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都会有无数产品诞生、发展、变革和死亡。2016年也不例外。
这一年里,身为“一所互联网人的在线大学”的三节课,也同时扮演着互联网行业观察者的角色。但一直以来,我们关注的视角始终都更偏重于“产品”和“运营”。我们认为,相比于资本,“产品”和“运营”本身是更具体的,也是更理性的和有规律可循的。
在2016年年末,我们回顾了一下这一年在行业内发生的大小产品事件,并从中精选了10个我们认为是这一年里最值得关注也最有代表性的互联网产品事件,分享给你。
请注意,因为这里的视角更偏重于“产品”,因而类似滴滴Uber合并这样更偏“资本”层面的事件,在此未被我们列入观察对象。
如去年我们就曾说过的,更关注“产品”,也是希望有更多人可以少谈些空洞的理想情怀和融资数字等,多一点踏踏实实的关注产品,研究产品。
事件1:微信与支付宝春节“红包大战”
2016年1月25日,踌躇满志,意在春节期间大干一场,拿下春晚独家合作的支付宝召开发布会,正式发布了春节期间的红包攻略。
但不曾料到的是,1月26日下午5点,在支付宝发布的春晚抢红包攻略还没能被人们普遍知道的时候,微信上线了“红包照片”,并在短短几十分钟内,彻底刷爆了朋友圈,引来了所有行业大V和媒体们的侧目,完全抢走了支付宝的风头。
以此为起点,微信和支付宝在春节期间展开了一场史上最激烈的“红包大战”,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地方在于——支付宝通过“集五福”活动,绑定春晚这个超级流量入口,促使着用户们通过支付宝结成关系对——这无疑是直指腾讯社交帝国的打法。
作为应对,微信表示,“将拿出除夕前后5天的所有朋友圈广告收入,统统用来发红包返还给用户”。
最终,双方都交上了一份很亮眼的答卷。据官方数据,微信方面春节期间红包总收发321亿次,5.16亿人参与;支付宝方面参与“集五福”和春晚“咻一咻”抢红包的总参与次数则更是达到了3245亿次,据称结成的关系对达到11亿对。
事件2:分答的爆红与回落
2016年5月,由果壳在行团队开发的“分答”上线,凭借着轻快的产品形态,以及“偷听”、“分成”等颇具创新性的产品机制,这款语音问答产品迅速借助朋友圈而走红。
在此之后,分答也先后引入了很多名人加入,在王思聪出现并对于“你最喜欢的啪啪啪姿势是什么?”这样的问题的回答之后,分答得以被推向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级”爆红,并在此后继续吸引着包括汪峰、章子怡等等明星入驻。一时间,分答风头无二,并迅速完成了超过2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凭借着其迅速的走红,应该讲,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分答都成为了2016年里的“现象级产品”。
然而,就如同三节课曾经在《王思聪们的爆料狂欢,姬十三面前的岔路口》一文中曾经提出的疑问:
我们都知道,对任何一款产品而言,其长期生命力的基础,是面向核心用户稳定、可持续的产品价值。然而,除了现在这种好玩、新奇的形式与产品机制之外,分答能向偷听者们提供的可持续、稳定的价值预期是什么?
