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神的黄昏:企业架构最大和最后的战场

2023-04-01 16:31:34 浏览数 (1)

“众神的黄昏”这个词笔者第一次听说是来自于一部动漫:《银河英雄传说》,其中的帝国皇帝莱茵哈特实在受不了同盟军的“魔术师”杨威利持续地击败自己手下爱将,准备亲自出马决一死战,战役代号就是“众神的黄昏”,意思就是,来吧,打完这把就拉倒。所以,笔者在这里只是取最后一战之意,读者不必去搞对号入座,认为是哪个方法论走到头儿了。

为啥会是最后的大战呢?以后不搞企架了?应该不是,只是这一战会把整体设计思想深入人心,也会完善业务和技术的深度融合机制,所以,以后企架就不是一个挂在嘴上的东西了,或者说没必要再挂在嘴上了。最近看了一篇译文《敏捷 20 周年:一场失败的起义》,确实巧了,笔者也打算写一篇类似观点的,不过时间上搞不定了,人家也先写了,还是把原计划的、风格也相近的企架这篇先写了再说吧。

这最后一战怎么来的呢?当然得有最大的风口才行,这风口之前没有,现在有了。有了这个风口,一定能把企业架构从单个企业刮出去,刮成行业级的,而且是生态互联的。不过,到了这个份儿上,成天再念叨企业架构似乎也没啥必要了,就像开车不用成天念叨红灯停绿灯行一样。当然,这是后话,不是现在。

现在先看看这大风口的一些特点吧,怎么着就能把企业架构给推上去了?

1数字化转型会是什么样

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点分别想想看。

1、 国家政策的推动

笔者多次说过,这次数字化不是厂商炒作,是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高质量增长需要的新“理念”,而不是炒“概念”,现在大凡要思考数字化是啥,先去读《纲要》第五篇第一段,那就是数字化的意义,是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任务,其他一切解释都应该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这才是引导社会形成数字化转型合力的姿势,没必要单独去创建太多的理解了。

第五篇也全面阐述了数字化的具体建设方向,如果想自己理解数字化未来铸就的社会环境,那没有什么比多读读《纲要》更有价值了,因为这都是要落地的政策,自己家的数字化思路也需要对号入座。这个大方向决定,数字化风口,不虚。

那这个跟企业架构有什么关系?因为需要《纲要》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要有顶层设计,要“全国一盘棋”,这种思路会从中央贯彻到地方,从央企蔓延到民企,其影响,会从社会伸展到个人,数字社会、数字家庭,是生产、生活、治理方式的全面变革。整体转型也是《纲要》提到的。所以,闷头搞数字化,缺乏全局观,容易打偏。

基础设施已经在立了,“东数西算”,“数网”、“数脑”、“数纽”、“数链”、“数盾”,这都是国家层面的思路,比企业想的更大、更全,当然,也只有国家力量做得到,而国家力量一旦做到了,环境就全变了,搞数字化的姿势和前提都变了。

这就是大风口的力量,要求你必须有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格局,也要有很好的思维模式支持你,比如,架构思维。架构思维也不复杂,结构、关系、原则(或者说规律),事不过三,全局视角下考虑这三样东西,就算架构思维了,当然,你愿意复杂点儿继续拓展也成,只要不把自己绕晕了就行。

2、 地方政策的推动

国家、部委、行协都有十四五规划的政策出台,地方政府当然也会积极制定,去年各省的纲要就都出台了,今年则是陆续出的详细规划,比如浙江、广东、上海的政策都出的很快,而且持续有新政策出来,广州市还在试行地方政府的首席信息官制度。

有些政策有一定的前瞻性,为数字化制定些行业标准或者统一术语,比如浙江的公共数据分类分级指南、数字化改革术语定义等。这方面一直是行业上比较痛苦的点,数据的标准、共享的方法、合作的模式等,都需要有指导力的参与者制定政策。

如今,这些地方政府都开始行动起来了。

3、 企业自身的需要

数字化这事儿也不是只有国家着急,企业其实也一样,那么多年信息化下来,走得快的,攒了成百上千的系统,无论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都是需要打通的时候了,笔者自己在银行业的经验,观察到的保险、证券、制造业、医疗行业、零售业的现状,都是如此,系统攒多了都有麻烦要处理,大企业的旧系统改造也到了不得不做时候。

中小企业的效能提升也离不开信息化、数字化,系统建的晚的,技术债少点儿,建的早的就多点儿,无论你是否理解了数字化,自己家系统那点儿事,早晚还是要处理,用啥方式处理呢?无论大企业、小企业,是不是都跟着数字化的方向走,也试试“一盘棋”?

