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址栏里输入一个地址回车会发生哪些事情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1、解析URL:首先会对 URL 进行解析,分析所需要使用的传输协议和请求的资源的路径。如果输入的 URL 中的协议或者主机名不合法,将会把地址栏中输入的内容传递给搜索引擎。如果没有问题,浏览器会检查 URL 中是否出现了非法字符,如果存在非法字符,则对非法字符进行转义后再进行下一过程。
2、缓存判断:浏览器会判断所请求的资源是否在缓存里,如果请求的资源在缓存里并且没有失效,那么就直接使用,否则向服务器发起新的请求。
3、DNS解析: 下一步首先需要获取的是输入的 URL 中的域名的 IP 地址,首先会判断本地是否有该域名的 IP 地址的缓存,如果有则使用,如果没有则向本地 DNS 服务器发起请求。本地 DNS 服务器也会先检查是否存在缓存,如果没有就会先向根域名服务器发起请求,获得负责的顶级域名服务器的地址后,再向顶级域名服务器请求,然后获得负责的权威域名服务器的地址后,再向权威域名服务器发起请求,最终获得域名的 IP 地址后,本地 DNS 服务器再将这个 IP 地址返回给请求的用户。用户向本地 DNS 服务器发起请求属于递归请求,本地 DNS 服务器向各级域名服务器发起请求属于迭代请求。
4、获取MAC地址: 当浏览器得到 IP 地址后,数据传输还需要知道目的主机 MAC 地址,因为应用层下发数据给传输层,TCP 协议会指定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然后下发给网络层。网络层会将本机地址作为源地址,获取的 IP 地址作为目的地址。然后将下发给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发送需要加入通信双方的 MAC 地址,本机的 MAC 地址作为源 MAC 地址,目的 MAC 地址需要分情况处理。通过将 IP 地址与本机的子网掩码相与,可以判断是否与请求主机在同一个子网里,如果在同一个子网里,可以使用 APR 协议获取到目的主机的 MAC 地址,如果不在一个子网里,那么请求应该转发给网关,由它代为转发,此时同样可以通过 ARP 协议来获取网关的 MAC 地址,此时目的主机的 MAC 地址应该为网关的地址。
5、TCP三次握手: 下面是 TCP 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的过程,首先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 SYN 连接请求报文段和一个随机序号,服务端接收到请求后向客户端发送一个 SYN ACK报文段,确认连接请求,并且也向客户端发送一个随机序号。客户端接收服务器的确认应答后,进入连接建立的状态,同时向服务器也发送一个ACK 确认报文段,服务器端接收到确认后,也进入连接建立状态,此时双方的连接就建立起来了。
6、HTTPS握手: 如果使用的是 HTTPS 协议,在通信前还存在 TLS 的一个四次握手的过程。首先由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使用的协议的版本号、一个随机数和可以使用的加密方法。服务器端收到后,确认加密的方法,也向客户端发送一个随机数和自己的数字证书。客户端收到后,首先检查数字证书是否有效,如果有效,则再生成一个随机数,并使用证书中的公钥对随机数加密,然后发送给服务器端,并且还会提供一个前面所有内容的 hash 值供服务器端检验。服务器端接收后,使用自己的私钥对数据解密,同时向客户端发送一个前面所有内容的 hash 值供客户端检验。这个时候双方都有了三个随机数,按照之前所约定的加密方法,使用这三个随机数生成一把秘钥,以后双方通信前,就使用这个秘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后再传输。
7、返回数据: 当页面请求发送到服务器端后,服务器端会返回一个 html 文件作为响应,浏览器接收到响应后,开始对 html 文件进行解析,开始页面的渲染过程。
8、页面渲染: 浏览器首先会根据 html 文件构建 DOM 树,根据解析到的 css 文件构建 CSSOM 树,如果遇到 script 标签,则判端是否含有 defer 或者 async 属性,要不然 script 的加载和执行会造成页面的渲染的阻塞。当 DOM 树和 CSSOM 树建立好后,根据它们来构建渲染树。渲染树构建好后,会根据渲染树来进行布局。布局完成后,最后使用浏览器的 UI 接口对页面进行绘制。这个时候整个页面就显示出来了。
9、TCP四次挥手: 最后一步是 TCP 断开连接的四次挥手过程。若客户端认为数据发送完成,则它需要向服务端发送连接释放请求。服务端收到连接释放请求后,会告诉应用层要释放 TCP 链接。然后会发送 ACK 包,并进入 CLOSE_WAIT 状态,此时表明客户端到服务端的连接已经释放,不再接收客户端发的数据了。但是因为 TCP 连接是双向的,所以服务端仍旧可以发送数据给客户端。服务端如果此时还有没发完的数据会继续发送,完毕后会向客户端发送连接释放请求,然后服务端便进入 LAST-ACK 状态。客户端收到释放请求后,向服务端发送确认应答,此时客户端进入 TIME-WAIT 状态。该状态会持续 2MSL(最大段生存期,指报文段在网络中生存的时间,超时会被抛弃) 时间,若该时间段内没有服务端的重发请求的话,就进入 CLOSED 状态。当服务端收到确认应答后,也便进入 CLOSED 状态。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手写题:Promise 原理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class MyPromise {
constructor(fn) {
this.callbacks = [];
this.state = "PENDING";
this.value = null;
fn(this._resolve.bind(this), this._reject.bind(this));
}
then(onFulfilled, onRejected) {
return new MyPromise((resolve, reject) =>
this._handle({
onFulfilled: onFulfilled || null,
onRejected: onRejected || null,
resolve,
reject,
})
);
}
catch(onRejected) {
return this.then(null, onRejected);
}
_handle(callback) {
if (this.state === "PENDING") {
this.callbacks.push(callback);
return;
}
let cb =
this.state === "FULFILLED" ? callback.onFulfilled : callback.onRejected;
if (!cb) {
cb = this.state === "FULFILLED" ? callback.resolve : callback.reject;
cb(this.value);
return;
}
let ret;
try {
ret = cb(this.value);
cb = this.state === "FULFILLED" ? callback.resolve : callback.reject;
} catch (error) {
ret = error;
cb = callback.reject;
} finally {
cb(ret);
}
}
_resolve(value) {
if (value && (typeof value === "object" || typeof value === "function")) {
let then = value.then;
if (typeof then === "function") {
then.call(value, this._resolve.bind(this), this._reject.bind(this));
return;
}
}
this.state === "FULFILLED";
this.value = value;
this.callbacks.forEach((fn) => this._handle(fn));
}
_reject(error) {
this.state === "REJECTED";
this.value = error;
this.callbacks.forEach((fn) => this._handle(fn));
}
}
const p1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 => reject(new Error("fail")), 3000);
});
const p2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 => resolve(p1), 1000);
});
p2.then((result) => console.log(result)).catch((error) => console.log(error));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前端进阶面试题详细解答
一般如何产生闭包
- 返回函数
- 函数当做参数传递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画一条0.5px的线
- 采用transform: scale()的方式,该方法用来定义元素的2D 缩放转换:
transform: scale(0.5,0.5);
- 采用meta viewport的方式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0.5, minimum-scale=0.5, maximum-scale=0.5"/>
这样就能缩放到原来的0.5倍,如果是1px那么就会变成0.5px。viewport只针对于移动端,只在移动端上才能看到效果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setState
