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个对象是否属于某个类?
- 第一种方式,使用 instanceof 运算符来判断构造函数的 prototype 属性是否出现在对象的原型链中的任何位置。
- 第二种方式,通过对象的 constructor 属性来判断,对象的 constructor 属性指向该对象的构造函数,但是这种方式不是很安全,因为 constructor 属性可以被改写。
- 第三种方式,如果需要判断的是某个内置的引用类型的话,可以使用 Object.prototype.toString() 方法来打印对象的[Class] 属性来进行判断。
display的block、inline和inline-block的区别
(1)block: 会独占一行,多个元素会另起一行,可以设置width、height、margin和padding属性;
(2)inline: 元素不会独占一行,设置width、height属性无效。但可以设置水平方向的margin和padding属性,不能设置垂直方向的padding和margin;
(3)inline-block: 将对象设置为inline对象,但对象的内容作为block对象呈现,之后的内联对象会被排列在同一行内。
对于行内元素和块级元素,其特点如下:
(1)行内元素
- 设置宽高无效;
- 可以设置水平方向的margin和padding属性,不能设置垂直方向的padding和margin;
- 不会自动换行;
(2)块级元素
- 可以设置宽高;
- 设置margin和padding都有效;
- 可以自动换行;
- 多个块状,默认排列从上到下。
JavaScript 类数组对象的定义?
一个拥有 length 属性和若干索引属性的对象就可以被称为类数组对象,类数组对象和数组类似,但是不能调用数组的方法。常见的类数组对象有 arguments 和 DOM 方法的返回结果,还有一个函数也可以被看作是类数组对象,因为它含有 length 属性值,代表可接收的参数个数。
常见的类数组转换为数组的方法有这样几种:
(1)通过 call 调用数组的 slice 方法来实现转换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Array.prototype.slice.call(arrayLike);
(2)通过 call 调用数组的 splice 方法来实现转换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Array.prototype.splice.call(arrayLike, 0);
(3)通过 apply 调用数组的 concat 方法来实现转换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Array.prototype.concat.apply([], arrayLike);
(4)通过 Array.from 方法来实现转换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Array.from(arrayLike);
为什么需要清除浮动?清除浮动的方式
浮动的定义: 非IE浏览器下,容器不设高度且子元素浮动时,容器高度不能被内容撑开。 此时,内容会溢出到容器外面而影响布局。这种现象被称为浮动(溢出)。
浮动的工作原理:
- 浮动元素脱离文档流,不占据空间(引起“高度塌陷”现象)
- 浮动元素碰到包含它的边框或者其他浮动元素的边框停留
浮动元素可以左右移动,直到遇到另一个浮动元素或者遇到它外边缘的包含框。浮动框不属于文档流中的普通流,当元素浮动之后,不会影响块级元素的布局,只会影响内联元素布局。此时文档流中的普通流就会表现得该浮动框不存在一样的布局模式。当包含框的高度小于浮动框的时候,此时就会出现“高度塌陷”。
浮动元素引起的问题?
- 父元素的高度无法被撑开,影响与父元素同级的元素
- 与浮动元素同级的非浮动元素会跟随其后
- 若浮动的元素不是第一个元素,则该元素之前的元素也要浮动,否则会影响页面的显示结构
清除浮动的方式如下:
- 给父级div定义
height
属性 - 最后一个浮动元素之后添加一个空的div标签,并添加
clear:both
样式 - 包含浮动元素的父级标签添加
overflow:hidden
或者overflow:auto
- 使用 :after 伪元素。由于IE6-7不支持 :after,使用 zoom:1 触发 hasLayout**
.clearfix:after{
content: "200B";
display: table;
height: 0;
clear: both;
}
.clearfix{
*zoom: 1;
}
对this对象的理解
this 是执行上下文中的一个属性,它指向最后一次调用这个方法的对象。在实际开发中,this 的指向可以通过四种调用模式来判断。
- 第一种是函数调用模式,当一个函数不是一个对象的属性时,直接作为函数来调用时,this 指向全局对象。
- 第二种是方法调用模式,如果一个函数作为一个对象的方法来调用时,this 指向这个对象。
- 第三种是构造器调用模式,如果一个函数用 new 调用时,函数执行前会新创建一个对象,this 指向这个新创建的对象。
- 第四种是 apply 、 call 和 bind 调用模式,这三个方法都可以显示的指定调用函数的 this 指向。其中 apply 方法接收两个参数:一个是 this 绑定的对象,一个是参数数组。call 方法接收的参数,第一个是 this 绑定的对象,后面的其余参数是传入函数执行的参数。也就是说,在使用 call() 方法时,传递给函数的参数必须逐个列举出来。bind 方法通过传入一个对象,返回一个 this 绑定了传入对象的新函数。这个函数的 this 指向除了使用 new 时会被改变,其他情况下都不会改变。
这四种方式,使用构造器调用模式的优先级最高,然后是 apply、call 和 bind 调用模式,然后是方法调用模式,然后是函数调用模式。
label 的作用是什么?如何使用?
