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A使用过吗?serviceWorker的使用原理是啥?
渐进式网络应用(PWA)
是谷歌在2015年底提出的概念。基本上算是web应用程序,但在外观和感觉上与原生app
类似。支持PWA
的网站可以提供脱机工作、推送通知和设备硬件访问等功能。
Service Worker
是浏览器在后台独立于网页运行的脚本,它打开了通向不需要网页或用户交互的功能的大门。 现在,它们已包括如推送通知和后台同步等功能。 将来,Service Worker
将会支持如定期同步或地理围栏等其他功能。 本教程讨论的核心功能是拦截和处理网络请求,包括通过程序来管理缓存中的响应。
事件触发的过程是怎样的
事件触发有三个阶段:
window
往事件触发处传播,遇到注册的捕获事件会触发- 传播到事件触发处时触发注册的事件
- 从事件触发处往
window
传播,遇到注册的冒泡事件会触发
事件触发一般来说会按照上面的顺序进行,但是也有特例,如果给一个 body
中的子节点同时注册冒泡和捕获事件,事件触发会按照注册的顺序执行。
// 以下会先打印冒泡然后是捕获
node.addEventListener(
'click',
event => {
console.log('冒泡')
},
false
)
node.addEventListener(
'click',
event => {
console.log('捕获 ')
},
true
)
通常使用 addEventListener
注册事件,该函数的第三个参数可以是布尔值,也可以是对象。对于布尔值 useCapture
参数来说,该参数默认值为 false
,useCapture
决定了注册的事件是捕获事件还是冒泡事件。对于对象参数来说,可以使用以下几个属性:
capture
:布尔值,和useCapture
作用一样once
:布尔值,值为true
表示该回调只会调用一次,调用后会移除监听passive
:布尔值,表示永远不会调用preventDefault
一般来说,如果只希望事件只触发在目标上,这时候可以使用 stopPropagation
来阻止事件的进一步传播。通常认为 stopPropagation
是用来阻止事件冒泡的,其实该函数也可以阻止捕获事件。
stopImmediatePropagation
同样也能实现阻止事件,但是还能阻止该事件目标执行别的注册事件。
node.addEventListener(
'click',
event => {
event.stopImmediatePropagation()
console.log('冒泡')
},
false
)
// 点击 node 只会执行上面的函数,该函数不会执行
node.addEventListener(
'click',
event => {
console.log('捕获 ')
},
true
)
HTTP/1.0 HTTP1.1 HTTP2.0版本之间的差异
- HTTP 0.9 :1991年,原型版本,功能简陋,只有一个命令GET,只支持纯文本内容,该版本已过时。
- HTTP 1.0
- 任何格式的内容都可以发送,这使得互联网不仅可以传输文字,还能传输图像、视频、二进制等文件。
- 除了GET命令,还引入了POST命令和HEAD命令。
- http请求和回应的格式改变,除了数据部分,每次通信都必须包括头信息(HTTP header),用来描述一些元数据。
- 只使用 header 中的 If-Modified-Since 和 Expires 作为缓存失效的标准。
- 不支持断点续传,也就是说,每次都会传送全部的页面和数据。
- 通常每台计算机只能绑定一个 IP,所以请求消息中的 URL 并没有传递主机名(hostname)
- HTTP 1.1 http1.1是目前最为主流的http协议版本,从1999年发布至今,仍是主流的http协议版本。
- 引入了持久连接( persistent connection),即TCP连接默认不关闭,可以被多个请求复用,不用声明Connection: keep-alive。长连接的连接时长可以通过请求头中的
keep-alive
来设置 - 引入了管道机制( pipelining),即在同一个TCP连接里,客户端可以同时发送多个 请求,进一步改进了HTTP协议的效率。
- HTTP 1.1 中新增加了 E-tag,If-Unmodified-Since, If-Match, If-None-Match 等缓存控制标头来控制缓存失效。
- 支持断点续传,通过使用请求头中的
Range
来实现。 - 使用了虚拟网络,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可以存在多个虚拟主机(Multi-homed Web Servers),并且它们共享一个IP地址。
- 新增方法:PUT、 PATCH、 OPTIONS、 DELETE。
