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道前端高频面试题(附答案)

2022-11-18 08:28:28 浏览数 (1)

setTimeout 模拟 setInterval

描述:使用setTimeout模拟实现setInterval的功能。

实现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const mySetInterval(fn, time) {
    let timer = null;
    const interval = () => {
        timer = setTimeout(() => {
            fn();  // time 时间之后会执行真正的函数fn
            interval();  // 同时再次调用interval本身
        }, time)
    }
    interval();  // 开始执行
    // 返回用于关闭定时器的函数
    return () => clearTimeout(timer);
}

// 测试
const cancel = mySetInterval(() => console.log(1), 400);
setTimeout(() => {
    cancel();
}, 1000);  
// 打印两次1

实现一个宽高自适应的正方形

  • 利用vw来实现:
代码语言:css复制
.square {
  width: 10%;
  height: 10vw;
  background: tomato;
}
  • 利用元素的margin/padding百分比是相对父元素width的性质来实现:
代码语言:css复制
.square {
  width: 20%;
  height: 0;
  padding-top: 20%;
  background: orange;
}
  • 利用子元素的margin-top的值来实现:
代码语言:css复制
.square {
  width: 30%;
  overflow: hidden;
  background: yellow;
}
.square::after {
  content: '';
  display: block;
  margin-top: 100%;
}

浏览器的垃圾回收机制

(1)垃圾回收的概念

垃圾回收:JavaScript代码运行时,需要分配内存空间来储存变量和值。当变量不在参与运行时,就需要系统收回被占用的内存空间,这就是垃圾回收。

回收机制

  • Javascript 具有自动垃圾回收机制,会定期对那些不再使用的变量、对象所占用的内存进行释放,原理就是找到不再使用的变量,然后释放掉其占用的内存。
  • JavaScript中存在两种变量: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全局变量的生命周期会持续要页面卸载;而局部变量声明在函数中,它的生命周期从函数执行开始,直到函数执行结束,在这个过程中,局部变量会在堆或栈中存储它们的值,当函数执行结束后,这些局部变量不再被使用,它们所占有的空间就会被释放。
  • 不过,当局部变量被外部函数使用时,其中一种情况就是闭包,在函数执行结束后,函数外部的变量依然指向函数内部的局部变量,此时局部变量依然在被使用,所以不会回收。
(2)垃圾回收的方式

浏览器通常使用的垃圾回收方法有两种:标记清除,引用计数。 1)标记清除

  • 标记清除是浏览器常见的垃圾回收方式,当变量进入执行环境时,就标记这个变量“进入环境”,被标记为“进入环境”的变量是不能被回收的,因为他们正在被使用。当变量离开环境时,就会被标记为“离开环境”,被标记为“离开环境”的变量会被内存释放。
  • 垃圾收集器在运行的时候会给存储在内存中的所有变量都加上标记。然后,它会去掉环境中的变量以及被环境中的变量引用的标记。而在此之后再被加上标记的变量将被视为准备删除的变量,原因是环境中的变量已经无法访问到这些变量了。最后。垃圾收集器完成内存清除工作,销毁那些带标记的值,并回收他们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2)引用计数

  • 另外一种垃圾回收机制就是引用计数,这个用的相对较少。引用计数就是跟踪记录每个值被引用的次数。当声明了一个变量并将一个引用类型赋值给该变量时,则这个值的引用次数就是1。相反,如果包含对这个值引用的变量又取得了另外一个值,则这个值的引用次数就减1。当这个引用次数变为0时,说明这个变量已经没有价值,因此,在在机回收期下次再运行时,这个变量所占有的内存空间就会被释放出来。
  • 这种方法会引起循环引用的问题:例如: obj1obj2通过属性进行相互引用,两个对象的引用次数都是2。当使用循环计数时,由于函数执行完后,两个对象都离开作用域,函数执行结束,obj1obj2还将会继续存在,因此它们的引用次数永远不会是0,就会引起循环引用。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function fun() {
    let obj1 = {};
    let obj2 = {};
    obj1.a = obj2; // obj1 引用 obj2
    obj2.a = obj1; // obj2 引用 obj1
}

