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简单基础优化方案

2023-09-08 20:21:42 浏览数 (1)

MySQL优化方案

一、MySQL优化理论

1.优化原则

  • 减少磁盘的IO次数,尽量按照索引查找,避免全表扫描。
  • 只查询用到的数据,没用到的数据不要查询,减少查询结果数据大小。

2.优化方案

(1)索引优化
  • 在区分度高的字段上建立索引。
  • 建立组合索引的时候考虑是否会形成索引覆盖,这样会减少回表的次数。
  • 建立组合索引时,遵循最左匹配原则。将查询频率比较高,区分度比较大的字段放在最左侧。
  • 为作为查询条件和进行排序操作的字段建立索引,比如where、group by、order by字段建立索引。
  • 索引字段作为条件查询时,不要进行函数计算,不要使用!=或<>操作符,这样不会命中索引,会退化到全表扫描。
(2)SQL优化

查询优化

  • 尽量避免使用select * 这样的SQL语句,这样让优化器无法完成索引覆盖,降低了优化器的执行效率,同时返回了更多的数据,占用了更多的网络带宽。

关联优化

  • 多表union关联的时候小表在前,大表在后,这是由于MySQL在进行多表union操作的时候,会先全表扫描前一张表,再关联后一张表。
  • 多数场景建议使用join/union,不建议使用子查询,由于子查询会生成中间临时表,对于性能的消耗比较大。

分页优化

  • 使用合理的分页来提高效率,在SQL中利用offset和limit来限制查询的起始位置和条数,能够在SQL做就不要在代码中做。

复杂语句

  • 复杂语句可以拆分成多个简单语句来执行,这是由于复杂语句由于可能长时间加锁导致执行时间更长;
(3)库表优化
  • 数据量比较大的情况可以进行分库分表操作,一般可以按照水平分库或者垂直分库的方式。
  • 也可以通过引入集群模式,实现读写分离,这样读写的操作压力不会集中在一个节点上。
(4)配置优化
  • 合理使用存储引擎,比如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选择使用InnoDB还是MySIAM的存储引擎。
  • 预期开启数据库缓存,要开启多大的等,这些可以通过修改数据库配置项实现。常见的配置项修改包括最大连接数max_connections,buffer pool的大小innodb_buffer_pool_size 等。
(5)其他方面
  • 通过程序操作数据库,如果短时间内频繁操作的话,可以进行批量操作。

总结:最主要的优化策略还是索引优化和SQL优化,之后就是再调整下Mysql的配置参数,想读写分离、分库分表在系统架构设计的时候就需要确定,后续变更的成本太高。

二、MySQL优化实践

几个问题主要代表了MySQL实践过程中年可能会碰到的问题。

1.通过explain查看查询计划

explain显示了mysql如何使用索引来处理select语句以及连接表。可以帮助选择更好的索引和写出更优化的查询语句。通过一下语句可以查看查询计划: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EXPLAIN SELECT [查找字段名] FROM tab_name ...

查询计划结构中每个字段的含义:

1. id列

id列的编号是 select 的序列号,有几个 select 就有几个id,并且id的顺序是按 select 出现的顺序增长的。

2. select_type列

select_type 表示对应行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查询。

3. table列

这一列表示 explain 的一行正在访问哪个表。

4. partitions列

如果查询是基于分区表的话,partitions 字段会显示查询将访问的分区。

5. type列

这一列表示关联类型或访问类型,即MySQL决定如何查找表中的行,查找数据行记录的大概范围。

依次从最优到最差分别为:system > const > eq_ref > ref > range > index > ALL;一般来说,得保证查询达到range级别,最好达到ref。

6. possible_keys列

这一列显示查询可能使用哪些索引来查找。

7. key列

这一列显示mysql实际采用哪个索引来优化对该表的访问。

8. key_len列

这一列显示了mysql在索引里使用的字节数,通过这个值可以算出具体使用了索引中的哪些列。

9. ref列

这一列显示了在key列记录的索引中,表查找值所用到的列或常量,常见的有:const(常量),字段名(例:film.id)

10. rows列

这一列是mysql估计要读取并检测的行数,注意这个不是结果集里的行数。

11. filtered 列

该列是一个百分比的值,rows filtered/100 可以*估算出将要和 explain 中前一个表进行连接的行数(前一个表指 explain 中的id值比当前表id值小的表)。

12. Extra列

这一列展示的是额外信息

2.进行分库分表

MySQL数据库数据超过2000w,基本就达到了性能瓶颈,可以考虑通过分库分表来分担单点压力。但是分布分表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对于一些排序、连接等功能会失效,或者对于单条insert、update语句会失效。以下就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1)如何进行拆分

对于分布分表,通用方式有水平拆分和垂直拆分。水平拆分是将一张表的数据水平切分为多张表来保存,可以用到的方式是按照ID范围或者进行hash运算后拆分;垂直拆分是将一张表的字段拆分成多组,每一组放到一张表中,这种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业务来进行拆封。

(2)数据如何进行排序?

对于拆分后的数据怎么进行排序?有个思路是根据查询语句select * from t1 order by id向数据库分片查询数据,查询的数据汇集到内存,如果有N个分片,则会存在N个数据块,再通过归并排序的方式对其进行排序。

(3)如何生成分布式ID?

业界有比较多的生成分布式ID的算法,核心思路是分布式ID的不同分段代表的含义不一样,比如前部分代码时间,中间部分代表数据库实例,最后部分代表的是表的自增序列。

3.开启慢查询优化

可是事后开启慢查询监控,当数据库SQL执行超过一定时长,再做优化。

使用druid数据库连接池就能查看到慢查询日志。

我正在参与 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数据库专题有奖征文。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