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物理像素,逻辑像素和像素密度,为什么在移动端开发时需要用到@3x, @2x这种图片?
以 iPhone XS 为例,当写 CSS 代码时,针对于单位 px,其宽度为 414px & 896px,也就是说当赋予一个 DIV元素宽度为 414px,这个 DIV 就会填满手机的宽度;
而如果有一把尺子来实际测量这部手机的物理像素,实际为 1242*2688 物理像素;经过计算可知,1242/414=3,也就是说,在单边上,一个逻辑像素=3个物理像素,就说这个屏幕的像素密度为 3,也就是常说的 3 倍屏。
对于图片来说,为了保证其不失真,1 个图片像素至少要对应一个物理像素,假如原始图片是 500300 像素,那么在 3 倍屏上就要放一个 1500900 像素的图片才能保证 1 个物理像素至少对应一个图片像素,才能不失真。 当然,也可以针对所有屏幕,都只提供最高清图片。虽然低密度屏幕用不到那么多图片像素,而且会因为下载多余的像素造成带宽浪费和下载延迟,但从结果上说能保证图片在所有屏幕上都不会失真。
还可以使用 CSS 媒体查询来判断不同的像素密度,从而选择不同的图片: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my-image { background: (low.png); }
@media only screen and (min-device-pixel-ratio: 1.5) {
#my-image { background: (high.png); }
}
说一说keep-alive实现原理
keep-alive
组件接受三个属性参数:
include、
exclude、
max
include
指定需要缓存的组件name
集合,参数格式支持String, RegExp, Array。
当为字符串的时候,多个组件名称以逗号隔开。exclude
指定不需要缓存的组件name
集合,参数格式和include一样。max
指定最多可缓存组件的数量,超过数量删除第一个。参数格式支持String、Number。
原理
keep-alive
实例会缓存对应组件的VNode
,如果命中缓存,直接从缓存对象返回对应VNode
LRU(Least recently used)
算法根据数据的历史访问记录来进行淘汰数据,其核心思想是“如果数据最近被访问过,那么将来被访问的几率也更高”。(墨菲定律:越担心的事情越会发生)
什么是 JavaScript 中的包装类型?
在 JavaScript 中,基本类型是没有属性和方法的,但是为了便于操作基本类型的值,在调用基本类型的属性或方法时 JavaScript 会在后台隐式地将基本类型的值转换为对象,如: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const a = "abc";
a.length; // 3
a.toUpperCase(); // "ABC"
在访问'abc'.length
时,JavaScript 将'abc'
在后台转换成String('abc')
,然后再访问其length
属性。
JavaScript也可以使用Object
函数显式地将基本类型转换为包装类型:
var a = 'abc'
Object(a) // String {"abc"}
也可以使用valueOf
方法将包装类型倒转成基本类型:
var a = 'abc'
var b = Object(a)
var c = b.valueOf() // 'abc'
看看如下代码会打印出什么: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var a = new Boolean( false );
if (!a) {
console.log( "Oops" ); // never runs
}
答案是什么都不会打印,因为虽然包裹的基本类型是false
,但是false
被包裹成包装类型后就成了对象,所以其非值为false
,所以循环体中的内容不会运行。
Sass、Less 是什么?为什么要使用他们?
他们都是 CSS 预处理器,是 CSS 上的一种抽象层。他们是一种特殊的语法/语言编译成 CSS。 例如 Less 是一种动态样式语言,将 CSS 赋予了动态语言的特性,如变量,继承,运算, 函数,LESS 既可以在客户端上运行 (支持 IE 6 , Webkit, Firefox),也可以在服务端运行 (借助 Node.js)。
为什么要使用它们?
- 结构清晰,便于扩展。 可以方便地屏蔽浏览器私有语法差异。封装对浏览器语法差异的重复处理, 减少无意义的机械劳动。
- 可以轻松实现多重继承。 完全兼容 CSS 代码,可以方便地应用到老项目中。LESS 只是在 CSS 语法上做了扩展,所以老的 CSS 代码也可以与 LESS 代码一同编译。
参考:前端进阶面试题详细解答
head 标签有什么作用,其中什么标签必不可少?