在了解setState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下 React 一个包装结构: Transaction:
事务 (Transaction)
是 React 中的一个调用结构,用于包装一个方法,结构为: initialize - perform(method) - close。通过事务,可以统一管理一个方法的开始与结束;处于事务流中,表示进程正在执行一些操作
- setState: React 中用于修改状态,更新视图。它具有以下特点:
异步与同步: setState并不是单纯的异步或同步,这其实与调用时的环境相关:
- 在合成事件 和 生命周期钩子 (除 componentDidUpdate) 中,setState是"异步"的;
- 原因: 因为在setState的实现中,有一个判断: 当更新策略正在事务流的执行中时,该组件更新会被推入dirtyComponents队列中等待执行;否则,开始执行batchedUpdates队列更新;
- 在生命周期钩子调用中,更新策略都处于更新之前,组件仍处于事务流中,而componentDidUpdate是在更新之后,此时组件已经不在事务流中了,因此则会同步执行;
- 在合成事件中,React 是基于 事务流完成的事件委托机制 实现,也是处于事务流中;
- 问题: 无法在setState后马上从this.state上获取更新后的值。
- 解决: 如果需要马上同步去获取新值,setState其实是可以传入第二个参数的。setState(updater, callback),在回调中即可获取最新值;
- 原因: 因为在setState的实现中,有一个判断: 当更新策略正在事务流的执行中时,该组件更新会被推入dirtyComponents队列中等待执行;否则,开始执行batchedUpdates队列更新;
- 在 原生事件 和 setTimeout 中,setState是同步的,可以马上获取更新后的值;
- 原因: 原生事件是浏览器本身的实现,与事务流无关,自然是同步;而setTimeout是放置于定时器线程中延后执行,此时事务流已结束,因此也是同步;
- 批量更新 : 在 合成事件 和 生命周期钩子 中,setState更新队列时,存储的是 合并状态(Object.assign)。因此前面设置的 key 值会被后面所覆盖,最终只会执行一次更新;
- 函数式 : 由于 Fiber 及 合并 的问题,官方推荐可以传入 函数 的形式。setState(fn),在fn中返回新的state对象即可,例如this.setState((state, props) => newState);
- 使用函数式,可以用于避免setState的批量更新的逻辑,传入的函数将会被 顺序调用;
注意事项:
- setState 合并,在 合成事件 和 生命周期钩子 中多次连续调用会被优化为一次;
- 当组件已被销毁,如果再次调用setState,React 会报错警告,通常有两种解决办法
- 将数据挂载到外部,通过 props 传入,如放到 Redux 或 父级中;
- 在组件内部维护一个状态量 (isUnmounted),componentWillUnmount中标记为 true,在setState前进行判断;
总结
setState 并非真异步,只是看上去像异步。在源码中,通过
isBatchingUpdates
来判断
setState
是先存进state
队列还是直接更新,如果值为 true 则执行异步操作,为 false 则直接更新。- 那么什么情况下
isBatchingUpdates
会为true
呢?在 React 可以控制的地方,就为 true,比如在 React 生命周期事件和合成事件中,都会走合并操作,延迟更新的策略。 - 但在 React 无法控制的地方,比如原生事件,具体就是在
addEventListener
、setTimeout
、setInterval
等事件中,就只能同步更新。
一般认为,
做异步设计是为了性能优化、减少渲染次数
,React 团队还补充了两点。
- 保持内部一致性。如果将 state 改为同步更新,那尽管 state 的更新是同步的,但是 props不是。
- 启用并发更新,完成异步渲染。
setState
只有在 React 自身的合成事件和钩子函数中是异步的,在原生事件和 setTimeout 中都是同步的setState
的异步并不是说内部由异步代码实现,其实本身执行的过程和代码都是同步的,只是合成事件和钩子函数中没法立马拿到更新后的值,形成了所谓的异步。当然可以通过 setState 的第二个参数中的 callback 拿到更新后的结果setState
的批量更新优化也是建立在异步(合成事件、钩子函数)之上的,在原生事件和 setTimeout 中不会批量更新,在异步中如果对同一个值进行多次 setState,setState 的批量更新策略会对其进行覆盖,去最后一次的执行,如果是同时 setState 多个不同的值,在更新时会对其进行合并批量更新- 合成事件中是异步
- 钩子函数中的是异步
- 原生事件中是同步
- setTimeout中是同步
这是一道经常会出现的 React setState 笔试题:下面的代码输出什么呢?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class Test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state = {
count: 0
};
componentDidMount() {
this.setState({count: this.state.count 1});
console.log(this.state.count);
this.setState({count: this.state.count 1});
console.log(this.state.count);
setTimeout(() => {
this.setState({count: this.state.count 1});
console.log(this.state.count);
this.setState({count: this.state.count 1});
console.log(this.state.count);
}, 0);
}
render() {
return null;
}
};
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分析:
- 首先第一次和第二次的
console.log
,都在 React 的生命周期事件中,所以是异步的处理方式,则输出都为0
; - 而在
setTimeout
中的console.log
处于原生事件中,所以会同步的处理再输出结果,但需要注意,虽然count
在前面经过了两次的this.state.count 1
,但是每次获取的this.state.count
都是初始化时的值,也就是0
; - 所以此时
count
是1
,那么后续在setTimeout
中的输出则是2
和3
。
所以完整答案是 0,0,2,3
同步场景
异步场景中的案例使我们建立了这样一个认知:setState 是异步的,但下面这个案例又会颠覆你的认知。如果我们将 setState 放在 setTimeout 事件中,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class Test extends Component {
state = {
count: 0
}
componentDidMount(){
this.setState({ count: this.state.count 1 });
console.log(this.state.count);
setTimeout(() => {
this.setState({ count: this.state.count 1 });
console.log("setTimeout: " this.state.count);
}, 0);
}
render(){
...
}
}
那这时输出的应该是什么呢?如果你认为是 0,0,那么又错了。
正确的结果是 0,2
。因为 setState
并不是真正的异步函数,它实际上是通过队列延迟执行操作实现的,通过 isBatchingUpdates 来判断 setState 是先存进 state 队列还是直接更新。值为 true 则执行异步操作,false 则直接同步更新
接下来这个案例的答案是什么呢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class Test extends Component {
state = {
count: 0
}
componentDidMount(){
this.setState({
count: this.state.count 1
}, () => {
console.log(this.state.count)
})
this.setState({
count: this.state.count 1
}, () => {
console.log(this.state.count)
})
}
render(){
...
}
}
如果你觉得答案是 1,2
,那肯定就错了。这种迷惑性极强的考题在面试中非常常见,因为它反直觉。
如果重新仔细思考,你会发现当前拿到的 this.state.count
的值并没有变化,都是 0
,所以输出结果应该是 1,1
。
当然,也可以在 setState
函数中获取修改后的 state
值进行修改。
class Test extends Component {
state = {
count: 0
}
componentDidMount(){
this.setState(
preState=> ({
count:preState.count 1
}),()=>{
console.log(this.state.count)
})
this.setState(
preState=>({
count:preState.count 1
}),()=>{
console.log(this.state.count)
})
}
render(){
...
}
}
这些通通是异步的回调,如果你以为输出结果是 1,2,那就又错了,实际上是 2,2
。
为什么会这样呢?当调用 setState
函数时,就会把当前的操作放入队列中
。React 根据队列内容,合并 state 数据,完成后再逐一执行回调,根据结果更新虚拟 DOM,触发渲染。所以回调时,state 已经合并计算完成了
,输出的结果就是 2,2
了。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JavaScript为什么要进行变量提升,它导致了什么问题?
