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录文字到记录声音
在大学时读书比较宽泛,除了课本以外,有文学类、社会学类、心理学类等等。毕业后进入了IT行业,本来是想找一些技术方面的书来看,但是后来越发觉得作为一名技术人,不仅要有埋头钻研技术的精神,更要有时常抬头凝望远方的觉悟,对自己前方的路更加清晰,才能将眼前所做的事看的更加清澈。
于是在工作之余,找到一些比较合适于提升行业认知的书来读,为数不多,就目前而言,其中最能给带给我成长的就当属这一本吴军老师的《浪潮之巅》,全书分为上下两册,我用了零零碎碎两个多月才读完,对于自己这样的刚刚入行的年轻人来说,确实提升了不少的认知,之前只关注于热门技术,关注于互联网,关注于国内的某些IT公司的发展,在此之后,我可以了解到近百年信息科技产业的历史长河,了解到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的更替迭代,了解到属于每一个时代的浪潮之巅。
读完之后,又在闲暇之余,想写一篇自己的感悟,一是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二是用于记录自己的成长,三是练习自己的写作水平。
首先,《浪潮之巅》这本书所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此我做出自己简要的概括:
第一,这是一本全球范围内信息科技产业的发展史,讲述了从贝尔实验室成立的近一个世纪以来的通信、计算机硬件、软件、互联网技术等科技领域的发展,并总结概括出其中的一些发展规律。
第二,这是一本记录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大量科技巨头公司的兴衰史、斗争史,我也喜欢把它当做故事书,客观总结了这些科技巨头公司之所以成功所依靠的优势和分析出一部分公司造成衰败的原因。
最后,这是当今年轻人在科技领域以及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回顾历史和探寻经验的典籍,讲述了一家科技巨头公司或是因为良好的商业模式,或是因为优秀的产品,或是因为跨越时代的技术而崛起的过程,并能够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分析与阐述。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IT人,确实应该读一读这本书,或许能让自己的眼界更加开阔。
在书中首先介绍的是美国的电话电报公司,因为电报和电话可以说是信息产业中最先出现的技术,在当时电话和电报也算得上是跨世纪的产品,并且这家公司成立了至今仍然能够响彻全球的贝尔实验室,从1925年成立至今的近100年中,贝尔实验室发明25000多项专利,其中包括我们所熟知的C语言和UNIX操作系统,虽然这家巨头公司散去了往日的光辉,但是它对整个行业的影响仍旧是巨大的。
接下来就是引领IT服务业浪潮的IBM公司、产品一流的苹果公司、芯片产业龙头的英特尔、称霸全球操作系统市场至今的微软、软件公司的领头羊甲骨文、网络设备厂商思科以及雅虎、惠普、摩托罗拉等,随后还介绍了Google、Facebook、亚马逊、腾讯、阿里巴巴等二十一世纪互联网巨头。
其中令我最印象最深的就是Google公司,Google早期的竞争对手是雅虎公司,而当时的雅虎也是称霸一方的,作为年轻的挑战者,Google在佩奇和布林的带领下,通过技术不断创新和良好的商业模式,最终战胜雅虎,时至今日仍然推动着全球互联网技术的前进,而Google公司的成功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的技术上,Google早期就研究出了准确率极高的搜索引擎,并且以此为根基不断发展壮大,二十一世纪初Google通过《GFS》、《MapReduce》、《bigtable》这“三架马车”开创了整个大数据时代,以及之后的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Google都功不可没;在商业模式上,Google的广告系统被称为印钞机般的存在;在人才方面,吴军老师在书中写到:Google早期的员工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每个人的故事都能写一本书,正是靠这些精英,Google才能创造历史。的确如此,就拿研究出Go语言的三位作者来说,首先是曾参与 V8编译器开发的罗伯特·格瑞史莫(Robert Griesemer)、开发UNIX的猛人和UTF-8编码的设计人罗布·派克(Rob Pike)以及参与C语言设计的肯·汤普逊(Ken Thompson),能将这三巨头汇聚到一起,可见Google对于人才的吸引力,此外,Google公司还有别出心裁的“20%创新时间”,是指允许员工每周拿出一天的工作时间,用来做本职工作以外的项目,Go语言的出现就来源于这“20%创新时间”。
除了巨头公司之外,书中还介绍了著名的摩尔定律、探秘硅谷、风险投资以及一些信息科技产业的规律性,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硅谷这个地方,首先,硅谷并不是一座城市,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北部的大都会区旧金山湾区南面,是高科技事业云集的圣塔克拉拉谷(Santa Clara Valley)的别称。硅谷最早是研究和生产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芯片的地方,因此得名。在纳斯达克的前100的公司中,硅谷就有40家,吴军老师在书中有过对硅谷为什么如此成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气候、斯坦福大学的影响、制度和文化思想、风险投资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当然这些理由都有充分的论据,但是我认为其中最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的主要就是两条——务实和对失败的宽容。首先务实就是讲要踏实的认真做事,而对失败的宽容或许不能由我们自己掌握,但是我们可以做到不畏惧失败。
在书的最后,写到了继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的新能源、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的产业的展望,以及对中国科技领域现状的阐述,关于作者的看法我在这里就不做再次的说明,只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在每一次的科技革命中,无论是卓越的技术还是优秀的产品或者是极具价值的商业模式,大多都只是产物,并且可能是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后的产物,而那些能够成为浪潮之巅并且能够推动浪潮之巅的动力是来源于敢于开拓新领域的公司、创业者和敢于积极投身于其中的奋斗者、挑战者,当然也可能是由时代的机遇和相对合适的大环境促成。其次说说差距,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科技横向比较,在某些领域我们的差距确实是有的,就拿我自己比较了解的信息技术方面就存在着一些差距,但是信心我们还是要有的,毕竟计算机的发展刚过70多年,互联网技术风靡全球的浪潮距今才20年左右,相信经过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沉淀,一定能有所突破,或许在不久之后新一波科技浪潮,我们就是那万众瞩目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