标签用于定义文档的头部,它是所有头部元素的容器。 中的元素可以引用脚本、指示浏览器在哪里找到样式表、提供元信息等。
文档的头部描述了文档的各种属性和信息,包括文档的标题、在 Web 中的位置以及和其他文档的关系等。绝大多数文档头部包含的数据都不会真正作为内容显示给读者。
下面这些标签可用在 head 部分:<base>, <link>, <meta>, <script>, <style>, <title>
。
其中 <title>
定义文档的标题,它是 head 部分中唯一必需的元素。
setTimeout、Promise、Async/Await 的区别
(1)setTimeout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console.log('script start') //1. 打印 script start
setTimeout(function(){
console.log('settimeout') // 4. 打印 settimeout
}) // 2. 调用 setTimeout 函数,并定义其完成后执行的回调函数
console.log('script end') //3. 打印 script start
// 输出顺序:script start->script end->settimeout
(2)Promise
Promise本身是同步的立即执行函数, 当在executor中执行resolve或者reject的时候, 此时是异步操作, 会先执行then/catch等,当主栈完成后,才会去调用resolve/reject中存放的方法执行,打印p的时候,是打印的返回结果,一个Promise实例。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console.log('script start')
let promise1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
console.log('promise1')
resolve()
console.log('promise1 end')
}).then(function () {
console.log('promise2')
})
setTimeout(function(){
console.log('settimeout')
})
console.log('script end')
// 输出顺序: script start->promise1->promise1 end->script end->promise2->settimeout
当JS主线程执行到Promise对象时:
- promise1.then() 的回调就是一个 task
- promise1 是 resolved或rejected: 那这个 task 就会放入当前事件循环回合的 microtask queue
- promise1 是 pending: 这个 task 就会放入 事件循环的未来的某个(可能下一个)回合的 microtask queue 中
- setTimeout 的回调也是个 task ,它会被放入 macrotask queue 即使是 0ms 的情况
(3)async/await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async function async1(){
console.log('async1 start');
await async2();
console.log('async1 end')
}
async function async2(){
console.log('async2')
}
console.log('script start');
async1();
console.log('script end')
// 输出顺序:script start->async1 start->async2->script end->async1 end
async 函数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当函数执行的时候,一旦遇到 await 就会先返回,等到触发的异步操作完成,再执行函数体内后面的语句。可以理解为,是让出了线程,跳出了 async 函数体。
例如: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async function func1() {
return 1
}
console.log(func1())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func1().then(res => {
console.log(res); // 30
})
await的含义为等待,也就是 async 函数需要等待await后的函数执行完成并且有了返回结果(Promise对象)之后,才能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await通过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来实现同步的效果。