变量提升的表现是,无论在函数中何处位置声明的变量,好像都被提升到了函数的首部,可以在变量声明前访问到而不会报错。
造成变量声明提升的本质原因是 js 引擎在代码执行前有一个解析的过程,创建了执行上下文,初始化了一些代码执行时需要用到的对象。当访问一个变量时,会到当前执行上下文中的作用域链中去查找,而作用域链的首端指向的是当前执行上下文的变量对象,这个变量对象是执行上下文的一个属性,它包含了函数的形参、所有的函数和变量声明,这个对象的是在代码解析的时候创建的。
首先要知道,JS在拿到一个变量或者一个函数的时候,会有两步操作,即解析和执行。
- 在解析阶段,JS会检查语法,并对函数进行预编译。解析的时候会先创建一个全局执行上下文环境,先把代码中即将执行的变量、函数声明都拿出来,变量先赋值为undefined,函数先声明好可使用。在一个函数执行之前,也会创建一个函数执行上下文环境,跟全局执行上下文类似,不过函数执行上下文会多出this、arguments和函数的参数。
- 全局上下文:变量定义,函数声明
- 函数上下文:变量定义,函数声明,this,arguments
- 在执行阶段,就是按照代码的顺序依次执行。
那为什么会进行变量提升呢?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 提高性能
- 容错性更好
(1)提高性能 在JS代码执行之前,会进行语法检查和预编译,并且这一操作只进行一次。这么做就是为了提高性能,如果没有这一步,那么每次执行代码前都必须重新解析一遍该变量(函数),而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变量(函数)的代码并不会改变,解析一遍就够了。
在解析的过程中,还会为函数生成预编译代码。在预编译时,会统计声明了哪些变量、创建了哪些函数,并对函数的代码进行压缩,去除注释、不必要的空白等。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每次执行函数时都可以直接为该函数分配栈空间(不需要再解析一遍去获取代码中声明了哪些变量,创建了哪些函数),并且因为代码压缩的原因,代码执行也更快了。
(2)容错性更好
变量提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JS的容错性,看下面的代码: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a = 1;var a;console.log(a);
如果没有变量提升,这两行代码就会报错,但是因为有了变量提升,这段代码就可以正常执行。
虽然,在可以开发过程中,可以完全避免这样写,但是有时代码很复杂的时候。可能因为疏忽而先使用后定义了,这样也不会影响正常使用。由于变量提升的存在,而会正常运行。
总结:
- 解析和预编译过程中的声明提升可以提高性能,让函数可以在执行时预先为变量分配栈空间
- 声明提升还可以提高JS代码的容错性,使一些不规范的代码也可以正常执行
变量提升虽然有一些优点,但是他也会造成一定的问题,在ES6中提出了let、const来定义变量,它们就没有变量提升的机制。下面看一下变量提升可能会导致的问题: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var tmp = new Date();
function fn(){
console.log(tmp);
if(false){
var tmp = 'hello world';
}
}
fn(); // undefined
在这个函数中,原本是要打印出外层的tmp变量,但是因为变量提升的问题,内层定义的tmp被提到函数内部的最顶部,相当于覆盖了外层的tmp,所以打印结果为undefined。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var tmp = 'hello world';
for (var i = 0; i < tmp.length; i ) {
console.log(tmp[i]);
}
console.log(i); // 11
由于遍历时定义的i会变量提升成为一个全局变量,在函数结束之后不会被销毁,所以打印出来11。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代码输出结果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const p1 = new Promise((resolve) => {
setTimeout(() => {
resolve('resolve3');
console.log('timer1')
}, 0)
resolve('resovle1');
resolve('resolve2');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 resolve1
setTimeout(() => {
console.log(p1)
}, 1000)
}).finally(res => {
console.log('finally', res)
})
执行结果为如下: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resolve1
finally undefined
timer1
Promise{<resolved>: undefined}
需要注意的是最后一个定时器打印出的p1其实是.finally
的返回值,我们知道.finally
的返回值如果在没有抛出错误的情况下默认会是上一个Promise的返回值,而这道题中.finally
上一个Promise是.then()
,但是这个.then()
并没有返回值,所以p1打印出来的Promise的值会是undefined
,如果在定时器的下面加上一个return 1
,则值就会变成1。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map和foreach有什么区别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foreach()方法会针对每一个元素执行提供得函数,该方法没有返回值,是否会改变原数组取决与数组元素的类型是基本类型还是引用类型
map()方法不会改变原数组的值,返回一个新数组,新数组中的值为原数组调用函数处理之后的值: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二分查找--时间复杂度 log2(n)
题目描述:如何确定一个数在一个有序数组中的位置
实现代码如下: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function search(arr, target, start, end) {
let targetIndex = -1;
let mid = Math.floor((start end) / 2);
if (arr[mid] === target) {
targetIndex = mid;
return targetIndex;
}
if (start >= end) {
return targetIndex;
}
if (arr[mid] < target) {
return search(arr, target, mid 1, end);
} else {
return search(arr, target, start, mid - 1);
}
}
// const dataArr = [1, 2, 3, 4, 5, 6, 7, 8, 9];
// const position = search(dataArr, 6, 0, dataArr.length - 1);
// if (position !== -1) {
// console.log(`目标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position}`);
// } else {
// console.log("目标元素不在数组中");
// }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深入数组
一、梳理数组 API
1. Array.of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Array.of
用于将参数依次转化为数组中的一项,然后返回这个新数组,而不管这个参数是数字还是其他。它基本上与 Array 构造器功能一致,唯一的区别就在单个数字参数的处理上
Array.of(8.0); // [8]
Array(8.0); // [empty × 8]
Array.of(8.0, 5); // [8, 5]
Array(8.0, 5); // [8, 5]
Array.of('8'); // ["8"]
Array('8'); // ["8"]
2. Array.from
从语法上看,Array.from 拥有 3 个参数:
- 类似数组的对象,必选;
- 加工函数,新生成的数组会经过该函数的加工再返回;
this
作用域,表示加工函数执行时this
的值。
这三个参数里面第一个参数是必选的,后两个参数都是可选的。我们通过一段代码来看看它的用法。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var obj = {0: 'a', 1: 'b', 2:'c', length: 3};
Array.from(obj, function(value, index){
console.log(value, index, this, arguments.length);
return value.repeat(3); //必须指定返回值,否则返回 undefined
}, obj);
// return 的 value 重复了三遍,最后返回的数组为 ["aaa","bbb","ccc"]
// 如果这里不指定 this 的话,加工函数完全可以是一个箭头函数。上述代码可以简写为如下形式。
Array.from(obj, (value) => value.repeat(3));
// 控制台返回 (3) ["aaa", "bbb", "ccc"]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除了上述
obj
对象以外,拥有迭代器的对象还包括String、Set、Map
等,Array.from
统统可以处理,请看下面的代码。
// String
Array.from('abc'); // ["a", "b", "c"]
// Set
Array.from(new Set(['abc', 'def'])); // ["abc", "def"]
// Map
Array.from(new Map([[1, 'ab'], [2, 'de']]));
// [[1, 'ab'], [2, 'de']]
3. Array 的判断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在 ES5 提供该方法之前,我们至少有如下 5 种方式去判断一个变量是否为数组。
var a = [];
// 1.基于instanceof
a instanceof Array;
// 2.基于constructor
a.constructor === Array;
// 3.基于Object.prototype.isPrototypeOf
Array.prototype.isPrototypeOf(a);
// 4.基于getPrototypeOf
Object.getPrototypeOf(a) === Array.prototype;
// 5.基于Object.prototype.toString
Object.prototype.toString.apply(a) === '[object Array]';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ES6 之后新增了一个
Array.isArray
方法,能直接判断数据类型是否为数组,但是如果 isArray 不存在,那么Array.isArray
的 polyfill 通常可以这样写:
