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自“腾讯科学WE大会”
2022年腾讯科学WE大会,我们将迎来第十个年头。
十年前我们以「Way To Evolve」之名,种下科技的种子,探索未来的进化之路;围绕「Nothing but the Future」理念,我们和国内外顶级科学家一起「向未来,共生长」,描绘科学发展愿景;我们踏入「无境」之地,关注最前沿的科学领域;正因为这世界仿佛「若有光」,透过腾讯科学WE大会,一起看到未来的光;我们驻足在「雅努斯之门」,一面回望历史,一面朝向未来;我们来到「小宇宙」的深处,在微观的世界探索宏观的宇宙;「蓝点」是我们的家园,我们思考如何用科技守护好蓝星的光芒;我们又和天字辈的科学家们一起畅想「洞天」之外的浩瀚星河。
十年来共有80多位全球顶尖的科学家来到这里,向我们分享最前沿的科技信息:
涉及理论物理、天文探索、脑机接口、量子计算、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在这个舞台上,著名宇宙学家史蒂芬·霍金描绘人类迈向外太空壮丽征程;何塞·卡梅纳展示如何利用脑机接口技术帮助身体障碍患者重新站立;「墨子号」缔造者潘建伟院士讲述量子纠缠的奥秘……
一年又一年,当年种下的科技种子已悄然生长,开枝展叶。
2022年腾讯科学WE大会,我们以「科技树」为名再次见面。
这是一颗不断延伸枝丫,生成千万学科,结出万千科学成果,形成了凝结人类智慧的「科技树」。
2022WE大会十周年,我们将继续探寻未来科学前沿突破的新方向。揭秘“大国重器”背后的故事、听诺奖得主分享最新成果。
|杨宏,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载人航天工程管理和电子信息技术专家,我国载人空间飞行器技术专家和学术带头人。1992年进入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部从事飞船总体设计工作,历任载人飞船总体室副主任、总体副主任设计师、载人飞船副总设计师、天宫一号总设计师,现为中国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
|John C. Mather 现任美国宇航局(NASA)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宇宙观测实验室资深天体物理学家。他负责领导NASA的多个科研团队,探索宇宙的终极奥秘:宇宙大爆炸后发生了什么?恒星、星系和黑洞是如何产生的,它们是怎样演化的,它们最终的命运是什么?怎样的条件可以让其它星球存在生命?
1995年,他开始着手研发哈勃之后的下一代空间望远镜。历经1万多名科学家的多年努力,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于2021年发射升空。现在,他对这一全新的超级望远镜充满期待,希望通过它破解宇宙诞生早期的奥秘,并拓展我们对银河系外行星的认知。
|李建刚,等离子体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原所长。李建刚长期从事磁约束聚变研究,主要从事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等离子体与波的相互作用、诊断、托卡马克运行、等离子体与壁相互作用、聚变材料等。
|叶聪,1979年11月出生,湖北黄陂人,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专业,研究员。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副所长,「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席潜航员,「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万米海试总指挥。十三届全国青联副主席。曾获载人深潜英雄和改革先锋称号。
|姜鹏,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眼(FAST)总工程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科学探索奖等荣誉。曾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青年五四奖章等。
|朱敏,古鱼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主任,《古脊椎动物学报》主编,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奖项。
|Tomas Robert Lindahl 1938年1月28日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瑞典医学家,专门从事癌症研究,同时也是瑞典哥德堡大学的医学和生理化学教授。2015年,他与保罗·莫德里奇、阿齐兹·桑贾尔凭借在「DNA修复的细胞机制方面的研究」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在七位科学家分享之前,腾讯首席探索官网大为 将在开场演讲中带来他关于科学和人类现代文明的思考。
WE大会十年之际,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郭凯天 也将在大会现场首次发布腾讯前海新总部正在规划建设中的一座永久性的科技馆,以及其中的重要展项:一棵运用人工智能和全真互联技术打造的「科技树」。
所以「十年科技树」可不仅仅是个标题那么简单,一起来WE大会,共同聆听百年科技史的未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