当然,企业架构不是一定要天翻地覆的做,尽管这样效果最明显,但是按照 TOGAF 它老人家那不太有“节操”的底线,涉及两个系统以上就可以适用企业架构方法。

4、 连接的持续发展

移动互联网打开了“连接”的潘多拉盒子,搞的现在无处不场景,都在对着场景说话,也不管场景是不是你家的,反正都知道基于场景的连接非常重要,得抢,不过理智些的还是搞共建。连接发展到极致就是完整的生态互联,大小生物群落,你活你的,我活我的,其乐融融。这里边可以有自顶向下的设计,也可以有自底向上的生长,不过,别那么单纯,做成的,从来就没有只走一条路的。

连接体现的是商业利益,但越来越基于平台化的技术性连接,喝酒依然能喝来业务,但是技术接不上还是有可能白喝,或者说,技术接得上才有喝的机会。

互联网商业平台上已经承载了太多人的一生,这些人互相很陌生,但又连接很紧。数字化的未来会给这些人更多的见“面”机会,当然,可能都是虚拟的“假面”。

5、 数据价值的提升

数据很值钱,虽然算不好。数据估值将成为新兴行业,因为现在连过得硬的方法都还没有,所以,一定会成为新兴行业。数据的估值跟传统资产可能真的不太一样,现在的方法,多数还是基于传统资产的估值套路。

数据是很不均质的,这与矿产资源区别很大,矿产资源同等级的可以同价,数据是相同质量的同价还是相同知识密度的同价?数据很难按照采入成本计价,因为不同质量的数据采入成本可能差不多,而且采入设备一经建立,按数据量计算的单位成本会被稀释很快,这些设备也不能简单看做数字资产的专用设备。而且,数据的销售是可以不具排他性的,边际成本极低。不同类型数据价值退化速度也不一样。

只有非常单纯的数据公司才有可能这么考虑计价,但是这类公司以后如何存续还不大好说。对于非数据类公司,还是将其转向市场定价,按照营业外收入来考虑比较轻松些,赚多少都是赚,如果发现了资产的稀缺性,再搞个溢价。

不过,既然有钱可赚,那好好整理整理数据质量还是有用的,毕竟你自己也得用有质量的数据不是?这也有企架的机会在,因为单搞数据有意思吗?折腾都折腾了,还不如流程和数据一起折腾。

6、 观念的成熟:对效能的关注

这轮数字化正在努力将长期视角、全局观念推广下去,因为速度和规模不再是未来增长的关键,尽管依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质量,是独立性。这两个需要时间,目前两个聊的多的两个百亿级转型工程,建行 6 年半,美的 10 年,还有西门子搞了 10 几年的软件转型。

开头儿说到了那篇聊敏捷的文章,其实文中意思挺鲜明,敏捷已经深入人心了,关键在效能的提升,也是要靠慢工养出敏捷能力,这不是某个 sprint、一场 scrum 可以解决的,devops、ci/cd 乃至需求管理工具、代码审查工具、测试环境建设,一整套的平台化体系,支撑着表面上的敏捷,也许这就是快速的小瀑布,其实无所谓,门派不重要,效能重要。

数字化需要更多软件,不关注效能,还谈啥数字化,数字化对业务的一大支撑不是也源自效能吗?效能除了平台之外,还来自于清晰的架构资产定义和尽可能拼出架构视图,所以,这里边也有对企架的需求。

2数字化空间在哪里

数字孪生越来越火,概念越来越泛化,笔者比较早的把它用在了金融领域,但是笔者也挺负责任地说过那是未来 10 几年的事情,不是今天的。

1、 云上终于要有家了

最大的数字化空间只能在云上,层层叠叠的公有云、行业云、团队云,搭上私有云,一派混合云的世界,小时候我们听的故事终于要成真了,云上以后是能住着老神仙,这些老神仙就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分身”。云上有家,也必然有工作单位,除了游戏之家,协同办公越来越多,居家办公也开始逐渐增多,以后,租办公室的公司,可能真的是很“想不开”的。

企业的一部分已经长在云上了,而以后,企业的管理部分将完全搬到云上,云上的企业应该是可以构件化搭建的,追求后台流程的特殊化、定制化,也会逐渐成为“想不开”。

你会觉得这些今天都有了,没啥新奇的,是的,但是量变还没到质变,想想如果大部分企业都上云了,会是个什么效果?你可能会觉得,没必要吧?这就是环境变化的力量,上云的企业越多,云就越成为必要的生意场所,因为上边老神仙越来越多,想见老神仙吗?

