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进入2020新基建,行业真实情况大透视!不容错过!

2020-08-04 14:47:36 浏览数 (1)

开文先送上祝福:女神们节日快乐!祝疫情早日度过!寰球内外同舟共济!

背景

自动驾驶,也有人叫做轮式机器人,集成了感知、认知、预测、决策、控制、协同等人工智能几乎所有类型的问题,可以说是AI技术的皇冠。

从融资的角度,中国的自动驾驶大概兴起于2016年前后(8亿左右),最高峰发展到2018年的162.3亿,然后逐渐进入了静默期(2019年107.1亿)。不仅是因为人工智能这项核心技术本身仍有很多难关需要攻克,产业配套的传感器、高精度地图、测试环境与标准规范等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0年伊始,国家对行业的投入决心肉眼可见,最近发布的新基建政策明确提到了AI及自动驾驶

核心观点

总体来说,产业这些年在整车集成、传感器、测试环境、标准规范等方面进步明显,中国在路测里程和技术成熟度上与美国仍有差距,但在缩小。美国以谷歌Waymo(234万公里)和通用Cruise(133万公里)为代表,中国以百度(90万公里)和小马智行(12万公里)为代表。

下面,借着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发布的《北京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2019年)》,我们一起看看行业发展的具体干货进展有哪些吧。

报告全文PDF获取方式,公众号回复:20200308

标准规范

北京市发布了测试类、支撑类、监管类标准规范。其中关于测试能力、评估方法、测试场景,模拟仿真等方面颇具参考价值。

测试环境

建立了“场(封闭试验场)—路(开放测试道路)—区(开放测试区域)”三级测试环境。其中亦庄基地最具代表性,亦庄基地,面积为 650 亩,拥有高速、城市、乡村场景,覆盖京津冀地区 85% 以上的城市场景、90% 高速公路场景,可满足 12 米以下自动驾驶车辆以及无人配送、外卖、监管巡逻等轮式车的全天侯多气象条件的测试评估需求。

整体方案

以中关村环保园示范区为例,整体方案如下图,建立了“基础设施、通信链路、计算指挥中心、自动驾驶汽车”四大部分组成的整体架构。其中自动驾驶汽车包括了无人巡检、无人物流快递、无人清扫、分时租赁、编队行驶等多种类型。

传感器

多数测试主体采用摄像头 毫米波雷达 激光雷达方案。其中激光雷达为关键部件,国产化率从20%提升至40%,国外品牌主要是Velodyne,国内有禾赛、速腾聚创等。

能力基线

认知盲区测试方面,以120cm的儿童模拟为对象,整体优于人类驾驶员,但与车辆的传感器布局、感知算法等关联较大,不同车型差别较大。

前方最大认知距离方面,以锥桶和模拟儿童、成人为对象,都能做到50米以上,最好的可以达到百米以上。理论上,能够满足48km/h行驶情况下的停车避碰。

专项测试及可靠性测试

在专项测试和5k公里以上的可靠性测试中,整体的自主性均有很大差距,首次通过率、无事故运行时间等均难以满足上路要求。

主要故障情况

比较有趣的是,所有事故中,人为原因(误操作等)导致的远大于系统故障。

系统故障方面,以传感器故障、地图标注异常、边缘情况应急处理等原因较为常见,还值得注意的是,如何有效做到人车协同也很重要,很多故障反而是人参与之后造成的。未来或许在汽车已经很智能之后,人的参与会带来很多麻烦。

更多详细数据和信息,请参见《北京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2019年)》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