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三的千亿企业梦,还得靠吃ICT老本来实现?

2022-12-09 10:31:17 浏览数 (1)

文丨智能相对论

作者丨陈选滨

尽赚辛苦钱!新华三的「第二引擎」要熄火在千亿企业的冲刺路上?

打造一个千亿级的企业,需要多长时间?这是新华三正在思考的问题。

2021年,伴随着“云智原生”战略的全面深化革新,新华三提出了向千亿级企业迈进的长期战略目标。然而,这个长期究竟是多长,随着2021年年报数据的发布,答案似乎也开始变得清晰。

根据近两年的财报数据,2020年新华三实现营收367.99亿元,同比增长14.08%;2021年营收443.51亿元,同比增长20.5%。2022年第一季度,新华三实现营收104.72亿元,同比增长27.78%。

尽管自2020年以来,新华三的营收数据都在不断向好,但就目前的增长速度来看,若要实现千亿级营收目标,新华三过完今年至少还要实现500亿的营收差。

500个小目标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大目标了,可不简单。现如今的新华三正全面向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这样的路径又能为其带来多大的收益?与此同时,对比华为、浪潮等尖端企业,同样是传统的ICT巨头,同样是转型做数字化解决方案,新华三似乎也有些过于低调了。

新华三

“掉队”了吗?

如果不是特别关注,或许鲜少有人了解国家体育场、冬奥村、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国家速滑馆、云顶滑雪公园、崇礼太子城冰雪小镇等12个冬奥会重点场馆和配套区域的数字化建设,以及北京地铁11号线西段(冬奥支线)的城轨云平台,皆出自新华三之手。

若是追溯起来,新华三的数字化进程大致可以从4年前开始。

2018年,新华三启动全新品牌定位,开始向“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导者”转型。2019年,新华三推出“数字大脑”,在数字化服务上打造自己的体系与思路。

2020年,新华三提出AI in ALL的智能战略,并同步升级“数字大脑”,将原业务能力平台升级为“云与智能平台”,核心体系逐步成熟。2021年,新华三发布“云智原生”战略,继续升级“数字大脑”,赋予了低代码开发平台、云原生数字基础设施、全域主动安全等能力。

直到今年,新华三仍在“云智原生”的战略上继续迭代技术与服务。至此,新华三基本建立了一个全栈式的ICT基础设施与服务产品体系,拥有以交换机、路由器、WLAN等为主的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产品、云计算与云服务、安全产品及服务、智能终端等等诸多软硬产品及服务。

总的来说,新华三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有布局,也有一定的成绩。截至2021年,新华三就累计服务了190个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在运营商、政府、建筑、金融、互联网等行业上均有成果落地。

但是,在市场传播上新华三似乎一直建立不起与之相匹配的品牌认知,导致新华三的数字化转型也总是差点火候。那么,在政企服务市场以及云计算市场的竞争都趋于白热化的阶段,新华三若要继续冲击千亿营收的企业目标,还得继续寻找新的营收增长点,并继续强化外界对新华三全新身份的认知程度。

「鱼」与「熊掌」,

不可兼得?

新华三需要更高的增长和更突出的品牌形象。但从目前的业务布局以及产业环境大趋势来说,这似乎并不能兼得,目前能助推新华三继续冲击千亿营收俱乐部的路径大抵有两条。

一、以核心供应商的地位继续向「新基建」场景垂直深耕。

相对于市场上的其他数字化服务商,新华三作为传统ICT巨头,在通信技术产业链上就一直是运营商的核心供应商。譬如,新华三在中国移动2021年至2022年高端路由器和高端交换机产品集采中整体份额第一,在中国移动 2021 年至 2022 年分布式块存储新建部分集采中获得 20%份额,并以第一份额中标中国联通 2021 年防火墙集采项目高端防火墙和中端防火墙两个标包等等。

基于核心供应商地位的确立,新华三面向「新基建」领域往往可以协同通信商们发挥出强强联合的优势,比如在2021年,新华三就与中国移动联合中标了甘肃省数字政府项目,同时深度参与了中国联通19个省份、100余个地市智能城域网建设等等。

在接下来中国的数字化浪潮里,「新基建」必然是举足轻重的一环。

在“2022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主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辉就表示,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这将在十四五期间创造10万亿的市场空间。同时,余晓辉预计,十四五期间数据中心机架年均增速20%左右,收入增速25%-30%左右,云计算收入年均增速超过30%,未来5年迎来中国算力设施的巨大发展。