2、 为什么 VR、AR 一点都不虚

云上要是有家了,那体验也不能太差啊,所以,VR、AR 必须有,“鼓励城区内的数据中心作为算力“边缘”端,优先满足金融市场高频交易、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VR/AR)”,连国家政策里都有这么一句,还是七大人工智能行业之一吧。

无论是防疫还是双碳,VR、AR 都能做出极大贡献,不信自己脑补下。社交软件公司心里最清楚到底谁有能力革自己的命,知道什么是降维打击,所以,他们对这块都很用心。

3、 元宇宙要来了?

元宇宙最近又被 Facebook 带火了一把,Facebook 很擅长带“火”,一个 Libra 把虚拟货币推上了风口浪尖,如今火不旺了,又烧起了元宇宙。

笔者对元宇宙没研究过那么多,不过作为一个还算可以的老资格二次元动漫迷,向来不在意剧情的科幻吃瓜群众,接受平行宇宙啥的都不算事儿。

但是,作为本文中出现的技术名词,笔者觉得比目前思考的数字化还是远上几条街,笔者在讲解数字化进程时,最后一个阶段说的是高级数字化,25-30 年之后,元宇宙应该比那个再远些,也许概念可以来的早些。

不过我很赞同朱嘉明老师讲的,有些面向未来的制度是可以先想想的,当然,在初级数字化阶段再想也来得及,毕竟数字化要有个端倪才能轮到这个概念真的走向现实。

4、 还不相信新时代?

新时代没啥好怀疑的,看看《纲要》第五篇第一段第一句,“迎接数字时代”,其实从十九大报告开始,很多理论都是建立在“新时代”的论断上。全面变革,迎来的不是新时代是啥呢?很多企业的改革如果出现波折或者失败,很可能正是源自于没有从心里相信这是个新时代。

如同《重整变革》一书中所言,“任何变革都会给个人和组织带来不适应和不确定性,如果人们从心里拒绝变革,任何流程改革、技术改革都将失败”,相信时代、迎接改变,毕竟愿不愿意,我们每天都只能生活在努力改变之中。

3数字化空间怎么打造

那数字化空间要怎么打造呢?

1、 行业级 SaaS 是前奏

基础设施的心我们不操了,国家和大企业会把新基建做好,我们需要更多关注应用层面,那么,搞了多年还很艰难的 SaaS 行业要迎来春天了吗?至少笔者是这样认为的,而且是个多层次、立体丰富的 SaaS 生态。

SaaS 行业要迎来春天的原因是未来要提高效能,我们就必需要有行业级的 SaaS 应用模式,才能让更多的企业在云上可以成为方便扩展的构件化企业。应用不好,云的吸引力就不大,应用更新慢,云就可能从助力演化成阻力。云的战争就是 ToB 之战,而 ToB 之战就是业务解读、生态构建之战,这场战争,其实才刚开始打,不过,这注定是一场有序之争,而非完全放开的乱战。

好的 SaaS 似乎都是攒出来的,一些 SaaS 企业的实践证明一开始就搭建个完整的行业级 SaaS 很不现实,要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攒出来才有可能,但是这个攒的过程其实需要合适的企业架构方法论作为指导,帮助逐步形成行业级 SaaS,或者作为拼图的指导,不能自己家做的模块互相都搭接不上。

行业级 SaaS 其实还有很多标准化问题要考虑,这不仅是 SaaS 企业的事情,也是政府、行协的事情,是个共建的过程,是全力支持 SaaS 企业的时候了。

2、 生态化构建是模式

行业级 SaaS 如果能成为前奏,接下来的就可以是生态化构建了,既包括企业的需要构件要生态化从云上获取,也包括企业间联合设计架构,这是生态连接的更好手段。也是行业级标准化可以更好发挥作用的地方,处于主导地位的平台、SaaS 厂商一定要在国家的支持下推动这样的进程,这将是广大“IT 农民工”的福音。与之相伴,企业架构的实施模式也应该会发生变化。

3、 新技术还要等

数字化技术中比较重要的数字人类、数据交易技术、数字身份、数字孪生还有一段路要走,要关注,也要等,量子计算机算是下一代“大机”,它成熟了,可能又会带来一波一波的变化。毕竟,所有基础条件中,算力还是最关键的。就算算法变化不大,算力变,也能搞出大事情。不过谁又能说未来二十年,一定不出新算法,新算法加上新算力,估计退休也没商量了,跟不上了。

该来的终究会来,也许会迟到,但不会不到。

4企业架构如何演变为聚合架构

这几年企业架构领域似乎没啥特殊变化,好不容易迎来了春天,要不要发个小芽呢?

