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招前端必会面试题

2022-09-09 17:46:54 浏览数 (1)

OSI七层模型

ISO为了更好的使网络应用更为普及,推出了OSI参考模型。

(1)应用层

OSI参考模型中最靠近用户的一层,是为计算机用户提供应用接口,也为用户直接提供各种网络服务。我们常见应用层的网络服务协议有:HTTPHTTPSFTPPOP3SMTP等。

  • 在客户端与服务器中经常会有数据的请求,这个时候就是会用到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或者https.在后端设计数据接口时,我们常常使用到这个协议。
  • FTP是文件传输协议,在开发过程中,个人并没有涉及到,但是我想,在一些资源网站,比如百度网盘``迅雷应该是基于此协议的。
  •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在一个项目中,在用户邮箱验证码登录的功能时,使用到了这个协议。
(2)表示层

表示层提供各种用于应用层数据的编码和转换功能,确保一个系统的应用层发送的数据能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识别。如果必要,该层可提供一种标准表示形式,用于将计算机内部的多种数据格式转换成通信中采用的标准表示形式。数据压缩和加密也是表示层可提供的转换功能之一。

在项目开发中,为了方便数据传输,可以使用base64对数据进行编解码。如果按功能来划分,base64应该是工作在表示层。

(3)会话层

会话层就是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表示层实体之间的通信会话。该层的通信由不同设备中的应用程序之间的服务请求和响应组成。

(4)传输层

传输层建立了主机端到端的链接,传输层的作用是为上层协议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和透明的数据传输服务,包括处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问题。该层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使高层用户看到的只是在两个传输实体间的一条主机到主机的、可由用户控制和设定的、可靠的数据通路。我们通常说的,TCP UDP就是在这一层。端口号既是这里的“端”。

(5)网络层

本层通过IP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为源端的运输层送来的分组,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传送给目的端的运输层。就是通常说的IP层。这一层就是我们经常说的IP协议层。IP协议是Internet的基础。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网络层规定了数据包的传输路线,而传输层则规定了数据包的传输方式。

(6)数据链路层

将比特组合成字节,再将字节组合成帧,使用链路层地址 (以太网使用MAC地址)来访问介质,并进行差错检测。

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对比,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或许可以这样理解,网络层是规划了数据包的传输路线,而数据链路层就是传输路线。不过,在数据链路层上还增加了差错控制的功能。

(7)物理层

实际最终信号的传输是通过物理层实现的。通过物理介质传输比特流。规定了电平、速度和电缆针脚。常用设备有(各种物理设备)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网线、双绞线、同轴电缆。这些都是物理层的传输介质。

OSI七层模型通信特点:对等通信 对等通信,为了使数据分组从源传送到目的地,源端OSI模型的每一层都必须与目的端的对等层进行通信,这种通信方式称为对等层通信。在每一层通信过程中,使用本层自己协议进行通信。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position的属性有哪些,区别是什么

position有以下属性值:

属性值

概述

absolute

生成绝对定位的元素,相对于static定位以外的一个父元素进行定位。元素的位置通过left、top、right、bottom属性进行规定。

relative

生成相对定位的元素,相对于其原来的位置进行定位。元素的位置通过left、top、right、bottom属性进行规定。

fixed

生成绝对定位的元素,指定元素相对于屏幕视⼝(viewport)的位置来指定元素位置。元素的位置在屏幕滚动时不会改变,⽐如回到顶部的按钮⼀般都是⽤此定位⽅式。

static

默认值,没有定位,元素出现在正常的文档流中,会忽略 top, bottom, left, right 或者 z-index 声明,块级元素从上往下纵向排布,⾏级元素从左向右排列。

inherit

规定从父元素继承position属性的值

前面三者的定位方式如下:

  • relative: 元素的定位永远是相对于元素自身位置的,和其他元素没关系,也不会影响其他元素。
  • fixed: 元素的定位是相对于 window (或者 iframe)边界的,和其他元素没有关系。但是它具有破坏性,会导致其他元素位置的变化。
  • absolute: 元素的定位相对于前两者要复杂许多。如果为 absolute 设置了 top、left,浏览器会根据什么去确定它的纵向和横向的偏移量呢?答案是浏览器会递归查找该元素的所有父元素,如果找到一个设置了position:relative/absolute/fixed的元素,就以该元素为基准定位,如果没找到,就以浏览器边界定位。如下两个图所示: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网络劫持有哪几种,如何防范?

