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L门电路工作原理_TTL门电路和CMOS有什么特点

2022-11-17 16:02:13 浏览数 (1)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

CMOS、TTL门电路基础

  • CMOS门电路简介
    • MOS管简介
    • 增强型MOS管
    • 耗尽型MOS管
  • CMOS门电路
    • CMOS反相器
    • 其他CMOS门
      • 与非门、或非门
      • 带缓冲器的门电路
      • OD门
      • 三态门
  • TTL门电路简介
    • 双极性三极管简介
    • 三极管开关特性
    • 三极管反相器
  • TTL门电路
    • TTL反相器
      • 电压传输特性曲线
      • 输入特性曲线
      • 高电平输出特性曲线
      • 低电平输出特性曲线
      • 输入端负载特性曲线

CMOS门电路简介

CMOS门电路(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是指利用P沟道MOS管、N沟道MOS管的互补特性设计的门电路。

MOS管简介

场效应管(FET)又称单极性晶体管,其仅靠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导电得名。场效应管(FET)按工作原理主要分为结型场效应管(JFET)与绝缘栅型场效应管(MOSFET);按导电载流子类别主要分为N沟道(载流多子为电子)与P沟道(载流多子为空穴)两种。 MOS管具体又可分为增强型、耗尽型两种,即MOS管共四种增强型NMOS、增强型PMOS、耗尽型NMOS、耗尽型PMOS。

增强型MOS管

如图为N沟道增强型MOS管。衬底为低掺杂的P型衬底引出一脚为B,再制作出两个高掺杂的N区,并引出两个电极源极(s)、漏极(d),半导体上制作一层二氧化硅绝缘层,并在之上制作一层金属铝引出栅极(g)。

与三极管不同,源极s与漏极d并无大的区别,因此MOS管具有很强的对称性;通常使用时,将源极s与衬底b连接。

正常情况下,s、d之间为两个背向PN结即使加压也不存在导电沟道,通过在g、s(b)之间施加正向电压,促使P型衬底靠近SiO2的部分空穴下移,留下不能移动的负离子区,形成耗尽层;当Ugs继续增大,一方面耗尽层增宽,另一方面将衬底的自由电子吸引到耗尽层与绝缘层间形成N沟道,成为反型层。反型层成为漏极s与源极d之间的导电通道。使得反型层刚好形成的电压Ugs成为开启电压Ugs(th)。

当Ugs>Ugs(th)为一个确定值时,在d、s之间加正向电压即产生漏极电流,同时使耗尽层倾斜,导流能力降低,此时整个反型层类似于一个可变电阻器;当Uds=Ugs-Ugs(th)时,耗尽层刚好达到SiO2,形成预夹断;此时Uds继续增大,夹断区随之延长且增大的Uds几乎全部用来克服夹断区对漏极电流的阻力,宏观特征表现为电流Id几乎不随Uds变化,仅有Ugs的大小有关,管子进入恒流区。

特性曲线如图:

夹断区(截止区):Ugs<Ugs(th) 此时反型层未开启,整体截止 可变电阻区(线性区):Ugs>Ugs(th) Uds<Ugs-Ugs(th) 此时Ugs确定、反型层形成,Id与Uds成线性变化可视为可变电阻。 恒流区(饱和区):Ugs>Ugs(th) Uds>Ugs-Ugs(th) 此时夹断区形成,Id仅与Ugs的大小有关。

PS注意:MOS管饱和区与三极管的饱和区不同!!

耗尽型MOS管

耗尽型MOS管与增强型MOS管不同之处在于其本身自带反型层,相应的调整Ugs即可控制反型层的宽度,在此基础上施加Uds即可产生漏极电流及夹断。N沟道耗尽型MOS管如图。

特征曲线如图:

以上均为N沟道MOS管,P沟道MOS管即衬底为N型衬底,导电沟道为P型沟道,此时需要在栅极g与源极s(衬底b)之间加负电压以促使P沟道的形成,Ugs<0。

CMOS门电路

CMOS反相器

以增强型MOS管为例,将一个P沟道MOS管和N沟道MOS管串联,其中栅极g共接输入电压Vi,PMOS的源极s及衬底接正电压VDD,NMOS的源极s及衬底接低,两个管子的漏极d共接并引出输出电压Vo(VDD > 两个管子的开启电压绝对值之和)。

当Vi=VDD(高电平时)T1管子Vgs约等于0,T2管Vgs约等于VDD大于开启电压,因此T2导通Vo约等于0,输出低电平;当Vi=0(低电平时)T2管子Vgs约等于0,T1管Vgs的绝对值约等于VDD大于开启电压的绝对值,因此T1导通Vo约等于VDD,输出高电平。实现反相器功能。