label标签来定义表单控件的关系:当用户选择label标签时,浏览器会自动将焦点转到和label标签相关的表单控件上。
- 使用方法1:
<label for="mobile">Number:</label>
<input type="text" id="mobile"/>
- 使用方法2:
<label>Date:<input type="text"/></label>
参考 前端进阶面试题详细解答
CSS3中有哪些新特性
- 新增各种CSS选择器 (: not(.input):所有 class 不是“input”的节点)
- 圆角 (border-radius:8px)
- 多列布局 (multi-column layout)
- 阴影和反射 (Shadoweflect)
- 文字特效 (text-shadow)
- 文字渲染 (Text-decoration)
- 线性渐变 (gradient)
- 旋转 (transform)
- 增加了旋转,缩放,定位,倾斜,动画,多背景
浏览器乱码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产生乱码的原因:
- 网页源代码是
gbk
的编码,而内容中的中文字是utf-8
编码的,这样浏览器打开即会出现html
乱码,反之也会出现乱码; html
网页编码是gbk
,而程序从数据库中调出呈现是utf-8
编码的内容也会造成编码乱码;- 浏览器不能自动检测网页编码,造成网页乱码。
解决办法:
- 使用软件编辑HTML网页内容;
- 如果网页设置编码是
gbk
,而数据库储存数据编码格式是UTF-8
,此时需要程序查询数据库数据显示数据前进程序转码; - 如果浏览器浏览时候出现网页乱码,在浏览器中找到转换编码的菜单进行转换。
call() 和 apply() 的区别?
它们的作用一模一样,区别仅在于传入参数的形式的不同。
- apply 接受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指定了函数体内 this 对象的指向,第二个参数为一个带下标的集合,这个集合可以为数组,也可以为类数组,apply 方法把这个集合中的元素作为参数传递给被调用的函数。
- call 传入的参数数量不固定,跟 apply 相同的是,第一个参数也是代表函数体内的 this 指向,从第二个参数开始往后,每个参数被依次传入函数。
三栏布局的实现
三栏布局一般指的是页面中一共有三栏,左右两栏宽度固定,中间自适应的布局,三栏布局的具体实现:
- 利用绝对定位,左右两栏设置为绝对定位,中间设置对应方向大小的margin的值。
.outer {
position: relative;
height: 100px;
}
.left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tomato;
}
.right {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right: 0;
width: 2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gold;
}
.center {
margin-left: 100px;
margin-right: 2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lightgreen;
}
- 利用flex布局,左右两栏设置固定大小,中间一栏设置为flex:1。
.outer {
display: flex;
height: 100px;
}
.left {
width: 100px;
background: tomato;
}
.right {
width: 100px;
background: gold;
}
.center {
flex: 1;
background: lightgreen;
}
- 利用浮动,左右两栏设置固定大小,并设置对应方向的浮动。中间一栏设置左右两个方向的margin值,注意这种方式,中间一栏必须放到最后:
.outer {
height: 100px;
}
.left {
float: left;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tomato;
}
.right {
float: right;
width: 2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gold;
}
.center {
height: 100px;
margin-left: 100px;
margin-right: 200px;
background: lightgreen;
}