1、 企业架构是不是要演化下了

不评论别人家的理论了,如果读者关注过,应该也知道,最近没有啥这方面的明显动静。但是我们依然需要理论跟着时代走的,企业架构好不容易跟着数字化热闹起来了,不是该想着怎么处理下之前还有不足的地方吗?比如,业务架构怎么跟应用架构衔接的更紧密些?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能不能揉到一起?数据和流程还要分开处理吗?新的技术模式一点儿都不会不反作用到业务架构设计上吗?

2、 未必需要彻头彻尾,我们还没学会突变

改进空间总是有的,缺陷就像海绵里的窟窿,撕开一层,里边还有。所以,也未必需要把方法论打塌了重构,吸收和改良本来就是方法论改进的有效手段,把 Zachman、TOGAF、DoDAF、DDD、中台的优点都吸收下,以之前笔者主张的 EBA 为基础,可以尝试做个整合,把以往发散了的方法论收束下,建立一个面向数字化生态的、基于构件思想的“聚合架构”方法论,作为大家今后研究方法论的“垫脚石”。

基因突变的方法论暂时还很难出现,因为,我们需要更多行业级应用实践来推动方法论创新,但是没有这样的实践机会是很难有合适的创新产生的。所以,企业不是总想培养人吗,那你得先敢做事,做不一样的事情,才能培养不一样的人。

3、 改变重在业务,你信不信?

新企业架构方法论改良的不仅是个架构方法、工程方法,重要的改进在业务侧,是业务侧主动、深入地投入到业务架构设计中,这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对业务人员结构化思维的培养。

离了对业务人员的思维改变,我们将永远喊啥缺啥。喊大数据应用,缺数据人才;喊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缺业务和技术复合型人才;喊数字化转型,又缺数字化人才,缺的还是复合型的。这只能说明我们的培养体系有问题,业务人员难道不是传统行业做数字化转型最大的人才宝库吗?难道大家不是业务人员远多于技术人员吗?那不挖掘这个资源,不是舍近求远、不解决根本问题吗?

技术人员是要增加的,不增加没有足够的技术力量,但是只增加技术人员,不转变业务人员,那就没有什么杠杆作用了。

4、 这是以企架之名最后的大战

如果以企架方式推动行业 SaaS 成熟、生态化构建兴起之后,企业架构自然成了开放式聚合架构,成为了一种成熟的软件构建思维模式和组织方式,也许,之后不用再总是讲什么是企业架构了,你做的就是。就跟敏捷一样,平台体系建立好了,思想意识到位了,也就不用总去分个门派,持续提高效能就是敏捷了。

5众神的黄昏:融入思维的企业架构

企业架构本就是一种分析方法,如果它渗入了你的思维中,那你赶也赶不走,你会自然而然地用全面、结构、灵活、演进四个准则指导你的每次设计活动,指导企业的每次软件实施,反之,当你缺少上面准则中的某一个时,你都会怀疑企架的合理性、可行性,因为离开了这其中的任何一个,企架能带给你的帮助都有限,但是,少了上面中的任何一个,其它方法能带给你的帮助也有限,所以,你终究会回到这四个准则上来,那时,将唯有黄昏中的一轮红日,无需再争辩什么。

作者简介

付晓岩,IBM 副合伙人,极客时间《说透数字化转型》专栏作者,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大中华区金融核心锐变团队业务发展和交付总监,机械工业出版社《银行数字化转型》和《企业级业务架构设计:方法论与实践》作者。新书《聚合架构:面向数字生态的构件化企业架构》即将面世。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移步InfoQ官方网站,内容更多更精彩!

今日好文推荐

Linus坚守30年,改变了世界

深入整理 CTO 、学霸们两年来的分享后,我才明白技术人的成长难在哪

上云成本爆炸!Kubernetes每月支出可超100万美元,云计算收费该革新了?

左耳朵耗子:从“打工人”到技术创业者,我是如何作死的


活动推荐

编程语言热门榜评选来了!编程语言作为技术人的入圈工具,与每个技术人的职业生涯息息相关~

近期,InfoQ 特别推出了【InfoQ 编程语言排行榜】,精心挑选了当前最流行、最受欢迎的编程语言,同时设置了八个有代表性的问题。扫描图中二维码,为你看好的编程语言投上一票!

点个在看少个 bug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