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最近发现很多bug都跟网络请求有关,大家在使用requests请求上游接口的时候,只是简单的requests.post就完事,这中间很多异常情况并没有考虑,导致程序会留下不少的坑。
异常情况梳理
在发送HTTP请求获取数据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以下异常:
1. 网络异常:网络连接不通、DNS解析失败、连接超时等;
2. 请求异常:请求被拒绝、请求超时等;
3. 响应异常:响应码不是200、响应内容无法解析等;
4. 值异常:返回的数据不对。
前三种异常的处理代码通常是通用的,第4种对于那些响应值里又增加了code值的json,通常也是可以通用的。
示例代码
以下是针对以上异常的样例代码(这些是比较通用的,通常包装成一个通用的工具函数):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import requests
# 网络异常示例
try:
response = requests.get('http://example.com/api/data')
# print(response.status_code)
response.raise_for_status()
data = response.json()
except requests.exceptions.ConnectionError as e:
print('网络连接异常: ', e)
except requests.exceptions.Timeout as e:
print('连接超时: ', e)
except requests.exceptions.RequestException as e:
print('请求异常: ', e)
except requests.exceptions.HTTPError as e:
print(f'HTTP错误, 状态码: {e.response.status_code}, {e}')
except ValueError as e:
print('响应解析异常: ', e)
# 对data数据进行进一步校验,例如如果有统一 返回值结构。。。
这些异常都是 requests.exceptions.RequestException 的子类,建议使用这个类进行异常捕获。在处理响应异常时,即使响应状态码为200,也不代表响应内容一定是正确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解析和校验。
对异常情况考虑是否充足,通常是程序是否健壮的标志,也是很多初级工程师比较容易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