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matlab进行聚类分析_什么是聚类分析

2022-11-07 15:18:08 浏览数 (1)

1. 用Matlab编程实现

运用Matlab中的一些基本矩阵计算方法,通过自己编程实现聚类算法,在此只讨论根据最短距离规则聚类的方法。

调用函数:

min1.m——求矩阵最小值,返回最小值所在行和列以及值的大小

min2.m——比较两数大小,返回较小值

std1.m——用极差标准化法标准化矩阵

ds1.m——用绝对值距离法求距离矩阵

cluster.m——应用最短距离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

print1.m——调用各子函数,显示聚类结果

聚类分析算法

假设距离矩阵为vector, a阶,矩阵中最大值为max,令矩阵上三角元素等于max

聚类次数=a-1,以下步骤作a-1次循环:

求改变后矩阵的阶数,计作c

求矩阵最小值,返回最小值所在行e和列f以及值的大小g

forl=1:c,为vector(c 1,l)赋值,产生新类

令第c 1列元素,第e行和第f行所有元素为,第e列和第f列所有元素为max

源程序如下:

%std1.m,用极差标准化法标准化矩阵

function std=std1(vector)

max=max(vector); %对列求最大值

min=min(vector);

[a,b]=size(vector); %矩阵大小,a为行数,b为列数

for i=1:a

forj=1:b

std(i,j)= (vector(i,j)-min(j))/(max(j)-min(j));

end

end

%ds1.m,用绝对值法求距离

function d=ds1(vector);

[a,b]=size(vector);

d=zeros(a);

for i=1:a

forj=1:a

for k=1:b

d(i,j)=d(i,j) abs(vector(i,k)-vector(j,k));

end

end

end

fprintf(‘绝对值距离矩阵如下:n’);

disp(d)

%min1.m,求矩阵中最小值,并返回行列数及其值

function [v1,v2,v3]=min1(vector);%v1为行数,v2为列数,v3为其值

[v,v2]=min(min(vector’));

[v,v1]=min(min(vector));

v3=min(min(vector));

%min2.m,比较两数大小,返回较小的值

function v1=min(v2,v3);

if v2>v3

v1=v3;

else

v1=v2;

end

%cluster.m,最短距离聚类法

function result=cluster(vector);

[a,b]=size(vector);

max=max(max(vector));

for i=1:a

for j=i:b

vector(i,j)=max;

end

end;

for k=1:(b-1)

[c,d]=size(vector);

fprintf(‘第%g次聚类:n’,k);

[e,f,g]=min1(vector);

fprintf(‘最小值=%g,将第%g区和第%g区并为一类,记作G%gnn’,g,e,f,c 1);

forl=1:c

ifl<=min2(e,f)

vector(c 1,l)=min2(vector(e,l),vector(f,l));

else

vector(c 1,l)=min2(vector(l,e),vector(l,f));

end

end;

vector(1:c 1,c 1)=max;

vector(1:c 1,e)=max;

vector(1:c 1,f)=max;

vector(e,1:c 1)=max;

vector(f,1:c 1)=max;

end

%print1,调用各子函数

function print=print1(filename,a,b); %a为地区个数,b为指标数

fid=fopen(filename,’r’)

vector=fscanf(fid,’%g’,[a b]);

fprintf(‘标准化结果如下:n’)

v1=std1(vector)

v2=ds1(v1);

cluster(v2);

%输出结果

print1(‘fname’,9,7)

2.直接调用Matlab函数实现

2.1调用函数

层次聚类法(Hierarchical Clustering)的计算步骤:

①计算n个样本两两间的距离{dij},记D

②构造n个类,每个类只包含一个样本;

③合并距离最近的两类为一新类;

④计算新类与当前各类的距离;若类的个数等于1,转到5);否则回3);

⑤画聚类图;

⑥决定类的个数和类;

Matlab软件对系统聚类法的实现(调用函数说明):

cluster 从连接输出(linkage)中创建聚类

clusterdata 从数据集合(x)中创建聚类

dendrogram 画系统树状图

linkage 连接数据集中的目标为二元群的层次树

pdist 计算数据集合中两两元素间的距离(向量)

squareform 将距离的输出向量形式定格为矩阵形式

zscore 对数据矩阵 X 进行标准化处理

各种命令解释

⑴ T =clusterdata(X, cutoff)

其中X为数据矩阵,cutoff是创建聚类的临界值。即表示欲分成几类。

以上语句等价与以下几句命令:

Y=pdist(X,’euclid’)

Z=linkage(Y,’single’)

T=cluster(Z,cutoff)

以上三组命令调用灵活,可以自由选择组合方法!

⑵ T =cluster(Z, cutoff)

从逐级聚类树中构造聚类,其中Z是由语句likage产生的(n-1)×3阶矩阵,cutoff是创建聚类的临界值。

⑶ Z = linkage(Y) Z = linkage(Y, ‘method’)

创建逐级聚类树,其中Y是由语句pdist产生的n(n-1)/2 阶向量,’method’表示用何方法,默认值是欧氏距离(single)。有’complete’——最长距离法;‘average’——类平均距离;‘centroid’——重心法 ;‘ward‘——递增平方和等。

⑷ Y = pdist(X) Y = pdist(X,’metric’)

计算数据集X中两两元素间的距离, ‘metric’表示使用特定的方法,有欧氏距离‘euclid’、标准欧氏距离‘SEuclid’、马氏距离‘mahal’、明可夫斯基距离‘Minkowski‘ 等。

⑸ H = dendrogram(Z) H =dendrogram(Z, p)

由likage产生的数据矩阵z画聚类树状图。P是结点数,默认值是30。

2.2举例说明

设某地区有八个观测点的数据,样本距离矩阵如表1所示,根据最短距离法聚类分析。

%最短距离法系统聚类分析

X=[7.90 39.77 8.49 12.94 19.27 11.05 2.04 13.29;

7.6850.37 11.35 13.3 19.25 14.59 2.75 14.87;

9.4227.93 8.20 8.14 16.17 9.42 1.55 9.76;

9.1627.98 9.01 9.32 15.99 9.10 1.82 11.35;

10.0628.64 10.52 10.05 16.18 8.39 1.96 10.81];

BX=zscore(X); %标准化数据矩阵

Y=pdist(X) %用欧氏距离计算两两之间的距离

D=squareform(Y) %欧氏距离矩阵

Z = linkage(Y) %最短距离法

T = cluster(Z,3) %等价于{T=clusterdata(X,3) }

find(T==3) %第3类集合中的元素

[H,T]=dendrogram(Z) %画聚类图

聚类谱系图如图1所示:

图1 聚类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栈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cn/183295.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cn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