⽹络劫持分为两种:

(1)DNS劫持: (输⼊京东被强制跳转到淘宝这就属于dns劫持)

  • DNS强制解析: 通过修改运营商的本地DNS记录,来引导⽤户流量到缓存服务器
  • 302跳转的⽅式: 通过监控⽹络出⼝的流量,分析判断哪些内容是可以进⾏劫持处理的,再对劫持的内存发起302跳转的回复,引导⽤户获取内容

(2)HTTP劫持: (访问⾕歌但是⼀直有贪玩蓝⽉的⼴告),由于http明⽂传输,运营商会修改你的http响应内容(即加⼴告)

DNS劫持由于涉嫌违法,已经被监管起来,现在很少会有DNS劫持,⽽http劫持依然⾮常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全站HTTPS,将HTTP加密,这使得运营商⽆法获取明⽂,就⽆法劫持你的响应内容。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掌握页面的加载过程

网页加载流程

  • 当我们打开网址的时候,浏览器会从服务器中获取到 HTML 内容
  • 浏览器获取到 HTML 内容后,就开始从上到下解析 HTML 的元素
  • <head>元素内容会先被解析,此时浏览器还没开始渲染页面
    • 我们看到<head>元素里有用于描述页面元数据的<meta>元素,还有一些<link>元素涉及外部资源(如图片、CSS 样式等),此时浏览器会去获取这些外部资源。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看到<head>元素中还包含着不少的<script>元素,这些<script>元素通过src属性指向外部资源
  • 当浏览器解析到这里时(步骤 3),会暂停解析并下载 JavaScript 脚本
  • 当 JavaScript 脚本下载完成后,浏览器的控制权转交给 JavaScript 引擎。当脚本执行完成后,控制权会交回给渲染引擎,渲染引擎继续往下解析 HTML 页面
  • 此时<body>元素内容开始被解析,浏览器开始渲染页面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head>中放置的<script>元素会阻塞页面的渲染过程:把 JavaScript 放在<head>里,意味着必须把所有 JavaScript 代码都下载、解析和解释完成后,才能开始渲染页面。 如果外部脚本加载时间很长(比如一直无法完成下载),就会造成网页长时间失去响应,浏览器就会呈现“假死”状态,用户体验会变得很糟糕 因此,对于对性能要求较高、需要快速将内容呈现给用户的网页,常常会将 JavaScript 脚本放在<body>的最后面。这样可以避免资源阻塞,页面得以迅速展示。我们还可以使用defer/async/preload等属性来标记<script>标签,来控制 JavaScript 的加载顺序

延迟加载的方式有哪些

js 的加载、解析和执行会阻塞页面的渲染过程,因此我们希望 js 脚本能够尽可能的延迟加载,提高页面的渲染速度。

几种方式是:

  • 将 js 脚本放在文档的底部,来使 js 脚本尽可能的在最后来加载执行
  • 给 js 脚本添加 defer 属性,这个属性会让脚本的加载与文档的解析同步解析,然后在文档解析完成后再执行这个脚本文件,这样的话就能使页面的渲染不被阻塞。多个设置了 defer 属性的脚本按规范来说最后是顺序执行的,但是在一些浏览器中可能不是这样
  • 给 js 脚本添加 async属性,这个属性会使脚本异步加载,不会阻塞页面的解析过程,但是当脚本加载完成后立即执行 js脚本,这个时候如果文档没有解析完成的话同样会阻塞。多个 async 属性的脚本的执行顺序是不可预测的,一般不会按照代码的顺序依次执行
  • 动态创建 DOM 标签的方式,我们可以对文档的加载事件进行监听,当文档加载完成后再动态的创建 script 标签来引入 js 脚本

怎么判断页面是否加载完成

  • Load 事件触发代表页面中的 DOMCSSJS,图片已经全部加载完毕。
  • DOMContentLoaded 事件触发代表初始的 HTML 被完全加载和解析,不需要等待 CSSJS,图片加载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数组去重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第一种: 通过ES6新特性Set()
例如: var arr = [1, 2, 3, 1, 2]; var newArr= [...new Set(arr)]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第二种:封装函数利用 {} 和【】
function uniqueEasy(arr) {
    if(!arr instanceof Array) {
        throw Error('当前传入的不是数组')
    }
    let list = []
    let obj = {}
    arr.forEach(item => {
        if(!obj[item]) {
            list.push(item)
            obj[item] = true
        }
    })
    return list
}

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但本人项目中一般使用以上两种基本满足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层叠上下文

元素提升为一个比较特殊的图层,在三维空间中 (z轴) 高出普通元素一等。

触发条件

  • 根层叠上下文(html)
  • position
  • css3属性
    • flex
    • transform
    • opacity
    • filter
    • will-change
    • webkit-overflow-scrolling

层叠等级:层叠上下文在z轴上的排序

  • 在同一层叠上下文中,层叠等级才有意义
  • z-index的优先级最高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模块化

js 中现在比较成熟的有四种模块加载方案:

  • 第一种是 CommonJS 方案,它通过 require 来引入模块,通过 module.exports 定义模块的输出接口。这种模块加载方案是服务器端的解决方案,它是以同步的方式来引入模块的,因为在服务端文件都存储在本地磁盘,所以读取非常快,所以以同步的方式加载没有问题。但如果是在浏览器端,由于模块的加载是使用网络请求,因此使用异步加载的方式更加合适。
  • 第二种是 AMD 方案,这种方案采用异步加载的方式来加载模块,模块的加载不影响后面语句的执行,所有依赖这个模块的语句都定义在一个回调函数里,等到加载完成后再执行回调函数。require.js 实现了 AMD 规范
  • 第三种是 CMD 方案,这种方案和 AMD 方案都是为了解决异步模块加载的问题,sea.js 实现了 CMD 规范。它和require.js的区别在于模块定义时对依赖的处理不同和对依赖模块的执行时机的处理不同。
  • 第四种方案是 ES6 提出的方案,使用 import 和 export 的形式来导入导出模块

在有 Babel 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直接使用 ES6的模块化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 file a.js
export function a() {}
export function b() {}
// file b.js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

import {a, b} from './a.js'
import XXX from './b.js'

CommonJS

CommonJsNode 独有的规范,浏览器中使用就需要用到 Browserify解析了。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 a.js
module.exports = {
    a: 1
}
// or
exports.a = 1

// b.js
var module = require('./a.js')
module.a // -> log 1

在上述代码中,module.exportsexports 很容易混淆,让我们来看看大致内部实现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var module = require('./a.js')
module.a
// 这里其实就是包装了一层立即执行函数,这样就不会污染全局变量了,
// 重要的是 module 这里,module 是 Node 独有的一个变量
module.exports = {
    a: 1
}
// 基本实现
var module = {
  exports: {} // exports 就是个空对象
}
// 这个是为什么 exports 和 module.exports 用法相似的原因
var exports = module.exports
var load = function (module) {
    // 导出的东西
    var a = 1
    module.exports = a
    return module.exports
};

再来说说 module.exportsexports,用法其实是相似的,但是不能对 exports 直接赋值,不会有任何效果。

对于 CommonJSES6 中的模块化的两者区别是:

  • 前者支持动态导入,也就是 require(${path}/xx.js),后者目前不支持,但是已有提案,前者是同步导入,因为用于服务端,文件都在本地,同步导入即使卡住主线程影响也不大。
  • 而后者是异步导入,因为用于浏览器,需要下载文件,如果也采用同步导入会对渲染有很大影响
  • 前者在导出时都是值拷贝,就算导出的值变了,导入的值也不会改变,所以如果想更新值,必须重新导入一次。
  • 但是后者采用实时绑定的方式,导入导出的值都指向同一个内存地址,所以导入值会跟随导出值变化
  • 后者会编译成 require/exports 来执行的

AMD

AMD 是由 RequireJS 提出的

AMD 和 CMD 规范的区别?

  • 第一个方面是在模块定义时对依赖的处理不同。AMD推崇依赖前置,在定义模块的时候就要声明其依赖的模块。而 CMD 推崇就近依赖,只有在用到某个模块的时候再去 require。
  • 第二个方面是对依赖模块的执行时机处理不同。首先 AMD 和 CMD 对于模块的加载方式都是异步加载,不过它们的区别在于模块的执行时机,AMD 在依赖模块加载完成后就直接执行依赖模块,依赖模块的执行顺序和我们书写的顺序不一定一致。而 CMD在依赖模块加载完成后并不执行,只是下载而已,等到所有的依赖模块都加载好后,进入回调函数逻辑,遇到 require 语句的时候才执行对应的模块,这样模块的执行顺序就和我们书写的顺序保持一致了。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 CMD
define(function(require, exports, module) {
  var a = require("./a");
  a.doSomething();
  // 此处略去 100 行
  var b = require("./b"); // 依赖可以就近书写
  b.doSomething();
  // ...
});

// AMD 默认推荐
define(["./a", "./b"], function(a, b) {
  // 依赖必须一开始就写好
  a.doSomething();
  // 此处略去 100 行
  b.doSomething();
  // ...
})
  • AMDrequirejs 在推广过程中对模块定义的规范化产出,提前执行,推崇依赖前置
  • CMDseajs 在推广过程中对模块定义的规范化产出,延迟执行,推崇依赖就近
  • CommonJs :模块输出的是一个值的 copy,运行时加载,加载的是一个对象(module.exports 属性),该对象只有在脚本运行完才会生成
  • ES6 Module :模块输出的是一个值的引用,编译时输出接口,ES6模块不是对象,它对外接口只是一种静态定义,在代码静态解析阶段就会生成。

谈谈对模块化开发的理解

  • 我对模块的理解是,一个模块是实现一个特定功能的一组方法。在最开始的时候,js 只实现一些简单的功能,所以并没有模块的概念,但随着程序越来越复杂,代码的模块化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
  • 由于函数具有独立作用域的特点,最原始的写法是使用函数来作为模块,几个函数作为一个模块,但是这种方式容易造成全局变量的污染,并且模块间没有联系。
  • 后面提出了对象写法,通过将函数作为一个对象的方法来实现,这样解决了直接使用函数作为模块的一些缺点,但是这种办法会暴露所有的所有的模块成员,外部代码可以修改内部属性的值。
  • 现在最常用的是立即执行函数的写法,通过利用闭包来实现模块私有作用域的建立,同时不会对全局作用域造成污染。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常见的位运算符有哪些?其计算规则是什么?

