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如何学习,学习力是一种需要学习的能力。拥有学习力的人,才拥有这个时代的终极竞争力。
如何具有高效的学习力呢?
其实很简单,把知行合一做到位就可以了。但很多人其实并没有理解什么是“知”,什么是”行“
知就是知道,但怎么才表明自己知道呢?能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或者讲清楚才表示知道。
做就是行动,写完想法,要想办法运用这些想法。没有行动,想法就只停留在脑子里;没有行动,想法就不是经验;没有行动,想法就是假想法,知道就是假知道。
知识输入
我们以为我们只是缺乏经验,实际上,我们连知识都是缺乏的。我们潜意识里有个错误的观念,就是以为学过了就是学会了,等在用的时候才发现无从下手。输出的效果不好,背后往往是输入出了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写作或分享倒闭自己把输入做好。
三种常用的知识输入渠道:阅读与听课、观察生活、搜索。
阅读与听课一般获得的是作者非常成熟的知识总结,观察生活能让我们看到更多的生活案例,搜索则是让我们能从更多他人的角度来理解知识。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善用这三种渠道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构建知识体系,最终的目标是把能够把知识的输入通过写作或者分享输出出去。
很多同学可能觉得没什么可写的,这其实是我们平常记笔记的方式不对。笔记并不是记录了对方说了什么话,笔记也不是给自己的看的。笔记是给别人看的。笔记记录的是你的理解,你会如何把这个知识点讲给别人听,你就怎么记。这样下次写作的时候,素材就有了。
如何提升搜索信息的能力
现在很多人的问题并不是找不到输入的渠道,而是能获得知识的渠道太多了,没办法识别高质量的知识。我这里推荐几个搜索优质知识的方法。
1. 善于用搜索的关键字
文字越长搜索到的内容越少,除非是一些完全一模一样的问题,否则不建议用整段文字去搜索。很多程序问题,我们直接拿着报错去搜,如果能找到解决方案当然好,如果没找到,记得提取下关键词再去搜。另外,搜索其实里面有很多技巧,以前我也总结过,但这里我只讲最简单的,就是搜索的时候善用 ” “,”-“符号。其相关的技巧你也可以试着搜索一下。
在搜索知识的时候有一个小技巧,为了更好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你需要搜索一些反面案例。比如听老师讲了需求第一定律:”商品的价格越高,人们的需求量就会减少,价格降低,人的需求量就会升高。“那么你可以反向去查一下有没有一些案例是不符合需求第一定律的。如果有,成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 善用垂直内专业网站
大部分情况我们依赖谷歌、必应、百度这类搜索引擎进行搜索,但其实很多知识在更专业的垂直内网页里效果会更好。比如程序员相关的问题你可以在infoQ,掘金这类平台搜索。
3. 找那些好的信息源头去获取信息
好的信息源一般是行业里公认的出版社、优质的论文、知名的行业专家、大牛课程、文章、书籍等。
如果你能跟着专家面对面的交流,这其实是最快的学习方式。如果没办法做到面对面教学,那看他出的书、他出的课、写的文章、分享的视频等也都是可以的。
如果你找不到行业里的大牛,你可以找身边里你认识的牛人学。听其言,观其行。在职场里你会碰到很多老师。比如你的直属上级。
主题式学习
有一个很好的快速了解某个领域的方法,就是主题式学习法。简单讲就是同时找很多本同一主题的书,同一主题的课程加上自己搜索同类主题的资料一起综合性的去学习和研究。在使用主题式学习时,要注意看那些不同的观念,不同的证据。否则就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
知识输出
获取到知识之后做什么呢?有结构的把知识输出。如果你书评写的比较多就能发现,写书评和不写书评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收获。
怎么让自己能够坚持写作?
早期需要使用一些技巧才能养成写作习惯。这里我推荐几个方法。
1. 每天都写
不要给自己定很高的目标,只要每天写就行。哪怕只是写一个很短的笔记。尤其是那些突然冒出来的灵感,一定要马上写下来,不然等会就忘记了。
你能找到很多可以写东西的地方。比如,你在看书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认同的或者不认同的观点。留言,就说这句话我不认同,为什么。或者我很认同,因为什么。
2. 写你近期工作上能用的上的主题
如果你不知道要写什么,我推荐你写你近期工作上能用的上的主题。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带着目的去学习更容易坚持。而且本就用于行动的学习能更快收获反馈,其本身就是知行合一的。
3. 写一些大家习以为常,但是错误的观点。
我最近看一些科普的内容,发现我们生活中一直习以为常的东西实际是有问题的。比如,我昨天看到一篇卓克老师的科普文,小儿退烧贴对退烧是没有效果的,我们可以把这个观点的论证过程记住分享给其他人。这种分享能给人带来很多正反馈,但要注意,在分享前一定要弄清楚论证是否足够支撑论点。
写作的表达技巧
最后,我还分享几种写作中常用的表达技巧
1. 用通俗的话表述专业词汇
你的读者不一定是专业领域的人士,而且写作跟沟通不一样。太多专业术语堆在一起,文绉绉的,反而把事情搞的很复杂。
2. 对于不好理解的概念,就举例子或者讲个故事来辅助理解
我们在听别人故事、别人命运的时候,会把自己代入,这就让故事拥有了强大的吸引力、说服力。人脑天生对特定的文章和结构是感兴趣的。现代人喜欢看小说,哪怕小说文字不精彩,但只要结构对了,就有想接着看下去的欲望。求知,主角下一步会怎么做?危险、转折、冲突都会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3. 善于做类比
我见过这样一个类别来形容银行家的。”银行家是这样的人:当天气晴朗时,他硬要把伞借给你;而当阴天下雨的时候,他又凶巴巴地要将伞收回去。“
好的类比要符合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类别的事物要特别形象,好理解;
第二,类别的事情要跟所讲的概念有共通点;
第三,这个共通点正好能解释概念中比较难懂的部分;
4. 用图示表达
如果一种图能够直观表达出某个观点或者解释某个观点,那么就别用太多文字。在这类场景下,一图胜千言。
5. 用大家都熟知的事物来对比
乔布斯发布Mac air笔记本时,为了显示电脑有多薄,它特意把笔记本装进大家都熟悉的文件袋里。在发布会上,介绍完电脑后,它直接从文件袋里拿出了电脑。有多薄呢,嗯,就这么薄。
我们在工作中会经常采用试错法来验证一些想法,但效果往往不佳。我观察发现就是大家在思考上花费的功夫太少了。知是行的基础,基础不打牢,奔跑很容易摔跤。今天只分享了知这一方面的内容,后面有机会在给大家分享关于行动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