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介绍
- 可测性审查主要在准备阶段;
- 可测性审查意味着测试基础的文档的完备性、确定性和一致性;
- 在制定测试规范的过程中,高可测性是测试成功的首要条件;
可测性审查的目的是确定文档质量是否足以作为测试的基础。
2 规程
2.1 选择相关文档
- 测试计划应当标出标识用于导出测试用例的文档;
- 可测性审查应当从对测试基础正式标识和文档的真正收集开始。
2.2 生成审查清单
- 审查清单依赖于所使用的测试设计技术;
- 测试计划应当提供关于所使用测试设计技术的信息;
- 测试计划也应该提供测试设计技术应用于系统哪些部分的信息;
- 详细的审查清单后续列出。
2.3 评估文档
- 利用组合的审查清单,测试团队评估文档,为每个发生的缺陷生成一个缺陷报告。
2.4 报告结果
- 即可测性审查报告;
- 报告应全面总结文档的质量;
- 同时报告应当描述质量不高的部分可能导致的结果;
- 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 规划任务分配:
# 标识测试基础;
# 描述委托人和承包人;
2、 结论;
# 后果和风险;
# 测试基础是否具有足够的质量确保所设计的测试是可用的;
3、 建议;
# 提出任何能够提高未来文档质量的建设性建议;
4、 缺陷;
# 描述缺陷,给出相应缺陷报告的参考资料;
5、 附录。
# 用到的审查清单。
2.5 深入讨论
- 可测性审查不应当使得测试团队认为不可能对系统进行测试;
- 对测试基础把关不严,其后果是没有足够的信息来选取所要求的测试设计技术;
- 低分险-采用不太正式的测试设计就是;
- 高风险-重写文档。
2.6 不完美的测试基础
- 一般由需求尚未明确或变更导致;
- 此时进行可测性审查比较浪费时间;
- 可以将子系统和测试设计技术相关的风险及时告诉测试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