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Rev Drug Discov丨中国制药行业的创新水平

2022-11-16 19:05:51 浏览数 (1)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制药行业已经将药物创新作为首要任务。

2022年10月27日,复旦大学药学院邵黎明等人在Nat Rev Drug Discov杂志发表文章Innovation in the Chines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从临床阶段的药物、治疗领域、新靶点三个角度,对Top20的中国制药公司与Top20的跨国制药公司 (中国以外的) 的研发管线进行了并列比较。该文有助于清楚地了解中国制药行业在创新研发方面的全球地位。

尽管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但大多数中国制药公司仍处于创新药物研发的早期阶段。

临床阶段的药物

该文首先比较了中国和跨国制药公司在2012-2021年的10年间推向市场的创新药物的数量。

在这一时期,许多Top20的跨国制药公司都有超过15个药物获批,推向市场的药物总数为313个。相比之下,中国很少有获批超过5个的制药公司,推向市场的药物总数为31个(见补充图1)。

补充图1|获批药物的情况(2012-2021)

中国公司和跨国公司在临床阶段药物数量上的差距相对小一些(图1)。

值得注意的是,恒瑞的临床阶段药物数量达到了全球Top20公司的中位数水平(66个药物)。其次,领先的创新研发驱动型制药公司,如百济神州、复星医药和中国生物制药,已经成为中国医药行业的骨干力量。

图1|中国Top20制药公司和全球Top20制药公司的临床阶段药物的情况。柱状图显示每个公司活跃在特定临床开发阶段的药物数量,信息截至2021年12月13日。

治疗领域

顶级跨国制药公司比中国公司拥有更多样化的药物管线,针对一系列的治疗领域。相比之下,许多中国公司往往专注于单一的治疗领域(补充图2)。

补充图2|临床阶段药物的数量和它们的适应症。每家公司的临床阶段药物的数量显示在第二栏。百分比值是用每个疾病领域的累计药物数除以临床阶段药物数得到的。

就研发重点而言,肿瘤学在中国和跨国制药公司中都处于领先地位。在Top20的跨国公司中,有12家公司的肿瘤学是其临床组合中最大的治疗领域,占所有候选药物的20-40%。对于中国公司来说,Top20中有9家公司的肿瘤学药物比例在40%以上,其中百济神州的比例最高,达到83%。

传染病、神经病学、免疫学和呼吸系统领域的候选药物在跨国公司的管线中比中国公司更常见。

新靶点

该文还通过研究具有新型靶点/作用机制(MOA)的临床阶段药物的百分比来评估跨国公司和中国公司管线中的相对创新水平。

对于几乎所有Top20的跨国制药公司来说,他们管线中50%以上的药物都有新颖的MOA(图2)。相比之下,在排名Top20的中国公司中,只有百济神州和信达生物拥有超过一半的药物具有新颖的MOA(因为针对既定靶点的双特异性抗体被认为具有新颖的MOA)。其余的中国公司中,新型MOA的比例低于30%。例如,尽管恒瑞拥有数量可观的临床阶段药物,但其候选药物中只有24%具有新型MOA。

图2|各公司临床阶段药物的靶点类型

本文根据每家公司在临床阶段管线中具有新型MOA的药物多于或少于50%,以及临床阶段药物多于或少于66个(Top20跨国公司的中位水平)的简单标准来评估每家公司在创新研发方面的定位,将其分为四个象限(补充图3)。

补充图3|评估中国和跨国制药公司临床阶段管线的数量和新颖性的象限图

排名Top20的跨国公司中有近一半(9家)属于右上象限(较高比例的新型MOA和较高数量的临床阶段药物),而中国Top20的大多数公司则属于左下象限(较低比例的新型MOA和较低数量的临床阶段药物)。例外的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和恒瑞。

展望未来

在加速从医药制造基地向全球医药研发的竞争力量转变的同时,中国的医药行业仍处于转型的早期阶段。由于中国领先企业的研发能力仍然有限,而且规避风险的研发文化继续存在,这种创新研发方面的差异至少在未来十年可能会继续存在。为了在全球舞台上竞争,持续投资、整合和结构改革以提高效率是重要的潜在解决方案。

参考资料

https://nature2.80599.net/articles/d41573-022-00167-2

--------- End ---------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