通常T1、T2采用近乎完全相同的工艺,电压传输特性AB段,对应输入低电平,输出高电平,此时T1导通,T2截止;电压传输特性CD段,对应输入高电平,输出低电平,此时T2导通,T1截止;当处于BC段时,会出现T1、T2同时导通的情况,因为工艺相同,因此发生转折的阈值电压为1/2VDD,由于T1、T2全部导通因此会产生很强的瞬时电流。而在AB、CD区由于其中一支管子截止,因此电流极小。

CMOS器件应尽量避免管子长期工作在BC段,CMOS电路的功耗主要由电流峰值处产生,越高频率的数字电路功耗也会相应增加。

其他CMOS门

与非门、或非门

CMOS门电路中的NMOS管负责拉低,而PMOS管负责拉高(设计原则),在真值表上体现为NMOS管负责Y=0,而PMOS管负责Y=1。PMOS管部分与NMOS管完全对称取反,如与非门:单看NMOS部分表达式为Y=(A·B)’,单看PMOS为Y=A‘ B’,二者取反相等。

带缓冲器的门电路

带缓冲器的门电路:上述门电路存在输出电阻R0收输入端状态的的影响的问题。设每个MOS管内阻为R,当AB=1时,输出电阻R0=2R;A|B=0时,R0=1/2*R;A(B)=1、B(A)=0时,R0=R。门电路前端的输出相对于后端可近似为电压源,因此希望电压源内阻不变。在门电路每个输入输出端增加一层反相器进行缓冲,此时逻辑功能发生变化,但输出电阻稳定。

OD门

在CMOS电路中,为了满足输出电平变换、吸收大负载电流以及实现线与接等需要,有时将输出级电路结构改为一个漏极开路输出的 MOS 管,构成漏极开漏输出门电路(OD门),与TTL OC门电路类似

通过NMOS管漏极引出电阻接入VDD2,可将高电平1对应的电压由VDD1改为VDD2,实现高电平转换;另一个优点在于可以实现线与逻辑。

常规门电路无法实现线与,这是因为如果将两个门电路输出,直接线接在一起,理论上Y1=1,Y2=0时,输出为0,而实际上,当一个为1,一个为0时,总的输出直接由Y1=1的VDD经PMOS管输出并流入另一个Y2=0的NMOS管至地,产生瞬间的强电流(参考电流特性曲线)且这一持续时间较电流特性曲线的强电流时间长的多,会瞬间击穿两个门电路造成永久损坏。

三态门

三态门:EN’为0时,Y=A‘,EN’为1时,T1、T2同时截止,Y无输出为高阻态,此时整个门电路为阻值近乎无穷的电阻,实现了物理连接不断,而电气连接中断的作用。 在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字系统(例如微型计算机)当中,为了减少各个单元之间的连线数目,希望能用同一条导线分时传递若干个门电路的输出信号。这时可采用图3.3.41所示的连接方式。图中的G 、G、…、G。均为三态输出反相器,只要工作过程中控制各个反相器的EN端轮流等于1,而且任何时候仅有-个等于1,就可以轮流地把各个反相器的输出信号送到公共的传输线——总线上,而互不干扰。这种连接方式称为总线结构。

TTL门电路简介

TTL是三极管—三极管逻辑(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c)的简称。

双极性三极管简介

一个独立的双极型三极管由管芯、三个引出电极和外壳组成。三个电极分别称为基极( base) ,集电极( collector)和发射极(emitter)。外壳的形状和所用材料各不相同。管芯由三层P型和N型半导体结合在一起而构成,有NPN型和PNP型两种,它们的示意图如图。因为在工作时有电子和空穴两种载流子参与导电过程,故称这类三极管为双极型三极管(BipolarJunction Transistor ,简称BJT)。

三极管很熟悉就不赘述了,TTL主要用到了三极管的截止区与饱和区两极,模拟电子技术中主要用到的是放大区(ic随ib的增大近似呈比例β增大)。

截止区:基极—发射极电压小于PN结开启电压且集电结反偏时,三极管处于截止区,此时整个三极管几乎无电流,也就是处于断路状态。 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时,三极管处于放大区,此时三极管的输出电流ic几乎不随Uce的变化而变化,仅与输入电流ib呈β倍放大。 饱和区:发射结、集电结均正偏,此时电流ic不在随ib呈β倍增长而是趋向于饱和,此时Uce等于Uces(饱和压降)约为0.2V,集电极与发射极近似通路,三极管可以看作导线通路。

tips: 与MOS管区别,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最左边是饱和区,MOS为可变电阻区(线性区);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右边水平区为放大区,MOS管为恒流区(饱和区)。二者工作原理不同。

三极管开关特性

当Vi<Uon(二极管开启电压)时,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Ib约等于0,Ic约等于0,此时Vo输出高电平Vcc;当Vi>Uon时,发射结导通,此时处于放大区,Ic约等于βIb,Vo=Vcc-IcRc=Vcc-βIbRc,而Ib=(Vi-Uon)/Rb,说明输出电压Vo随着Vi的增大而减小,当Vi接近于Vcc,三极管上的压降接近于0,Uce=Uces(饱和导通压降)约等于0.2V,此时三极管处于深度饱和状态,Vo=Uces约等于0,输出低电平。 动态开关特性表现出接近于反相器的特性。

