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IO接口_gmac接口是什么意思

2022-11-09 17:32:07 浏览数 (1)

文章目录

      • SDIO信号和接口
      • SDIO命令流程
      • SDIO寄存器
      • 卡检测
      • 卡识别
      • 卡常用命令

SDIO,全称:Secure Digital Input and Output ,即安全数字输入输出接口。 SDIO卡是在SD内存卡接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接口,SDIO接口兼容以前的SD内存卡,并且可以连接SDIO接口的设备,目前根据SDIO协议的SPEC,SDIO接口支持的设备总类有蓝牙,网卡,电视卡等。支持三种不同的数据总线模式:1位(默认)、4位和8位。 SDIO协议是由SD卡的协议演化升级而来的,很多地方保留了SD卡的读写协议,同时SDIO协议又在SD卡协议之上添加了CMD52和CMD53命令。由于这个,SDIO和SD卡规范间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增加了低速标准,低速卡的目标应用是以最小的硬件开始来支持低速I/O能力。低速卡支持类似调制解调器,条形码扫描仪和GPS接收器等应用。高速卡支持网卡,电视卡还有“组合”卡等,组合卡指的是存储器 SDIO。 SDIO总线和USB总线类似,SDIO总线也有两端,其中一端是主机(HOST)端,另一端是设备端(DEVICE),采用HOST- DEVICE这样的设计是为了简化DEVICE的设计,所有的通信都是由HOST端发出命令开始的。在DEVICE端只要能解溪HOST的命令,就可以同HOST进行通信了。SDIO的HOST可以连接多个DEVICE。

SDIO信号和接口

复位后SDIO_D0用于数据传输。初始化后主机可以改变数据总线的宽度(通过ACMD6命令设置)。 如果一个多媒体卡接到了总线上,则SDIO_D0、SDIO_D[3:0]或SDIO_D[7:0]可以用于数据传输。

1. CLK信号:HOST给DEVICE的时钟信号.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2.  CMD信号:双向的信号,用于传送命令和反应。

  3.  DAT0-DAT3 信号:四条用于传送的数据线。

  4.  VDD信号:电源信号。

  5.  VSS1,VSS2:电源地信号。

在SDIO总线定义中,DAT1信号线复用为中断线。在SDIO的1BIT模式下DAT0用来传输数据,DAT1用作中断线。在SDIO的4BIT模式下DAT0-DAT3用来传输数据,其中DAT1复用作中断线

SDIO命令流程

SDIO总线上都是HOST端发起请求,然后DEVICE端回应请求。其中请求和回应中会数据信息。

  1. Command:用于开始传输的命令,是由HOST端发往DEVICE端的。其中命令是通过CMD信号线传送的。
  2. Response:回应是DEVICE返回的HOST的命令,作为Command的回应。也是通过CMD线传送的。
  3. Data:数据是双向的传送的。可以设置为1线模式,也可以设置为4线模式。数据是通过DAT0-DAT3信号线传输的。

SDIO的每次操作都是由HOST在CMD线上发起一个CMD,对于有的CMD,DEVICE需要返回Response,有的则不需要。

对于读命令,首先HOST会向DEVICE发送命令,紧接着DEVICE会返回一个握手信号,此时,当HOST收到回应的握手信号后,会将数据放在4位的数据线上,在传送数据的同时会跟随着CRC校验码。当整个读传送完毕后,HOST会再次发送一个命令,通知DEVICE操作完毕,DEVICE同时会返回一个响应。

对于写命令,首先HOST会向DEVICE发送命令,紧接着DEVICE会返回一个握手信号,此时,当HOST收到回应的握手信号后,会将数据放在4位的数据线上,在传送数据的同时会跟随着CRC校验码。当整个写传送完毕后,HOST会再次发送一个命令,通知DEVICE操作完毕,DEVICE同时会返回一个响应。

SDIO寄存器

SDIO命令寄存器 SDIO_CMD

SDIO电源控制寄存器 SDIO_POWER

该寄存器只有最低2位(PWRCTRL[1:0])有效,其他都是保留位,STM32复位以后,PWRCTRL=00,处于掉电状态。所以,我们首先要给SDIO上电,设置这两个位为:11。 SDIO时钟控制寄存器 SDIO_CLKCR

注意:当SDIO_CK频率过快时,可能导致SD卡通信失败,此时,建议降低SDIO_CK试试。 一般位10设置为0 禁止旁路 ​​​​​​​​ SDIO参数寄存器 SDIO_ARG

该寄存器用于存储命令参数。注意:参数必须先于命令写入​​​​ SDIO命令寄存器 SDIO_CMD

低6位为命令索引,即要发送的命令索引号(如发送CMD1,其值为1,索引就设置为1)。位[7:6],用于设置等待响应位,用于指示CPSM是否需要等待,以及等待类型等。CPSM:即命令通道状态机,请参考《STM32中文参考手册》相关章节。命令通道状态机我们一般都是开启的,所以位10要设置为1。 SDIO命令响应寄存器 SDIO_RESPCMD