这种情况下,就要手动释放变量占用的内存: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obj1.a =  null
 obj2.a =  null
(3)减少垃圾回收

虽然浏览器可以进行垃圾自动回收,但是当代码比较复杂时,垃圾回收所带来的代价比较大,所以应该尽量减少垃圾回收。

  • 对数组进行优化: 在清空一个数组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给其赋值为 ,但是与此同时会创建一个新的空对象,可以将数组的长度设置为0,以此来达到清空数组的目的。
  • object进行优化: 对象尽量复用,对于不再使用的对象,就将其设置为null,尽快被回收。
  • 对函数进行优化: 在循环中的函数表达式,如果可以复用,尽量放在函数的外面。

HTTP之URL

  • URI 是用来唯一标记服务器上资源的一个字符串,通常也称为 URL;
  • URI 通常由 schemehost:portpathquery 四个部分组成,有的可以省略;
  • scheme 叫“方案名”或者“协议名”,表示资源应该使用哪种协议来访问;
  • host:port”表示资源所在的主机名和端口号;
  • path 标记资源所在的位置;
  • query 表示对资源附加的额外要求;
  • URI 里对“@&/”等特殊字符和汉字必须要做编码,否则服务器收到 HTTP报文后会无法正确处理

HTTP协议的性能怎么样

HTTP 协议是基于 TCP/IP,并且使用了请求-应答的通信模式,所以性能的关键就在这两点里。

  • 长连接

HTTP协议有两种连接模式,一种是持续连接,一种非持续连接。

(1)非持续连接指的是服务器必须为每一个请求的对象建立和维护一个全新的连接。

(2)持续连接下,TCP 连接默认不关闭,可以被多个请求复用。采用持续连接的好处是可以避免每次建立 TCP 连接三次握手时所花费的时间。

对于不同版本的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

  • 在HTTP/1.0 每发起一个请求,都要新建一次 TCP 连接(三次握手),而且是串行请求,做了无畏的 TCP 连接建立和断开,增加了通信开销。该版本使用的非持续的连接,但是可以在请求时,加上 Connection: keep-a live 来要求服务器不要关闭 TCP 连接。
  • 在HTTP/1.1 提出了长连接的通信方式,也叫持久连接。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减少了 TCP 连接的重复建立和断开所造成的额外开销,减轻了服务器端的负载。该版本及以后版本默认采用的是持续的连接。目前对于同一个域,大多数浏览器支持同时建立 6 个持久连接。
  • 管道网络传输

HTTP/1.1 采用了长连接的方式,这使得管道(pipeline)网络传输成为了可能。

管道(pipeline)网络传输是指:可以在同一个 TCP 连接里面,客户端可以发起多个请求,只要第一个请求发出去了,不必等其回来,就可以发第二个请求出去,可以减少整体的响应时间。但是服务器还是按照顺序回应请求。如果前面的回应特别慢,后面就会有许多请求排队等着。这称为队头堵塞。

  • 队头堵塞

HTTP 传输的报文必须是一发一收,但是,里面的任务被放在一个任务队列中串行执行,一旦队首的请求处理太慢,就会阻塞后面请求的处理。这就是HTTP队头阻塞问题。

队头阻塞的解决方案: (1)并发连接:对于一个域名允许分配多个长连接,那么相当于增加了任务队列,不至于一个队伍的任务阻塞其它所有任务。

(2)域名分片:将域名分出很多二级域名,它们都指向同样的一台服务器,能够并发的长连接数变多,解决了队头阻塞的问题。

Promise.all和Promise.race的区别的使用场景

(1)Promise.all Promise.all可以将多个Promise实例包装成一个新的Promise实例。同时,成功和失败的返回值是不同的,成功的时候返回的是一个结果数组,而失败的时候则返回最先被reject失败状态的值