现代计算机中数据都是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的,即0、1两种状态,计算机对二进制数据进行的运算加减乘除等都是叫位运算,即将符号位共同参与运算的运算。

常见的位运算有以下几种:

| 运算符 | 描述 | 运算规则 |

| --- | --- | --- | --- |

| & | 与 | 两个位都为1时,结果才为1 |

| | | 或 | 两个位都为0时,结果才为0 |

| ^ | 异或 | 两个位相同为0,相异为1 |

| ~ | 取反 | 0变1,1变0 |

| << | 左移 | 各二进制位全部左移若干位,高位丢弃,低位补0 |

| >> | 右移 | 各二进制位全部右移若干位,正数左补0,负数左补1,右边丢弃 |

1. 按位与运算符(&)

定义: 参加运算的两个数据按二进制位进行“与”运算。 运算规则: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0 & 0 = 0  
0 & 1 = 0  
1 & 0 = 0  
1 & 1 = 1

总结:两位同时为1,结果才为1,否则结果为0。

例如:3&5 即: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0000 0011 
   0000 0101 
 = 0000 0001

因此 3&5 的值为1。

注意:负数按补码形式参加按位与运算。

用途:

(1)判断奇偶

只要根据最未位是0还是1来决定,为0就是偶数,为1就是奇数。因此可以用if ((i & 1) == 0)代替if (i % 2 == 0)来判断a是不是偶数。

(2)清零

如果想将一个单元清零,即使其全部二进制位为0,只要与一个各位都为零的数值相与,结果为零。

2. 按位或运算符(|)

定义: 参加运算的两个对象按二进制位进行“或”运算。

运算规则: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0 | 0 = 0
0 | 1 = 1  
1 | 0 = 1  
1 | 1 = 1

总结:参加运算的两个对象只要有一个为1,其值为1。

例如:3|5即: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0000 0011
  0000 0101 
= 0000 0111

因此,3|5的值为7。

注意:负数按补码形式参加按位或运算。

3. 异或运算符(^)

定义: 参加运算的两个数据按二进制位进行“异或”运算。

运算规则: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0 ^ 0 = 0  
0 ^ 1 = 1  
1 ^ 0 = 1  
1 ^ 1 = 0

总结:参加运算的两个对象,如果两个相应位相同为0,相异为1。

例如:3|5即: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0000 0011
  0000 0101 
= 0000 0110

因此,3^5的值为6。

异或运算的性质:

  • 交换律:(a^b)^c == a^(b^c)
  • 结合律:(a b)^c == a^b b^c
  • 对于任何数x,都有 x^x=0,x^0=x
  • 自反性: a^b^b=a^0=a;
4. 取反运算符 (~)

定义: 参加运算的一个数据按二进制进行“取反”运算。

运算规则: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 1 = 0~ 0 = 1

总结:对一个二进制数按位取反,即将0变1,1变0。

例如:~6 即: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0000 0110= 1111 1001

在计算机中,正数用原码表示,负数使用补码存储,首先看最高位,最高位1表示负数,0表示正数。此计算机二进制码为负数,最高位为符号位。

当发现按位取反为负数时,就直接取其补码,变为十进制: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0000 0110   = 1111 1001反码:1000 0110补码:1000 0111

因此,~6的值为-7。

5. 左移运算符(<<)

定义: 将一个运算对象的各二进制位全部左移若干位,左边的二进制位丢弃,右边补0。

设 a=1010 1110,a = a<< 2 将a的二进制位左移2位、右补0,即得a=1011 1000。

若左移时舍弃的高位不包含1,则每左移一位,相当于该数乘以2。

6. 右移运算符(>>)

定义: 将一个数的各二进制位全部右移若干位,正数左补0,负数左补1,右边丢弃。

例如:a=a>>2 将a的二进制位右移2位,左补0 或者 左补1得看被移数是正还是负。

操作数每右移一位,相当于该数除以2。

7. 原码、补码、反码

上面提到了补码、反码等知识,这里就补充一下。

计算机中的有符号数有三种表示方法,即原码、反码和补码。三种表示方法均有符号位和数值位两部分,符号位都是用0表示“正”,用1表示“负”,而数值位,三种表示方法各不相同。

(1)原码

原码就是一个数的二进制数。例如:10的原码为0000 1010

(2)反码

  • 正数的反码与原码相同,如:10 反码为 0000 1010
  • 负数的反码为除符号位,按位取反,即0变1,1变0。

例如:-10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原码:1000 1010
反码:1111 0101