- 引入了持久连接( persistent connection),即TCP连接默认不关闭,可以被多个请求复用,不用声明Connection: keep-alive。长连接的连接时长可以通过请求头中的
- http1.x版本问题
- 在传输数据过程中,所有内容都是明文,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无法验证对方的身份,无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 HTTP/1.1 版本默认允许复用TCP连接,但是在同一个TCP连接里,所有数据通信是按次序进行的,服务器通常在处理完一个回应后,才会继续去处理下一个,这样子就会造成队头阻塞。
- http/1.x 版本支持Keep-alive,用此方案来弥补创建多次连接产生的延迟,但是同样会给服务器带来压力,并且的话,对于单文件被不断请求的服务,Keep-alive会极大影响性能,因为它在文件被请求之后还保持了不必要的连接很长时间。
- HTTP 2.0
二进制分帧
这是一次彻底的二进制协议,头信息和数据体都是二进制,并且统称为"帧":头信息帧和数据帧。头部压缩
HTTP 1.1版本会出现 User-Agent、Cookie、Accept、Server、Range 等字段可能会占用几百甚至几千字节,而 Body 却经常只有几十字节,所以导致头部偏重。HTTP 2.0 使用HPACK
算法进行压缩。多路复用
复用TCP连接,在一个连接里,客户端和浏览器都可以同时发送多个请求或回应,且不用按顺序一一对应,这样子解决了队头阻塞的问题。服务器推送
允许服务器未经请求,主动向客户端发送资源,即服务器推送。请求优先级
可以设置数据帧的优先级,让服务端先处理重要资源,优化用户体验。
死锁产生的原因? 如果解决死锁的问题?
所谓死锁,是指多个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因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当进程处于这种僵持状态时,若无外力作用,它们都将无法再向前推进。
系统中的资源可以分为两类:
- 可剥夺资源,是指某进程在获得这类资源后,该资源可以再被其他进程或系统剥夺,CPU和主存均属于可剥夺性资源;
- 不可剥夺资源,当系统把这类资源分配给某进程后,再不能强行收回,只能在进程用完后自行释放,如磁带机、打印机等。
产生死锁的原因:
(1)竞争资源
- 产生死锁中的竞争资源之一指的是竞争不可剥夺资源(例如:系统中只有一台打印机,可供进程P1使用,假定P1已占用了打印机,若P2继续要求打印机打印将阻塞)
- 产生死锁中的竞争资源另外一种资源指的是竞争临时资源(临时资源包括硬件中断、信号、消息、缓冲区内的消息等),通常消息通信顺序进行不当,则会产生死锁
(2)进程间推进顺序非法
若P1保持了资源R1,P2保持了资源R2,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因为这两个进程再向前推进,便可能发生死锁。例如,当P1运行到P1:Request(R2)时,将因R2已被P2占用而阻塞;当P2运行到P2:Request(R1)时,也将因R1已被P1占用而阻塞,于是发生进程死锁
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
- 互斥条件:进程要求对所分配的资源进行排它性控制,即在一段时间内某资源仅为一进程所占用。
- 请求和保持条件:当进程因请求资源而阻塞时,对已获得的资源保持不放。
- 不剥夺条件:进程已获得的资源在未使用完之前,不能剥夺,只能在使用完时由自己释放。
- 环路等待条件:在发生死锁时,必然存在一个进程——资源的环形链。
预防死锁的方法:
- 资源一次性分配:一次性分配所有资源,这样就不会再有请求了(破坏请求条件)
- 只要有一个资源得不到分配,也不给这个进程分配其他的资源(破坏请保持条件)
- 可剥夺资源:即当某进程获得了部分资源,但得不到其它资源,则释放已占有的资源(破坏不可剥夺条件)
- 资源有序分配法:系统给每类资源赋予一个编号,每一个进程按编号递增的顺序请求资源,释放则相反(破坏环路等待条件)
代码输出结果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var x = 3;
var y = 4;
var obj = {
x: 1,
y: 6,
getX: function() {
var x = 5;
return function() {
return this.x;
}();
},
getY: function() {
var y = 7;
return this.y;
}
}
console.log(obj.getX()) // 3
console.log(obj.getY()) // 6
输出结果:3 6
解析:
- 我们知道,匿名函数的this是指向全局对象的,所以this指向window,会打印出3;
- getY是由obj调用的,所以其this指向的是obj对象,会打印出6。
如何防御 CSRF 攻击?
