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密集出台元宇宙专项政策,是导向还是趋势?

2022-12-05 14:31:26 浏览数 (1)

政策只是引导 形成“集成创新”才是核心

如果说2021年的“元宇宙”赛道,尚是以Meta为首,而今,政府也纷纷参与其中。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已有至少30个地区(涉及10个省级行政区)颁布了元宇宙相关的支持性政策或征求意见稿,政策文件名中明确包含“元宇宙”一词的就有近20份,其中上海和河南是从省级层面印发的。

围绕元宇宙产业的政策更多是政府在进行引导,针对领域外的非专业人群进行这一概念的推广及普及,进而形成“集成创新”。同时这些政策文件也并非只是简单的技术方案,而是一种产业规划,强调产业生态构建和综合创新。

目前已颁布的元宇宙相关支持政策涉及“颠覆性创新”包含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VR/AR头戴式显示技术、5G网络、电池、渲染引擎、数字孪生和计算架构。

上海、河南率先出台省级元宇宙专项政策

纵观国内各地围绕元宇宙产业出台的政策法规,首先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仅有两个从省级层面印发元宇宙专项行动计划的地区,而这两个地区指向上海与河南。

2022年7月8日,上海市政府颁布《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下称《行动方案》)。文件提出,到2025年,要使上海市的“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50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超过1.5万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突破5500亿元;培育10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头部企业和“链主企业”,打造100家以上掌握核心技术、高能级高成长的“专精特新”企业;打造50个以上垂直场景融合赋能的创新示范应用,推出100个以上引领行业前沿的标杆性产品和服务。

上海《行动方案》提出了四大主要任务,分别为产业高地建设行动、数字业态升级行动、模式融合赋能行动、创新生态培育行动。同时,还划定了“元宇宙”关键技术突破工程、数字IP市场培育工程等八大重点工程。

而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则在9月21日发布《河南省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下称《行动计划》),为河南省元宇宙产业制定发展目标:到2025年,元宇宙核心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建成10个左右国内一流的元宇宙技术研究和创新平台;建成1个元宇宙核心园区、3至5个特色园区,培育10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元宇宙骨干企业、200家细分领域“专精特新”企业、5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等。

在主要任务上,河南《行动计划》分别从前沿基础研究、元宇宙产业生态等五个方面提出要求。对于重点领域应用,则给出了虚拟数字人、智慧城市等六个需要拓展的方向。

北上广最活跃,各地相关政策逐渐细化

除了两个省级层面的专项行动计划,各地还出台了十余个市、区层面的元宇宙专项政策和征求意见稿,涉及厦门、上海、武汉、北京、广州、杭州、南京、沈阳、无锡和重庆。其中上海、广州都有多个区政府分别出台,有的区还不止出台一份文件。

比如除了上海《行动方案》之外,今年内,虹口区“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徐汇区《关于支持元宇宙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宝山区工业元宇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陆续发布。

广州黄埔区则在4月6日颁布了《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促进元宇宙创新发展办法》。广州南沙区分别在7月25日和8月15日出台了《广州南沙新区(自贸区南沙片区)推动元宇宙生态发展的九条措施》和《南沙元宇宙产业集聚区先导示范区入驻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前者提出,对具有重大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的元宇宙科研平台落地,给予每个平台最高2亿元资金支持。

3月23日,北京市通州区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引领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要建设元宇宙产业建设区,并对相关企业进行补贴。五个月后发布《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用三年时间将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以文旅内容为特色的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整体来看,几乎所有地方的元宇宙产业专项政策和征求意见稿都在2022年发布,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江苏等地发布的专项政策数量较多。同时,各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也在逐渐细化,部分实施方案对于元宇宙产业的引入、培育、补贴等事项做出了详细规定。

比如,南京市江宁高新区在2022南京市元宇宙产业发展大会上发布的《江宁高新区关于加快发展元宇宙产业的若干政策》中就提出,对于满足一定营收和纳税金额的企业,给予3-5年的全额租金补贴,以及800元/平方米(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一次性装修补贴。

据了解,深圳前海自贸区、湖南湘江新区等地的元宇宙专项政策正在制定中,将于近期对外发布。

元宇宙是未来发展必然趋势

即使在科技巨头与国内外各地政府都纷纷入局、“元宇宙”赛道一片繁荣的情况下,全球却鲜有得到业界或公众认可的“元宇宙”产品产生,反而常常沦为宣传噱头。在这一背景下,多地政府密集出台元宇宙专项政策有何意义?

中国社科院科技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段伟文曾表示,“元宇宙”还是一个处在创新前沿、对于未来生活进行模糊探索时期的概念,因此出现行政的话语和思维方式、产业的话语和思维方式与公众认知的差异“是肯定的”。而这种在未来发展方向上的创新,更多要通过一些颠覆性、突破性的创新获得,但这种创新往往是很难规划,也很难通过政府的产业规划去触发的。

他以上海《行动方案》为例指出,文件强调其基本原则有“坚持尊重规律,分步推进;坚持集成创新,联动发展;坚持价值引领,效果导向”,显然并非单纯的技术方案,而是一种产业政策——也就是政府希望元宇宙能作为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对数字化的未来起到引领和推动的作用。

“上海《行动方案》追求的并非某几个单一的技术,而是一种综合效应,更强调应用创新、场景创新、综合创新。”段伟文说,元宇宙本身是会根据技术发展而不断增减内涵的开放性的集合概念,所以上海《行动方案》所谈论的元宇宙更多是广义的、泛载的、赋能的方向。

要到达目的地,核心的技术突破仍必不可少

所谓“颠覆性创新”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眼镜(镜片)技术,用以降低头戴式显示设备的重量;5G网络,通过其云端计算能力大幅减少计算成本和耗电;电池,主要解决设备续航问题;渲染引擎和计算架构,用来应对大众畅享中元宇宙的“多人同时在线场景”所需的巨大渲染算力。

在段伟文看来,可以将元宇宙当做对数字化未来这一方向的一个暂时的认知和理解,尝试用元宇宙来引领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的产业发展。他认为,政府层面可以以元宇宙相关的政策文件作为一个抓手,尝试看是否能在数字化转型、数字化科技的未来有所突破,尽力发挥产业政策探索的正向效益。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币圈波动大,投资需理性。

欢迎关注笔者,在留言区分享您的观点!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