该寄存器只有低6位有效,比较简单,用于存储最后收到的命令响应中的命令索引。如果传输的命令响应不包含命令索引,则该寄存器的内容不可预知。 SDIO命令响应1~4寄存器 SDIO_RESPx,x=1~4

命令响应寄存器组,总共包含4个32位寄存器组成,用于存放接收到的卡响应部分的信息。如果收到短响应,则数据存放在SDIO_RESP1寄存器里面,其他三个寄存器没有用到。而如果收到长响应,则依次存放在SDIO_RESP1~SDIO_RESP4里面 SDIO数据定时器寄存器 SDIO_DTIMER

寄存器用于存储以卡总线时钟(SDIO_CK)为周期的数据超时时间,一个计数器将从SDIO_DTIMER寄存器加载数值,并在数据通道状态机(DPSM)进入Wait_R或繁忙状态时进行递减计数,当DPSM处在这些状态时,如果计数器减为0,则设置超时标志。DPSM:即数据通道状态机,类似CPSM,详见《STM32中文参考手册》相关章节。 注意:在写入数据控制寄存器(SDIO_DCTRL),进行数据传输之前,须先写入该寄存器(SDIO_DTIMER)和数据长度寄存器(SDIO_DLEN)!​ SDIO数据长度寄存器 SDIO_DLEN

该寄存器低25位有效,用于设置需要传输的数据字节长度。对于块数据传输,该寄存器的数值,必须是数据块长度(通过SDIO_DCTRL设置)的倍数。 即:假定数据块大小为512字节,那么SDIO_DLEN的设置,必须是512的整数倍,最大可以设置读取65535个数据块。 SDIO数据控制寄存器 SDIO_DCTRL

该寄存器,用于控制数据通道状态机(DPSM),包括数据传输使能、传输方向、传输模式、DMA使能、数据块长度等信息的设置。 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配置该寄存器,才可正常实现数据收发。 SDIO状态寄存器 SDIO_STA

另外,SDIO的清除中断寄存器(SDIO_ICR)和中断屏蔽寄存器(SDIO_MASK),这两个寄存器和状态寄存器(SDIO_STA)每个位的定义都相同,只是功能各有不同。请参考着学习。 状态寄存器可以用来查询SDIO控制器的当前状态,以便处理各种事务。比如SDIO_STA的位2表示命令响应超时,说明SDIO的命令响应出了问题。我们通过设置SDIO_ICR的位2则可以清除这个超时标志。

卡检测

检测卡的插入,当卡插入时,某管脚电平变化,读取卡控制器卡检测寄存器判断卡是否插入。

卡识别

识别卡类型;即 SD, MMC 或 SDIO。 a) 首先发送 CMD5。如果收到一个响应,那么该卡是 SDIO。 b) 否则发送 ACMD41;如果收到一个响应,那么该卡是 SD。 c) 否则,该卡是 MMC。

卡常用命令

对不同的卡类型发送不同的卡信息交互序列: a) SD 卡 – 发送 CMD0, ACMD41, CMD2, CMD3。 b) SDIO – 发送 CMD5;如果 function 个数合法,再发送 CMD3。对于 SDIO 存 储部分,遵循和 SD 卡相同的命令。 c) MMC – 发送 CMD0, CMD1, CMD2, CMD3。

不同的SDd卡,主控根据其功能,支持不同的命令集 如下:

Class0 :(卡的识别、初始化等基本命令集)

CMD0:复位SD 卡.

CMD1:读OCR寄存器.

CMD9:读CSD寄存器.

CMD10:读CID寄存器.

CMD12:停止读多块时的数据传输

CMD13:读 Card_Status 寄存器

Class2 (读卡命令集):

CMD16:设置块的长度

CMD17:读单块.

CMD18:读多块,直至主机发送CMD12为止 .

Class4(写卡命令集) :

CMD24:写单块.

CMD25:写多块.

CMD27:写CSD寄存器 .

Class5 (擦除卡命令集):

CMD32:设置擦除块的起始地址.

CMD33:设置擦除块的终止地址.

CMD38: 擦除所选择的块.

Class6(写保护命令集):

CMD28:设置写保护块的地址.

CMD29:擦除写保护块的地址.

CMD30: Ask the card for the status of the write protection bits

class7:卡的锁定,解锁功能命令集

class8:申请特定命令集 。

class10 -11 :保留

参考:https://blog.csdn.net/qq_25538145/article/details/77252933

https://blog.csdn.net/g_salamander/article/details/14167055?depth_1-utm_source=distribute.pc_relevant.none-task-blog-BlogCommendFromBaidu-2&utm_source=distribute.pc_relevant.none-task-blog-BlogCommendFromBaidu-2

https://blog.csdn.net/FA99999/article/details/61196435?depth_1-utm_source=distribute.pc_relevant.none-task-blog-BlogCommendFromBaidu-3&utm_source=distribute.pc_relevant.none-task-blog-BlogCommendFromBaidu-3

https://www.cnblogs.com/aaronLinux/p/729832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栈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cn/186112.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cn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