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表分析怎么做才能更出彩,原来还能这么用Power BI(文末超大福利放送!!!)

2022-11-11 15:14:50 浏览数 (1)

很多人都认为Power BI 仅仅是一个可视化界面展示的工具,还不清楚Power BI 的每个模块是如何相互影响和关联的,或如何将每一模块结合起来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最终通过数据“原材料”的高效加工为企业决策者做出一道“美味佳肴”?

其实,企业中很多日常周期性的经营分析工作,包括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财务指标分析、收入洞察、应收账款管理、费用预算控制、经营管理利润考核等都可以用Power BI来更高效更出彩地完成,本公众号也将分几期为大家一一介绍。

视频演示:http://mpvideo.qpic.cn/tjg_3284514565_50000_556eae73b54a4d1c9ddcb43b029e6b09.f10002.mp4?

下面我们将在这期用“利润表分析”这一经典场景,为大家再来梳理一下Power BI数据分析的核心步骤和关键流程,以及各个模块的主要功能和关联,从而帮大家认识一个更全面更强大的Power BI。

我们先看一下Power BI 展示的利润表分析经典场景应用的介面,下面就利用Power BI提取数据,并用它进行数据清洗和建模,利用瀑布图、条形图、功能区图、卡片、切片器等可视化看板和分析实时追踪到营收在各渠道的变化情况,以及当期与去年同期的差异比较分析、利润表中各大项目的构成、以及对每个项目做对比分析。

数据准备工作

首先看一下案例数据,如图所示,有「0基础财务数据」、「2资产负债表数据」这样的基础数据,同时「0财务基础数据」包含了「销售订单数据表」、「费用数据表」等财务分析常用的原始数据。

从图中可以看到,「销售订单数据表」记录了每个销售订单的基本信息,包括客户、销售渠道、业务发生的城市、购买的产品、产品的销售数量、单价和成本。而「费用科目表」、「客户表」、「城市表」、「产品表」,这几个报表都记录了属性相关的信息,通常被称作“维度表”或者“lookup表”。一般情况下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透视。

我们可以把数据透视简单理解为把一维表转化成二维表,而逆透视是把二维表转化成一维表。一维表即每表中的每一列都是一个独立参数,利于存储更多数据;二维表即每个数据对应行、列两个维度,利于更直观地呈现数据,但不利于计算。在Excel中进行数据透视的时候,需要把表当中的信息,先用vlookup的方式,vlookup到数据表当中,之后才可以将数据表进行扁平化处理。但是在Power BI里,由于关系模型的存在,每张维度表都可以单独摆放,通过维度表与数据表之间建立关系的操作,并不需要vlookup,就可以完成数据模型的搭建。

第一步:导入数据

STEP 1 :

1、点击“获取数据”,选择Excel类型数据;

2、选中「0 财务基础数据」表;

3、点击“打开”;

STEP 2 :在跳转出的界面中

1、选中所有报表

2、点击“加载”

STEP 3 : 如果界面没有自动跳转出“PowerQuery编辑器”的页面,则可以在「主页」选项卡下,选择“转换数据”,进入PowerQuery编辑器。

第二步:数据整理

STEP 1:建立日期表

我们发现源数据还差一张表,即Power BI分析里常用的「日期表」。时间是数据分析中最常用的独立变量。不同行业的分析,维度表有类别之分,数据表有指标计算之别。但当谈到日期时,基本是一致的。而且日期表也是我们使用时间智能的前提。日期表建立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先用Excel建立再导入,也可以在Power Query里直接手动输入生成。这里介绍另一种方法---- 运用Power Pivot数据建模里的DAX公式。如图所示。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对格式的要求是千变万化的,可以灵活的使用各种方法生成日期表。

STEP 2:建立模型关系

数据准备工作的最后需要确认各个模块的关系。点击 “模型”视图。为了关系模型更加清晰,将“维度表”放在上方,“数据表”放在下方。这样数据就好像水流一样顺流而下,由“一”的一端流向“多”的一端。