if (!Array.isArray){
Array.isArray = function(arg){
return 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arg) === '[object Array]';
};
}
4. 改变自身的方法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基于 ES6,会改变自身值的方法一共有
9
个,分别为pop、push、reverse、shift、sort、splice、unshift,以及两个 ES6 新增的方法 copyWithin 和 fill
// pop方法
var array = ["cat", "dog", "cow", "chicken", "mouse"];
var item = array.pop();
console.log(array); // ["cat", "dog", "cow", "chicken"]
console.log(item); // mouse
// push方法
var array = ["football", "basketball", "badminton"];
var i = array.push("golfball");
console.log(array);
// ["football", "basketball", "badminton", "golfball"]
console.log(i); // 4
// reverse方法
var array = [1,2,3,4,5];
var array2 = array.reverse();
console.log(array); // [5,4,3,2,1]
console.log(array2===array); // true
// shift方法
var array = [1,2,3,4,5];
var item = array.shift();
console.log(array); // [2,3,4,5]
console.log(item); // 1
// unshift方法
var array = ["red", "green", "blue"];
var length = array.unshift("yellow");
console.log(array); // ["yellow", "red", "green", "blue"]
console.log(length); // 4
// sort方法
var array = ["apple","Boy","Cat","dog"];
var array2 = array.sort();
console.log(array); // ["Boy", "Cat", "apple", "dog"]
console.log(array2 == array); // true
// splice方法
var array = ["apple","boy"];
var splices = array.splice(1,1);
console.log(array); // ["apple"]
console.log(splices); // ["boy"]
// copyWithin方法
var array = [1,2,3,4,5];
var array2 = array.copyWithin(0,3);
console.log(array===array2,array2); // true [4, 5, 3, 4, 5]
// fill方法
var array = [1,2,3,4,5];
var array2 = array.fill(10,0,3);
console.log(array===array2,array2);
// true [10, 10, 10, 4, 5], 可见数组区间[0,3]的元素全部替换为10
5. 不改变自身的方法
基于 ES7,不会改变自身的方法也有 9
个,分别为 concat、join、slice、toString、toLocaleString、indexOf、lastIndexOf、未形成标准的 toSource,以及 ES7 新增的方法 includes
。
// concat方法
var array = [1, 2, 3];
var array2 = array.concat(4,[5,6],[7,8,9]);
console.log(array2); // [1, 2, 3, 4, 5, 6, 7, 8, 9]
console.log(array); // [1, 2, 3], 可见原数组并未被修改
// join方法
var array = ['We', 'are', 'Chinese'];
console.log(array.join()); // "We,are,Chinese"
console.log(array.join(' ')); // "We are Chinese"
// slice方法
var array = ["one", "two", "three","four", "five"];
console.log(array.slice()); // ["one", "two", "three","four", "five"]
console.log(array.slice(2,3)); // ["three"]
// toString方法
var array = ['Jan', 'Feb', 'Mar', 'Apr'];
var str = array.toString();
console.log(str); // Jan,Feb,Mar,Apr
// tolocalString方法
var array= [{name:'zz'}, 123, "abc", new Date()];
var str = array.toLocaleString();
console.log(str); // [object Object],123,abc,2016/1/5 下午1:06:23
// indexOf方法
var array = ['abc', 'def', 'ghi','123'];
console.log(array.indexOf('def')); // 1
// includes方法
var array = [-0, 1, 2];
console.log(array.includes( 0)); // true
console.log(array.includes(1)); // true
var array = [NaN];
console.log(array.includes(NaN)); // true
其中 includes 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元素中有 0,那么在判断过程中不论是 0 还是 -0 都会判断为 True,这里的
includes 忽略了 0 和 -0
6. 数组遍历的方法
基于 ES6,不会改变自身的遍历方法一共有 12 个,分别为 forEach、every、some、filter、map、reduce、reduceRight,以及 ES6 新增的方法 entries、find、findIndex、keys、values
// forEach方法
var array = [1, 3, 5];
var obj = {name:'cc'};
var sReturn = array.forEach(function(value, index, array){
array[index] = value;
console.log(this.name); // cc被打印了三次, this指向obj
},obj);
console.log(array); // [1, 3, 5]
console.log(sReturn); // undefined, 可见返回值为undefined
// every方法
var o = {0:10, 1:8, 2:25, length:3};
var bool = Array.prototype.every.call(o,function(value, index, obj){
return value >= 8;
},o);
console.log(bool); // true
// some方法
var array = [18, 9, 10, 35, 80];
var isExist = array.some(function(value, index, array){
return value > 20;
});
console.log(isExist); // true
// map 方法
var array = [18, 9, 10, 35, 80];
array.map(item => item 1);
console.log(array); // [19, 10, 11, 36, 81]
// filter 方法
var array = [18, 9, 10, 35, 80];
var array2 = array.filter(function(value, index, array){
return value > 20;
});
console.log(array2); // [35, 80]
// reduce方法
var array = [1, 2, 3, 4];
var s = array.reduce(function(previousValue, value, index, array){
return previousValue * value;
},1);
console.log(s); // 24
// ES6写法更加简洁
array.reduce((p, v) => p * v); // 24
// reduceRight方法 (和reduce的区别就是从后往前累计)
var array = [1, 2, 3, 4];
array.reduceRight((p, v) => p * v); // 24
// entries方法
var array = ["a", "b", "c"];
var iterator = array.entries();
console.log(iterator.next().value); // [0, "a"]
console.log(iterator.next().value); // [1, "b"]
console.log(iterator.next().value); // [2, "c"]
console.log(iterator.next().value); // undefined, 迭代器处于数组末尾时, 再迭代就会返回undefined
// find & findIndex方法
var array = [1, 3, 5, 7, 8, 9, 10];
function f(value, index, array){
return value%2==0; // 返回偶数
}
function f2(value, index, array){
return value > 20; // 返回大于20的数
}
console.log(array.find(f)); // 8
console.log(array.find(f2)); // undefined
console.log(array.findIndex(f)); // 4
console.log(array.findIndex(f2)); // -1
// keys方法
[...Array(10).keys()]; // [0, 1, 2, 3, 4, 5, 6, 7, 8, 9]
[...new Array(10).keys()]; // [0, 1, 2, 3, 4, 5, 6, 7, 8, 9]
// values方法
var array = ["abc", "xyz"];
var iterator = array.values();
console.log(iterator.next().value);//abc
console.log(iterator.next().value);//xyz
7. 总结
这些方法之间存在很多共性,如下:
- 所有插入元素的方法,比如
push、unshift
一律返回数组新的长度; - 所有删除元素的方法,比如
pop、shift、splice
一律返回删除的元素,或者返回删除的多个元素组成的数组; - 部分遍历方法,比如