那么,在接下来的5年内,如何利用ICT核心供应商的地位因势利导,寻求向「新基建」场景的垂直深耕,将是新华三未来冲击千亿级企业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二、以硬件优势产品加速出海布局,为数字化服务铺路。

作为传统ICT厂商,新华三可以利用的优势主要还是集中在ICT领域,在交换机、路由器、无线等网络产品上,新华三拥有相对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根据2021年年报数据,2021年新华三的国际业务实现16.78亿元,其中新华三H3C品牌产品及服务收入为7.14亿元,同比增长48.81%。

从业绩情况与增长速率来看,新华三的产品及服务在国际市场仍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以ICT硬件产品为突破方向,新华三或将可以由此推动数字化服务的整体出海,基于早前在南非、墨西哥、土耳其、新加坡等地的布局,形成海外据点,为未来5年的营收增长提供助力。

总的来说,新基建与出海是摆在新华三眼前必然要走的两条路径,但这两条路径都不得不建立新华三的ICT基础优势之上。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外界对于新华三的品牌认知或许又将兜回ICT硬件厂商的刻板定义之中。

那么,当前,高增长与全新的品牌形象对于新华三而言,更像是不可兼得的“鱼”和“熊掌”一般。新华三想要依托数字化转型来构建品牌的第二引擎,就必须要想好如何平衡短期高增长与建立长期品牌认知的工作。

第二引擎

“熄火”的可能

尽管新基建与出海是继续点燃新华三第二引擎的关键,但数字化这个引擎并非没有熄火的可能。

对于新华三而言,全面向数字化转型升级固然很美妙,但带来的压力同时也很大。在整体大环境下,未来的数字化趋势是确定的,但企业的数字化研发与经营并不具备这样的确定性。

相反,由研发与经营衍生的风险是每一个数字化服务商都很难避开的两座大山。

一方面,数字化转型需要的AI、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往往需要巨大的人才与资本投入才能维持创新需求,对企业经营无疑带来严峻的挑战。作为数字化服务商,必然要被时时裹挟在巨额成本投入与技术创新的对冲之下。

另一方面,不管是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还是政企市场竞争的白热化,都意味着企业各方面的经营成本将迎来迅速攀升,特别是在由销售人员、服务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等组成的人力成本上。因为当前政企服务大多以项目制和个性化定制为主,不断推高其中的人力成本,将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企业经营的利润空间,很容易让企业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泥潭。

根据财报数据,2021年,新华三在信息技术业的整体毛利率仅为19.52%,ICT基础设施及服务的毛利率相对高一点,为25.67%,而IT产品分销与供应链服务的毛利率就低多了,仅为7.9%。对比同行来看,华为2021年的综合毛利率为48.3%,思科最新2022财年第三财季的总毛利率则达到63.3%。与这两大早已是跨过千亿级门槛的巨头企业相比,新华三还差些火候。

对于新华三而言,这样的营收通俗来说,就是在赚辛苦钱。全面转型数字化,并没有得到高新技术带来的高利润,反而还一头栽在了低毛利的困局中。

这样的危机看似无足轻重,但其背后隐藏的风险还是值得警惕的——高研发、高投入、高成本的数字化服务使得企业持续承压,随着外部竞争趋势愈演愈烈,这份压力也将加剧,当企业的赚钱能力无法维持或跟不上数字化服务领域的节奏,那新华三就有可能只能被迫中途退场,第二引擎也就熄火了。

那么,想要冲击千亿级企业,新华三接下来要做的就不仅仅只是投身于数字化浪潮,还得从自身企业经营模式的变革做起,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做一些内部模式的改革。

写在最后

新华三都是中国企业在数字化浪潮里转型与探索的一个经典样本。

新华三所面临的实际上是当前大多中国科技型企业正在经历的问题,身处数字化浪潮,机会是看得见的,新基建市场一片红火,广阔的海外市场也在招手,由此才有野心提出冲击千亿级企业的目标。

但,危机也同样潜伏在身边,不管是技术研发的巨额成本投入,还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其最终的症结或许都在企业内部。在数字化转型之前,企业有必要先做好一些无关技术的事情,即做好商业化的转型以及企业管理模式的更新。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