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融合的趋势

2022-11-28 15:27:35 浏览数 (1)

没有硬件只有软件,对传统行业来说,似乎就没什么太大变化,比如生产制造、农林牧渔等等,那些硬邦邦的机器依旧是无法感知的,依旧需要人去读机器再回填到系统里,对他们而言工作量没减多少。

我听过这么一个案例:提供机器的厂商,没有开放接口,这么些个机器的读数怎么无人化的采集呢?解决方案是定制一个特定轨道,上面固定一个摄像机,滑行到一个机器面前后给仪表盘拍照,回传系统,代码进行OCR识别后把数据拿出来,摄像机定期的在轨道上运动即可。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

IPV6的出现可以让没一粒沙子都有地址,万物互联不再是天方夜谭的事。软件如何感知现实世界,必须依赖物理世界的数据采集器,各种视频设备、定位设备、传感器等等。智能手机是一个经典的应用,手机壳里安装了GPS、陀螺仪、气压传感器、磁场传感器、重力传感器、光线传感器、摄像头等等。IoT设备的运行总量已经超出了你能想象的数量,IoT近两年也慢慢蜕变为AIoT,与5G、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一道构成了时下热门的科技浪潮。

有了IoT设备的配合,软件就如长了五官一般,自然环境变化、设备运行状况、甚至情绪好坏都可以感知,科技的普惠就体现在实际国民生产中一点一滴的增效降本。

软件可以通过边际效应将成本摊薄,但硬件天然存在可见的成本,即便批量化生产,成本依然存在。软件生产与硬件生产近乎两个不同的领域。买方希望便宜功能又强大,但功能强大后价格自然会上升,提供者也只能从中寻找折中地带达成交易。

数字化转型之初,数字化最大的作用还是提效降本,融入到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后形成惯性,再来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提高响应能力,承载更大的业务,解放更多的人力去投入到更多的生产活动中去,做强是每个企业都在追求的目标。

是不是要万事俱备,才能开始转型?如果等这样一个时机出现,估计很难,永远没有准备好的一天,下篇继续聊聊转型的时机。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