「0 产品表」、「0 客户表」、「0 城市表」、「0日期表」、「0 费用科目表」属于“维度表”。「0 销售订单数据表」、「0 费用数据表」属于“数据表”。Power BI通常会默认将部分同样名称的列建立关联,我们首先需要确认这些关系是否正确,然后再建立需要的新关系。由于没有默认的不必要的关系,就直接建立缺少的关联。「0费用数据表」的“二级科目“与「0 费用科目表」的“二级科目名称”建立关联。另外还有日期之间关系,「0日期表」的“日期”与「0 销售订单数据表」的“订单日期”建立一对多的关系。「0日期表」的“日期”与「0费用数据表」的“年月”也建立关系。建立关系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就是拖拽,将某一项目拖拽到另一个项目上即可。最终效果如图所示:

第三步:数据建模

STEP 1: 新建度量值

选择新建的「1 基础度量值」表,将新建的所有度量值都存储在「1 基础度量值」下,点击“新建度量值”开始建立度量值。

利润表需要的基础度量值包括“营业成本”、“营业收入”、“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毛利润”、“毛利润率%”、“净利润”、“净利润率%”。操作方法都相同,如图所示:

销售费用 = CALCULATE([费用],'0 费用科目表'[一级科目名称]="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 CALCULATE([费用],'0 费用科目表'[一级科目名称]="财务费用")

管理费用 = CALCULATE([费用],'0 费用科目表'[一级科目名称]="管理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 CALCULATE([费用],'0 费用科目表'[一级科目名称]="资产减值损失")

营业外支出 = CALCULATE([费用],'0 费用科目表'[一级科目名称]="营业外支出")

这里做一个小提示,Power BI的一个好处是新建度量值之后,这些度量值都可以重复使用,所以对于公示比较相似的度量值,可以复制再修改。有了这些基础度量值,我们接下来求“毛利润”和“净利润”。

毛利润 =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净利润 = [毛利润]-[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

另外还有两个衡量业务成果的指标----“毛利润率”和“净利润率”。采用了Divide安全除法公式。相比于普通除法“/”, 它的好处是可以在分母为0时防止报错,不会出现无穷大而是返回空值,也可以自定义返回值。因为“率”通常用百分比的形式展现,所以在前面添加了百分比符号。

毛利润率% = DIVIDE([毛利润],[营业收入])

净利润率% = DIVIDE([净利润],[营业收入])

STEP 2: 模型确认

回到主界面,点击“模型”视图,确认模型关系。由于模板是一个辅助型的表,不会与维度表、数据表、以及新建的度量值之间发生关系,所以单独放在旁边。

第四步:数据可视化

我们会以之前搭建好的数据模型和写好的度量值为基础,开展可视化分析工作。我们将以已经设计好的利润表矩阵为样本目标来进行讲解。可视化设计完全可以自己随心所欲的设定。本节没有对具体的字体大小、字体颜色、背景颜色做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在美观协调的基础上,自行调整。主题导入、特殊的颜色设置方法以及其他的小技巧将会是我们介绍的重点。

对于“利润表”的打造,我们打算将其设为深色的背景色,浅色的数据色,并以“绿色”为主题的样式。首先设定页面背景,“页面背景”下,点击“颜色”,选择主题颜色6,颜色代码为373f51,透明度设为0。后设定矩阵的格式。

如图所示,在“值”设定里有两类颜色可以选择,一个是字体颜色(颜色代码FFFFFF)、背景色(颜色代码373F51),还有一个叫替代背景色(颜色代码454D5F),其实就是通过交替行用不同的颜色来显示,便于视觉对齐。

最后对数据显示的细节部分进行调整。对于“差异”和“差异百分比”,如果我们既想显看到具体的数值,又想使用数据条来显示正负差异,该怎么办?在这里介绍一个小技巧。由于“差异”和“差异百分比”都使用了公式Switch(true…)对一些项目做了文本格式的调整,想直接用数据条来显示是无法实现的。如图所示。

最后再逐步的完善可视化中的每一模块即可。

通过节选了从数据导入、数据整理、数据建模及可视化完成了利润表分析的Power BI应用,更多细节操作在我们给大家精心准备的Power BI 大师VIP会员中可学习,从书籍、视频及社群全方位解读BI技巧和实战,不仅有利润表分析,还涵盖了企业常用的八大经营分析应用场景,及Power BI 基础知识和技能。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