CSRF 攻击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来防护:
- 进行同源检测,服务器根据 http 请求头中 origin 或者 referer 信息来判断请求是否为允许访问的站点,从而对请求进行过滤。当 origin 或者 referer 信息都不存在的时候,直接阻止请求。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有些情况下 referer 可以被伪造,同时还会把搜索引擎的链接也给屏蔽了。所以一般网站会允许搜索引擎的页面请求,但是相应的页面请求这种请求方式也可能被攻击者给利用。(Referer 字段会告诉服务器该网页是从哪个页面链接过来的)
- 使用 CSRF Token 进行验证,服务器向用户返回一个随机数 Token ,当网站再次发起请求时,在请求参数中加入服务器端返回的 token ,然后服务器对这个 token 进行验证。这种方法解决了使用 cookie 单一验证方式时,可能会被冒用的问题,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个缺点就是,我们需要给网站中的所有请求都添加上这个 token,操作比较繁琐。还有一个问题是一般不会只有一台网站服务器,如果请求经过负载平衡转移到了其他的服务器,但是这个服务器的 session 中没有保留这个 token 的话,就没有办法验证了。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改变 token 的构建方式来解决。
- 对 Cookie 进行双重验证,服务器在用户访问网站页面时,向请求域名注入一个Cookie,内容为随机字符串,然后当用户再次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的时候,从 cookie 中取出这个字符串,添加到 URL 参数中,然后服务器通过对 cookie 中的数据和参数中的数据进行比较,来进行验证。使用这种方式是利用了攻击者只能利用 cookie,但是不能访问获取 cookie 的特点。并且这种方法比 CSRF Token 的方法更加方便,并且不涉及到分布式访问的问题。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如果网站存在 XSS 漏洞的,那么这种方式会失效。同时这种方式不能做到子域名的隔离。
- 在设置 cookie 属性的时候设置 Samesite ,限制 cookie 不能作为被第三方使用,从而可以避免被攻击者利用。Samesite 一共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严格模式,在严格模式下 cookie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作为第三方 Cookie 使用,在宽松模式下,cookie 可以被请求是 GET 请求,且会发生页面跳转的请求所使用。
参考 前端进阶面试题详细解答
Cookie、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区别
浏览器端常用的存储技术是 cookie 、localStorage 和 sessionStorage。
- cookie: 其实最开始是服务器端用于记录用户状态的一种方式,由服务器设置,在客户端存储,然后每次发起同源请求时,发送给服务器端。cookie 最多能存储 4 k 数据,它的生存时间由 expires 属性指定,并且 cookie 只能被同源的页面访问共享。
- sessionStorage: html5 提供的一种浏览器本地存储的方法,它借鉴了服务器端 session 的概念,代表的是一次会话中所保存的数据。它一般能够存储 5M 或者更大的数据,它在当前窗口关闭后就失效了,并且 sessionStorage 只能被同一个窗口的同源页面所访问共享。
- localStorage: html5 提供的一种浏览器本地存储的方法,它一般也能够存储 5M 或者更大的数据。它和 sessionStorage 不同的是,除非手动删除它,否则它不会失效,并且 localStorage 也只能被同源页面所访问共享。
上面几种方式都是存储少量数据的时候的存储方式,当需要在本地存储大量数据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浏览器的 indexDB 这是浏览器提供的一种本地的数据库存储机制。它不是关系型数据库,它内部采用对象仓库的形式存储数据,它更接近 NoSQL 数据库。
代码输出结果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console.log(1);
setTimeout(() => {
console.log("timerStart");
resolve("success");
console.log("timerEnd");
}, 0);
console.log(2);
});
promise.then((res) => {
console.log(res);
});
console.log(4);
输出结果如下: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1
2
4
timerStart
timerEnd
success
代码执行过程如下:
- 首先遇到Promise构造函数,会先执行里面的内容,打印
1
; - 遇到定时器
steTimeout
,它是一个宏任务,放入宏任务队列; - 继续向下执行,打印出2;
- 由于
Promise
的状态此时还是pending
,所以promise.then
先不执行; - 继续执行下面的同步任务,打印出4;
- 此时微任务队列没有任务,继续执行下一轮宏任务,执行
steTimeout
; - 首先执行
timerStart
,然后遇到了resolve
,将promise
的状态改为resolved
且保存结果并将之前的promise.then
推入微任务队列,再执行timerEnd
; - 执行完这个宏任务,就去执行微任务
promise.then
,打印出resolve
的结果。
如何对项目中的图片进行优化?