Promise.all和Promise.race的区别的使用场景
(1)Promise.all Promise.all
可以将多个Promise
实例包装成一个新的Promise实例。同时,成功和失败的返回值是不同的,成功的时候返回的是一个结果数组,而失败的时候则返回最先被reject失败状态的值。
Promise.all中传入的是数组,返回的也是是数组,并且会将进行映射,传入的promise对象返回的值是按照顺序在数组中排列的,但是注意的是他们执行的顺序并不是按照顺序的,除非可迭代对象为空。
需要注意,Promise.all获得的成功结果的数组里面的数据顺序和Promise.all接收到的数组顺序是一致的,这样当遇到发送多个请求并根据请求顺序获取和使用数据的场景,就可以使用Promise.all来解决。
(2)Promise.race
顾名思义,Promse.race就是赛跑的意思,意思就是说,Promise.race(p1, p2, p3)里面哪个结果获得的快,就返回那个结果,不管结果本身是成功状态还是失败状态。当要做一件事,超过多长时间就不做了,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解决: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Promise.race([promise1,timeOutPromise(5000)]).then(res=>{})
position的属性有哪些,区别是什么
position有以下属性值:
属性值 | 概述 |
---|---|
absolute | 生成绝对定位的元素,相对于static定位以外的一个父元素进行定位。元素的位置通过left、top、right、bottom属性进行规定。 |
relative | 生成相对定位的元素,相对于其原来的位置进行定位。元素的位置通过left、top、right、bottom属性进行规定。 |
fixed | 生成绝对定位的元素,指定元素相对于屏幕视⼝(viewport)的位置来指定元素位置。元素的位置在屏幕滚动时不会改变,⽐如回到顶部的按钮⼀般都是⽤此定位⽅式。 |
static | 默认值,没有定位,元素出现在正常的文档流中,会忽略 top, bottom, left, right 或者 z-index 声明,块级元素从上往下纵向排布,⾏级元素从左向右排列。 |
inherit | 规定从父元素继承position属性的值 |
前面三者的定位方式如下:
- relative: 元素的定位永远是相对于元素自身位置的,和其他元素没关系,也不会影响其他元素。
- fixed: 元素的定位是相对于 window (或者 iframe)边界的,和其他元素没有关系。但是它具有破坏性,会导致其他元素位置的变化。
- absolute: 元素的定位相对于前两者要复杂许多。如果为 absolute 设置了 top、left,浏览器会根据什么去确定它的纵向和横向的偏移量呢?答案是浏览器会递归查找该元素的所有父元素,如果找到一个设置了
position:relative/absolute/fixed
的元素,就以该元素为基准定位,如果没找到,就以浏览器边界定位。如下两个图所示:
异步编程的实现方式?
JavaScript中的异步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 回调函数 的方式,使用回调函数的方式有一个缺点是,多个回调函数嵌套的时候会造成回调函数地狱,上下两层的回调函数间的代码耦合度太高,不利于代码的可维护。
- Promise 的方式,使用 Promise 的方式可以将嵌套的回调函数作为链式调用。但是使用这种方法,有时会造成多个 then 的链式调用,可能会造成代码的语义不够明确。
- generator 的方式,它可以在函数的执行过程中,将函数的执行权转移出去,在函数外部还可以将执行权转移回来。当遇到异步函数执行的时候,将函数执行权转移出去,当异步函数执行完毕时再将执行权给转移回来。因此在 generator 内部对于异步操作的方式,可以以同步的顺序来书写。使用这种方式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何时将函数的控制权转移回来,因此需要有一个自动执行 generator 的机制,比如说 co 模块等方式来实现 generator 的自动执行。
- async 函数 的方式,async 函数是 generator 和 promise 实现的一个自动执行的语法糖,它内部自带执行器,当函数内部执行到一个 await 语句的时候,如果语句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那么函数将会等待 promise 对象的状态变为 resolve 后再继续向下执行。因此可以将异步逻辑,转化为同步的顺序来书写,并且这个函数可以自动执行。
HTTP请求报文的是什么样的?
