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序智能丁华杰:将「黑科技」平民化、量产化,赋能干线物流自动驾驶 | 镁客·请讲

2022-04-07 12:40:37 浏览数 (1)

2022年半导体大会正式开启,点击图片立刻参与!

丁华杰指出,可量产是自动驾驶的一个痛点。

作者 | 来自镁客星球的韩璐

“自动驾驶就两条赛道,一条是无人出租车,另一条是物流运力。”于日前由镁客网主办的线上分享活动上,前中汽创智人工智能首席技术官、现寻序智能创始人&CEO丁华杰这样说到。

其中比如物流,依据统计结果,2021年物流占据国内GDP总值约14.6%。毫无疑问,于自动驾驶而言,这是一个无可估量的巨量市场。但现实情况,比如干线物流,用丁华杰的话来说,就是四个字——难以落地。

而在他看来,这一现象的背后,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交锋。

图 | 前中汽创智人工智能首席技术官、现寻序智能创始人&CEO 丁华杰

做干线物流自动驾驶,不是做出样车就行

所谓的干线物流自动驾驶,主要是指L3、L4级自动驾驶重卡为运载工具,运输线路以高速公路为主,日均行驶里程在200公里以上的省际与跨省公路货运领域。

而就在去年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这一细分赛道中,干线物流无疑是资本焦点。

不完全统计,在2021年,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领域发生65起投融资事件,融资总金额达到了424.1亿元。其中干线物流以134.4亿元成为融资金额第二名,超过了robotaxi,仅次于量产车。

与此同时,也是在去年,一些robotaxi企业以及上汽、阿里达摩院等企业也开始着手布局干线物流赛道。不可谓不热闹。

但这番热闹的背面,我们还看到一个情况——干线物流自动驾驶,大部分仍处于测试阶段,成本高昂难以落地。

“做干线物流自动驾驶,不是说做样车就能够实现的,一辆高昂成本的自动驾驶车型,很难实现与成本相匹配的收益。”丁华杰说到,照此一来,“如果不卖车,商业模式就很难走得通,这件事就没有意义。”

同时他表示,自动驾驶本身的落地是由整个架构决定的,这其中覆盖了生态平台、应用软件、AI平台、操作系统、算力平台、EE平台、整车及动力平台7层架构。“于自动驾驶而言,这7层架构的每一个支撑,对于未来的发展落地都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也让整个落地充满了很多不确定性。”

举个例子,比如EE平台,原先是分布式电子架构,依赖于大量的ECU来提供服务。但随着智能化的推进,再回过头来看传统分布式架构,“跨域协同困难,软件开发及更新严重依赖硬件系统,ECU之间各自为政、无法协同,无法提供全生命周期更新服务……这些都是问题。”

当然了,面对这些问题,丁华杰也表示,这两年大家都在考虑SOA、考虑中央区域控制器,寻序智能则是围绕整个技术架构,打造可落地的、可量产的干线物流先进运力。

此外围绕干线物流,他也强调称,做干线物流自动驾驶,一定要清楚,谁才是自己的对标竞品,“很多自动驾驶公司,他们的目标都是取代司机,但其实深度调研后会发现,干线物流市场存在着几十万司机夫妻店,而利用自动驾驶高科技产品与他们竞争是不仁道的,同时也是非常没有意义的。”

与其竞争到最后未必胜出,不如赋能。寻序智能坚持利他共生的商业模式,来赋能物流客户。

将黑科技“平民化”

“寻序智能要做的,就是在不增加整车成本的情况下,用极低的成本来解决安全问题。”丁华杰在分享中表示。

商业立足于成本的角度,抛却过路费等固定费用,其他成本主要包括人力成本、安全成本、燃油成本、整车成本。

比如安全成本,他举例称,当前美国事故率是每百万公里1.3起,国内事故率是每百万公里3.7起,平均事故赔付是3万,加上停工造成的4万,整体约7万。至于事故的原因,则是激进驾驶、疲劳驾驶、危险驾驶、注意力分散等问题。

又比如人力成本,相关调查显示,2018年,约68.21%的货车司机对于就业环境是非常不满意的,另有26.07%则是不太满意的。

与此同时,2020年中国货车司机群体中,40岁年龄的司机占据了整体的53.4%。而成为重卡司机前,需要具备3年大型货车运输从业经历,从业门槛并不低。

针对这些问题,丁华杰表示,寻序智能要做的就是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打入增量市场(先进运力等等);第二件事是将所谓的“黑科技”平民化;第三件事是技术赋能商业,让商业回归商业本质。简答一句话总结,也就是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未来交通。

“我们要打造可量产的全栈自动驾驶,打造黑科技的平民化应用。”

为此,他在分享中表示,寻序智能会与国内头部的企业联手,在不增加,或者是稍微增加整车成本的基础上,将一些原先高价格的产品趋向平民化。而非业界主要采用的逻辑,也就是“通过增加整车成本来降低人力成本”。

“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面对安全成本高、驾驶员缺失、运维成本高的基础情况,我们整体的发展思路就是致力于零安全成本,大幅降低燃油成本,减少人力成本。”

而在产品层面,寻序智能则是打造了“三软一硬”四大技术平台:

X—PILOT,自动驾驶软件; X—Vision,AI感知算法; X—ECU,域控制器; X—FACTORY,算法工厂。

“四大技术品牌,将陆陆续续地做一个整体的产品投放,包括计算平台、各种传感器、相关算法、交互运营架构,最后通过数据闭环进行相关开发和落地。”

最后

镁客网注意到,在分享的过程中,丁华杰展示了一张Gartner曲线图。该曲线点出新科技产品进入市场的发展过程会出现两轮热度,一轮是概念形成时,随后待到一定程度时概念会冷却,同时概念也会被开发成产品进入市场,待到产品热卖,则会进入到下一轮热度。

依据Gartner曲线图,丁华杰指出,L3、L4级自动驾驶正接近量产,行业泡沫逐渐破灭。

未来几年内,自动驾驶会逐步进入一个低声量时期,这并不是坏事,只是说明大家都在埋头干活,陆陆续续地推出一些可量产、可落地的产品,这也是整个产业的大趋势。”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