- 不用图片。很多时候会使用到很多修饰类图片,其实这类修饰图片完全可以用 CSS 去代替。
- 对于移动端来说,屏幕宽度就那么点,完全没有必要去加载原图浪费带宽。一般图片都用 CDN 加载,可以计算出适配屏幕的宽度,然后去请求相应裁剪好的图片。
- 小图使用 base64 格式
- 将多个图标文件整合到一张图片中(雪碧图)
- 选择正确的图片格式:
- 对于能够显示 WebP 格式的浏览器尽量使用 WebP 格式。因为 WebP 格式具有更好的图像数据压缩算法,能带来更小的图片体积,而且拥有肉眼识别无差异的图像质量,缺点就是兼容性并不好
- 小图使用 PNG,其实对于大部分图标这类图片,完全可以使用 SVG 代替
- 照片使用 JPEG
代码输出结果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const promise1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resolve('success')
}, 1000)
})
const promise2 = promise1.then(() => {
throw new Error('error!!!')
})
console.log('promise1', promise1)
console.log('promise2', promise2)
setTimeout(() => {
console.log('promise1', promise1)
console.log('promise2', promise2)
}, 2000)
输出结果如下: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promise1 Promise {<pending>}
promise2 Promise {<pending>}
Uncaught (in promise) Error: error!!!
promise1 Promise {<fulfilled>: "success"}
promise2 Promise {<rejected>: Error: error!!}
水平垂直居中的实现
- 利用绝对定位,先将元素的左上角通过top:50%和left:50%定位到页面的中心,然后再通过translate来调整元素的中心点到页面的中心。该方法需要考虑浏览器兼容问题。
.parent { position: relative;} .child { position: absolute; left: 50%; top: 50%; transform: translate(-50%,-50%);}
- 利用绝对定位,设置四个方向的值都为0,并将margin设置为auto,由于宽高固定,因此对应方向实现平分,可以实现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居中。该方法适用于盒子有宽高的情况:
.parent {
position: relative;
}
.child {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bottom: 0;
left: 0;
right: 0;
margin: auto;
}
- 利用绝对定位,先将元素的左上角通过top:50%和left:50%定位到页面的中心,然后再通过margin负值来调整元素的中心点到页面的中心。该方法适用于盒子宽高已知的情况
.parent {
position: relative;
}
.child {
position: absolute;
top: 50%;
left: 50%;
margin-top: -50px; /* 自身 height 的一半 */
margin-left: -50px; /* 自身 width 的一半 */
}
- 使用flex布局,通过align-items:center和justify-content:center设置容器的垂直和水平方向上为居中对齐,然后它的子元素也可以实现垂直和水平的居中。该方法要考虑兼容的问题,该方法在移动端用的较多:
.parent {
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center;
align-items:center;
}
实现一个扇形
用CSS实现扇形的思路和三角形基本一致,就是多了一个圆角的样式,实现一个90°的扇形:
代码语言:css复制div{
border: 100px solid transparent;
width: 0;
heigt: 0;
border-radius: 100px;
border-top-color: red;
}
实现一个三角形
CSS绘制三角形主要用到的是border属性,也就是边框。
平时在给盒子设置边框时,往往都设置很窄,就可能误以为边框是由矩形组成的。实际上,border属性是右三角形组成的,下面看一个例子:
代码语言:css复制div {
width: 0;
height: 0;
border: 100px solid;
border-color: orange blue red green;
}
将元素的长宽都设置为0
(1)三角1
代码语言:css复制div { width: 0; height: 0; border-top: 50px solid red; border-right: 50px solid transparent; border-left: 50px solid transparent;}
(2)三角2
代码语言:css复制div {
width: 0;
height: 0;
border-bottom: 50px solid red;
border-right: 50px solid transparent;
border-left: 50px solid transparent;
}
(3)三角3
代码语言:css复制div {
width: 0;
height: 0;
border-left: 50px solid red;
border-top: 50px solid transparent;
border-bottom: 50px solid transparent;