请求报⽂有4部分组成:
- 请求⾏
- 请求头部
- 空⾏
- 请求体
其中: (1)请求⾏包括:请求⽅法字段、URL字段、HTTP协议版本字段。它们⽤空格分隔。例如,GET /index.html HTTP/1.1。
(2)请求头部:请求头部由关键字/值对组成,每⾏⼀对,关键字和值⽤英⽂冒号“:”分隔
- User-Agent:产⽣请求的浏览器类型。
- Accept:客户端可识别的内容类型列表。
- Host:请求的主机名,允许多个域名同处⼀个IP地址,即虚拟主机。
(3)请求体: post put等请求携带的数据
说一下HTTP 3.0
HTTP/3基于UDP协议实现了类似于TCP的多路复用数据流、传输可靠性等功能,这套功能被称为QUIC协议。
- 流量控制、传输可靠性功能:QUIC在UDP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层来保证数据传输可靠性,它提供了数据包重传、拥塞控制、以及其他一些TCP中的特性。
- 集成TLS加密功能:目前QUIC使用TLS1.3,减少了握手所花费的RTT数。
- 多路复用:同一物理连接上可以有多个独立的逻辑数据流,实现了数据流的单独传输,解决了TCP的队头阻塞问题。
- 快速握手:由于基于UDP,可以实现使用0 ~ 1个RTT来建立连接。
Canvas和SVG的区别
(1)SVG: SVG可缩放矢量图形(Scalable Vector Graphics)是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描述的2D图形的语言,SVG基于XML就意味着SVG DOM中的每个元素都是可用的,可以为某个元素附加Javascript事件处理器。在 SVG 中,每个被绘制的图形均被视为对象。如果 SVG 对象的属性发生变化,那么浏览器能够自动重现图形。
其特点如下:
- 不依赖分辨率
- 支持事件处理器
- 最适合带有大型渲染区域的应用程序(比如谷歌地图)
- 复杂度高会减慢渲染速度(任何过度使用 DOM 的应用都不快)
- 不适合游戏应用
(2)Canvas: Canvas是画布,通过Javascript来绘制2D图形,是逐像素进行渲染的。其位置发生改变,就会重新进行绘制。
其特点如下:
- 依赖分辨率
- 不支持事件处理器
- 弱的文本渲染能力
- 能够以 .png 或 .jpg 格式保存结果图像
- 最适合图像密集型的游戏,其中的许多对象会被频繁重绘
注:矢量图,也称为面向对象的图像或绘图图像,在数学上定义为一系列由线连接的点。矢量文件中的图形元素称为对象。每个对象都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实体,它具有颜色、形状、轮廓、大小和屏幕位置等属性。
常见的CSS布局单位
常用的布局单位包括像素(px
),百分比(%
),em
,rem
,vw/vh
。
(1)像素(px
)是页面布局的基础,一个像素表示终端(电脑、手机、平板等)屏幕所能显示的最小的区域,像素分为两种类型:CSS像素和物理像素:
- CSS像素:为web开发者提供,在CSS中使用的一个抽象单位;
- 物理像素:只与设备的硬件密度有关,任何设备的物理像素都是固定的。
(2)百分比(%
),当浏览器的宽度或者高度发生变化时,通过百分比单位可以使得浏览器中的组件的宽和高随着浏览器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实现响应式的效果。一般认为子元素的百分比相对于直接父元素。
(3)em和rem相对于px更具灵活性,它们都是相对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区别:em相对于父元素,rem相对于根元素。
- em: 文本相对长度单位。相对于当前对象内文本的字体尺寸。如果当前行内文本的字体尺寸未被人为设置,则相对于浏览器的默认字体尺寸(默认16px)。(相对父元素的字体大小倍数)。
- rem: rem是CSS3新增的一个相对单位,相对于根元素(html元素)的font-size的倍数。作用:利用rem可以实现简单的响应式布局,可以利用html元素中字体的大小与屏幕间的比值来设置font-size的值,以此实现当屏幕分辨率变化时让元素也随之变化。
(4)vw/vh是与视图窗口有关的单位,vw表示相对于视图窗口的宽度,vh表示相对于视图窗口高度,除了vw和vh外,还有vmin和vmax两个相关的单位。
- vw:相对于视窗的宽度,视窗宽度是100vw;
- vh:相对于视窗的高度,视窗高度是100vh;
- vmin:vw和vh中的较小值;
- vmax:vw和vh中的较大值;
vw/vh 和百分比很类似,两者的区别:
- 百分比(
%
):大部分相对于祖先元素,也有相对于自身的情况比如(border-radius、translate等) - vw/vm:相对于视窗的尺寸
object.assign和扩展运算法是深拷贝还是浅拷贝,两者区别
扩展运算符: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let outObj = {
inObj: {a: 1, b: 2}
}
let newObj = {...outObj}
newObj.inObj.a = 2
console.log(outObj) // {inObj: {a: 2, b: 2}}