forEach、every、some、filter、map、find、findIndex
,它们都包含function(value,index,array){}
和thisArg
这样两个形参。
数组和字符串方法
二、理解JS的类数组
在 JavaScript 中有哪些情况下的对象是类数组呢?主要有以下几种
- 函数里面的参数对象
arguments
; - 用
getElementsByTagName/ClassName/Name
获得的HTMLCollection
- 用
querySelector
获得的NodeList
1. arguments对象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arguments对象是函数中传递的参数值的集合。它是一个类似数组的对象,因为它有一个
length
属性,我们可以使用数组索引表示法arguments[1]
来访问单个值,但它没有数组中的内置方法,如:forEach、reduce、filter和map。
function foo(name, age, sex) {
console.log(arguments);
console.log(typeof arguments);
console.log(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arguments));
}
foo('jack', '18', 'male');
这段代码比较容易,就是直接将这个函数的 arguments 在函数内部打印出来,那么我们看下这个 arguments 打印出来的结果,请看控制台的这张截图。
从结果中可以看到,
typeof
这个arguments
返回的是object
,通过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
返回的结果是'[object arguments]'
,可以看出来返回的不是'[object array]'
,说明arguments
和数组还是有区别的。
我们可以使用Array.prototype.slice
将arguments
对象转换成一个数组。
function one() {
return Array.prototype.slice.call(arguments);
}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注意:箭头函数中没有arguments对象。
function one() {
return arguments;
}
const two = function () {
return arguments;
}
const three = function three() {
return arguments;
}
const four = () => arguments;
four(); // Throws an error - arguments is not defined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当我们调用函数four时,它会抛出一个ReferenceError: arguments is not defined error。使用rest语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const four = (...args) => args;
这会自动将所有参数值放入数组中。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arguments 不仅仅有一个 length 属性,还有一个 callee 属性,我们接下来看看这个 callee 是干什么的,代码如下所示
function foo(name, age, sex) {
console.log(arguments.callee);
}
foo('jack', '18', 'male');
从控制台可以看到,输出的就是函数自身,如果在函数内部直接执行调用
callee
的话,那它就会不停地执行当前函数,直到执行到内存溢出
2. HTMLCollection
HTMLCollection 简单来说是 HTML DOM 对象的一个接口,这个接口包含了获取到的 DOM 元素集合,返回的类型是类数组对象,如果用 typeof 来判断的话,它返回的是 'object'。它是及时更新的,当文档中的 DOM 变化时,它也会随之变化。
描述起来比较抽象,还是通过一段代码来看下 HTMLCollection
最后返回的是什么,我们先随便找一个页面中有 form 表单的页面,在控制台中执行下述代码
var elem1, elem2;
// document.forms 是一个 HTMLCollection
elem1 = document.forms[0];
elem2 = document.forms.item(0);
console.log(elem1);
console.log(elem2);
console.log(typeof elem1);
console.log(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elem1));
在这个有 form 表单的页面执行上面的代码,得到的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这里打印出来了页面第一个 form 表单元素,同时也打印出来了判断类型的结果,说明打印的判断的类型和 arguments 返回的也比较类似,typeof 返回的都是 'object',和上面的类似。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 HTML DOM 中的 HTMLCollection 是即时更新的,当其所包含的文档结构发生改变时,它会自动更新。下面我们再看最后一个 NodeList 类数组。
3. NodeList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NodeList 对象是节点的集合,通常是由 querySlector 返回的。NodeList 不是一个数组,也是一种类数组。虽然 NodeList 不是一个数组,但是可以使用 for...of 来迭代。在一些情况下,NodeList 是一个实时集合,也就是说,如果文档中的节点树发生变化,NodeList 也会随之变化。我们还是利用代码来理解一下 Nodelist 这种类数组。
var list =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input[type=checkbox]');
for (var checkbox of list) {
checkbox.checked = true;
}
console.log(list);
console.log(typeof list);
console.log(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list));
从上面的代码执行的结果中可以发现,我们是通过有 CheckBox 的页面执行的代码,在结果可中输出了一个 NodeList 类数组,里面有一个 CheckBox 元素,并且我们判断了它的类型,和上面的 arguments 与 HTMLCollection 其实是类似的,执行结果如下图所示。
4. 类数组应用场景
遍历参数操作
我们在函数内部可以直接获取 arguments
这个类数组的值,那么也可以对于参数进行一些操作,比如下面这段代码,我们可以将函数的参数默认进行求和操作。
function add() {
var sum =0,
len = arguments.length;
for(var i = 0; i < len; i ){
sum = arguments[i];
}
return sum;
}
add() // 0
add(1) // 1
add(1,2) // 3
add(1,2,3,4); // 10
定义链接字符串函数
我们可以通过 arguments 这个例子定义一个函数来连接字符串。这个函数唯一正式声明了的参数是一个字符串,该参数指定一个字符作为衔接点来连接字符串。该函数定义如下。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这段代码说明了,你可以传递任意数量的参数到该函数,并使用每个参数作为列表中的项创建列表进行拼接。从这个例子中也可以看出,我们可以在日常编码中采用这样的代码抽象方式,把需要解决的这一类问题,都抽象成通用的方法,来提升代码的可复用性
function myConcat(separa) {
var args = Array.prototype.slice.call(arguments, 1);
return args.join(separa);
}
myConcat(", ", "red", "orange", "blue");
// "red, orange, blue"
myConcat("; ", "elephant", "lion", "snake");
// "elephant; lion; snake"
myConcat(". ",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传递参数使用
// 使用 apply 将 foo 的参数传递给 bar
function foo() {
bar.apply(this, arguments);
}
function bar(a, b, c) {
console.log(a, b, c);
}
foo(1, 2, 3) //1 2 3
5. 如何将类数组转换成数组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类数组借用数组方法转数组
function sum(a, b) {
let args = Array.prototype.slice.call(arguments);
// let args = [].slice.call(arguments); // 这样写也是一样效果
console.log(args.reduce((sum, cur) => sum cur));
}
sum(1, 2); // 3
function sum(a, b) {
let args = Array.prototype.concat.apply([], arguments);
console.log(args.reduce((sum, cur) => sum cur));
}
sum(1, 2); // 3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ES6 的方法转数组
function sum(a, b) {
let args = Array.from(arguments);
console.log(args.reduce((sum, cur) => sum cur));
}
sum(1, 2); // 3
function sum(a, b) {
let args = [...arguments];
console.log(args.reduce((sum, cur) => sum cur));
}
sum(1, 2); // 3
function sum(...args) {
console.log(args.reduce((sum, cur) => sum cur));
}
sum(1, 2); // 3
Array.from
和ES6 的展开运算符
,都可以把arguments
这个类数组转换成数组args
类数组和数组的异同点
在前端工作中,开发者往往会忽视对类数组的学习,其实在高级 JavaScript 编程中经常需要将类数组向数组转化,尤其是一些比较复杂的开源项目,经常会看到函数中处理参数的写法,例如:
[].slice.call(arguments)
这行代码。
三、实现数组扁平化的 6 种方式
1. 方法一:普通的递归实
普通的递归思路很容易理解,就是通过循环递归的方式,一项一项地去遍历,如果每一项还是一个数组,那么就继续往下遍历,利用递归程序的方法,来实现数组的每一项的连接。我们来看下这个方法是如何实现的,如下所示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方法1
