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自然基金的评审
一想到贷款审批,我们马上就会想到一批西装革履、不苟言笑的专家,他们专业、敬业,公正不阿、从不出错。但国自然的评审,却没有这样的“专业”放贷员。
国自然基金最重要的是一审。一审专家都是谁呢?历届国自然基金的获得者。这样的专家有什么特点呢?
评审就在你身边
这些评审专家就是你身边的你我他。他们就是你身边的普通人,所以你的目标就是让他们满意。让普通人听得懂,让普通人觉得你的研究重要,让普通人觉得你有能力完成这个项目,就这么简单。
我们的项目喜欢让有名的专家点评,重要吗?重要,当然重要。专家见多识广,也有自己深入的思考。可是我要强调的是,这并不足够。一是专家未必能那么仔细的替你思考,二是专家有自己的倾向性和局限性。所以策略很简单,诉诸更多的专家或更多的普通人。尤其是你最后呈现的时候,一定要得到普通人的认可。
评审都是普通人
评审都是普通人,当然也就同时存在普通人的困境。因为他们并不是专业来干评审这件事的,你需要充分考虑他们的普通性和业余性。在普通人容易犯困的时候吸引他们的注意,必须要思考这个时候如何突出你的特点,他们完全有可能在那样的状态下来评判你的标书。
承接前面所讲,你必须让评审在情绪上“耳目一新”。因此避免选题雷同就成为重大策略。还必须及时而反复的渲染你的新。于此同时,又不能忘记他们的专家身份,适可而止。
国自然的评审是盲审
好像又是一句废话。可是我们有几个人认真的考虑过盲审这件事。或者说,盲审到底意味什么?
1.盲审意味着没有反驳的机会:
总是听到有人津津乐道,是评审不懂啊。如果真是这样,那只能说明你才是stupid。写了几万字,别人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你所有的论点,证据都呈现在你的标书里面。这也是你唯一可呈现的东西,你根本没有第二次机会。发牢骚的机会都没有。
因此对于可能的疑问要做出充分的预估,然后给予合理的解释。记住,你没有其他的反驳机会。只能尽你所能,对可能的疑问进行预估。
2.盲审意味着不能让评审想岔了:
任何一篇文章或标书我们都要建立一定的逻辑。逻辑是你和评审交流的思维通道。建立逻辑的目的,就是引导评审按照你预设的逻辑通道往前走。所以逻辑的第一要求就是顺畅合理,要不然评审不愿意往下走呀。
逻辑通道的第二个要点是什么?堵塞岔道。是你有义务把那些有可能产生歧义的地方预先堵好了,这样评审才不会走岔。否则,本来有岔道的地方,你凭什么要求人家按你心里的那个方向走下去呢?
经常会出现评审理解的不是申请者要表达的意思。谁的责任呢?是申请人对逻辑岔道没有预先堵防所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哪儿可能有岔路?要怎么才能合理的堵住?
(未完待续)
作者:Prof. Jin (bjinmcg@foxmail.com)
编辑:Chris L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