Promise.all中传入的是数组,返回的也是是数组,并且会将进行映射,传入的promise对象返回的值是按照顺序在数组中排列的,但是注意的是他们执行的顺序并不是按照顺序的,除非可迭代对象为空。

需要注意,Promise.all获得的成功结果的数组里面的数据顺序和Promise.all接收到的数组顺序是一致的,这样当遇到发送多个请求并根据请求顺序获取和使用数据的场景,就可以使用Promise.all来解决。

(2)Promise.race

顾名思义,Promse.race就是赛跑的意思,意思就是说,Promise.race(p1, p2, p3)里面哪个结果获得的快,就返回那个结果,不管结果本身是成功状态还是失败状态。当要做一件事,超过多长时间就不做了,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解决: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Promise.race([promise1,timeOutPromise(5000)]).then(res=>{})

参考:前端进阶面试题详细解答

变量提升

函数在运行的时候,会首先创建执行上下文,然后将执行上下文入栈,然后当此执行上下文处于栈顶时,开始运行执行上下文。

在创建执行上下文的过程中会做三件事:创建变量对象,创建作用域链,确定 this 指向,其中创建变量对象的过程中,首先会为 arguments 创建一个属性,值为 arguments,然后会扫码 function 函数声明,创建一个同名属性,值为函数的引用,接着会扫码 var 变量声明,创建一个同名属性,值为 undefined,这就是变量提升。

Promise的基本用法

(1)创建Promise对象

Promise对象代表一个异步操作,有三种状态:pending(进行中)、fulfilled(已成功)和rejected(已失败)。

Promise构造函数接受一个函数作为参数,该函数的两个参数分别是resolvereject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 ... some code
  if (/* 异步操作成功 */){
    resolve(value);
  } else {
    reject(error);
  }
});

一般情况下都会使用new Promise()来创建promise对象,但是也可以使用promise.resolvepromise.reject这两个方法:

  • Promise.resolve

Promise.resolve(value)的返回值也是一个promise对象,可以对返回值进行.then调用,代码如下: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Promise.resolve(11).then(function(value){
  console.log(value); // 打印出11
});

resolve(11)代码中,会让promise对象进入确定(resolve状态),并将参数11传递给后面的then所指定的onFulfilled 函数;

创建promise对象可以使用new Promise的形式创建对象,也可以使用Promise.resolve(value)的形式创建promise对象;

  • Promise.reject

Promise.reject 也是new Promise的快捷形式,也创建一个promise对象。代码如下: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Promise.reject(new Error(“我错了,请原谅俺!!”));

就是下面的代码new Promise的简单形式: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
   reject(new Error("我错了!"));
});

下面是使用resolve方法和reject方法: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function testPromise(ready)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
    if(ready) {
      resolve("hello world");
    }else {
      reject("No thanks");
    }
  });
};
// 方法调用
testPromise(true).then(function(msg){
  console.log(msg);
},function(error){
  console.log(error);
});

上面的代码的含义是给testPromise方法传递一个参数,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如果为true的话,那么调用promise对象中的resolve()方法,并且把其中的参数传递给后面的then第一个函数内,因此打印出 “hello world”, 如果为false的话,会调用promise对象中的reject()方法,则会进入then的第二个函数内,会打印No thanks

(2)Promise方法

Promise有五个常用的方法:then()、catch()、all()、race()、finally。下面就来看一下这些方法。

  1. then()

当Promise执行的内容符合成功条件时,调用resolve函数,失败就调用reject函数。Promise创建完了,那该如何调用呢?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promise.then(function(value) {
  // success
}, function(error) {
  // failure
});

then方法可以接受两个回调函数作为参数。第一个回调函数是Promise对象的状态变为resolved时调用,第二个回调函数是Promise对象的状态变为rejected时调用。其中第二个参数可以省略。 then方法返回的是一个新的Promise实例(不是原来那个Promise实例)。因此可以采用链式写法,即then方法后面再调用另一个then方法。