- 圣杯布局,利用浮动和负边距来实现。父级元素设置左右的 padding,三列均设置向左浮动,中间一列放在最前面,宽度设置为父级元素的宽度,因此后面两列都被挤到了下一行,通过设置 margin 负值将其移动到上一行,再利用相对定位,定位到两边。
.outer {
height: 100px;
padding-left: 100px;
padding-right: 200px;
}
.left {
position: relative;
left: -100px;
float: left;
margin-left: -100%;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tomato;
}
.right {
position: relative;
left: 200px;
float: right;
margin-left: -200px;
width: 2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gold;
}
.center {
float: left;
width: 100%;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lightgreen;
}
- 双飞翼布局,双飞翼布局相对于圣杯布局来说,左右位置的保留是通过中间列的 margin 值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父元素的 padding 来实现的。本质上来说,也是通过浮动和外边距负值来实现的。
.outer {
height: 100px;
}
.left {
float: left;
margin-left: -100%;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tomato;
}
.right {
float: left;
margin-left: -200px;
width: 2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gold;
}
.wrapper {
float: left;
width: 100%;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lightgreen;
}
.center {
margin-left: 100px;
margin-right: 200px;
height: 100px;
}
什么是 DOM 和 BOM?
- DOM 指的是文档对象模型,它指的是把文档当做一个对象,这个对象主要定义了处理网页内容的方法和接口。
- BOM 指的是浏览器对象模型,它指的是把浏览器当做一个对象来对待,这个对象主要定义了与浏览器进行交互的法和接口。BOM的核心是 window,而 window 对象具有双重角色,它既是通过 js 访问浏览器窗口的一个接口,又是一个 Global(全局)对象。这意味着在网页中定义的任何对象,变量和函数,都作为全局对象的一个属性或者方法存在。window 对象含有 location 对象、navigator 对象、screen 对象等子对象,并且 DOM 的最根本的对象 document 对象也是 BOM 的 window 对象的子对象。
Canvas和SVG的区别
(1)SVG: SVG可缩放矢量图形(Scalable Vector Graphics)是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描述的2D图形的语言,SVG基于XML就意味着SVG DOM中的每个元素都是可用的,可以为某个元素附加Javascript事件处理器。在 SVG 中,每个被绘制的图形均被视为对象。如果 SVG 对象的属性发生变化,那么浏览器能够自动重现图形。
其特点如下:
- 不依赖分辨率
- 支持事件处理器
- 最适合带有大型渲染区域的应用程序(比如谷歌地图)
- 复杂度高会减慢渲染速度(任何过度使用 DOM 的应用都不快)
- 不适合游戏应用
(2)Canvas: Canvas是画布,通过Javascript来绘制2D图形,是逐像素进行渲染的。其位置发生改变,就会重新进行绘制。
其特点如下:
- 依赖分辨率
- 不支持事件处理器
- 弱的文本渲染能力
- 能够以 .png 或 .jpg 格式保存结果图像
- 最适合图像密集型的游戏,其中的许多对象会被频繁重绘
注:矢量图,也称为面向对象的图像或绘图图像,在数学上定义为一系列由线连接的点。矢量文件中的图形元素称为对象。每个对象都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实体,它具有颜色、形状、轮廓、大小和屏幕位置等属性。
什么是物理像素,逻辑像素和像素密度,为什么在移动端开发时需要用到@3x, @2x这种图片?
