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 一部神刊,那些年实验室里为了毕业博士们,医院里为了晋职称医师们,都曾经膜拜过,小编曾因为没投过多少有些遗憾。
然而
,2017年一条关于OT的消息,在科研圈炸了,拨弄得大家小心脏一直悬着,到底OT是不是跟SCI分手了呢?反转来反转去结局又将如何呢?
这只是一条线而已
OT到底有没有跟SCI分手
在Web of Science 公布2018收录的SCI文章之前一切都是猜测,根据小张聊科研公众号中提供的宝贵信息,OT的主编还在跟WOS撕来撕去,结果未知。中国学者也开始使用维权手段,与OT的主编苦述着作为学生,作为医师,交了稿费,能不能撤稿退费的事情,撤稿可以,退钱么~~~
OT的一些轶事
一开始OT还是一本高大上的杂志,OT的主编在肿瘤界还是有话语权的,2012年IF还是6.6,翻翻刚开始的文章还是很有价值的,文章层次清晰,创新性十足。后来,从半月刊到现在的每周两期,文章量也增长了100倍。在这样的发行量的基础上还能保持在5分以上的影响因子,扎了很多老头子的心,再看看文章的内容更使得很多做研究的人扎了心,不由得感叹“这TMD也能发5分”就是这篇杂志拯救了无数苦苦挣扎在延期毕业边缘的老博士们,挣扎晋级的医师们,没有国自然的青年们。但是现在的科研圈中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并非是光彩的事。都会有以下的心态转变,比如“厉害哦,发了5分的文章......咦~~~~~原来是OT啊”一些院校的图书馆发布通知说OT据官方消息与SCI分手,且投且珍惜一些医院也在晋职称的条件里面也说明OT不能作为业绩材料国自然培训申报的时候也听到OT的文章能不列就不列(在国自然),列了反而会减分
谁会是下一个OT
PMOS:plos one, medicine, Oncotarget,Sci RepOT还在垂死挣扎,剩下三位还好吗?估计这三位兄弟会吸取教训吧,收紧对文章的审核。而另外一个杂志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在今年大放异彩,大家可以留意一下今年科研业绩总结,除了PMOS还有哪个杂志发表比较多,翻翻CPB的文章多少也会“咦~~~几下”,比如“连皮下成瘤的动物实验都没有,就发5分?”然后你可以测量一下发JBC心脏出血量。
影响因子目前来看是评价SCI收录期刊的相对客观指标,SCI文章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而这样的指标与这些意义比起来显得评价的有些草率。好像人均GDP对于中国的评价一样,不是A除以B就可以了。期待有更科学的指标去评价一篇文章的价值与意义
来自于吐槽星的留言
“TMD扎心中无话可说”——隔壁师兄“还好没投稿,可生信挖掘完了发什么啊”——隔壁师弟“还好没投稿,投稿了钱不得赔死”——隔壁二师弟“哎!赶紧跟小编学生信吧,还能赶得上毕业”——隔壁师妹“你看我就说吧,当初没让你投OT是对的”——敬爱的
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