var a = [1, [2, [3, 4, 5]]];
function flatten(arr) {
let result = [];
for(let i = 0; i < arr.length; i ) {
if(Array.isArray(arr[i])) {
result = result.concat(flatten(arr[i]));
} else {
result.push(arr[i]);
}
}
return result;
}
flatten(a); // [1, 2, 3, 4,5]
从上面这段代码可以看出,最后返回的结果是扁平化的结果,这段代码核心就是循环遍历过程中的递归操作,就是在遍历过程中发现数组元素还是数组的时候进行递归操作,把数组的结果通过数组的 concat 方法拼接到最后要返回的 result 数组上,那么最后输出的结果就是扁平化后的数组
2. 方法二:利用 reduce 函数迭代
从上面普通的递归函数中可以看出,其实就是对数组的每一项进行处理,那么我们其实也可以用 reduce
来实现数组的拼接,从而简化第一种方法的代码,改造后的代码如下所示。
// 方法2
var arr = [1, [2, [3, 4]]];
function flatten(arr) {
return arr.reduce(function(prev, next){
return prev.concat(Array.isArray(next) ? flatten(next) : next)
}, [])
}
console.log(flatten(arr));// [1, 2, 3, 4,5]
3. 方法三:扩展运算符实现
这个方法的实现,采用了扩展运算符和 some 的方法,两者共同使用,达到数组扁平化的目的,还是来看一下代码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方法3
var arr = [1, [2, [3, 4]]];
function flatten(arr) {
while (arr.some(item => Array.isArray(item))) {
arr = [].concat(...arr);
}
return arr;
}
console.log(flatten(arr)); // [1, 2, 3, 4,5]
从执行的结果中可以发现,我们先用数组的 some 方法把数组中仍然是组数的项过滤出来,然后执行 concat 操作,利用 ES6 的展开运算符,将其拼接到原数组中,最后返回原数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前三种实现数组扁平化的方式其实是最基本的思路,都是通过最普通递归思路衍生的方法,尤其是前两种实现方法比较类似。值得注意的是 reduce 方法,它可以在很多应用场景中实现,由于 reduce 这个方法提供的几个参数比较灵活,能解决很多问题,所以是值得熟练使用并且精通的
4. 方法四:split 和 toString 共同处理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我们也可以通过 split 和 toString 两个方法,来共同实现数组扁平化,由于数组会默认带一个 toString 的方法,所以可以把数组直接转换成逗号分隔的字符串,然后再用 split 方法把字符串重新转换为数组,如下面的代码所示。
// 方法4
var arr = [1, [2, [3, 4]]];
function flatten(arr) {
return arr.toString().split(',');
}
console.log(flatten(arr)); // [1, 2, 3, 4]
通过这两个方法可以将多维数组直接转换成逗号连接的字符串,然后再重新分隔成数组,你可以在控制台执行一下查看结果。
5. 方法五:调用 ES6 中的 flat
我们还可以直接调用 ES6 中的 flat 方法,可以直接实现数组扁平化。先来看下 flat 方法的语法: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arr.flat([depth])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其中 depth 是 flat 的参数,depth 是可以传递数组的展开深度(默认不填、数值是 1),即展开一层数组。那么如果多层的该怎么处理呢?参数也可以传进 Infinity,代表不论多少层都要展开。那么我们来看下,用 flat 方法怎么实现,请看下面的代码。
// 方法5
var arr = [1, [2, [3, 4]]];
function flatten(arr) {
return arr.flat(Infinity);
}
console.log(flatten(arr)); // [1, 2, 3, 4,5]
- 可以看出,一个嵌套了两层的数组,通过将
flat
方法的参数设置为Infinity
,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其实同样也可以设置成 2,也能实现这样的效果。 - 因此,你在编程过程中,发现对数组的嵌套层数不确定的时候,最好直接使用
Infinity
,可以达到扁平化。下面我们再来看最后一种场景
6. 方法六:正则和 JSON 方法共同处理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我们在第四种方法中已经尝试了用 toString 方法,其中仍然采用了将 JSON.stringify 的方法先转换为字符串,然后通过正则表达式过滤掉字符串中的数组的方括号,最后再利用 JSON.parse 把它转换成数组。请看下面的代码
// 方法 6
let arr = [1, [2, [3, [4, 5]]], 6];
function flatten(arr) {
let str = JSON.stringify(arr);
str = str.replace(/([|])/g, '');
str = '[' str ']';
return JSON.parse(str);
}
console.log(flatten(arr)); // [1, 2, 3, 4,5]
可以看到,其中先把传入的数组转换成字符串,然后通过正则表达式的方式把括号过滤掉,这部分正则的表达式你不太理解的话,可以看看下面的图片
通过这个在线网站 https://regexper.com/ 可以把正则分析成容易理解的可视化的逻辑脑图。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匹配规则是:全局匹配(g)左括号或者右括号,将它们替换成空格,最后返回处理后的结果。之后拿着正则处理好的结果重新在外层包裹括号,最后通过 JSON.parse 转换成数组返回。
四、如何用 JS 实现各种数组排序
数据结构算法中排序有很多种,常见的、不常见的,至少包含十种以上。根据它们的特性,可以大致分为两种类型:比较类排序和非比较类排序。
- 比较类排序 :通过比较来决定元素间的相对次序,其时间复杂度不能突破
O(nlogn)
,因此也称为非线性时间比较类排序。 - 非比较类排序 :不通过比较来决定元素间的相对次序,它可以突破基于比较排序的时间下界,以线性时间运行,因此也称为线性时间非比较类排序。
我们通过一张图片来看看这两种分类方式分别包括哪些排序方法。
非比较类的排序在实际情况中用的比较少
1. 冒泡排序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冒泡排序是最基础的排序,一般在最开始学习数据结构的时候就会接触它。冒泡排序是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顺序是错误的就把它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会重复地进行,直到不需要再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请看下面的代码。
var a = [1, 3, 6, 3, 23, 76, 1, 34, 222, 6, 456, 221];
function bubbleSort(array) {
const len = array.length
if (len < 2) return array
for (let i = 0; i < len; i ) {
for (let j = 0; j < i; j ) {
if (array[j] > array[i]) {
const temp = array[j]
array[j] = array[i]
array[i] = temp
}
}
}
return array
}
bubbleSort(a); // [1, 1, 3, 3, 6, 6, 23, 34, 76, 221, 222, 456]
从上面这段代码可以看出,最后返回的是排好序的结果。因为冒泡排序实在太基础和简单,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下面我们来看看快速排序法
2. 快速排序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记录分隔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的关键字小,则可以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var a = [1, 3, 6, 3, 23, 76, 1, 34, 222, 6, 456, 221];
function quickSort(array) {
var quick = function(arr) {
if (arr.length <= 1) return arr
const len = arr.length
const index = Math.floor(len >> 1)
const pivot = arr.splice(index, 1)[0]
const left = []
const right = []
for (let i = 0; i < len; i ) {
if (arr[i] > pivot) {
right.push(arr[i])
} else if (arr[i] <= pivot) {
left.push(arr[i])
}
}
return quick(left).concat([pivot], quick(right))
}
const result = quick(array)
return result
}
quickSort(a);// [1, 1, 3, 3, 6, 6, 23, 34, 76, 221, 222, 456]
上面的代码在控制台执行之后,也可以得到预期的结果。最主要的思路是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元素,称为 “基准”(pivot);然后重新排序数列,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小的摆放在基准前面、比基准值大的摆在基准的后面;在这个区分搞定之后,该基准就处于数列的中间位置;然后把小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left)和大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right)递归地调用 quick 方法排序完成,这就是快排的思路。
3. 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算法描述的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数据,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位置并插入,从而达到排序的效果
。来看一下代码
var a = [1, 3, 6, 3, 23, 76, 1, 34, 222, 6, 456, 221];