2016年8月10日,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分答全站停服下线,开始了长达47天的“停摆”。据称,停摆与相关部分对于“语音内容”的审查有关。
到2016年11月,分答正式公布了新一轮由腾讯领投的融资,其意欲“重新回到主流视野中”的野心呼之欲出,据官方消息称,在2016年年底和2017年年初,分答会有新产品陆续上线。
分答能够摆脱近3年来“在移动互联网迅速走红的产品最终都难以善终”的怪圈吗?我们拭目以待。
事件3:“得到”引领内容变现
2016年初,由罗辑思维团队出品的一款APP“得到”悄然上线,主打“提供节省时间的高效知识服务”。
在上线之初,这款APP异常低调,甚至在很长时间内,很多人都不知道它与罗辑思维团队有关系。按照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快刀青衣的说法,得到的上线,源自于他们在对于原先罗辑思维的用户们进行访谈调研时,发现很多用户的反馈都是“我很喜欢’听’罗辑思维”,因而推断做一个主打知识音频的产品或许是有市场的。
上线之后,这款最初主打“每天提供4-6段简化版知识音频 多种电子书”的产品还是迅速积累起了数十万用户。
然而,到了2016年6月,得到才给我们带来了最大的惊喜——付费订阅专栏《李翔商业内参》在这个月正式上线面世,并以199元/年的价格售出了超过8万份——这意味着,仅此一个专栏,最终获得的收入就已超过了1600万元,而专栏背后的李翔团队,不过区区3-5个人而已。
这一事件背后最大的特殊意义在于:此前十多年的互联网世界中,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内容必须是免费的”似乎已经成了一条铁律,此前无数对于内容付费的尝试都从未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以至于无论是微博微信大V还是各种媒体、门户网站,在考虑变现时都更多的是考虑广告、电商、营销服务等方式。换而言之,“挣不到钱”的内容生产者们从未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尊严。
事件4:由“魏则西事件”引发的百度声讨浪潮
2016年4月,一则知乎帖子把百度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
魏则西,一个23岁的青年,经由百度找到了北京某医院的信息并前往治疗大半年,花费数十万元后,被宣告治疗无效死亡。
在死前,魏则西本人在知乎一个“你认为人性最大的恶是什么”的问题下亲自写下了这样的回答——
百度,当时根本不知道有多么邪恶,医学信息的竞价排名,还有之前血友病吧的事情,应该都明白它是怎么一个东西。
在该回答中,魏则西详细描述了他们一家人是如何通过百度查询了北京某医院的相关信息,如何前往,对方如何承诺保证的。在魏则西死后,这个帖子几乎瞬间传遍了互联网。
人命关天,随之而来的,是几乎对于百度的全民声讨。从普通平民到行业媒体再到央视这样的国家媒体,一时间,提到百度,恨不得人人骂之而后快。
人人皆知,多年以来,“教育”与“医疗”一直都是支撑着百度收入的两大支柱行业,也正是在这两大版块下,滋生着无数阴暗、见不得光的事情。之前的血友病吧事件如是,这一次的魏则西事件也如是。
在无数网友们翻出来的截图中,你可以看到,百度围绕着“医疗”领域的变现,做得是多么彻底而无底线,这也成为了大众声讨百度之时最不可原谅的地方。
突如其来防不胜防的全民声讨也带给了百度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危机,以此为起点,整个2016年内,百度面临的舆论环境开始前所未有的恶劣。
最终,由国家网络信息管理办公室、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成立的调查组,正式公布了调查结果,对百度提出三大类、多项整改要求。百度随即迅速回应,提出从六个方面全面落实。李彦宏还发了内部信,提醒百度人“勿忘初心,不负梦想”。
事件5:网易论坛关停
2016年9月,网易论坛发布公告称,因网易传媒业务发展需要,网易论坛将于2016年10月19日停止服务。这也是继关闭网易社区、网易微博服务后,网易关闭的又一项传媒服务。
至此,从1999年上线开始运营至今,走过了17年岁月的网易论坛正式作古。
按照公告显示,网易论坛正式停止服务前将提供“回忆打包珍藏”服务,可一键打包下载每个用户的个人文章资料和历史珍藏,过期后,用户数据不再留存。作为一款曾经承载了大量用户情感和回忆的产品,它在正式告别前给了用户们一个情感宣泄和寄托的出口。