当要写有顺序的异步事件时,需要串行时,可以这样写: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let 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ajax('first').success(function(res){
        resolve(res);
    })
})
promise.then(res=>{
    return new Promise((resovle,reject)=>{
        ajax('second').success(function(res){
            resolve(res)
        })
    })
}).then(res=>{
    return new Promise((resovle,reject)=>{
        ajax('second').success(function(res){
            resolve(res)
        })
    })
}).then(res=>{

})

那当要写的事件没有顺序或者关系时,还如何写呢?可以使用all 方法来解决。

2. catch()

Promise对象除了有then方法,还有一个catch方法,该方法相当于then方法的第二个参数,指向reject的回调函数。不过catch方法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在执行resolve回调函数时,如果出现错误,抛出异常,不会停止运行,而是进入catch方法中。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p.then((data) => {
     console.log('resolved',data);
},(err) => {
     console.log('rejected',err);
     }
); 
p.then((data) => {
    console.log('resolved',data);
}).catch((err) => {
    console.log('rejected',err);
});

3. all()

all方法可以完成并行任务, 它接收一个数组,数组的每一项都是一个promise对象。当数组中所有的promise的状态都达到resolved的时候,all方法的状态就会变成resolved,如果有一个状态变成了rejected,那么all方法的状态就会变成rejected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javascript
let promise1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setTimeout(()=>{
       resolve(1);
    },2000)
});
let promise2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setTimeout(()=>{
       resolve(2);
    },1000)
});
let promise3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setTimeout(()=>{
       resolve(3);
    },3000)
});
Promise.all([promise1,promise2,promise3]).then(res=>{
    console.log(res);
    //结果为:[1,2,3] 
})

调用all方法时的结果成功的时候是回调函数的参数也是一个数组,这个数组按顺序保存着每一个promise对象resolve执行时的值。

(4)race()

race方法和all一样,接受的参数是一个每项都是promise的数组,但是与all不同的是,当最先执行完的事件执行完之后,就直接返回该promise对象的值。如果第一个promise对象状态变成resolved,那自身的状态变成了resolved;反之第一个promise变成rejected,那自身状态就会变成rejected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let promise1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setTimeout(()=>{
       reject(1);
    },2000)
});
let promise2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setTimeout(()=>{
       resolve(2);
    },1000)
});
let promise3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setTimeout(()=>{
       resolve(3);
    },3000)
});
Promise.race([promise1,promise2,promise3]).then(res=>{
    console.log(res);
    //结果:2
},rej=>{
    console.log(rej)};
)

那么race方法有什么实际作用呢?当要做一件事,超过多长时间就不做了,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解决: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Promise.race([promise1,timeOutPromise(5000)]).then(res=>{})

5. finally()

finally方法用于指定不管 Promise 对象最后状态如何,都会执行的操作。该方法是 ES2018 引入标准的。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promise
.then(result => {···})
.catch(error => {···})
.finally(() => {···});

上面代码中,不管promise最后的状态,在执行完thencatch指定的回调函数以后,都会执行finally方法指定的回调函数。

下面是一个例子,服务器使用 Promise 处理请求,然后使用finally方法关掉服务器。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server.listen(port)
  .then(function () {
    // ...
  })
  .finally(server.stop);

finally方法的回调函数不接受任何参数,这意味着没有办法知道,前面的 Promise 状态到底是fulfilled还是rejected。这表明,finally方法里面的操作,应该是与状态无关的,不依赖于 Promise 的执行结果。finally本质上是then方法的特例: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promise
.finally(() => {
  // 语句
});
// 等同于
promise
.then(
  result => {
    // 语句
    return result;
  },
  error => {
    // 语句
    throw error;
  }
);

上面代码中,如果不使用finally方法,同样的语句需要为成功和失败两种情况各写一次。有了finally方法,则只需要写一次。

如果一个构造函数,bind了一个对象,用这个构造函数创建出的实例会继承这个对象的属性吗?为什么?