(3)补码

  • 正数的补码与原码相同,如:10 补码为 0000 1010
  • 负数的补码是原码除符号位外的所有位取反即0变1,1变0,然后加1,也就是反码加1。

例如:-10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原码:1000 1010
反码:1111 0101
补码:1111 0110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渲染机制

1. 浏览器如何渲染网页

概述:浏览器渲染一共有五步

  1. 处理 HTML 并构建 DOM 树。
  2. 处理 CSS构建 CSSOM 树。
  3. DOMCSSOM 合并成一个渲染树。
  4. 根据渲染树来布局,计算每个节点的位置。
  5. 调用 GPU 绘制,合成图层,显示在屏幕上

第四步和第五步是最耗时的部分,这两步合起来,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渲染

具体如下图过程如下图所示

imgimg
imgimg

渲染

  • 网页生成的时候,至少会渲染一次
  • 在用户访问的过程中,还会不断重新渲染

重新渲染需要重复之前的第四步(重新生成布局) 第五步(重新绘制)或者只有第五个步(重新绘制)

  • 在构建 CSSOM 树时,会阻塞渲染,直至 CSSOM树构建完成。并且构建 CSSOM 树是一个十分消耗性能的过程,所以应该尽量保证层级扁平,减少过度层叠,越是具体的 CSS 选择器,执行速度越慢
  • HTML 解析到 script 标签时,会暂停构建 DOM,完成后才会从暂停的地方重新开始。也就是说,如果你想首屏渲染的越快,就越不应该在首屏就加载 JS 文件。并且CSS也会影响 JS 的执行,只有当解析完样式表才会执行 JS,所以也可以认为这种情况下,CSS 也会暂停构建 DOM

2. 浏览器渲染五个阶段

2.1 第一步:解析HTML标签,构建DOM树

在这个阶段,引擎开始解析html,解析出来的结果会成为一棵domdom的目的至少有2

  • 作为下个阶段渲染树状图的输入
  • 成为网页和脚本的交互界面。(最常用的就是getElementById等等)

当解析器到达script标签的时候,发生下面四件事情

  1. html解析器停止解析,
  2. 如果是外部脚本,就从外部网络获取脚本代码
  3. 将控制权交给js引擎,执行js代码
  4. 恢复html解析器的控制权

由此可以得到第一个结论1

  • 由于<script>标签是阻塞解析的,将脚本放在网页尾部会加速代码渲染。
  • deferasync属性也能有助于加载外部脚本。
  • defer使得脚本会在dom完整构建之后执行;
  • async标签使得脚本只有在完全available才执行,并且是以非阻塞的方式进行的

2.2 第二步:解析CSS标签,构建CSSOM树

  • 我们已经看到html解析器碰到脚本后会做的事情,接下来我们看下html解析器碰到样式表会发生的情况
  • js会阻塞解析,因为它会修改文档(document)。css不会修改文档的结构,如果这样的话,似乎看起来css样式不会阻塞浏览器html解析。但是事实上 css样式表是阻塞的。阻塞是指当cssom树建立好之后才会进行下一步的解析渲染

通过以下手段可以减轻cssom带来的影响

  • script脚本放在页面底部
  • 尽可能快的加载css样式表
  • 将样式表按照media typemedia query区分,这样有助于我们将css资源标记成非阻塞渲染的资源。
  • 非阻塞的资源还是会被浏览器下载,只是优先级较低

2.3 第三步:把DOM和CSSOM组合成渲染树(render tree)

imgimg

2.4 第四步:在渲染树的基础上进行布局,计算每个节点的几何结构

布局(layout):定位坐标和大小,是否换行,各种position, overflow, z-index属性

2.5 调用 GPU 绘制,合成图层,显示在屏幕上

将渲染树的各个节点绘制到屏幕上,这一步被称为绘制painting

3. 渲染优化相关

3.1 Load 和 DOMContentLoaded 区别

  • Load 事件触发代表页面中的 DOMCSSJS,图片已经全部加载完毕。
  • DOMContentLoaded 事件触发代表初始的 HTML 被完全加载和解析,不需要等待 CSSJS,图片加载

3.2 图层

一般来说,可以把普通文档流看成一个图层。特定的属性可以生成一个新的图层。不同的图层渲染互不影响,所以对于某些频繁需要渲染的建议单独生成一个新图层,提高性能。但也不能生成过多的图层,会引起反作用。

通过以下几个常用属性可以生成新图层

  • 3D 变换:translate3dtranslateZ
  • will-change
  • videoiframe 标签
  • 通过动画实现的 opacity 动画转换
  • position: fixed

3.3 重绘(Repaint)和回流(Reflow)

