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度测试与AB测试_测试种类有哪些

2022-11-15 10:49:19 浏览数 (1)

这个“常见”,是说当我们经历多了之后,会发现这个概念其实很常见,在当前你所处的这个人群中,发现大家都挂在嘴上。

在最开始的测试学习中,其实很少提到这些概念,在职业生涯的前期,也很少需要考虑这些概念。

分级测试一般用在系统测试阶段。

分级测试,就是说对测试进行分级,区分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做区别对待。

之所以需要区别对待,我总结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因为资源上的限制,时间、人力,让我们没有条件来做无差别覆盖。

二是本身的限制,在测试阶段,提测质量往往是不尽人意的,只能是层层深入去做测试。

然后如何去分级呢,从测试周期角度来看,我们有看到有冒烟测试、第一轮测试、第二轮测试、回归测试(有些周期里会有第三轮测试),而从本质上去看呢,这些不同阶段测试执行的标准,其实是测试用例的分级。

那么,如何来对测试用例进行分级呢?

从编写用例的时候,我们会有这么一个根据操作的顺序来编写用例:

基本的功能点,或叫常规操作——>复合操作功能点,关键的组合功能,扩展操作——>前两者以外的,性能、压力等,称为异常操作——>根据经验,进行的探索性操作

我们按重要性,又有一个分级:

非常重要:该功能是后续很多功能的前置功能,若是该功能失败,后续很多功能都无法运行。

重要:该用例对应的功能使用频次较高,为主要功能

一般:该用例对应的功能使用频次较低,功能稳定,出现问题影响不大

次要:功能稳定、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很小或者危害很小

这两种方式,前者划分会比较清晰。

然后说灰度测试。

灰,就是介于白和黑之间,就是并非是测试人员、也并非直接发布到线上让所有用户看到。

灰度测试,其实已经不在常规测试方法里了。

它的出发点,是发布了一些东西,但不确定效果和稳定性,所以先放一部分特定用户进来。

所以测试过程,并不是由测试人员进行的,而是真实用户,观看效果的,包括技术、客服、运营,都会一起参与。

这个测试方法,是公司层面(往小了说是项目组层面,有些项目组配套会齐全)进行的行为。

一般执行这种测试,有两种办法:

1、软件自带灰度测试发布功能;

2、使用第三方工具进行,比如iOS平台的TestFlight

灰度测试具体执行步骤如下:

1、确定自己的目标;

比如发现稳定性问题、发现品质问题、发现前后转化效果对比;

2、选择策略;

包括用户规模、发布频率、功能覆盖度、回滚策略、运营策略、新旧系统部署策略(就是如何发布);

3、对用户进行筛选;

根据前两者,确定用户画像;

4、部署系统;

部署新系统(灰度要测试的系统),部署用户行为分析系统,设定分流规则,运营数据分析,分流规则微调;

5、发布总结;

用户行为分析报告、用户问卷调查、社会化媒体意见收集、形成产品功能改进列表;

6、产品完善;

7、新一轮灰度发布或完整发布;

最后说AB测试。

AB测试和灰度测试很相似,但是有本质上的区别。

灰度测试发布的新系统,是一种预发布、预测试,是上线之前,如果没问题,新系统会覆盖旧系统。

所以灰度测试本质上是一种上线前的测试,收集用户反馈。

比如网龙的《魔域》,就有一个给玩家玩的测试服,会提前发布版本,用户在里面能够比其他服务器玩家提前体验到新的游戏内容。

而AB测试,是说通过软件自身,让不同用户面前,对同一个软件功能展现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效果对比获得用户反馈。

AB测试本质上,是上线后的测试,收集用户反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栈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cn/235000.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cn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