网易论坛的关停,某种意义上是传统PC端社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全面失势的一个缩影而已,在过往的PC时代,是天涯、猫扑、西祠、新浪、网易等等论坛和社区承载了大量用户们的在线交流和娱乐,但到了移动时代,随着用户时间大量被手机占据,以及移动应用的越发丰富,PC时代的这些老牌社区们开始纷纷失势。
无论天涯,猫扑,乃至被出售的开心网以及早已淡出主流视野的人人网,都是这一大时代背景下的牺牲品。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切身经历证明着——PC时代的社区,与移动时代的社区,一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并且要想从PC端顺利迁移到移动端,挑战将是巨大的。
事件6:微信小程序的诞生
2016年,在整个互联网产品界,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一件事,是“微信小程序”的出现——也许从未有过一款产品在正式上线之前就博得了如此之大的关注。
2016年1月11日,张小龙第一次在公开演讲中提出「微信应用号」的概念,引发全行业的瞩目,大家纷纷猜测应用号的入口在哪里,以及应用号究竟会长什么样。
9月21日,微信宣布“应用号”内测,只不过名字已经更名为了更为亲民和形象更Q感的“小程序”,仅有200人拿到首期内测资格。
11月3日,微信小程序正式公测,允许开发者将产品提交至微信公众平台审核,但是暂时不支持发布。
11月18日,张小龙的一条朋友圈再次引起大众瞩目,在这条朋友圈消息中,他首次展示了,微信小程序可以被添加到手机桌面。
小程序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按照三节课此前的评论和解读,微信的发展阶段或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IM阶段、浏览器阶段和OS阶段。IM阶段的大招是语音通信和摇一摇,浏览器阶段的大招是订阅号,OS阶段的大招可能就是小程序。
换句话说,借由小程序的上线,已经坐拥中国最大用户量和最多用户使用时间的微信进一步拥有了更大的可能性——继承载了我们的信息沟通和信息消费之后,如果真的能够接入大量更复杂交互更多样化的服务,微信将能够成为一个承载量更加巨大的巨无霸,拥有更加可怕的商业空间。
只是,对于小程序而言,在还未正式面世之前就承载了如此之大如此之多的期望和关注,或许未见得是好事。毕竟,对于做产品而言,往往盛名之下,其实难负——在我们的印象中,过去十年时间里,但凡是巨头公司内部大张旗鼓公开宣布为“战略级”产品来推进的项目,从阿里来往到百度外卖再到腾讯电商,大多数其实都难以善终。
事件7:支付宝执着的社交之路
从2015年开始,微信与支付宝的这场争斗,注定将成为中国互联网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2015年,“微信支付”的迅猛发展第一次让同样用户量巨大,在线支付市场的老大“支付宝”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危机。
作为阿里内部用户体量最大,直接带来庞大现金流,且苦心经营了十多年,已经拥有海量用户支付和安全数据的战略级产品,支付宝无疑无法接受自己的地位遭受威胁。
于是,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支付宝开始祭出了大招——你来攻我的支付,我就来打你的“社交”。
这一尝试,以2015年9月支付宝上线“生活圈”为起点,到2016年春节期间支付宝的“集五福”活动达到第一个高潮,虽然推进得极度艰难,却仍然可以让人看到支付宝的决心。
在整个2016年里,支付宝的“社交化”尝试,从未中断。
6月1日,在没有征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支付宝在所有用户的昵称后面添加了“宝宝”两字,出现了类似于“每个星期日宝宝”的闹剧,再次引发网友大规模吐槽。
8月10日,支付宝推出9.9版本,首页大改版,工具类入口减少至8个,其余空间让位给feed流式样的“生活动态”,其内容包括好友推荐、好友动态、服务资讯等等。在产品端,支付宝向“去工具化”再次迈出一大步。
9月29日,支付宝上线“到位”功能,允许用户基于地理位置提供或索取个性化生活服务。迄今为止,“到位”功能占据着支付宝首页的黄金位置,但在上线最初一周引发大量关注后,迅速沉寂。
11月27日,支付宝“生活圈子”功能更新,部分圈子只允许女用户发布动态,而芝麻信用分750以上的男性用户则可以赞赏评论。在圈中出现了大量大尺度照片并引发公共舆论危机后,支付宝正式道歉,“圈子”的运营此后转入低调。