}
(4)三角4
代码语言:css复制div {
width: 0;
height: 0;
border-right: 50px solid red;
border-top: 50px solid transparent;
border-bottom: 50px solid transparent;
}
(5)三角5
代码语言:css复制div {
width: 0;
height: 0;
border-top: 100px solid red;
border-right: 100px solid transparent;
}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实现了,总体的原则就是通过上下左右边框来控制三角形的方向,用边框的宽度比来控制三角形的角度。
三栏布局的实现
三栏布局一般指的是页面中一共有三栏,左右两栏宽度固定,中间自适应的布局,三栏布局的具体实现:
- 利用绝对定位,左右两栏设置为绝对定位,中间设置对应方向大小的margin的值。
.outer {
position: relative;
height: 100px;
}
.left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tomato;
}
.right {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right: 0;
width: 2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gold;
}
.center {
margin-left: 100px;
margin-right: 2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lightgreen;
}
- 利用flex布局,左右两栏设置固定大小,中间一栏设置为flex:1。
.outer {
display: flex;
height: 100px;
}
.left {
width: 100px;
background: tomato;
}
.right {
width: 100px;
background: gold;
}
.center {
flex: 1;
background: lightgreen;
}
- 利用浮动,左右两栏设置固定大小,并设置对应方向的浮动。中间一栏设置左右两个方向的margin值,注意这种方式,中间一栏必须放到最后:
.outer {
height: 100px;
}
.left {
float: left;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tomato;
}
.right {
float: right;
width: 2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gold;
}
.center {
height: 100px;
margin-left: 100px;
margin-right: 200px;
background: lightgreen;
}
- 圣杯布局,利用浮动和负边距来实现。父级元素设置左右的 padding,三列均设置向左浮动,中间一列放在最前面,宽度设置为父级元素的宽度,因此后面两列都被挤到了下一行,通过设置 margin 负值将其移动到上一行,再利用相对定位,定位到两边。
.outer {
height: 100px;
padding-left: 100px;
padding-right: 200px;
}
.left {
position: relative;
left: -100px;
float: left;
margin-left: -100%;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tomato;
}
.right {
position: relative;
left: 200px;
float: right;
margin-left: -200px;
width: 2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gold;
}
.center {
float: left;
width: 100%;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lightgreen;
}
- 双飞翼布局,双飞翼布局相对于圣杯布局来说,左右位置的保留是通过中间列的 margin 值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父元素的 padding 来实现的。本质上来说,也是通过浮动和外边距负值来实现的。
.outer {
height: 100px;
}
.left {
float: left;
margin-left: -100%;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tomato;
}
.right {
float: left;
margin-left: -200px;
width: 2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gold;
}
.wrapper {
float: left;
width: 100%;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lightgreen;
}
.center {
margin-left: 100px;
margin-right: 200px;
height: 100px;
}
如何优化动画?
对于如何优化动画,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动画需要频繁的操作DOM,就就会导致页面的性能问题,我们可以将动画的position
属性设置为absolute
或者fixed
,将动画脱离文档流,这样他的回流就不会影响到页面了。
title与h1的区别、b与strong的区别、i与em的区别?