以 iPhone XS 为例,当写 CSS 代码时,针对于单位 px,其宽度为 414px & 896px,也就是说当赋予一个 DIV元素宽度为 414px,这个 DIV 就会填满手机的宽度;
而如果有一把尺子来实际测量这部手机的物理像素,实际为 1242*2688 物理像素;经过计算可知,1242/414=3,也就是说,在单边上,一个逻辑像素=3个物理像素,就说这个屏幕的像素密度为 3,也就是常说的 3 倍屏。
对于图片来说,为了保证其不失真,1 个图片像素至少要对应一个物理像素,假如原始图片是 500300 像素,那么在 3 倍屏上就要放一个 1500900 像素的图片才能保证 1 个物理像素至少对应一个图片像素,才能不失真。 当然,也可以针对所有屏幕,都只提供最高清图片。虽然低密度屏幕用不到那么多图片像素,而且会因为下载多余的像素造成带宽浪费和下载延迟,但从结果上说能保证图片在所有屏幕上都不会失真。
还可以使用 CSS 媒体查询来判断不同的像素密度,从而选择不同的图片: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my-image { background: (low.png); }
@media only screen and (min-device-pixel-ratio: 1.5) {
#my-image { background: (high.png); }
}
对JSON的理解
JSON 是一种基于文本的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它可以被任何的编程语言读取和作为数据格式来传递。
在项目开发中,使用 JSON 作为前后端数据交换的方式。在前端通过将一个符合 JSON 格式的数据结构序列化为
JSON 字符串,然后将它传递到后端,后端通过 JSON 格式的字符串解析后生成对应的数据结构,以此来实现前后端数据的一个传递。
因为 JSON 的语法是基于 js 的,因此很容易将 JSON 和 js 中的对象弄混,但是应该注意的是 JSON 和 js 中的对象不是一回事,JSON 中对象格式更加严格,比如说在 JSON 中属性值不能为函数,不能出现 NaN 这样的属性值等,因此大多数的 js 对象是不符合 JSON 对象的格式的。
在 js 中提供了两个函数来实现 js 数据结构和 JSON 格式的转换处理,
- JSON.stringify 函数,通过传入一个符合 JSON 格式的数据结构,将其转换为一个 JSON 字符串。如果传入的数据结构不符合 JSON 格式,那么在序列化的时候会对这些值进行对应的特殊处理,使其符合规范。在前端向后端发送数据时,可以调用这个函数将数据对象转化为 JSON 格式的字符串。
- JSON.parse() 函数,这个函数用来将 JSON 格式的字符串转换为一个 js 数据结构,如果传入的字符串不是标准的 JSON 格式的字符串的话,将会抛出错误。当从后端接收到 JSON 格式的字符串时,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来将其解析为一个 js 数据结构,以此来进行数据的访问。
iframe 有那些优点和缺点?
iframe 元素会创建包含另外一个文档的内联框架(即行内框架)。
优点:
- 用来加载速度较慢的内容(如广告)
- 可以使脚本可以并行下载
- 可以实现跨子域通信
缺点:
- iframe 会阻塞主页面的 onload 事件
- 无法被一些搜索引擎索识别
- 会产生很多页面,不容易管理
对 CSS 工程化的理解
CSS 工程化是为了解决以下问题:
- 宏观设计:CSS 代码如何组织、如何拆分、模块结构怎样设计?
- 编码优化:怎样写出更好的 CSS?
- 构建:如何处理我的 CSS,才能让它的打包结果最优?
- 可维护性:代码写完了,如何最小化它后续的变更成本?如何确保任何一个同事都能轻松接手?
