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mo是行业公认最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它进入中国必定会对火热的中国自动驾驶市场带来影响。
从谷歌离开的那一刻起,何时重返中国就成了固定话题。
近期,谷歌系的自动驾驶公司Waymo进入中国,并在上海建立了分公司。据了解,这家叫慧摩商务咨询的公司于5月22日在上海自贸区注册成立,它的注册资金为350万元,由Waymo全资持股。此消息一出,立马引起了业内人士的热议。
Waymo前身为谷歌X实验室的自动驾驶团队,由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与AI实验室教授塞巴斯蒂·安特龙及其团队在2009年加入谷歌后创立,至今已有9年的历史。
目前,Waymo已经成为了累积路测历程最长的自动驾驶企业,公共道路行驶超过400万英里、模拟环境下行驶超过10亿英里。去年4月份,Waymo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上线了一项名为“Early Rider”的自动驾驶的试运营项目,到了10月份,车辆就完全由系统操控了。
根据咨询公司Navigant最新发布的自动驾驶企业排行来看榜,Waymo处于领导者象限,是全球数一数二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Navigant甚至预测,第一个使用无人车提供出行服务的不是通用就是Waymo。
本次Waymo入华意味着谷歌又将与老对手百度正面交锋,甚至有观点认为百度等国内自动驾驶公司将迎来严重挑战,行业格局或将重塑。
Waymo入华面临三大挑战
Waymo在自动驾驶方面有着雄厚技术积累,这是waymo在跟中国本土公司竞争时的优势。
同时,中国相关部门对于自动驾驶也持开放态度。今年5月份,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目前国内允许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测试的城市有北京、上海、重庆、深圳,这就为waymo未来开展自动驾驶汽车路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
但是Waymo想要在中国生根落地,还将面临着政策、路况、团队、文化差异等多方严峻挑战。
复杂的中国路况
尽管在硅谷的高速公路和地方性道路上都能看到Waymo测试的身影,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城市道路状况却有着非常大的差异,中国的自动驾驶车辆要测试和仿真的环境肯定会更复杂。
中国道路体系内的参与者,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不遵守规则的情况数不胜数,这种突发性、偶然性频现的道路状况,会让自动驾驶车辆无所适从。
Waymo要学习和适应中国的道路法规和状况,需要花上比在美国更长的时间。Waymo此前得到的测试反馈,在问题状态和场景种类上是否足够完善,能否面对更加复杂的中国道路状况,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受监管的地图和数据
除了算法和雷达之外,自动驾驶所依赖的另一项重要技术就是高精地图。高精地图必须建立在云计算提供的强大算力之上,在实景地图上不断增加实时数据,使之无限接近真实交通场景,结合激光传感器辅助无人驾驶进行决策。这是一项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的工作,也是无人驾驶公司最重要的壁垒之一。
在美国,谷歌地图可以为Waymo提供高精度地图,但是在中国,根据目前中国的监管规定,自动驾驶测试和产品中使用的地图应用不得来自外国企业,谷歌这类外企几乎只能与国内图商合作。在此之前,特斯拉入华时也不得不放弃谷歌地图,而与腾讯投资的四维图新合作。
地图数据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十分关键,从零开始打造高精地图更是一项太过困难的工作。可要是和现有地图厂商合作,却又很容易碰上竞品。总之,Waymo的技术优势固然存在,但是能否弥补中国本土路况和高精地图数据短板,还是个未知数。
政策及商业风险
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谷歌在全球科技圈的知名度、地位,以及商业成就不必多言,但具体到中国的特殊国情,谷歌其实一直走得不是一帆风顺。
先是赖以成名的搜索业务退出中国市场,此外像是谷歌地图、谷歌邮件、视频服务Youtube等互联网服务,以及Piexl智能手机、Chrombook笔记本、智能音箱等硬件产品同样缺席。
虽然目前自动驾驶领域相关的路测规定中,并没有对外资企业做出明确限制,但是考虑到中美两国未来仍将长期处于经贸摩擦与对抗的大背景,Waymo等美资企业长期面临的政策压力定不会小。
所以跟当年搜索业务退出中国市场,以及安卓系统的原生服务在华缺席一样,政策限制风险将是Waymo在中国发展的一大门槛。
商业变现的切入口
不过在世界范围来看,自动驾驶产业也还处于刚刚开始的萌芽阶段,市场不仅仅可以容纳第一名。Waymo入华不一定非要和本土自动驾驶企业分个高下。其实Waymo真正的危机,也并不在技术上,而是越来越狭隘的商业化应用场景。
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要么出售给汽车厂商;要么提供无人汽车分时租赁服务;要么进入物流、公交、货运等等B端市场。那么Waymo在中国进行商业变现,又有哪些可能呢?
对于Waymo来说,这几种方式都不太现实。
在和汽车厂商合作方面,谷歌此前一直主张自己造车,直到最近才开始开放和菲亚特和本田的小范围合作。尤其是Waymo更倾向于提供从传感器到软件平台的整车解决方案,面对汽车厂商的姿态更加强势。
在中国,一方面小鹏、蔚来这种新型品牌都在选择自研技术,另一方面北汽新能源、奇瑞这些国产汽车品牌已经站队开放性更强的百度Apollo。没有理由说,Waymo在中国会比在美国更受汽车厂商欢迎。
在无人汽车分时租赁上就更别提了,中国网约车市场几近被滴滴垄断,连Uber都是手下败将,Waymo更难在一时之间开辟出另一片市场推出无人汽车分时租赁服务。
至于B端市场,也十分拥挤。像金龙客车的微循环巴士阿波龙已经实现量产,阿里的无人驾驶也将服务自己的菜鸟物流纳入规划。何况Waymo作为海外企业,想进入市政交通的公交体系也很困难。
随着Waymo在凤凰城联合沃尔玛在内的五家公司推出接送服务,市场纷纷猜测Waymo的入华方式是否以无人驾驶运营的方式撬开。
3月10日,Waymo表示将在亚特兰大启动一个自动驾驶卡车试点项目,为谷歌多个数据中心运输货物。这也是Waymo在物流领域的试水动作之一。
7月25日,Waymo中国区负责人王敏也在美团无人配送开放平台发布会上亮相,并向观众介绍:Waymo是一家无人技术公司,Waymo的使命是确保人们安全出行,物品便捷到达。Waymo以无人配送车的角度进入倒是一条可落地的路径。
无论如何,Waymo以什么场景切入中国市场,都尚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么看来,Waymo入华很可能不像想象中那么激动人心。在最“坏”的情况下,Waymo入华的结果甚至可能像谷歌翻译的“回归”一样,除了谷歌这个标签,已经无法再掀起更多波澜。
麦肯锡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未来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2030年中国自动驾驶相关新车销售及出行服务创收将超5000亿美元。无论是Waymo还是特斯拉入华,最看重的还是中国市场的未来前景。
【科技云报道原创】
转载请注明“科技云报道”并附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