- strong标签有语义,是起到加重语气的效果,而b标签是没有的,b标签只是一个简单加粗标签。b标签之间的字符都设为粗体,strong标签加强字符的语气都是通过粗体来实现的,而搜索引擎更侧重strong标签。
- title属性没有明确意义只表示是个标题,H1则表示层次明确的标题,对页面信息的抓取有很大的影响
- i内容展示为斜体,em表示强调的文本
对浏览器内核的理解
浏览器内核主要分成两部分:
- 渲染引擎的职责就是渲染,即在浏览器窗口中显示所请求的内容。默认情况下,渲染引擎可以显示 html、xml 文档及图片,它也可以借助插件显示其他类型数据,例如使用 PDF 阅读器插件,可以显示 PDF 格式。
- JS 引擎:解析和执行 javascript 来实现网页的动态效果。
最开始渲染引擎和 JS 引擎并没有区分的很明确,后来 JS 引擎越来越独立,内核就倾向于只指渲染引擎。
懒加载的特点
- 减少无用资源的加载:使用懒加载明显减少了服务器的压力和流量,同时也减小了浏览器的负担。
- 提升用户体验: 如果同时加载较多图片,可能需要等待的时间较长,这样影响了用户体验,而使用懒加载就能大大的提高用户体验。
- 防止加载过多图片而影响其他资源文件的加载 :会影响网站应用的正常使用。
CDN的原理
CDN和DNS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先来看一下DNS的解析域名过程,在浏览器输入的解析过程如下:
(1) 检查浏览器缓存
(2)检查操作系统缓存,常见的如hosts文件
(3)检查路由器缓存
(4)如果前几步都没没找到,会向ISP(网络服务提供商)的LDNS服务器查询
(5)如果LDNS服务器没找到,会向根域名服务器(Root Server)请求解析,分为以下几步:
- 根服务器返回顶级域名(TLD)服务器如
.com
,.cn
,.org
等的地址,该例子中会返回.com
的地址 - 接着向顶级域名服务器发送请求,然后会返回次级域名(SLD)服务器的地址,本例子会返回
.test
的地址 - 接着向次级域名服务器发送请求,然后会返回通过域名查询到的目标IP,本例子会返回
www.test.com
的地址 - Local DNS Server会缓存结果,并返回给用户,缓存在系统中
CDN的工作原理: (1)用户未使用CDN缓存资源的过程:
- 浏览器通过DNS对域名进行解析(就是上面的DNS解析过程),依次得到此域名对应的IP地址
- 浏览器根据得到的IP地址,向域名的服务主机发送数据请求
- 服务器向浏览器返回响应数据
(2)用户使用CDN缓存资源的过程:
- 对于点击的数据的URL,经过本地DNS系统的解析,发现该URL对应的是一个CDN专用的DNS服务器,DNS系统就会将域名解析权交给CNAME指向的CDN专用的DNS服务器。
- CND专用DNS服务器将CND的全局负载均衡设备IP地址返回给用户
- 用户向CDN的全局负载均衡设备发起数据请求
- CDN的全局负载均衡设备根据用户的IP地址,以及用户请求的内容URL,选择一台用户所属区域的区域负载均衡设备,告诉用户向这台设备发起请求
- 区域负载均衡设备选择一台合适的缓存服务器来提供服务,将该缓存服务器的IP地址返回给全局负载均衡设备
- 全局负载均衡设备把服务器的IP地址返回给用户
- 用户向该缓存服务器发起请求,缓存服务器响应用户的请求,将用户所需内容发送至用户终端。
如果缓存服务器没有用户想要的内容,那么缓存服务器就会向它的上一级缓存服务器请求内容,以此类推,直到获取到需要的资源。最后如果还是没有,就会回到自己的服务器去获取资源。
CNAME(意为:别名):在域名解析中,实际上解析出来的指定域名对应的IP地址,或者该域名的一个CNAME,然后再根据这个CNAME来查找对应的IP地址。
DNS 记录和报文
DNS 服务器中以资源记录的形式存储信息,每一个 DNS 响应报文一般包含多条资源记录。一条资源记录的具体的格式为
代码语言:text复制(Name,Value,Type,TTL)
其中 TTL 是资源记录的生存时间,它定义了资源记录能够被其他的 DNS 服务器缓存多长时间。
常用的一共有四种 Type 的值,分别是 A、NS、CNAME 和 MX ,不同 Type 的值,对应资源记录代表的意义不同:
- 如果 Type = A,则 Name 是主机名,Value 是主机名对应的 IP 地址。因此一条记录为 A 的资源记录,提供了标 准的主机名到 IP 地址的映射。
- 如果 Type = NS,则 Name 是个域名,Value 是负责该域名的 DNS 服务器的主机名。这个记录主要用于 DNS 链式 查询时,返回下一级需要查询的 DNS 服务器的信息。
- 如果 Type = CNAME,则 Name 为别名,Value 为该主机的规范主机名。该条记录用于向查询的主机返回一个主机名 对应的规范主机名,从而告诉查询主机去查询这个主机名的 IP 地址。主机别名主要是为了通过给一些复杂的主机名提供 一个便于记忆的简单的别名。
- 如果 Type = MX,则 Name 为一个邮件服务器的别名,Value 为邮件服务器的规范主机名。它的作用和 CNAME 是一 样的,都是为了解决规范主机名不利于记忆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