不会继承,因为根据 this 绑定四大规则,new 绑定的优先级高于 bind 显示绑定,通过 new 进行构造函数调用时,会创建一个新对象,这个新对象会代替 bind 的对象绑定,作为此函数的 this,并且在此函数没有返回对象的情况下,返回这个新建的对象

Promise解决了什么问题

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个需求,比如我使用ajax发一个A请求后,成功后拿到数据,需要把数据传给B请求;那么需要如下编写代码: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let fs = require('fs')
fs.readFile('./a.txt','utf8',function(err,data){
  fs.readFile(data,'utf8',function(err,data){
    fs.readFile(data,'utf8',function(err,data){
      console.log(data)
    })
  })
})

上面的代码有如下缺点:

  • 后一个请求需要依赖于前一个请求成功后,将数据往下传递,会导致多个ajax请求嵌套的情况,代码不够直观。
  • 如果前后两个请求不需要传递参数的情况下,那么后一个请求也需要前一个请求成功后再执行下一步操作,这种情况下,那么也需要如上编写代码,导致代码不够直观。

Promise出现之后,代码变成这样: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let fs = require('fs')
function read(url){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fs.readFile(url,'utf8',function(error,data){
      error && reject(error)
      resolve(data)
    })
  })
}
read('./a.txt').then(data=>{
  return read(data) 
}).then(data=>{
  return read(data)  
}).then(data=>{
  console.log(data)
})

这样代码看起了就简洁了很多,解决了地狱回调的问题。

为什么 0.1 0.2 != 0.3,请详述理由

因为 JS 采用 IEEE 754 双精度版本(64位),并且只要采用 IEEE 754 的语言都有该问题。

我们都知道计算机表示十进制是采用二进制表示的,所以 0.1 在二进制表示为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 (0011) 表示循环
0.1 = 2^-4 * 1.10011(0011)

那么如何得到这个二进制的呢,我们可以来演算下

小数算二进制和整数不同。乘法计算时,只计算小数位,整数位用作每一位的二进制,并且得到的第一位为最高位。所以我们得出 0.1 = 2^-4 * 1.10011(0011),那么 0.2 的演算也基本如上所示,只需要去掉第一步乘法,所以得出 0.2 = 2^-3 * 1.10011(0011)

回来继续说 IEEE 754 双精度。六十四位中符号位占一位,整数位占十一位,其余五十二位都为小数位。因为 0.10.2 都是无限循环的二进制了,所以在小数位末尾处需要判断是否进位(就和十进制的四舍五入一样)。

所以 2^-4 * 1.10011...001 进位后就变成了 2^-4 * 1.10011(0011 * 12次)010 。那么把这两个二进制加起来会得出 2^-2 * 1.0011(0011 * 11次)0100 , 这个值算成十进制就是 0.30000000000000004

下面说一下原生解决办法,如下代码所示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parseFloat((0.1   0.2).toFixed(10))

函数中的arguments是数组吗?类数组转数组的方法了解一下?

是类数组,是属于鸭子类型的范畴,长得像数组,

  • ... 运算符
  • Array.from
  • Array.prototype.slice.apply(arguments)

快排--时间复杂度 nlogn~ n^2 之间

题目描述:实现一个快排

实现代码如下: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function quickSort(arr) {
  if (arr.length < 2) {
    return arr;
  }
  const cur = arr[arr.length - 1];
  const left = arr.filter((v, i) => v <= cur && i !== arr.length - 1);
  const right = arr.filter((v) => v > cur);
  return [...quickSort(left), cur, ...quickSort(right)];
}
// console.log(quickSort([3, 6, 2, 4, 1]));