上述事件中的每一个,在2016年的互联网圈中,也几乎都形成了“刷屏”
在这个立场上讲,支付宝一方面在不断尝试和努力,另一方面也在不断暴露出自己对于“社交”领域的陌生和准备不足。
当然,虽然存在着种种问题,但“圈子”上线后的一度火爆,也让支付宝第一次触碰到了“社交”的巨大魅力——一旦你真的找到了某个引爆点,“社交”所带来的爆发力和数据增长将是惊人的。
事件8:知乎全面开启“知识变现”
2016年的另一件大事,就是苦心经营了多年的知乎,终于开启了其商业化之路,并交上了一份布局清晰的明确答卷。
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下知乎在这一年完成的诸多重大产品更新——
2016年4月1日,值乎1.0刮刮乐版本作为愚人节彩蛋发布。
5月14日,值乎2.0悬赏问答版本上线。
5月14日,知乎Live发布。
6月3日,知乎专栏赞赏功能开始内测。
6月6日,值乎3.0付费提问语音回答版本上线。
7月15日,知乎问答推出付费转载的功能。
7月20日,知乎机构账号上线。
8月18日,知乎专栏赞赏功能正式开放。
9月21日,知乎书店上线。
11月17日,知乎话题索引功能上线。
这一系列产品的发布背后,展现出的是知乎在“知识服务”市场中的布局和图景。简而言之,知乎希望通过占据和打通用户“获取知识”和“消费知识”的各个场景,并在各个场景中都打通其商业化链条,以此来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个“知识服务市场”。
这其中,给人最大惊喜的,无疑是“知乎Live”。这款主打知乎站内的知识大V在线付费语音分享的产品,一经推出即诞生了李开复和李笑来单场Live收入数十万元的震撼事例,给予了更多内容工作者和知识工作者“自由”和“变现”的可能性,而凭借着知乎Live的出现,知乎也第一次有了单月千万元以上的交易流水。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知乎是用5-6年的苦心经营为自己搭建起来了一个理性、认真、且用户高度愿意为“知识相关服务”付费的一片土壤,在一个“内容变现”成为风口的时代,这片土壤的潜力将是巨大的。
按照周源的公开说法,他认为,这是知乎的“新机会”。
事件9:直播平台混战,快手崛起
另一件在2016年注定无法被忽视的事情,就是大量“直播”类产品的涌现。以至于在2016年上半年,在“直播”领域下,一度出现了堪比当年团购热潮时“千团大战”盛况的景象。
关于“直播”为何会成为了风口,或许以下几方面汇总到一起可以较好的给予解释——
移动互联网基础设置的夯实,手机流量带宽不断提升,手机流量成本则在不断下降;
用户通过“直播”的方式来生产内容,成为了一种成本最低的生产方式(对比起来,录播需要准备需要背稿道具等等……实在太麻烦了);
用户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中寻求大量无需过脑、更轻快的娱乐体验,导致了“直播”内容容易受到追捧;
当“直播”渐渐成为一种流量汇聚形式后,人们开始发现这里其实有着巨大变现潜力,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类似柳岩直播卖出几千份面膜 几万份农产品的经典事例,由此而起,直播开始成为了一种有明确商业路径的业务。
于是,在2016年内,我们陆续看到,除了映客、花椒、美拍等产品外,包括微博、陌陌甚至是网易、腾讯等巨头都先后加入了“直播”战局。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在直播类产品中,最终异军突起带来最大震撼的,竟然是一款叫做“快手”的产品。
与其他直播类产品主打美女、网红等不同,快手走的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之路。在这款产品上走红的直播,多是“15秒喝完一瓶白酒”,“裤裆炸鞭炮”等等这一类画风式的,其目标用户则主要是三四线城市甚至是乡镇一带的用户。
就是这样一款产品,到2016年年底,快手注册用户数已超过4亿,每日活跃用户数超过4000万,日UGC上传视频量超百万,一举成为了中国最大的视频社交产品,“独角兽”气质展露无遗。
快手的崛起,也再一次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对于一款产品的成长而言,也许与竞争对手们正面火拼得再狠,都不如找到一个你与它们之间彻彻底底的“不同”,并将之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