以下三个方向都是时下比较流行的、普适性非常好的 CSS 工程化实践:
- 预处理器:Less、 Sass 等;
- 重要的工程化插件: PostCss;
- Webpack loader 等 。
基于这三个方向,可以衍生出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子问题,这里我们逐个来看:
(1)预处理器:为什么要用预处理器?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预处理器,其实就是 CSS 世界的“轮子”。预处理器支持我们写一种类似 CSS、但实际并不是 CSS 的语言,然后把它编译成 CSS 代码: 那为什么写 CSS 代码写得好好的,偏偏要转去写“类 CSS”呢?这就和本来用 JS 也可以实现所有功能,但最后却写 React 的 jsx 或者 Vue 的模板语法一样——为了爽!要想知道有了预处理器有多爽,首先要知道的是传统 CSS 有多不爽。随着前端业务复杂度的提高,前端工程中对 CSS 提出了以下的诉求:
- 宏观设计上:我们希望能优化 CSS 文件的目录结构,对现有的 CSS 文件实现复用;
- 编码优化上:我们希望能写出结构清晰、简明易懂的 CSS,需要它具有一目了然的嵌套层级关系,而不是无差别的一铺到底写法;我们希望它具有变量特征、计算能力、循环能力等等更强的可编程性,这样我们可以少写一些无用的代码;
- 可维护性上:更强的可编程性意味着更优质的代码结构,实现复用意味着更简单的目录结构和更强的拓展能力,这两点如果能做到,自然会带来更强的可维护性。
这三点是传统 CSS 所做不到的,也正是预处理器所解决掉的问题。预处理器普遍会具备这样的特性:
- 嵌套代码的能力,通过嵌套来反映不同 css 属性之间的层级关系 ;
- 支持定义 css 变量;
- 提供计算函数;
- 允许对代码片段进行 extend 和 mixin;
- 支持循环语句的使用;
- 支持将 CSS 文件模块化,实现复用。
(2)PostCss:PostCss 是如何工作的?我们在什么场景下会使用 PostCss?
它和预处理器的不同就在于,预处理器处理的是 类CSS,而 PostCss 处理的就是 CSS 本身。Babel 可以将高版本的 JS 代码转换为低版本的 JS 代码。PostCss 做的是类似的事情:它可以编译尚未被浏览器广泛支持的先进的 CSS 语法,还可以自动为一些需要额外兼容的语法增加前缀。更强的是,由于 PostCss 有着强大的插件机制,支持各种各样的扩展,极大地强化了 CSS 的能力。
PostCss 在业务中的使用场景非常多:
- 提高 CSS 代码的可读性:PostCss 其实可以做类似预处理器能做的工作;
- 当我们的 CSS 代码需要适配低版本浏览器时,PostCss 的 Autoprefixer 插件可以帮助我们自动增加浏览器前缀;
- 允许我们编写面向未来的 CSS:PostCss 能够帮助我们编译 CSS next 代码;
(3)Webpack 能处理 CSS 吗?如何实现? Webpack 能处理 CSS 吗:
- Webpack 在裸奔的状态下,是不能处理 CSS 的,Webpack 本身是一个面向 JavaScript 且只能处理 JavaScript 代码的模块化打包工具;
- Webpack 在 loader 的辅助下,是可以处理 CSS 的。
如何用 Webpack 实现对 CSS 的处理:
- Webpack 中操作 CSS 需要使用的两个关键的 loader:css-loader 和 style-loader
- 注意,答出“用什么”有时候可能还不够,面试官会怀疑你是不是在背答案,所以你还需要了解每个 loader 都做了什么事情:
- css-loader:导入 CSS 模块,对 CSS 代码进行编译处理;
- style-loader:创建style标签,把 CSS 内容写入标签。
在实际使用中,css-loader 的执行顺序一定要安排在 style-loader 的前面。因为只有完成了编译过程,才可以对 css 代码进行插入;若提前插入了未编译的代码,那么 webpack 是无法理解这坨东西的,它会无情报错。
伪元素和伪类的区别和作用?
- 伪元素:在内容元素的前后插入额外的元素或样式,但是这些元素实际上并不在文档中生成。它们只在外部显示可见,但不会在文档的源代码中找到它们,因此,称为“伪”元素。例如:
p::before {content:"第一章:";}
p::after {content:"Hot!";}
p::first-line {background:red;}
p::first-letter {font-size:30px;}
- 伪类:将特殊的效果添加到特定选择器上。它是已有元素上添加类别的,不会产生新的元素。例如:
a:hover {color: #FF00FF}
p:first-child {color: red}
总结: 伪类是通过在元素选择器上加⼊伪类改变元素状态,⽽伪元素通过对元素的操作进⾏对元素的改变。
HTTP2的头部压缩算法是怎样的?