画一条0.5px的线

  • 采用transform: scale()的方式,该方法用来定义元素的2D 缩放转换:
代码语言:css复制
transform: scale(0.5,0.5);
  • 采用meta viewport的方式
代码语言:css复制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0.5, minimum-scale=0.5, maximum-scale=0.5"/>

这样就能缩放到原来的0.5倍,如果是1px那么就会变成0.5px。viewport只针对于移动端,只在移动端上才能看到效果

Cookie、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区别

浏览器端常用的存储技术是 cookie 、localStorage 和 sessionStorage。

  • cookie: 其实最开始是服务器端用于记录用户状态的一种方式,由服务器设置,在客户端存储,然后每次发起同源请求时,发送给服务器端。cookie 最多能存储 4 k 数据,它的生存时间由 expires 属性指定,并且 cookie 只能被同源的页面访问共享。
  • sessionStorage: html5 提供的一种浏览器本地存储的方法,它借鉴了服务器端 session 的概念,代表的是一次会话中所保存的数据。它一般能够存储 5M 或者更大的数据,它在当前窗口关闭后就失效了,并且 sessionStorage 只能被同一个窗口的同源页面所访问共享。
  • localStorage: html5 提供的一种浏览器本地存储的方法,它一般也能够存储 5M 或者更大的数据。它和 sessionStorage 不同的是,除非手动删除它,否则它不会失效,并且 localStorage 也只能被同源页面所访问共享。

上面几种方式都是存储少量数据的时候的存储方式,当需要在本地存储大量数据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浏览器的 indexDB 这是浏览器提供的一种本地的数据库存储机制。它不是关系型数据库,它内部采用对象仓库的形式存储数据,它更接近 NoSQL 数据库。

如何解决 1px 问题?

1px 问题指的是:在一些 Retina屏幕 的机型上,移动端页面的 1px 会变得很粗,呈现出不止 1px 的效果。原因很简单——CSS 中的 1px 并不能和移动设备上的 1px 划等号。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一个专门的属性来描述:

代码语言:html复制
window.devicePixelRatio = 设备的物理像素 / CSS像素。

打开 Chrome 浏览器,启动移动端调试模式,在控制台去输出这个 devicePixelRatio 的值。这里选中 iPhone6/7/8 这系列的机型,输出的结果就是2: 这就意味着设置的 1px CSS 像素,在这个设备上实际会用 2 个物理像素单元来进行渲染,所以实际看到的一定会比 1px 粗一些。 解决1px 问题的三种思路:

思路一:直接写 0.5px

如果之前 1px 的样式这样写:

代码语言:css复制
border:1px solid #333

可以先在 JS 中拿到 window.devicePixelRatio 的值,然后把这个值通过 JSX 或者模板语法给到 CSS 的 data 里,达到这样的效果(这里用 JSX 语法做示范):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div id="container" data-device={{window.devicePixelRatio}}></div>

然后就可以在 CSS 中用属性选择器来命中 devicePixelRatio 为某一值的情况,比如说这里尝试命中 devicePixelRatio 为2的情况:

代码语言:css复制
#container[data-device="2"] {
  border:0.5px solid #333
}

直接把 1px 改成 1/devicePixelRatio 后的值,这是目前为止最简单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兼容性不行,IOS 系统需要8及以上的版本,安卓系统则直接不兼容。

思路二:伪元素先放大后缩小

这个方法的可行性会更高,兼容性也更好。唯一的缺点是代码会变多。

思路是先放大、后缩小:在目标元素的后面追加一个 ::after 伪元素,让这个元素布局为 absolute 之后、整个伸展开铺在目标元素上,然后把它的宽和高都设置为目标元素的两倍,border值设为 1px。接着借助 CSS 动画特效中的放缩能力,把整个伪元素缩小为原来的 50%。此时,伪元素的宽高刚好可以和原有的目标元素对齐,而 border 也缩小为了 1px 的二分之一,间接地实现了 0.5px 的效果。

