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研发人员对于汇报这件事比较恐惧,一直做不好,今天聊一些关键点,让你做好技术汇报。
首先目标导向,一个技术汇报的目的是什么?
简单总结来说,目的是:高质量的内容,高效的信息传递。
整体汇报结构可以以下面几点作为要求。
首先起好标题,标题是中心思想,ppt的每一页,用一句精简的结论或观点概括本页想要表达的主题,一目了然,降低受众理解压力。
结构化采用金字塔原理的四段论,问题定义,问题分析,解决方案,最终结果。
对于关键的要表达的内容和观点,要加粗、描红,让人一眼看到它。
要化繁为简,可以关键词先行,不要长篇大论,大段文字给人极大的阅读负担,可以加上上下文解释。
数据先行,有数据讲数据,没数据讲案例,没案例讲感受。
不要一文走天下,要有听众视角,区分听众做修改。
切记流水账、面面俱到,要结合目的重点突出。
不要做成业务汇报,要聚焦技术的价值体现。
不要报喜不报忧、只讲成果,有质量的反思更能体现思考力。
不要只讲 how,要讲 what 和 why。
不要只定性,能定量尽量定量,这样才能牵引众人。
听众视角
首先要有听众视角,区分听众,基于听众视角判断关注点,有的放矢。
面向高级别领导汇报:比如cto、事业部总经理、ceo要结论先行,逻辑自洽,论据充分,格外注意不要啰嗦。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快速理解力,远超你想象。
面向主管汇报:通常主管对于你的工作背景和内容都已经比较熟悉了,应侧重how,对几个关键的技术点讲透,从方案对比,技术选型,技术挑战,解决方案,实现效果几个维度展开阐述。以okr作为主线比较合理。要突出因你而不同、功劳而非苦劳、反思总结。
面向团队分享:侧重整体性,帮助团队所有成员很好的理解组织目标,团队大图,各部分的关系。全面性,涵盖团队的主要工作,让大集对自己工作成果有成就和参与感。有态度有判断,敢于点出不足和短板,有深刻的反思和动作,清晰明确的传达给团队要和不要。
要重点突出
很多人喜欢面面俱到,而不是重点突出,习惯做加法而不是减法。
事情无非这几类:
- 重要且紧急:必须要攻克的难题,高价值,承诺型;
- 重要不紧急:这种往往短期价值被高估,长期价值被低估,长期主义,日拱一卒,坚持投入;
- 不重要不紧急:往往可以归类为苦劳一类;
因此要重点去讲重要且紧急和重要不紧急的部分,不重要不紧急的可以完全不讲。事情的多少不重要,做得好才重要。
聚焦于贡献而不是苦劳
技术人作总结,往往陷入一种误区,就是过多汇报产品或业务的结果。以至于难以或忘记了表达技术的贡献。
业务成功要讲,这体现技术贡献度最直接的维度,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度讲,要考虑技术相关度。因为业务做得好,不代表技术做得好,业务做得不好,技术可能也做得不错。
技术人要想讲好技术贡献,首先要清晰的理解业务问题,并且转变为技术问题,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解决技术问题,进而解决业务问题。
如果问题定义清楚了,就能够容易的讲清楚技术贡献,以及技术与业务成果的关系。
要有反思总结
年终总结切忌变成庆功会,只讲成果。高质量的反思同样重要,他会促进个人和组织的成长,也可以表现这个人的思考力。
想要有质量的反思,可以多对自己提问,提高自己的判断力。
情景分析法,当时是什么情景,任务是什么,行动是什么,结果是什么。通过以上四个维度将一件事情重新回顾、复盘,分析哪里再做一次的话,可以改进或者优化的,复盘是很有用的一个思维模型。
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如果反思的结果能够落地成PDCA循环,大概率是一个有质量的反思。
不要只讲how,要讲what和why
当专注做一件事的时候,往往会不自觉的被各种细节束缚,埋头赶路也要抬头看路,年终总结是一个很好的跳出细节,重新思考的机会。
上面说了,如果受众是主管,可以侧重讲how,受众是跨级别主管,侧重讲what和why。
How的讲解要化繁为简,不要面面俱到,不要罗列堆砌,要抓住重点,化繁为简,这是一个架构师的核心能力。
不要只定性,要定量
很多同学缺少数据思维,不习惯把目标或收益数据化。
能够把成果定量,更容易理解和令人信服。
定义指标:先找到一个合理的指标来衡量事情的进展和效果,这是最难的。给的建议是,要知道任何一个指标都只是事物的一个视角而已,不要追求完美的指标。
定义基线:基于上述指标,确定某一个时刻或状态下的值,这就是基线,是后续对比的基础。
持续跟进指标变化:有了指标和基线,通过不断的优化,观察指标变化,总结问题,解决问题,使得指标持续向好。
指标可以随着认知和外部变化而迭代:指标随着目标、方向、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不要罗列数据:不要念数,要体现出数据背后的分析结论,也就是,这些数意味着什么。
批判性思维
为了写出一个别人看得懂,认可的报告,需要自己向自己提问。
Why、why now、why us。这对我们日常分析问题很有帮助。
如果想的透彻清楚,你不仅可以做一个高质量的总结,也代表了你具备强大的洞察力和思维力,你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
通过灵魂拷问,不断的让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变得清晰,这是认知深化的过程。
可以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 问题定义:为什么做这件事,要解决的到底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真的需要被解决吗,不解决会怎样,为什么需要现在解决,明年解决会有什么问题,为什么是我来解决,有没有其他更合适的人。
- 价值拷问:这件事的收益是什么,投入是什么,产出是什么,成本收益如果换算成钱会怎样,ROI怎么样,我在过程中的取舍是什么。
- 找到不一样:核心的技术挑战是什么,我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解决了,这个方案的缺陷是什么,业界或其他团队有没有解决过类似的问题,他们如何解决的,我的方案和他们有什么不同,优劣是什么。
什么是技术挑战?
很多技术同学在复盘自己做的事情,觉得找不到技术挑战。
因为在他们脑中有个定式,就是没有几十万qps好像就不算技术挑战。
除了高并发、高可用,技术挑战也有很多:
- 简化领域复杂度:一些领域具有一定的复杂度,特别是营销、供应链等系统,他的技术调整在于对领域复杂度的抽象。优秀的业务理解和领域建模能力,会带来业务价值,模型设计带来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对效率的提升和迭代有帮助,这就是技术的贡献和亮点。
- 降低链路复杂度:如果可以把全链路梳理清楚,找到薄弱点,甚至简化优化链路,带了稳定性和协同效率的提升,难度很大,也是有技术挑战的。
- 降低成本: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成本,比如通过冷热分离,冗余膨胀数据治理,合理的算法和优化降低qps带来的资源,这些都是技术价值。
- 提升效率:通过工具、框架、低代码、配置化等手段,提升团队的研发效率,或者通过机器人等解决解决效率,都是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繁琐的劳动,这也是技术价值。
- 提升质量:bug数少,系统更稳定,这也是技术的价值。
- 简化方案:很多人擅长做加法,但很少人擅长做减法,如果可以通过取舍、调研、对比、验证得到一个非常简单的解决方案,解决了业务问题,这背后也是技术思维的胜利,也是架构师的关键能力。
希望你变成一个写文档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