最有体会。曾经因为技术人才不够,李开每天要走上两三万步亲自巡场,过年也不能休息;百度飞桨AI技术应用在植物工厂后,他从一人只能照看20亩地,变成了60-100亩地,工作效率提高了3-5倍

李开大学时学的是农学专业,当时一个班级四十多位同学,目前仍在这个行业工作的只有他一人。“当现有农业人员退役后,谁来接管农业、填补劳动力真空期?所以AI辅助农业,是很有前景、有意义的。”

李开的担心有了转机。去年智慧植物工厂来了几位1999年生的实习生,“他们都特别喜欢现在的工作,因为他们在这里看到了不一样的农业”。刚从大学毕业不久的小清,总会很自豪地和前来参观调研的人们介绍AI智慧种植,“我认为未来的农业一定会很智能、很友好”。

同样从事农业,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员王昊很早就开始关注AI。聚焦大田农业智能农机的他,一直在探索如何让无人驾驶农机走得更准、活儿干得更好。

“无人驾驶农机需要达到厘米级的作业精度,不论是作业前的路径规划,还是作业过程中的障碍物感知,对算法的精度要求都是极高的”。面对难题,王昊借助飞桨开发了农田地块分割及障碍物识别模型并应用在相关系统中,实现了高精度的农田作业边界获取,保障无人驾驶拖拉机等职能农机能够在复杂地块内按照预定的轨迹精准作业。未来,农民们在农田里的耕作,将会呈现出一副全新的图景。

告别-45℃严寒和泥泞盐碱地

输煤胶带巡检工与机器人作搭档

内蒙古海拉尔,有一条长达两公里的煤炭输送胶带,刚开采出的新鲜煤块通过这些胶带被高速运送至发电厂。以往,巡检工人老刘和同伴需要围绕胶带一段段巡查,近距离观察是否有噪音、着火、皮带轮损坏等问题。

冬天海拉尔的最冷气温可达到-45℃,老刘只要走十分钟就会彻底冻僵;到了夏天,充沛的雨水让草地变成泥泞的盐碱地,老刘和同事根本无法行走。工人的安全很难保证,输煤胶带的问题也常被漏看、错看。

观察到这一问题,华夏天信(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考虑引入AI为巡检工“减负”。基于飞桨算法工具和产业级模型库,华夏天信设计出一套“输煤胶带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AI巡检机器人可高效、精准地在多种环境下识别设备隐患,开发时间也缩短了70%以上,为煤矿企业大大节省了成本。

现在,老刘和同伴们的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方AI巡检机器人来回巡检胶带设备状况,一旦发现危险便会自动识别、“思考”、及时通报,而他们只需要坐镇后方的集控室,收到警报后通过语音给机器人下达命令就可以了。

告别了艰苦的巡检环境,工作更安全、舒心的老刘对这个应用了飞桨的AI工作搭档赞不绝口:“确实厉害!设备问题定位准,有了它真的省了不少事。”

火车“身份证”里发现玄机

95后铁路工变身创新能人

李桑郁,95后,也是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襄阳车辆段的一线工人,负责检修火车制动系统。他做过物联网、参加过比赛,有些技术基础,但看起来和AI似乎没什么联系。

李桑郁与AI的缘分,来自于同事的一个请求。油漆班组的工长找到他,说他们每年都会出现车号喷错的情况,有时质检验收也发现不了。“能不能做个铁路货车车号识别的设备,减少错误?”

车号是铁路货车车身上的一串号码,相当于身份证,一旦出错就会影响列车的调度、运行,甚至会导致行车事故发生。以襄阳车辆段为例,每年需要人工维修并重新喷涂车号的铁路货车达一万多辆,工作量巨大。接此重任,李桑郁决定向AI取取经,一番搜索之后选定了百度飞桨。

在顺利自学飞桨开发套件之后,李桑郁一人通过飞桨目标检测算法,打造出了铁路货车车身字符及标识检测项目,不仅能够快速定位并识别图片上的车号,即使拍摄角度不同,车号识别准确率也高达97%,成功部署后已经开始帮助铁路车间作业,提高了审核效率。为了表彰工作贡献,襄阳车辆段还为这位95后铁路工人设立了创新工作室。

李桑郁毕业时拿到好几个Offer,但因为从小在铁路大院长大,最后还是选择了成为一名铁路工人。“铁路系统也有智能化运用的大空间,AI大有可为。”

这些新劳动者的故事,在飞桨应用落地各行各业之中持续闪闪发光。目前,飞桨已经凝聚了406万开发者,服务了15.7万企事业单位,创建了47.6万个AI模型——其中的每一个数字,都是新劳动者们亲手用AI创造的奇迹。

AI正在不断催生出新的工作岗位,也在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工作方式和体验。传统行业的焕新正是对AI赋能的最好见证:越来越多年轻人发现机遇、接受感召,投身时代洪流;传统劳动者获得更安全、高效的工作体验,成为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造价值、成就自我,

既是劳动者追求的意义,

也是飞桨赋能千行百业的愿景。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