重绘和回流是渲染步骤中的一小节,但是这两个步骤对于性能影响很大

  • 重绘是当节点需要更改外观而不会影响布局的,比如改变 color 就叫称为重绘
  • 回流是布局或者几何属性需要改变就称为回流。

回流必定会发生重绘,重绘不一定会引发回流。回流所需的成本比重绘高的多,改变深层次的节点很可能导致父节点的一系列回流

以下几个动作可能会导致性能问题

  • 改变 window 大小
  • 改变字体
  • 添加或删除样式
  • 文字改变
  • 定位或者浮动
  • 盒模型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重绘和回流其实和 Event loop 有关

  • Event loop 执行完Microtasks 后,会判断 document 是否需要更新。因为浏览器是 60Hz 的刷新率,每 16ms 才会更新一次。
  • 然后判断是否有 resize 或者 scroll ,有的话会去触发事件,所以 resizescroll 事件也是至少 16ms才会触发一次,并且自带节流功能。
  • 判断是否触发了 media query
  • 更新动画并且发送事件
  • 判断是否有全屏操作事件
  • 执行 requestAnimationFrame 回调
  • 执行 IntersectionObserver 回调,该方法用于判断元素是否可见,可以用于懒加载上,但是兼容性不好
  • 更新界面
  • 以上就是一帧中可能会做的事情。如果在一帧中有空闲时间,就会去执行 requestIdleCallback 回调

常见的引起重绘的属性

  • color
  • border-style
  • visibility
  • background
  • text-decoration
  • background-image
  • background-position
  • background-repeat
  • outline-color
  • outline
  • outline-style
  • border-radius
  • outline-width
  • box-shadow
  • background-size

3.4 常见引起回流属性和方法

任何会改变元素几何信息(元素的位置和尺寸大小)的操作,都会触发重排,下面列一些栗子

  • 添加或者删除可见的DOM元素;
  • 元素尺寸改变——边距、填充、边框、宽度和高度
  • 内容变化,比如用户在input框中输入文字
  • 浏览器窗口尺寸改变——resize事件发生时
  • 计算 offsetWidthoffsetHeight 属性
  • 设置 style 属性的值

回流影响的范围

由于浏览器渲染界面是基于流失布局模型的,所以触发重排时会对周围DOM重新排列,影响的范围有两种

  • 全局范围:从根节点html开始对整个渲染树进行重新布局。
  • 局部范围:对渲染树的某部分或某一个渲染对象进行重新布局

全局范围回流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body>
  <div class="hello">
    <h4>hello</h4>
    <p><strong>Name:</strong>BDing</p>
    <h5>male</h5>
    <ol>
      <li>coding</li>
      <li>loving</li>
    </ol>
  </div>
</body>

p节点上发生reflow时,hellobody也会重新渲染,甚至h5ol都会收到影响

局部范围回流

用局部布局来解释这种现象:把一个dom的宽高之类的几何信息定死,然后在dom内部触发重排,就只会重新渲染该dom内部的元素,而不会影响到外界

3.5 减少重绘和回流

使用 translate 替代 top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div class="test"></div>
<style>
    .test {
        position: absolute;
        top: 10px;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red;
    }
</style>
<script>
    setTimeout(() => {
        // 引起回流
        document.querySelector('.test').style.top = '100px'
    }, 1000)
</script>
  • 使用 visibility 替换 display: none ,因为前者只会引起重绘,后者会引发回流(改变了布局)
  • DOM 离线后修改,比如:先把 DOMdisplay:none (有一次 Reflow),然后你修改100次,然后再把它显示出来
  • 不要把 DOM 结点的属性值放在一个循环里当成循环里的变量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for(let i = 0; i < 1000; i  ) {
    // 获取 offsetTop 会导致回流,因为需要去获取正确的值
    console.log(document.querySelector('.test').style.offsetTop)
}
  • 不要使用 table 布局,可能很小的一个小改动会造成整个 table 的重新布局
  • 动画实现的速度的选择,动画速度越快,回流次数越多,也可以选择使用 requestAnimationFrame
  • CSS选择符从右往左匹配查找,避免 DOM深度过深
  • 将频繁运行的动画变为图层,图层能够阻止该节点回流影响别的元素。比如对于 video标签,浏览器会自动将该节点变为图层。
imgimg
imgimg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代码输出结果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function foo() {
  console.log( this.a );
}

function doFoo() {
  foo();
}

var obj = {
  a: 1,
  doFoo: doFoo
};

var a = 2; 
obj.doFoo()

输出结果:2

在Javascript中,this指向函数执行时的当前对象。在执行foo的时候,执行环境就是doFoo函数,执行环境为全局。所以,foo中的this是指向window的,所以会打印出2。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深拷贝浅拷贝

代码语言:typescript复制
浅拷贝:浅拷贝通过ES6新特性Object.assign()或者通过扩展运算法...来达到浅拷贝的目的,浅拷贝修改
副本,不会影响原数据,但缺点是浅拷贝只能拷贝第一层的数据,且都是值类型数据,如果有引用型数据,修改
副本会影响原数据。

深拷贝:通过利用JSON.parse(JSON.stringify())来实现深拷贝的目的,但利用JSON拷贝也是有缺点的,
当要拷贝的数据中含有undefined/function/symbol类型是无法进行拷贝的,当然我们想项目开发中需要
深拷贝的数据一般不会含有以上三种类型,如有需要可以自己在封装一个函数来实现。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前端储存的⽅式有哪些?