function insertSort(array) {
const len = array.length
let current
let prev
for (let i = 1; i < len; i ) {
current = array[i]
prev = i - 1
while (prev >= 0 && array[prev] > current) {
array[prev 1] = array[prev]
prev--
}
array[prev 1] = current
}
return array
}
insertSort(a); // [1, 1, 3, 3, 6, 6, 23, 34, 76, 221, 222, 456]
从执行的结果中可以发现,通过插入排序这种方式实现了排序效果。插入排序的思路是基于数组本身进行调整的,首先循环遍历从 i 等于 1 开始,拿到当前的 current 的值,去和前面的值比较,如果前面的大于当前的值,就把前面的值和当前的那个值进行交换,通过这样不断循环达到了排序的目的
4. 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最小的元素存放在序列的起始位置,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的序列后面……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请看下面的代码。
var a = [1, 3, 6, 3, 23, 76, 1, 34, 222, 6, 456, 221];
function selectSort(array) {
const len = array.length
let temp
let minIndex
for (let i = 0; i < len - 1; i ) {
minIndex = i
for (let j = i 1; j < len; j ) {
if (array[j] <= array[minIndex]) {
minIndex = j
}
}
temp = array[i]
array[i] = array[minIndex]
array[minIndex] = temp
}
return array
}
selectSort(a); // [1, 1, 3, 3, 6, 6, 23, 34, 76, 221, 222, 456]
这样,通过选择排序的方法同样也可以实现数组的排序,从上面的代码中可以看出该排序是表现最稳定的排序算法之一,因为无论什么数据进去都是 O(n 平方) 的时间复杂度,所以用到它的时候,数据规模越小越好
5. 堆排序
堆排序是指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所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堆积是一个近似完全二叉树的结构,并同时满足堆积的性质,即子结点的键值或索引总是小于(或者大于)它的父节点。堆的底层实际上就是一棵完全二叉树,可以用数组实现。
根节点最大的堆叫作大根堆,根节点最小的堆叫作小根堆,你可以根据从大到小排序或者从小到大来排序,分别建立对应的堆就可以。请看下面的代码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var a = [1, 3, 6, 3, 23, 76, 1, 34, 222, 6, 456, 221];
function heap_sort(arr) {
var len = arr.length
var k = 0
function swap(i, j) {
var temp = arr[i]
arr[i] = arr[j]
arr[j] = temp
}
function max_heapify(start, end) {
var dad = start
var son = dad * 2 1
if (son >= end) return
if (son 1 < end && arr[son] < arr[son 1]) {
son
}
if (arr[dad] <= arr[son]) {
swap(dad, son)
max_heapify(son, end)
}
}
for (var i = Math.floor(len / 2) - 1; i >= 0; i--) {
max_heapify(i, len)
}
for (var j = len - 1; j > k; j--) {
swap(0, j)
max_heapify(0, j)
}
return arr
}
heap_sort(a); // [1, 1, 3, 3, 6, 6, 23, 34, 76, 221, 222, 456]
从代码来看,堆排序相比上面几种排序整体上会复杂一些,不太容易理解。不过你应该知道两点:
- 一是堆排序最核心的点就在于排序前先建堆;
- 二是由于堆其实就是完全二叉树,如果父节点的序号为 n,那么叶子节点的序号就分别是
2n
和2n 1
。
你理解了这两点,再看代码就比较好理解了。堆排序最后有两个循环:第一个是处理父节点的顺序;第二个循环则是根据父节点和叶子节点的大小对比,进行堆的调整。通过这两轮循环的调整,最后堆排序完成。
6. 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是建立在归并操作上的一种有效的排序算法,该算法是采用分治法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将已有序的子序列合并,得到完全有序的序列;先使每个子序列有序,再使子序列段间有序。若将两个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有序表,称为二路归并。我们先看一下代码。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var a = [1, 3, 6, 3, 23, 76, 1, 34, 222, 6, 456, 221];
function mergeSort(array) {
const merge = (right, left) => {
const result = []
let il = 0
let ir = 0
while (il < left.length && ir < right.length) {
if (left[il] < right[ir]) {
result.push(left[il ])
} else {
result.push(right[ir ])
}
}
while (il < left.length) {
result.push(left[il ])
}
while (ir < right.length) {
result.push(right[ir ])
}
return result
}
const mergeSort = array => {
if (array.length === 1) { return array }
const mid = Math.floor(array.length / 2)
const left = array.slice(0, mid)
const right = array.slice(mid, array.length)
return merge(mergeSort(left), mergeSort(right))
}
return mergeSort(array)
}
mergeSort(a); // [1, 1, 3, 3, 6, 6, 23, 34, 76, 221, 222, 456]
从上面这段代码中可以看到,通过归并排序可以得到想要的结果。上面提到了分治的思路,你可以从 mergeSort 方法中看到,通过 mid 可以把该数组分成左右两个数组,分别对这两个进行递归调用排序方法,最后将两个数组按照顺序归并起来。
归并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方法,和选择排序一样,归并排序的性能不受输入数据的影响,但表现比选择排序好得多,因为始终都是 O(nlogn) 的时间复杂度。而代价是需要额外的内存空间。
其中你可以看到排序相关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以及稳定性的情况,如果遇到需要自己实现排序的时候,可以根据它们的空间和时间复杂度综合考量,选择最适合的排序方法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JavaScript有哪些内置对象
全局的对象( global objects )或称标准内置对象,不要和 "全局对象(global object)" 混淆。这里说的全局的对象是说在
全局作用域里的对象。全局作用域中的其他对象可以由用户的脚本创建或由宿主程序提供。
标准内置对象的分类:
(1)值属性,这些全局属性返回一个简单值,这些值没有自己的属性和方法。例如 Infinity、NaN、undefined、null 字面量
(2)函数属性,全局函数可以直接调用,不需要在调用时指定所属对象,执行结束后会将结果直接返回给调用者。例如 eval()、parseFloat()、parseInt() 等
(3)基本对象,基本对象是定义或使用其他对象的基础。基本对象包括一般对象、函数对象和错误对象。例如 Object、Function、Boolean、Symbol、Error 等
(4)数字和日期对象,用来表示数字、日期和执行数学计算的对象。例如 Number、Math、Date
(5)字符串,用来表示和操作字符串的对象。例如 String、RegExp
(6)可索引的集合对象,这些对象表示按照索引值来排序的数据集合,包括数组和类型数组,以及类数组结构的对象。例如 Array
(7)使用键的集合对象,这些集合对象在存储数据时会使用到键,支持按照插入顺序来迭代元素。
例如 Map、Set、WeakMap、WeakSet
(8)矢量集合,SIMD 矢量集合中的数据会被组织为一个数据序列。
例如 SIMD 等
(9)结构化数据,这些对象用来表示和操作结构化的缓冲区数据,或使用 JSON 编码的数据。例如 JSON 等
(10)控制抽象对象
例如 Promise、Generator 等
(11)反射。例如 Reflect、Proxy
(12)国际化,为了支持多语言处理而加入 ECMAScript 的对象。例如 Intl、Intl.Collator 等
(13)WebAssembly
(14)其他。例如 arguments
总结: js 中的内置对象主要指的是在程序执行前存在全局作用域里的由 js 定义的一些全局值属性、函数和用来实例化其他对象的构造函数对象。一般经常用到的如全局变量值 NaN、undefined,全局函数如 parseInt()、parseFloat() 用来实例化对象的构造函数如 Date、Object 等,还有提供数学计算的单体内置对象如 Math 对象。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什么是margin重叠问题?如何解决?
问题描述: 两个块级元素的上外边距和下外边距可能会合并(折叠)为一个外边距,其大小会取其中外边距值大的那个,这种行为就是外边距折叠。需要注意的是,浮动的元素和绝对定位这种脱离文档流的元素的外边距不会折叠。重叠只会出现在垂直方向。
计算原则: 折叠合并后外边距的计算原则如下:
- 如果两者都是正数,那么就去最大者
- 如果是一正一负,就会正值减去负值的绝对值
- 两个都是负值时,用0减去两个中绝对值大的那个
解决办法: 对于折叠的情况,主要有两种:兄弟之间重叠和父子之间重叠 (1)兄弟之间重叠
- 底部元素变为行内盒子:
display: inline-block
- 底部元素设置浮动:
float
- 底部元素的position的值为
absolute/fixed
(2)父子之间重叠
- 父元素加入:
overflow: hidden
- 父元素添加透明边框:
border:1px solid transparent
- 子元素变为行内盒子:
display: inline-block
- 子元素加入浮动属性或定位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如何防御 XSS 攻击?