Object.assign():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let outObj = {
inObj: {a: 1, b: 2}
}
let newObj = Object.assign({}, outObj)
newObj.inObj.a = 2
console.log(outObj) // {inObj: {a: 2, b: 2}}
可以看到,两者都是浅拷贝。
- Object.assign()方法接收的第一个参数作为目标对象,后面的所有参数作为源对象。然后把所有的源对象合并到目标对象中。它会修改了一个对象,因此会触发 ES6 setter。
- 扩展操作符(…)使用它时,数组或对象中的每一个值都会被拷贝到一个新的数组或对象中。它不复制继承的属性或类的属性,但是它会复制ES6的 symbols 属性。
如果new一个箭头函数的会怎么样
箭头函数是ES6中的提出来的,它没有prototype,也没有自己的this指向,更不可以使用arguments参数,所以不能New一个箭头函数。
new操作符的实现步骤如下:
- 创建一个对象
- 将构造函数的作用域赋给新对象(也就是将对象的proto属性指向构造函数的prototype属性)
- 指向构造函数中的代码,构造函数中的this指向该对象(也就是为这个对象添加属性和方法)
- 返回新的对象
所以,上面的第二、三步,箭头函数都是没有办法执行的。
link和@import的区别
两者都是外部引用CSS的方式,它们的区别如下:
- link是XHTML标签,除了加载CSS外,还可以定义RSS等其他事务;@import属于CSS范畴,只能加载CSS。
- link引用CSS时,在页面载入时同时加载;@import需要页面网页完全载入以后加载。
- link是XHTML标签,无兼容问题;@import是在CSS2.1提出的,低版本的浏览器不支持。
- link支持使用Javascript控制DOM去改变样式;而@import不支持。
实现call、apply 及 bind 函数
(1)call 函数的实现步骤:
- 判断调用对象是否为函数,即使是定义在函数的原型上的,但是可能出现使用 call 等方式调用的情况。
- 判断传入上下文对象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则设置为 window 。
- 处理传入的参数,截取第一个参数后的所有参数。
- 将函数作为上下文对象的一个属性。
- 使用上下文对象来调用这个方法,并保存返回结果。
- 删除刚才新增的属性。
- 返回结果。
Function.prototype.myCall = function(context) {
// 判断调用对象
if (typeof this !== "function") {
console.error("type error");
}
// 获取参数
let args = [...arguments].slice(1),
result = null;
// 判断 context 是否传入,如果未传入则设置为 window
context = context || window;
// 将调用函数设为对象的方法
context.fn = this;
// 调用函数
result = context.fn(...args);
// 将属性删除
delete context.fn;
return result;
};
(2)apply 函数的实现步骤:
- 判断调用对象是否为函数,即使是定义在函数的原型上的,但是可能出现使用 call 等方式调用的情况。
- 判断传入上下文对象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则设置为 window 。
- 将函数作为上下文对象的一个属性。
- 判断参数值是否传入
- 使用上下文对象来调用这个方法,并保存返回结果。
- 删除刚才新增的属性
- 返回结果
Function.prototype.myApply = function(context) {
// 判断调用对象是否为函数
if (typeof this !== "function") {
throw new TypeError("Error");
}
let result = null;
// 判断 context 是否存在,如果未传入则为 window
context = context || window;
// 将函数设为对象的方法
context.fn = this;
// 调用方法
if (arguments[1]) {
result = context.fn(...arguments[1]);
} else {
result = context.fn();
}
// 将属性删除
delete context.fn;
return result;
};
(3)bind 函数的实现步骤:
- 判断调用对象是否为函数,即使是定义在函数的原型上的,但是可能出现使用 call 等方式调用的情况。
- 保存当前函数的引用,获取其余传入参数值。
- 创建一个函数返回
- 函数内部使用 apply 来绑定函数调用,需要判断函数作为构造函数的情况,这个时候需要传入当前函数的 this 给 apply 调用,其余情况都传入指定的上下文对象。
Function.prototype.myBind = function(context) {
// 判断调用对象是否为函数
if (typeof this !== "function") {
