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03-04 16:06:31 浏览数 (1)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全面开启,算力作为重要“底座”支撑,赋能作用日渐凸显。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生产力,万物智能时代对计算的需求呈百千倍递增,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崛起,推动全球算力规模快速增长,驱动算力技术与产品多元创新,带动产业格局重构重塑,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

算力成为数字经济新生产力

在全球算力规模高速增长中,我国保持着较高的竞争力。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接受《中国信息界》采访时表示,我们将进入算力时代。2021年,从全球算力规模来看,美国占比31%排名第一,中国以27%位居第二,德国占10%,日本占5%,英国占3%。2021年,我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达1.5万亿元,关联产业规模超过8万亿元。预计我国算力在“十四五”时期将保持30%的年增长,每年会增加约4000亿元的投资。到2025年,我国算力规模有望上升为全球第一。

算力发展对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显著。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11月发布的《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2)》指出,全球各国算力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正相关。当前,随着算力底座的不断夯实,算力对数字经济发展和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撑作用愈加凸显,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其中,算力对数字经济和GDP的发展有显著的带动作用,2021年全球算力规模增长44%,数字经济规模和名义GDP分别增长15.6%和13%。2021年算力规模前20的国家中有17个是全球排名前20的经济体,并且前5名排名一致。根据信通院的测算,算力发展指数每提高1个点,就能带动GDP增长1293亿元。

邬贺铨表示,对于算力发展,重要的不是规模做多大,而是怎么让算力更好地发挥作用。数据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资源,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越来越得到认可,这一作用是通过数据价值的挖掘体现的。而数据、算力与算法是数据价值挖掘的三大支柱。其中算力指的是计算能力或数据处理能力,代表了计算速度、计算方法、通信能力、存储能力、云计算服务能力等,是承载数据和算法运行的平台。除了集中的大型数据中心外,通信与计算深度融合使得通信终端、物联网、边缘计算、工业模组、移动通信基站和通信网络设备等网元也都不同程度嵌入计算能力,可以说算力无处不在。算力是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算力服务成为新时期业务应用的新增长点,算力也是支撑数字经济持续纵深发展的新动能,赋能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积累数据资源、提升算力水平、做大做强算力产业,已经成为全球主要国家的战略选择。

值得欣慰的是,我国算力发展不仅体现在规模上,而且在产业、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所发展。《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2)》显示,我国算力发展水平实现稳步提升,除算力规模持续扩大外,算力产业蓬勃发展,算力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当前我国已形成体系较完整、规模体量庞大、创新活跃的计算产业,计算产业规模约占电子信息制造业的20%,规模以上企业2300余家,整机市场份额不断攀升,形成覆盖底层软硬件、整机系统及应用的产业生态,涌现一批先进计算技术创新成果,计算芯片、计算系统、计算软件等环节持续取得突破,新兴计算平台和系统加速创新,前沿计算技术多点突破。

国家重点部署“东数西算”工程

随着算力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了充分发挥算力的赋能作用,国家加紧部署。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这一年,我国算力相关政策密集发布:2021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算力、数据、应用资源集约化和服务化创新;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提出用3年时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绿色低碳、算力规模与数字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新型数据中心发展格局;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统筹布局绿色智能的数据与算力设施,明确“十四五”时期数据中心算力指标;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 推动数 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数据中心和5G基本形成绿色集约的一体化运行格局。

其中,“东数西算”工程成为推进我国算力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提出,统筹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根据能源结构、产业布局、市场发展、气候环境等,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以及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发展数据中心集群,引导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国家枢纽节点之间进一步打通网络传输通道,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提升跨区域算力调度水平。2022年2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经过半年多的建设,“东数西算”工程初见成效。2022年9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张志华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东数西算”工程进展情况:一方面,重大工程加快建设。8个国家算力枢纽所在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建立了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印发枢纽节点建设方案,细化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时间节点,重点推进枢纽节点起步区建设。目前,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方案均进入深化实施阶段,起步区新开工数据中心项目达到60余个,新建数据中心规模超过110万标准机架,项目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算力集聚效应初步显现。特别是,西部地区数据中心占比稳步提高,全国算力结构逐步优化;另一方面,要素保障显著增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有效投资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充分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支持建设国家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同时,鼓励和支持各地出台电力、网络、用水、用能等方面的配套政策,特别是在绿色能源使用方面大胆探索、创新方式,保障国家算力枢纽顺利建设。

同时,张志华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立体化推动“东数西算”工程,重点强化4个协同。一是强化重大工程项目与配套政策的协同。进一步加强数据中心工程建设与用网、用地、用能、用水等配套政策同步落实,推动重大工程项目尽早建成应用;二是强化多种政策工具间的协同。统筹用足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各类金融工具、单列能耗等政策手段,支持国家算力枢纽和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早日发挥作用;三是强化国家算力枢纽与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体系的协同。在已布局国家算力枢纽基础上,统筹推进算力供给站、网络试验线、算力调度网、数据要素场、安全防护盾的一体化建设,构建覆盖全国、多层联动的算力网络体系;四是强化数据中心建设与算力产业发展的协同。以国家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为引领,在规模化集聚算力和丰富场景应用的基础上,推动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共同打造计算产业生态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撰文指出,“东数西算”工程将助力解决算力发展面临的三大问题:一是通过“东数西算”解决算力分布式使用面临的挑战。“东数西算”工程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提出了算力联接网络,异地算力与网络协同工作的实现思路;二是通过“东数西算”解决算力交付方式面临的困境。在这方面的探索上,超算互联网正开展一些初步工作。“十四五”初期就启动了“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的领域应用平台及服务体系”项目,构建高速网络连接无锡、广州、北京、天津、深圳、长沙、青岛等地的多个国家级超算中心;三是通过“东数西算”解决算力使用面临的安全问题。如何在数据开放共享、大范围多方融合应用的需求和场景下实现端到端的安全,需要技术突破和政策制定等多方面努力。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