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场景需求设计人员需要注意点什么?

2022-11-28 15:47:39 浏览数 (1)

声明: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仅用于SAP软件的应用与学习,不代表SAP公司。注:文中所示截图来源SAP软件,相应著作权归SAP所有。

近些年,各行各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来建设可视化大屏或可视化场景(以下简称:可视化场景),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少企业是跟风、有多少钱是打了水漂等,这里不做评论。笔者结合参与过的实际项目,介绍下自己的一点看法,仅供大家参考,不到之处,请批评指正。

可视化场景如果通过程序开发来实现,工作量比较大,投入成本高,后期更新维护也比较麻烦,感觉唯一的好处就是可视化效果确实很亮炫。如果考虑后期工作的延续性、拓展性,建议还是选型一个靠谱的BI数据分析工具,所有的可视化场景都基于BI数据分析工具来实现,构建的可视化场景可以发布到网页前端进行展示,后端数据的维护、场景元素调整、新场景构建等工作更加灵活、快捷、高效

可视化场景的实现过程大致包括:需求沟通、需求确认、需求设计、数据准备、场景实现、场景发布。前几个环节主要由需求设计人员来完成,如果需求设计人员能够同时胜任熟悉客户业务需求、原型设计、美工等,前三个环节的工作则更有效率,成果的质量也会较高。除了业务需求沟通、原型设计、UI美化,需求设计人员也要考虑数据的支撑情况,如果没有数据来支撑,设计再好的场景也是无法落地。对于可视化场景需求设计人员需要注意两点:

1)抓住客户的“隐匿”需求:一般情况下大家是不会特别关注自己的身体的,但是只要哪个地方疼痛了,说明肯定是有问题,有问题就要就医看病。有痛点,说明已经有问题了,有了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也为时不晚,这种有“痛点”的需求,我们是比较容易抓住的,但是,往往有些客户的需求是不明确的,含糊不定的,甚至说句难听的话,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怎么办?沟通,沟通,还是沟通,客户不是真不知道自己的需求,而是他自己还没有理清楚,或者清楚但没办法表达出来,这个时候需要多沟通,尽可能收集从客户那里得到的反馈,必要时可以将这个沟通或谈话过程进行录音,然后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设计出初步的需求清单,对于可视化场景来说,最好直接拿出最简单、有效(比如线框图,实在不行手画草图)的设计成果来与客户沟通确认,一般情况下,设计的成果反复经过几轮沟通确认后,需求自然也就明确了,需求只要明确了,后边的工作围绕需求进行分解分工,人员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有一种情况是客户当时口头确认了,但后边又"变卦"了,需求确认无法落实到纸上。实话说,做了那么多年项目,客户"变卦"也是常有的事,真是拿合同(技术规范)来说事,客户也不能怎么样,但我们跟客户之间又不是一锤子买卖,如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那就要严格把控阶段性成果确认。项目启动前、启动后,一定要明确所有工作都要做到“事前有效沟通、事后有效确认”,也要把这一工作理念或态度有效地传达到每一个客户,让客户事前就知道项目是分阶段进行的,每个阶段工作完成以后都要进行成果的输出,输出的成果要与客户确认,而确认的最终表现形式就是在相应的成果物(如纸质版的X项目可视化场景需求报告)上进行双方签字确认(甲乙方项目经理),否则我们所有的工作是无法有效推进的。

2)验证场景数据支撑可行性:可视化场景需求设计的再完美,也要有数据来支撑。可视化场景需求设计人员进行需求设计时,要“边设计、边验证”,验证数据的支撑可行性,确保数据能够获取、数据能够支撑、数据质量能够满足要求。至于更细化的工作如数据从何处获取、怎么获取、数据质量如何、数据后期如何更新、数据怎么分析等由数据工程师来负责完成。当然,内部需求设计人员与数据处理人员绝对不是孤立的存在,大家的工作有分工,也有重合,配合好把一件事做好。

总结,可视化场景需求设计人员是可视化大屏(场景)最终实现并顺利通过验收的关键人员,是可视化工作的源头,前面开好头,后面结好果,前面稀里糊涂,后面处处是大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