throw new TypeError("Error");
}
// 获取参数
var args = [...arguments].slice(1),
fn = this;
return function Fn() {
// 根据调用方式,传入不同绑定值
return fn.apply(
this instanceof Fn ? this : context,
args.concat(...arguments)
);
};
};
对BFC的理解,如何创建BFC
先来看两个相关的概念:
- Box: Box 是 CSS 布局的对象和基本单位,⼀个⻚⾯是由很多个 Box 组成的,这个Box就是我们所说的盒模型。
- Formatting context:块级上下⽂格式化,它是⻚⾯中的⼀块渲染区域,并且有⼀套渲染规则,它决定了其⼦元素将如何定位,以及和其他元素的关系和相互作⽤。
块格式化上下文(Block Formatting Context,BFC)是Web页面的可视化CSS渲染的一部分,是布局过程中生成块级盒子的区域,也是浮动元素与其他元素的交互限定区域。
通俗来讲:BFC是一个独立的布局环境,可以理解为一个容器,在这个容器中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物品摆放,并且不会影响其它环境中的物品。如果一个元素符合触发BFC的条件,则BFC中的元素布局不受外部影响。
创建BFC的条件:
- 根元素:body;
- 元素设置浮动:float 除 none 以外的值;
- 元素设置绝对定位:position (absolute、fixed);
- display 值为:inline-block、table-cell、table-caption、flex等;
- overflow 值为:hidden、auto、scroll;
BFC的特点:
- 垂直方向上,自上而下排列,和文档流的排列方式一致。
- 在BFC中上下相邻的两个容器的margin会重叠
- 计算BFC的高度时,需要计算浮动元素的高度
- BFC区域不会与浮动的容器发生重叠
- BFC是独立的容器,容器内部元素不会影响外部元素
- 每个元素的左margin值和容器的左border相接触
BFC的作用:
- 解决margin的重叠问题:由于BFC是一个独立的区域,内部的元素和外部的元素互不影响,将两个元素变为两个BFC,就解决了margin重叠的问题。
- 解决高度塌陷的问题:在对子元素设置浮动后,父元素会发生高度塌陷,也就是父元素的高度变为0。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把父元素变成一个BFC。常用的办法是给父元素设置
overflow:hidden
。 - 创建自适应两栏布局:可以用来创建自适应两栏布局:左边的宽度固定,右边的宽度自适应。
.left{
width: 100px;
height: 200px;
background: red;
float: left;
}
.right{
height: 300px;
background: blue;
overflow: hidden;
}
<div class="left"></div>
<div class="right"></div>
左侧设置float:left
,右侧设置overflow: hidden
。这样右边就触发了BFC,BFC的区域不会与浮动元素发生重叠,所以两侧就不会发生重叠,实现了自适应两栏布局。
对象继承的方式有哪些?
(1)第一种是以原型链的方式来实现继承,但是这种实现方式存在的缺点是,在包含有引用类型的数据时,会被所有的实例对象所共享,容易造成修改的混乱。还有就是在创建子类型的时候不能向超类型传递参数。
(2)第二种方式是使用借用构造函数的方式,这种方式是通过在子类型的函数中调用超类型的构造函数来实现的,这一种方法解决了不能向超类型传递参数的缺点,但是它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无法实现函数方法的复用,并且超类型原型定义的方法子类型也没有办法访问到。
(3)第三种方式是组合继承,组合继承是将原型链和借用构造函数组合起来使用的一种方式。通过借用构造函数的方式来实现类型的属性的继承,通过将子类型的原型设置为超类型的实例来实现方法的继承。这种方式解决了上面的两种模式单独使用时的问题,但是由于我们是以超类型的实例来作为子类型的原型,所以调用了两次超类的构造函数,造成了子类型的原型中多了很多不必要的属性。
(4)第四种方式是原型式继承,原型式继承的主要思路就是基于已有的对象来创建新的对象,实现的原理是,向函数中传入一个对象,然后返回一个以这个对象为原型的对象。这种继承的思路主要不是为了实现创造一种新的类型,只是对某个对象实现一种简单继承,ES5 中定义的 Object.create() 方法就是原型式继承的实现。缺点与原型链方式相同。
(5)第五种方式是寄生式继承,寄生式继承的思路是创建一个用于封装继承过程的函数,通过传入一个对象,然后复制一个对象的副本,然后对象进行扩展,最后返回这个对象。这个扩展的过程就可以理解是一种继承。这种继承的优点就是对一个简单对象实现继承,如果这个对象不是自定义类型时。缺点是没有办法实现函数的复用。
(6)第六种方式是寄生式组合继承,组合继承的缺点就是使用超类型的实例做为子类型的原型,导致添加了不必要的原型属性。寄生式组合继承的方式是使用超类型的原型的副本来作为子类型的原型,这样就避免了创建不必要的属性。
对象创建的方式有哪些?