HTTP2的头部压缩是HPACK算法。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两端建立“字典”,用索引号表示重复的字符串,采用哈夫曼编码来压缩整数和字符串,可以达到50%~90%的高压缩率。
具体来说:
- 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使用“首部表”来跟踪和存储之前发送的键值对,对于相同的数据,不再通过每次请求和响应发送;
- 首部表在HTTP/2的连接存续期内始终存在,由客户端和服务器共同渐进地更新;
- 每个新的首部键值对要么被追加到当前表的末尾,要么替换表中之前的值。
例如下图中的两个请求, 请求一发送了所有的头部字段,第二个请求则只需要发送差异数据,这样可以减少冗余数据,降低开销。
对BFC的理解,如何创建BFC
先来看两个相关的概念:
- Box: Box 是 CSS 布局的对象和基本单位,⼀个⻚⾯是由很多个 Box 组成的,这个Box就是我们所说的盒模型。
- Formatting context:块级上下⽂格式化,它是⻚⾯中的⼀块渲染区域,并且有⼀套渲染规则,它决定了其⼦元素将如何定位,以及和其他元素的关系和相互作⽤。
块格式化上下文(Block Formatting Context,BFC)是Web页面的可视化CSS渲染的一部分,是布局过程中生成块级盒子的区域,也是浮动元素与其他元素的交互限定区域。
通俗来讲:BFC是一个独立的布局环境,可以理解为一个容器,在这个容器中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物品摆放,并且不会影响其它环境中的物品。如果一个元素符合触发BFC的条件,则BFC中的元素布局不受外部影响。
创建BFC的条件:
- 根元素:body;
- 元素设置浮动:float 除 none 以外的值;
- 元素设置绝对定位:position (absolute、fixed);
- display 值为:inline-block、table-cell、table-caption、flex等;
- overflow 值为:hidden、auto、scroll;
BFC的特点:
- 垂直方向上,自上而下排列,和文档流的排列方式一致。
- 在BFC中上下相邻的两个容器的margin会重叠
- 计算BFC的高度时,需要计算浮动元素的高度
- BFC区域不会与浮动的容器发生重叠
- BFC是独立的容器,容器内部元素不会影响外部元素
- 每个元素的左margin值和容器的左border相接触
BFC的作用:
- 解决margin的重叠问题:由于BFC是一个独立的区域,内部的元素和外部的元素互不影响,将两个元素变为两个BFC,就解决了margin重叠的问题。
- 解决高度塌陷的问题:在对子元素设置浮动后,父元素会发生高度塌陷,也就是父元素的高度变为0。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把父元素变成一个BFC。常用的办法是给父元素设置
overflow:hidden
。 - 创建自适应两栏布局:可以用来创建自适应两栏布局:左边的宽度固定,右边的宽度自适应。
.left{
width: 100px;
height: 200px;
background: red;
float: left;
}
.right{
height: 300px;
background: blue;
overflow: hidden;
}
<div class="left"></div>
<div class="right"></div>
左侧设置float:left
,右侧设置overflow: hidden
。这样右边就触发了BFC,BFC的区域不会与浮动元素发生重叠,所以两侧就不会发生重叠,实现了自适应两栏布局。
display、float、position的关系
(1)首先判断display属性是否为none,如果为none,则position和float属性的值不影响元素最后的表现。
(2)然后判断position的值是否为absolute或者fixed,如果是,则float属性失效,并且display的值应该被设置为table或者block,具体转换需要看初始转换值。
(3)如果position的值不为absolute或者fixed,则判断float属性的值是否为none,如果不是,则display的值则按上面的规则转换。注意,如果position的值为relative并且float属性的值存在,则relative相对于浮动后的最终位置定位。
(4)如果float的值为none,则判断元素是否为根元素,如果是根元素则display属性按照上面的规则转换,如果不是,则保持指定的display属性值不变。
总的来说,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类似优先级的机制,"position:absolute"和"position:fixed"优先级最高,有它存在的时候,浮动不起作用,'display'的值也需要调整;其次,元素的'float'特性的值不是"none"的时候或者它是根元素的时候,调整'display'的值;最后,非根元素,并且非浮动元素,并且非绝对定位的元素,'display'特性值同设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