代码如下:

代码语言:css复制
#container[data-device="2"] {
    position: relative;
}
#container[data-device="2"]::after{
      position:absolute;
      top: 0;
      left: 0;
      width: 200%;
      height: 200%;
      content:"";
      transform: scale(0.5);
      transform-origin: left top;
      box-sizing: border-box;
      border: 1px solid #333;
    }
}
思路三:viewport 缩放来解决

这个思路就是对 meta 标签里几个关键属性下手:

代码语言:html复制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initial-scale=0.5, maximum-scale=0.5, minimum-scale=0.5, user-scalable=no">

这里针对像素比为2的页面,把整个页面缩放为了原来的1/2大小。这样,本来占用2个物理像素的 1px 样式,现在占用的就是标准的一个物理像素。根据像素比的不同,这个缩放比例可以被计算为不同的值,用 js 代码实现如下: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const scale = 1 / window.devicePixelRatio;
// 这里 metaEl 指的是 meta 标签对应的 Dom
metaEl.setAttribute('content', `width=device-width,user-scalable=no,initial-scale=${scale},maximum-scale=${scale},minimum-scale=${scale}`);

这样解决了,但这样做的副作用也很大,整个页面被缩放了。这时 1px 已经被处理成物理像素大小,这样的大小在手机上显示边框很合适。但是,一些原本不需要被缩小的内容,比如文字、图片等,也被无差别缩小掉了。

CSS中可继承与不可继承属性有哪些

一、无继承性的属性

  1. display:规定元素应该生成的框的类型
  2. 文本属性
  3. vertical-align:垂直文本对齐
  4. text-decoration:规定添加到文本的装饰
  5. text-shadow:文本阴影效果
  6. white-space:空白符的处理
  7. unicode-bidi:设置文本的方向
  8. 盒子模型的属性:width、height、margin、border、padding
  9. 背景属性:background、background-color、background-image、background-repeat、background-position、background-attachment
  10. 定位属性:float、clear、position、top、right、bottom、left、min-width、min-height、max-width、max-height、overflow、clip、z-index
  11. 生成内容属性:content、counter-reset、counter-increment
  12. 轮廓样式属性:outline-style、outline-width、outline-color、outline
  13. 页面样式属性:size、page-break-before、page-break-after
  14. 声音样式属性:pause-before、pause-after、pause、cue-before、cue-after、cue、play-during

二、有继承性的属性

  1. 字体系列属性
  2. font-family:字体系列
  • font-weight:字体的粗细
  • font-size:字体的大小
  • font-style:字体的风格
  • 文本系列属性
  • text-indent:文本缩进
  • text-align:文本水平对齐
  • line-height:行高
  • word-spacing:单词之间的间距
  • letter-spacing:中文或者字母之间的间距
  • text-transform:控制文本大小写(就是uppercase、lowercase、capitalize这三个)
  • color:文本颜色
  • 元素可见性
  • visibility:控制元素显示隐藏
  • 列表布局属性
  • list-style:列表风格,包括list-style-type、list-style-image等
  • 光标属性
  • cursor:光标显示为何种形态

对浏览器的理解

浏览器的主要功能是将用户选择的 web 资源呈现出来,它需要从服务器请求资源,并将其显示在浏览器窗口中,资源的格式通常是 HTML,也包括 PDF、image 及其他格式。用户用 URI(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 统一资源标识符)来指定所请求资源的位置。

HTML 和 CSS 规范中规定了浏览器解释 html 文档的方式,由 W3C 组织对这些规范进行维护,W3C 是负责制定 web 标准的组织。但是浏览器厂商纷纷开发自己的扩展,对规范的遵循并不完善,这为 web 开发者带来了严重的兼容性问题。