一般使用字面量的形式直接创建对象,但是这种创建方式对于创建大量相似对象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重复代码。但 js和一般的面向对象的语言不同,在 ES6 之前它没有类的概念。但是可以使用函数来进行模拟,从而产生出可复用的对象创建方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第一种是工厂模式,工厂模式的主要工作原理是用函数来封装创建对象的细节,从而通过调用函数来达到复用的目的。但是它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创建出来的对象无法和某个类型联系起来,它只是简单的封装了复用代码,而没有建立起对象和类型间的关系。
(2)第二种是构造函数模式。js 中每一个函数都可以作为构造函数,只要一个函数是通过 new 来调用的,那么就可以把它称为构造函数。执行构造函数首先会创建一个对象,然后将对象的原型指向构造函数的 prototype 属性,然后将执行上下文中的 this 指向这个对象,最后再执行整个函数,如果返回值不是对象,则返回新建的对象。因为 this 的值指向了新建的对象,因此可以使用 this 给对象赋值。构造函数模式相对于工厂模式的优点是,所创建的对象和构造函数建立起了联系,因此可以通过原型来识别对象的类型。但是构造函数存在一个缺点就是,造成了不必要的函数对象的创建,因为在 js 中函数也是一个对象,因此如果对象属性中如果包含函数的话,那么每次都会新建一个函数对象,浪费了不必要的内存空间,因为函数是所有的实例都可以通用的。
(3)第三种模式是原型模式,因为每一个函数都有一个 prototype 属性,这个属性是一个对象,它包含了通过构造函数创建的所有实例都能共享的属性和方法。因此可以使用原型对象来添加公用属性和方法,从而实现代码的复用。这种方式相对于构造函数模式来说,解决了函数对象的复用问题。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个是没有办法通过传入参数来初始化值,另一个是如果存在一个引用类型如 Array 这样的值,那么所有的实例将共享一个对象,一个实例对引用类型值的改变会影响所有的实例。
(4)第四种模式是组合使用构造函数模式和原型模式,这是创建自定义类型的最常见方式。因为构造函数模式和原型模式分开使用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可以组合使用这两种模式,通过构造函数来初始化对象的属性,通过原型对象来实现函数方法的复用。这种方法很好的解决了两种模式单独使用时的缺点,但是有一点不足的就是,因为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模式,所以对于代码的封装性不够好。
(5)第五种模式是动态原型模式,这一种模式将原型方法赋值的创建过程移动到了构造函数的内部,通过对属性是否存在的判断,可以实现仅在第一次调用函数时对原型对象赋值一次的效果。这一种方式很好地对上面的混合模式进行了封装。
(6)第六种模式是寄生构造函数模式,这一种模式和工厂模式的实现基本相同,我对这个模式的理解是,它主要是基于一个已有的类型,在实例化时对实例化的对象进行扩展。这样既不用修改原来的构造函数,也达到了扩展对象的目的。它的一个缺点和工厂模式一样,无法实现对象的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