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收集器作为成本对象,主要应用于按期间进行成本核算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会把产品创建为成本收集器,实际成本的收集和差异的结算全部按照成本收集器进行处理,财务的成本分析也针对成本收集器进行。 成本收集器是按期间核算,生产订单可以按期间也可以完全结算,也就是per和full。 一.在创建生产成本收集器之前,为什么要先创建标准成本估算? cost collector是用于Repetitive Manufacturing的,平时生产不开production order,等产成品出来才使用MFBF倒冲原材料. Cost collector会收集target cost和actual cost并且比较两者差异,所谓的target cost 就是标准成本, 产成品的标准成本包括料(从Production version带出,一般对应到一个BOM,其实就是当你使用CK11N估算时那时所有原料的单价和数量之和, 如果物料主数据或BOM有scrap,这个也会算上, 如果BOM component有group,会根据一定的百分比算出),工(activity type的作业价格,一般对应到生产人员工资), 费(一般指各种制造费用),那时的三者之和就作为当期计划成本(目标成本) . 通常会使用CK24 update到产成品主数据,就是标准成本 二.在更改工艺路线的工作中心后,再进行倒冲,但是作业类型所带的成本还是会到原来的工作中心带的成本中心去。如果我将原来的标准评估删除后,对原来已经倒冲的凭证进行reverse的话,则会提示“没有可以用的工序”。标准成本评估与时间有关系吗? 更改工艺路线的工作中心后, 类型所带的成本还是会到原来的工作中心带的成本中心去,Why? 首先你使用Ck84_99看下,CK11N后会记录当时所有原料的价格,MAF 和LAB价格(从routing的工作中心带出). 从SAP底层分析下结果.使用CK11N后,首先产生一7开头的内部订单,SE16在ONR00 table中可找到OR0000007XXXXX,所有的内部订单都在此,.然后CKIS会记录下料工费在你估算时的价格和数量(Ck84_99). KKF6N看到的total tgt就是抓这儿的数据,我们知道KKF6N产生的差异不过是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 然后CK11N和KKF6N还会在KEKO表中记下两比记录.通常从routing里得到的LAB和MAF是内部自动产生的, 价格记录在表 COSS中, 查看时在内部订单前一定要加前缀OR0000007XXXXX, 原料实际消耗在MSEG(物料凭证表中),也可看COSP(CO凭证表它们是一致的).KEKO和AUFK是通过prod. process number关联, CKIS和KEKO是通过cost estimate no关联的. 生产总差异=标准数量*标准价格-实际数量和实际价格 所以你在更改工作中心后,只要CKIS的数据没变当然还抓原来的,你必须使用CK11N重新计算,而且这动作不是随便做的,一般在月结后下月开始在估算,否则当月差异………….,还有通常你在当月使用CK11N会提示物料主数据已经有td cost , 你必须删除它, 这时才会生效 如果将原来的标准评估删除后,CKIS和KEKO的那边当期的cost variant是标准成本变式的东东没了(cost collector是PREM),当然MFBF或Reverse会不成功(MFBF时要求一定要有标准成本). 三.另外如果SAP这样设置都按照标准成本评估的工艺路线和BOM来下线倒冲,而不是按照新的已经更改过的routing和BOM来倒冲的话,这样的逻辑应该怎样解释? 你更改过routing或者BOM后,除非:1,你C223另做生产版本再为它create a cost collector. 2 .CKR1原来的std cost就是update CKIS 和KEKO 记录,再CK11N否则当然永远是抓原来的数据 上面的逻辑我想应该很清楚了, 我曾写过这方面的报表,从数据库这层研究过cost collector的流程, 还碰到一个问题,就是使用KKBC_PKO, KKBC_ORD(对cost collecot, 实际上和KKF6N) ,就是如果cost collector一年都在使用,但是每月都在变动产成品的std cost, 看报表出现比如11.1号如10月没结算target cost在11.1号那时出现不了,结算后才OK , 后来找到了notes 540376打了补丁OK . 问题在于,如果我看整年的cumulated total tgt cost, 到底是使用当月的target cost* total qty , 还是每月的target cost * monthly total qty 再累加.
SAP 详细解析成本收集器
2023-10-12 18:16:51
浏览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