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清华武廷海:技术是衡量人类文明的尺子 | WeCityX系列专家访谈

2023-12-12 18:21:55 浏览数 (1)

腾讯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联合出品

以互联网产业化和工业智能化为标志、以技术融合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以一系列颠覆性新兴技术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城市。全面数字化发展改变城市的资源连接与供给,元宇宙的出现重塑人与空间的关系,碳中和发展愿景推动能源体系升级,工业互联网、无人驾驶及机器人的发展促进工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运输。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及建设方法。然而,当前未来城市建设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相关的城市研究仍大多聚焦单一领域与对象,且彼此间缺乏足够的对话交流机制,难以针对具体议题达成共识。

为此,腾讯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联手合作,访谈了7位来自学界、业界的领域专家,围绕历史演进、生产生活、城乡关系、社会可持续发展、工程实践以及城市运营视角下的若干核心议题探讨与展望技术演进与城市的未来,本篇为该系列专家访谈的第七篇。

【专访嘉宾】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武廷海(以下统一简称“W”)

【访谈参与成员】

  • 腾讯:刘琼、李瑞龙、王鹏 、张翼、刘莫闲、徐一平
  • 清华:龙瀛、张恩嘉、李伟健

(以下统一简称“WeCityX”)

WeCityX:从城市史的视角来看,技术革命/工业革命和城市发展演进的关系是什么样的?这种相互影响是否会对我们当下理解技术与城市有所助益?

W:技术是衡量人类文明的尺子。回溯历史,人类将石器和木棍作为工具的时候就已经象征着技术进入到人类演进过程中。旧石器、新石器时期工具的变化、人类聚落的形成以及城市的产生都是技术进步的标志。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协同发展带来人类生产力水平提高,伴随着大城市的产生现代社会也趋于形成。这个过程与交通、通讯、能源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现在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来临进一步突破城市时空限制,象征着“后现代”的来临。总体而言,城市形态、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是动态适应技术变化的长期过程。

新石器时期对于工具的使用 来源:网络新石器时期对于工具的使用 来源:网络

WeCityX:历次技术迭代过程中,技术对城市空间有没有共性、不变的影响?

W:在进化论的大背景下,人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式是与城市协同进化的。人类是城市动物,随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会对城市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要求技术的进步。在“人-技术-城市”关系中,人是最大的变量,人会选择、判断、适应,带来行为的变化,而同样的技术不一定会带来同样的结果。

WeCityX:您是否认同智慧技术的迭代变化速度要比城市更快呢?

W:技术会有颠覆性、突破性的进展,而人类社会的变化是较慢的。生物的尺度与特性决定了城市会不断平衡适应这种变化。例如人总是要睡觉的,科技发展能否让人不睡觉?我认为人的睡眠时间是有极限的,如果被刻意减少,人类的生命机体便会衰退。

WeCityX:城市不同系统要素(如交通、能源、建筑空间等)面对技术冲击是否因存在不同的惯性而产生差异化的影响结果?

W:当下社会的发展处于一个技术科学发展的临界点,每个领域都有艰难和急迫的问题,但技术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当下技术的影响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并成为人类生产的一个基本要素。因此我认为新时代的技术发展不是补充项,而是促进新平衡的关键要素。

WeCityX: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例如脑机接口等技术也不断发展,这些是否会对未来的城市社会发展产生一些影响?

W:人是碳基的,不可能转化成硅基的。在这一前提下,要尊重生物的基本规律,这也是我们的底线,否则会出现伦理问题。我认为人类寿命的问题不属于碳和硅的问题,而是物质和精神。人类发展能否把主观智慧的东西凝聚起来?人灵性的东西是最根本的存在,其他都是辅助的工具。技术的限制和社会的限制根本上脱离不了人,它们彼此会互相牵制来达到一种平衡。

WeCityX:您如何看待未来人和机器人的关系?

W:不管技术如何发展,人发展的根本目标是获得自由,这种自由不是在工厂中的办公自由,而是在闲暇时光自我支配的自由。工厂生产效率提高根本上也应该帮助人获得更多自由。总的来看,机器的使用让人类的闲暇时光变长,应该对此保持乐观。

WeCityX:您多年关注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史,您认为技术发展会对未来的城乡关系有哪些影响呢?

W:2013年我出版《空间共享: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城镇化》一书,涉及到技术时代对城乡关系的思考。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在资本主义出来之前,乡村关系占主导,县城和城市占从属地位。工业革命后,机器大生产带来了现代大工业城市,城市成为消费和生产的中心,城市关系开始占主导。这也给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带来巨大影响,可以称之为“资本的第三次循环”,即资本在城市中追求空间的剩余或交换价值。土地供给与资本积累迅速催生出了类似中国新城的空间产品。我当时给城乡关系找了一条出路,叫“城乡共生”,即城乡应该“联姻”而非一方主导另一方。随着人类与技术进步,城乡关系向良性发展,城市和乡村的人可以根据自我需求自由流动,灵活工作、生活。

《空间共享: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城镇化》 来源:网络《空间共享: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城镇化》 来源:网络

WeCityX:您认为技术革命是否会加剧社会的不公平、不平等呢?

W:从生物学来看,客观上没有真正的公平,我们应把公平和平衡的概念区分看待。社会人健康的发展是要保持一种平衡。对人类社会而言,如何进行分配来达到社会平衡才是更重要的,而不是一昧追求平均和公平。制度、道德、法律、技术等多元要素均在其中起到了作用。

WeCityX:未来的规划设计在技术影响下会有什么样的模式转变?

W:规划本质上是满足一种特别的空间需求,因此不同时代肯定会有不同的规划形态。从狭义的城市规划专业角度来看,当下规划发展很难满足未来的需要。技术在变化,并为社会组织和物理形态提供新的可能。规划师的职业多种多样,狭义的设计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规划行业尤其是科研工作者要更加敏锐,更加自觉地适应技术变化,并基于新技术规划城市的新形态。要生产新的知识来武装传统的规划师,并塑造新型的规划师。传统的规划师在拥有空间设计技能的基础上,要加强对未来城市的敏感并提供新的接口。

WeCityX:诸如区块链、Web3.0等新概念会在短暂的未来对城市建设运行带来影响吗?

W:新技术带来新思潮变化是创新的表现。一方面,“变则通,通则久”,变化是发展的常态。另一方面,“守中”也是一种高度理性,“中”代表了人,技术为人服务。机器可以辅助人类但我不认为其可以支配人类,我们目前创造的技术应用都属于简单的复杂性,都属于工具性质的,还没有超越人。因此总体而言我持有谨慎的乐观态度,技术带来的变化目前都是可以预期的。

WeCityX:您认为腾讯和丰田未来城市方案的差异有哪些?您对腾讯作为科技公司在未来城市创造方面发挥的作用有什么期待?

W:腾讯和丰田都有很大的社会责任感来研究类似的话题。丰田最早作为车企,考虑的问题集中在社会移动性,例如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交通和社会组织的变化。腾讯是和信息技术特别相关的企业,更多从技术层面考虑。正如易经“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所言,面对当下新技术冲击带来的问题与挑战,不同主体探索出不同的应对路径。能看到社会进步的洪流与大势,方可行至久远并发挥更大影响。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