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先关注、点赞、收藏后再阅读。
删除操作
在Redis的压缩列表中,当节点被删除后,并不会立即释放该节点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这是因为压缩列表的设计目的是在保持高效的内存使用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内存的分配和回收频率,从而提高性能。
当节点被删除后,Redis会将该节点标记为'被删除',而不是立即释放内存。
通过延迟释放内存,Redis可以在后续的操作中重复使用这些被删除节点的内存空间,减少内存分配的开销。
只有当压缩列表的内存空间使用超过一定阈值时,Redis才会进行内存释放的操作。
延迟释放内存可以提供一定的性能优势,但也会导致一些副作用。
例如,被删除节点所占用的内存空间不能被操作系统重新利用,可能导致Redis的内存占用变得更高。
因此,在涉及大量删除操作的场景中,可能需要定期执行Redis的内存回收策略,如通过执行MEMORY PURGE
命令来强制释放被删除节点的内存空间。</div>
扩容操作
Redis在处理压缩列表的扩容操作时,会首先判断压缩列表的节点数是否超过了设定的最大节点数(默认为8个节点)。
如果节点数超过了最大节点数,Redis会将压缩列表转换为普通列表(正常的双向链表)。
在进行转换时,Redis会为每个节点分配一个新的列表节点,然后将压缩列表的节点数据迁移至新的列表节点中。
这个过程中,如果压缩列表的元素过多,可能会导致大量的内存分配和数据迁移,从而对Redis的性能造成影响。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压缩列表的转换过程是单线程进行的,即Redis会暂停所有操作,直到转换完成。
因此,在进行压缩列表扩容操作时,可能会导致Redis的阻塞现象,对系统的响应性能造成影响。
由于压缩列表的扩容操作可能导致数据迁移,可以考虑在业务低峰期进行操作,以减少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此外,对于需要频繁扩容操作的场景,可以考虑使用Redis的普通列表结构,以避免压缩列表的转换过程带来的性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