浏览器可以分为两部分,shell 和 内核。其中 shell 的种类相对比较多,内核则比较少。也有一些浏览器并不区分外壳和内核。从 Mozilla 将 Gecko 独立出来后,才有了外壳和内核的明确划分。

  • shell 是指浏览器的外壳:例如菜单,工具栏等。主要是提供给用户界面操作,参数设置等等。它是调用内核来实现各种功能的。
  • 内核是浏览器的核心。内核是基于标记语言显示内容的程序或模块。

进程之前的通信方式

(1)管道通信

管道是一种最基本的进程间通信机制。管道就是操作系统在内核中开辟的一段缓冲区,进程1可以将需要交互的数据拷贝到这段缓冲区,进程2就可以读取了。

管道的特点:

  • 只能单向通信
  • 只能血缘关系的进程进行通信
  • 依赖于文件系统
  • 生命周期随进程
  • 面向字节流的服务
  • 管道内部提供了同步机制

(2)消息队列通信

消息队列就是一个消息的列表。用户可以在消息队列中添加消息、读取消息等。消息队列提供了一种从一个进程向另一个进程发送一个数据块的方法。 每个数据块都被认为含有一个类型,接收进程可以独立地接收含有不同类型的数据结构。可以通过发送消息来避免命名管道的同步和阻塞问题。但是消息队列与命名管道一样,每个数据块都有一个最大长度的限制。

使用消息队列进行进程间通信,可能会收到数据块最大长度的限制约束等,这也是这种通信方式的缺点。如果频繁的发生进程间的通信行为,那么进程需要频繁地读取队列中的数据到内存,相当于间接地从一个进程拷贝到另一个进程,这需要花费时间。

(3)信号量通信

共享内存最大的问题就是多进程竞争内存的问题,就像类似于线程安全问题。我们可以使用信号量来解决这个问题。信号量的本质就是一个计数器,用来实现进程之间的互斥与同步。例如信号量的初始值是 1,然后 a 进程来访问内存1的时候,我们就把信号量的值设为 0,然后进程b 也要来访问内存1的时候,看到信号量的值为 0 就知道已经有进程在访问内存1了,这个时候进程 b 就会访问不了内存1。所以说,信号量也是进程之间的一种通信方式。

(4)信号通信

信号(Signals )是Unix系统中使用的最古老的进程间通信的方法之一。操作系统通过信号来通知进程系统中发生了某种预先规定好的事件(一组事件中的一个),它也是用户进程之间通信和同步的一种原始机制。

(5)共享内存通信

共享内存就是映射一段能被其他进程所访问的内存,这段共享内存由一个进程创建,但多个进程都可以访问(使多个进程可以访问同一块内存空间)。共享内存是最快的 IPC 方式,它是针对其他进程间通信方式运行效率低而专门设计的。它往往与其他通信机制,如信号量,配合使用,来实现进程间的同步和通信。

(6)套接字通信

上面说的共享内存、管道、信号量、消息队列,他们都是多个进程在一台主机之间的通信,那两个相隔几千里的进程能够进行通信吗?答是必须的,这个时候 Socket 这家伙就派上用场了,例如我们平时通过浏览器发起一个 http 请求,然后服务器给你返回对应的数据,这种就是采用 Socket 的通信方式了。

PWA使用过吗?serviceWorker的使用原理是啥?

渐进式网络应用(PWA)是谷歌在2015年底提出的概念。基本上算是web应用程序,但在外观和感觉上与原生app类似。支持PWA的网站可以提供脱机工作、推送通知和设备硬件访问等功能。

Service Worker是浏览器在后台独立于网页运行的脚本,它打开了通向不需要网页或用户交互的功能的大门。 现在,它们已包括如推送通知和后台同步等功能。 将来,Service Worker将会支持如定期同步或地理围栏等其他功能。 本教程讨论的核心功能是拦截和处理网络请求,包括通过程序来管理缓存中的响应。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