三极管反相器

如图为实用三极管反相器电路图,通过引入负电压Vee及电阻R2,保证了当输入电压Vi即使略微大于0,发射极电压也能为负电压,保证了三极管的可靠截止以输出高电平Vcc;输入电压为高电平时,应保证三极管处于深度饱和状态才能输出低电平,电路参数需选择合适保证基极电流Ib>深度饱和基极电流Ibs。

TTL门电路

TTL反相器

设定输入信号VL=0.2V,VH=3.4V,PN结开启电压Uon=0.7V。 当Vi=VL时:此时T1管基极上拉置Vcc,发射极为Vi,发射结必然导通,导通后基极电压被钳位在Uon Vi=0.9V,T1的集电结导通,而T1集电极电阻Rc可以看作R2与T2管集电结反向电阻之和,阻值非常大,因此T1工作在深度饱和状态。由于T1集电极(T2基极)电压约等于0,因此T2发射结截止,集电结反偏,T2、T5管截止,T4管瞬时基极电压约等于Vcc,T4管发射结导通,处于射级跟随状态,(因为T5截止,所以T4管发射结相当于接入一个无穷大的电阻,因此T4管的输入电阻无穷大,Ib电流约等于0,R2上的压降约等于0),输出电压Vo=Vcc-Ur2-Ube-Ud2=3.6-Ur2 约等于3.4V输出高电平VH。

当Vi=VH时:初始时,Vb1 = Vi Uon = 4.1V,此时驱动T2、T5发射结导通,因此T5基极电压为0.7V,T2基极电压为1.4V,T1基极电压实际被钳位在2.1V,不会是4.1V。T2进入饱和导通状态,Vc2=0.9V,而T4发射结及D2需要1.4V的驱动,因此T4截止,T5导通的情况下Vo=Vc5=Uces=0.2V,输出VL低电平。

电压传输特性曲线

AB段:Vi<0.6V时,T1基极电压<1.3V,不足以驱动T2发射结导通,因此T2、T5处于截止状态,Vo=Vo=Vcc-Ur2-Ube-Ud2=3.6-Ur2 约等于3.4V输出高电平VH;

BC段:0.7<Vi<1.3V时,此时T1基极电压为1.4~2.1V,T2发射结导通,而T5发射结截止,T2工作在放大区随着Vi的升高,Vc2和Vo线性下降

CD段:当Vi增加到1.4V左右时,T1基极电压为2.1V,T2、T5导通,T4截止,输出电压急剧下降到0V

DE段:Vi继续增大,T1基极电压被钳位在2.1V,输出电压稳定在0V。

输入特性曲线

对于输入端来说T2、T5可以看作是两个二极管,因为T1管基极电压是用来驱动T2、T5两个管子的发射结部分,等效为左图。当Vi<0V,T1发射结正偏表现出二极管输入特性曲线,Vi处于0~1.3V,T1管Ube>0,因此电流流向还为负,电流值逐渐减小,当Vi>1.4V,T1基极电压被钳位在2.1V,Ube<Uon,电流i为PN结反向偏置的漏电流,其中当Vi>2.1V时,Ube<0 ,Uce>0,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的倒置状态,电流放大系数β约等于0,电流仍为漏电流。

高电平输出特性曲线

高电平输出时,T4处于放大区而T5截止,等效图如图。RL为负载电阻,当负载电流IL稍微增大时,此时T4仍处于放大区,即Vo=Vcc-1.4-Ur2,输出电压保持不变,但是Ic随着IL逐渐增大,R4上的压降逐渐增大;当IL继续增大到一定值使得T4集电极电压<基极电压时,T4进入饱和导通状态,此时Vo=Vcc-IL*R4-0.2-0.7,呈线性随着IL的增大Vo减小。

低电平输出特性曲线

低电平输出时,T4处于截止区而T5导通,等效图如图。T5饱和导通时,Rbe内阻极小,因此低电平输出随着IL增大仅稍微线性增大。

输入端负载特性曲线

这里仅考虑Vi是由Vcc分压而来,不考虑外加Vi的情况。 输入端连接负载Rp,Vi = (Rp/(R1 Rp)*(Vcc-Ube)),当Rp << R1时,Vi随着Rp线性增大,当Vi>1.4V时,T1基极电压被钳位在2.1V,Vi被钳位在1.4V,不会随Rp增大而增大。 tip:如果门电路输入端浮空,无输入,相当于接了一个电阻无穷大的Rp,Rp分压为Vcc,该输入端口为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栈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cn/213550.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cn

t4 vi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