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分析分组构建到底谁在前面--关于limma包中model.matrix()的问题

2023-03-27 17:50:48 浏览数 (1)

引言

在使用limma包进行差异分析的过程中,我们都知道至少需要表达矩阵和分组矩阵两个文件,而在一些例子当中,还出现了一种叫差异比较矩阵的东西,那为什么有些需要有些不需要呢?不需要的会不会得到完全相反的上调下调基因?

其实差异比较矩阵的差距只在于一行代码,是 design <- model.matrix(~Group) 还是 design <- model.matrix(~ 0 Group) ,那么这个0究竟代表什么含义呢?

过程

根据官方文档 9.2 , 这一段讨论了一个简单的单通道实验,比较了两组老鼠,一组是野生型(Wt),另一组是突变型(Mu)。该实验的目标是识别两组老鼠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为此,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设计矩阵构建方法。

首先是示例输入矩阵:

FileName

Target

File1

WT

File2

WT

File3

Mu

File4

Mu

File5

Mu

可以用R语言进行创建:

代码语言:text复制
# 创建文件名和目标向量
filename <- c("File1", "File2", "File3", "File4", "File5")
target <- c("WT", "WT", "Mu", "Mu", "Mu")
# 使用cbind函数构建矩阵
targets <- data.frame(cbind(filename, target))

#   filename target
# 1    File1     WT
# 2    File2     WT
# 3    File3     Mu
# 4    File4     Mu
# 5    File5     Mu

第一种方法是 实验-对照组比参数化 方法,其中设计矩阵包括突变型和野生型之间差异的系数。设计矩阵是通过为所有样本分配值为1,为突变型组分配值为1,为野生型组分配值为0来创建的。设计矩阵中的第一个系数估计野生型小鼠的平均对数表达,并起到截距的作用,第二个系数估计突变型和野生型之间的差异。

代码语言:txt复制
HIere the first coefficient estimates the mean log-expression for wild type mice and plays the role of an intercept. The second coefficient estimat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utant and wild type.
代码语言:text复制
Group <- factor(targets$Target, levels=c("WT","Mu"))
design <- model.matrix(~Group)
colnames(design) <- c("WT","MUvsWT")

# r$> design
#   WT MUvsWT
# 1  1      0
# 2  1      0
# 3  1      1
# 4  1      1
# 5  1      1
# attr(,"assign")
# [1] 0 1
# attr(,"contrasts")
# attr(,"contrasts")$Group
# [1] "contr.treatment"

这种方法可以使用 R 中的 lmFit 函数实现。可以使用 eBayes 函数和 topTable 函数来识别不同表达的基因,将系数设置为“MUvsWT”

代码语言:text复制
fit <- lmFit(eset, design)
fit <- eBayes(fit)
topTable(fit, coef = "MUvsWT", adjust = "BH")

第二种方法是组均值参数化方法,其中设计矩阵包括分别为野生型和突变型组分配的系数,并将差异提取为对比。设计矩阵是通过为野生型样本分配值为1,为突变型样本分配值为0,并为突变型样本分配值为1,为野生型样本分配值为0来创建的。

代码语言:text复制
design <- model.matrix(~0 Group)
colnames(design) <- c("WT", "MU")

# r$> design
#   WT MU
# 1  1  0
# 2  1  0
# 3  0  1
# 4  0  1
# 5  0  1
# attr(,"assign")
# [1] 1 1
# attr(,"contrasts")
# attr(,"contrasts")$Group
# [1] "contr.treatment"

这种方法可以使用 R 中的 makeContrastscontrasts.fit 函数实现。可以使用 eBayes 函数和 topTable 函数来识别不同表达的基因,而不需要指定系数。

代码语言:text复制
fit <- lmFit(eset, design)
cont.matrix <- makeContrasts(MUvsWT=MU-WT, levels=design)
fit2 <- contrasts.fit(fit, cont.matrix)
fit2 <- eBayes(fit2)
topTable(fit2, adjust="BH")

总之,这一段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方法,用于创建一个单通道实验的设计矩阵,比较了两组老鼠,野生型和突变型组。这两种方法是处理-对比参数化和组均值参数化方法。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使用 R 函数实现,可以用于识别两组老鼠之间的不同表达基因。

limma User’s Guide 1limma User’s Guide 1
limma User’s Guide 2limma User’s Guide 2

结论

因此, 结论是:

仅限两组比较,如已将实验组排在前就可以不要差异比较矩阵,否则将导致结果完全倒转。

原因是 design <- model.matrix(~Group) 会先对需要比较的组进行比较,从第二列开始以对比组填充,而 model.matrix(~ 0 Group) 只进行分组,不进行比较,如何进行比较由差异比较矩阵和 makeContrasts 函数结果控制。

引用

  1. 关于limma包中model.matrix()的问题-QA-生信技能树
  2. 差异分析是否需要比较矩阵 - basic/makeContrasts.md at master · bioconductor-china/basic · GitHub
  3. limma: Linear Models for Microarray and RNA-Seq Data User’s Guide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