可以看到XSS危害如此之大, 那么在开发网站时就要做好防御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 可以从浏览器的执行来进行预防,一种是使用纯前端的方式,不用服务器端拼接后返回(不使用服务端渲染)。另一种是对需要插入到 HTML 中的代码做好充分的转义。对于 DOM 型的攻击,主要是前端脚本的不可靠而造成的,对于数据获取渲染和字符串拼接的时候应该对可能出现的恶意代码情况进行判断。
- 使用 CSP ,CSP 的本质是建立一个白名单,告诉浏览器哪些外部资源可以加载和执行,从而防止恶意代码的注入攻击。
CSP 指的是内容安全策略,它的本质是建立一个白名单,告诉浏览器哪些外部资源可以加载和执行。我们只需要配置规则,如何拦截由浏览器自己来实现。 通常有两种方式来开启 CSP,一种是设置 HTTP 首部中的 Content-Security-Policy,一种是设置 meta 标签的方式
- 对一些敏感信息进行保护,比如 cookie 使用 http-only,使得脚本无法获取。也可以使用验证码,避免脚本伪装成用户执行一些操作。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数组扁平化
数组扁平化就是将 [1, 2, 3] 这种多层的数组拍平成一层 1, 2, 3。使用 Array.prototype.flat 可以直接将多层数组拍平成一层: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1, [2, [3]]].flat(2) // [1, 2, 3]
现在就是要实现 flat 这种效果。
ES5 实现:递归。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function flatten(arr) {
var result = [];
for (var i = 0, len = arr.length; i < len; i ) {
if (Array.isArray(arr[i])) {
result = result.concat(flatten(arr[i]))
} else {
result.push(arr[i])
}
}
return result;
}
ES6 实现: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function flatten(arr) {
while (arr.some(item => Array.isArray(item))) {
arr = [].concat(...arr);
}
return arr;
}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Sass、Less 是什么?为什么要使用他们?
他们都是 CSS 预处理器,是 CSS 上的一种抽象层。他们是一种特殊的语法/语言编译成 CSS。 例如 Less 是一种动态样式语言,将 CSS 赋予了动态语言的特性,如变量,继承,运算, 函数,LESS 既可以在客户端上运行 (支持 IE 6 , Webkit, Firefox),也可以在服务端运行 (借助 Node.js)。
为什么要使用它们?
- 结构清晰,便于扩展。 可以方便地屏蔽浏览器私有语法差异。封装对浏览器语法差异的重复处理, 减少无意义的机械劳动。
- 可以轻松实现多重继承。 完全兼容 CSS 代码,可以方便地应用到老项目中。LESS 只是在 CSS 语法上做了扩展,所以老的 CSS 代码也可以与 LESS 代码一同编译。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connect组件原理分析
1. connect用法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作用:连接
React
组件与Redux store
connect([mapStateToProps], [mapDispatchToProps], [mergeProps],[options])
// 这个函数允许我们将 store 中的数据作为 props 绑定到组件上
const mapStateToProps = (state) => {
return {
count: state.count
}
}
- 这个函数的第一个参数就是
Redux
的store
,我们从中摘取了count
属性。你不必将state
中的数据原封不动地传入组件,可以根据state
中的数据,动态地输出组件需要的(最小)属性 - 函数的第二个参数
ownProps
,是组件自己的props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当
state
变化,或者ownProps
变化的时候,mapStateToProps
都会被调用,计算出一个新的stateProps
,(在与ownProps merge
后)更新给组件
mapDispatchToProps(dispatch, ownProps): dispatchProps
connect
的第二个参数是mapDispatchToProps
,它的功能是,将action
作为props
绑定到组件上,也会成为MyComp
的 `props
2. 原理解析
首先
connect
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Provider
组件
- 在原应用组件上包裹一层,使原来整个应用成为
Provider
的子组件 - 接收
Redux
的store
作为props
,通过context
对象传递给子孙组件上的connect
connect做了些什么
它真正连接
Redux
和React
,它包在我们的容器组件的外一层,它接收上面Provider
提供的store
里面的state
和dispatch
,传给一个构造函数,返回一个对象,以属性形式传给我们的容器组件
3. 源码
connect
是一个高阶函数,首先传入mapStateToProps
、mapDispatchToProps
,然后返回一个生产Component
的函数(wrapWithConnect
),然后再将真正的Component
作为参数传入wrapWithConnect
,这样就生产出一个经过包裹的Connect
组件,该组件具有如下特点
- 通过
props.store
获取祖先Component
的store props
包括stateProps
、dispatchProps
、parentProps
,合并在一起得到nextState
,作为props
传给真正的Component
componentDidMount
时,添加事件this.store.subscribe(this.handleChange)
,实现页面交互shouldComponentUpdate
时判断是否有避免进行渲染,提升页面性能,并得到nextState
componentWillUnmount
时移除注册的事件this.handleChange
// 主要逻辑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connect(mapStateToProps, mapDispatchToProps, mergeProps, options = {}) {
return function wrapWithConnect(WrappedComponent) {
class Connect extends Component {
constructor(props, context) {
// 从祖先Component处获得store
this.store = props.store || context.store
this.stateProps = computeStateProps(this.store, props)
this.dispatchProps = computeDispatchProps(this.store, props)
this.state = { storeState: null }
// 对stateProps、dispatchProps、parentProps进行合并
this.updateState()
}
shouldComponentUpdate(nextProps, nextState) {
// 进行判断,当数据发生改变时,Component重新渲染
if (propsChanged || mapStateProducedChange || dispatchPropsChanged) {
this.updateState(nextProps)
return true
}
}
componentDidMount() {
// 改变Component的state
this.store.subscribe(() = {
this.setState({
storeState: this.store.getState()
})
})
}
render() {
// 生成包裹组件Connect
return (
<WrappedComponent {...this.nextState} />
)
}
}
Connect.contextTypes = {
store: storeShape
}
return Connect;
}
}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说一下for...in 和 for...of的区别?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for...of遍历获取的是对象的键值, for...in获取的是对象的键名;
for...in会遍历对象的整个原型链, 性能非常差不推荐使用,而for...of只遍历当前对象不会遍历原型链;
对于数组的遍历,for...in会返回数组中所有可枚举的属性(包括原型链上可枚举的属性),for...of只返回数组的下标对应的属性值;
总结:for...in循环主要是为了遍历对象而生,不适用遍历数组; for....of循环可以用来遍历数组、类数组对象、字符串、Set、Map以及Generator对象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Promise.race
描述:只要promises
中有一个率先改变状态,就返回这个率先改变的Promise
实例的返回值。
实现: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Promise.race = function(promises){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if(Array.isArray(promises)) {
if(promises.length === 0) return resolve(promises);
promises.forEach((item) => {
Promise.resolve(item).then(
value => resolve(value),
reason => reject(reason)
);
})
}
else return reject(new TypeError("Argument is not iterable"));
});
}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介绍一下Connection:keep-alive
什么是keep-alive
我们知道HTTP协议采用“请求-应答”模式,当使用普通模式,即非KeepAlive模式时,每个请求/应答客户和服务器都要新建一个连接,完成 之后立即断开连接(HTTP协议为无连接的协议);
当使用Keep-Alive模式(又称持久连接、连接重用)时,Keep-Alive功能使客户端到服 务器端的连接持续有效,当出现对服务器的后继请求时,Keep-Alive功能避免了建立或者重新建立连接。
为什么要使用keep-alive
keep-alive技术的创建目的,能在多次HTTP之前重用同一个TCP连接,从而减少创建/关闭多个 TCP 连接的开销(包括响应时间、CPU 资源、减少拥堵等),参考如下示意图
客户端如何开启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在HTTP/1.0协议中,默认是关闭的,需要在http头加入"Connection: Keep-Alive”,才能启用Keep-Alive;
Connection: keep-alive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http 1.1中默认启用Keep-Alive,如果加入"Connection: close “,才关闭。
Connection: close
目前大部分浏览器都是用http1.1协议,也就是说默认都会发起Keep-Alive的连接请求了,所以是否能完成一个完整的Keep- Alive连接就看服务器设置情况。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宏任务和微任务分别有哪些
- 微任务包括: promise 的回调、node 中的 process.nextTick 、对 Dom 变化监听的 MutationObserver。
- 宏任务包括: script 脚本的执行、setTimeout ,setInterval ,setImmediate 一类的定时事件,还有如 I/O 操作、UI 渲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