  • cookies: 在HTML5标准前本地储存的主要⽅式,优点是兼容性好,请求头⾃带cookie⽅便,缺点是⼤⼩只有4k,⾃动请求头加⼊cookie浪费流量,每个domain限制20个cookie,使⽤起来麻烦,需要⾃⾏封装;
  • localStorage:HTML5加⼊的以键值对(Key-Value)为标准的⽅式,优点是操作⽅便,永久性储存(除⾮⼿动删除),⼤⼩为5M,兼容IE8 ;
  • sessionStorage:与localStorage基本类似,区别是sessionStorage当⻚⾯关闭后会被清理,⽽且与cookie、localStorage不同,他不能在所有同源窗⼝中共享,是会话级别的储存⽅式;
  • Web SQL:2010年被W3C废弃的本地数据库数据存储⽅案,但是主流浏览器(⽕狐除外)都已经有了相关的实现,web sql类似于SQLite,是真正意义上的关系型数据库,⽤sql进⾏操作,当我们⽤JavaScript时要进⾏转换,较为繁琐;
  • IndexedDB: 是被正式纳⼊HTML5标准的数据库储存⽅案,它是NoSQL数据库,⽤键值对进⾏储存,可以进⾏快速读取操作,⾮常适合web场景,同时⽤JavaScript进⾏操作会⾮常便。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寄生组合继承

题目描述:实现一个你认为不错的 js 继承方式

实现代码如下: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function Parent(name) {
  this.name = name;
  this.say = () => {
    console.log(111);
  };
}
Parent.prototype.play = () => {
  console.log(222);
};
function Children(name) {
  Parent.call(this);
  this.name = name;
}
Children.prototype = Object.create(Parent.prototype);
Children.prototype.constructor = Children;
// let child = new Children("111");
// // console.log(child.name);
// // child.say();
// // child.play();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DNS同时使用TCP和UDP协议?

DNS占用53号端口,同时使用TCP和UDP协议。 (1)在区域传输的时候使用TCP协议

  • 辅域名服务器会定时(一般3小时)向主域名服务器进行查询以便了解数据是否有变动。如有变动,会执行一次区域传送,进行数据同步。区域传送使用TCP而不是UDP,因为数据同步传送的数据量比一个请求应答的数据量要多得多。
  • TCP是一种可靠连接,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2)在域名解析的时候使用UDP协议

  • 客户端向DNS服务器查询域名,一般返回的内容都不超过512字节,用UDP传输即可。不用经过三次握手,这样DNS服务器负载更低,响应更快。理论上说,客户端也可以指定向DNS服务器查询时用TCP,但事实上,很多DNS服务器进行配置的时候,仅支持UDP查询包。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AJAX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const getJSON = function(url)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const xhr = XMLHttp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xhr.open('GET', url, false);
        xhr.setRequestHeader('Accept', 'application/json');
        xhr.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if (xhr.readyState !== 4) return;
            if (xhr.status === 200 || xhr.status === 304) {
                resolve(xhr.responseText);
            } else {
                reject(new Error(xhr.responseText));
            }
        }
        xhr.send();
    })
}

实现数组原型方法

forEach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Array.prototype.forEach2 = function(callback, thisArg) {
    if (this == null) {
        throw new TypeError('this is null or not defined')
    }
    if (typeof callback !== "function") {
        throw new TypeError(callback   ' is not a function')
    }
    const O = Object(this)  // this 就是当前的数组
    const len = O.length >>> 0  // 后面有解释
    let k = 0
    while (k < len) {
        if (k in O) {
            callback.call(thisArg, O[k], k, O);
        }
        k  ;
    }
}

O.length >>> 0 是什么操作?就是无符号右移 0 位,那有什么意义嘛?就是为了保证转换后的值为正整数。其实底层做了 2 层转换,第一是非 number 转成 number 类型,第二是将 number 转成 Uint32 类型

map

基于 forEach 的实现能够很容易写出 map 的实现:

代码语言:shell复制
- Array.prototype.forEach2 = function(callback, thisArg) {
  Array.prototype.map2 = function(callback, thisArg) {
    if (this == null) {
        throw new TypeError('this is null or not defined')
    }
    if (typeof callback !== "function") {
        throw new TypeError(callback   ' is not a function')
    }
    const O = Object(this)
    const len = O.length >>> 0
-   let k = 0
    let k = 0, res = []
    while (k < len) {
        if (k in O) {
-           callback.call(thisArg, O[k], k, O);
            res[k] = callback.call(thisArg, O[k], k, O);
        }
        k  ;
    }
    return res
}

filter

同样,基于 forEach 的实现能够很容易写出 filter 的实现:

代码语言:shell复制
- Array.prototype.forEach2 = function(callback, thisArg) {
  Array.prototype.filter2 = function(callback, thisArg) {
    if (this == null) {
        throw new TypeError('this is null or not defined')
    }
    if (typeof callback !== "function") {
        throw new TypeError(callback   ' is not a function')
    }
    const O = Object(this)
    const len = O.length >>> 0
-   let k = 0
    let k = 0, res = []
    while (k < len) {
        if (k in O) {
-           callback.call(thisArg, O[k], k, O);
            if (callback.call(thisArg, O[k], k, O)) {
                res.push(O[k])                
            }
        }
        k  ;
    }
    return res
}

some

同样,基于 forEach 的实现能够很容易写出 some 的实现:

代码语言:shell复制
- Array.prototype.forEach2 = function(callback, thisArg) {
  Array.prototype.some2 = function(callback, thisArg) {
    if (this == null) {
        throw new TypeError('this is null or not defined')
    }
    if (typeof callback !== "function") {
        throw new TypeError(callback   ' is not a function')
    }
    const O = Object(this)
    const len = O.length >>> 0
    let k = 0
    while (k < len) {
        if (k in O) {
-           callback.call(thisArg, O[k], k, O);
            if (callback.call(thisArg, O[k], k, O)) {
                return true
            }
        }
        k  ;
    }
    return false
}

reduce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Array.prototype.reduce2 = function(callback, initialValue) {
    if (this == null) {
        throw new TypeError('this is null or not defined')
    }
    if (typeof callback !== "function") {
        throw new TypeError(callback   ' is not a function')
    }
    const O = Object(this)
    const len = O.length >>> 0
    let k = 0, acc

    if (arguments.length > 1) {
        acc = initialValue
    } else {
        // 没传入初始值的时候,取数组中第一个非 empty 的值为初始值
        while (k < len && !(k in O)) {
            k  
        }
        if (k > len) {
            throw new TypeError( 'Reduce of empty array with no initial value' );
        }
        acc = O[k  ]
    }
    while (k < len) {
        if (k in O) {
            acc = callback(acc, O[k], k, O)
        }
        k  
    }
    return acc
}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Compositon api

Composition API也叫组合式API,是Vue3.x的新特性。

通过创建 Vue 组件,我们可以将接口的可重复部分及其功能提取到可重用的代码段中。仅此一项就可以使我们的应用程序在可维护性和灵活性方面走得更远。然而,我们的经验已经证明,光靠这一点可能是不够的,尤其是当你的应用程序变得非常大的时候——想想几百个组件。在处理如此大的应用程序时,共享和重用代码变得尤为重要

  • Vue2.0中,随着功能的增加,组件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维护,而难以维护的根本原因是Vue的API设计迫使开发者使用watch,computed,methods选项组织代码,而不是实际的业务逻辑。
  • 另外Vue2.0缺少一种较为简洁的低成本的机制来完成逻辑复用,虽然可以minxis完成逻辑复用,但是当mixin变多的时候,会使得难以找到对应的data、computed或者method来源于哪个mixin,使得类型推断难以进行。
  • 所以Composition API的出现,主要是也是为了解决Option API带来的问题,第一个是代码组织问题,Compostion API可以让开发者根据业务逻辑组织自己的代码,让代码具备更好的可读性和可扩展性,也就是说当下一个开发者接触这一段不是他自己写的代码时,他可以更好的利用代码的组织反推出实际的业务逻辑,或者根据业务逻辑更好的理解代码。
  • 第二个是实现代码的逻辑提取与复用,当然mixin也可以实现逻辑提取与复用,但是像前面所说的,多个mixin作用在同一个组件时,很难看出property是来源于哪个mixin,来源不清楚,另外,多个mixinproperty存在变量命名冲突的风险。而Composition API刚好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通俗的讲:

没有Composition API之前vue相关业务的代码需要配置到option的特定的区域,中小型项目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大型项目中会导致后期的维护性比较复杂,同时代码可复用性不高。Vue3.x中的composition-api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生的

compositon api提供了以下几个函数:

  • setup
  • ref
  • reactive
  • watchEffect
  • watch
  • computed
  • toRefs
  • 生命周期的hooks

都说Composition API与React Hook很像,说说区别

从React Hook的实现角度看,React Hook是根据useState调用的顺序来确定下一次重渲染时的state是来源于哪个useState,所以出现了以下限制

  • 不能在循环、条件、嵌套函数中调用Hook
  • 必须确保总是在你的React函数的顶层调用Hook
  • useEffect、useMemo等函数必须手动确定依赖关系

而Composition API是基于Vue的响应式系统实现的,与React Hook的相比

  • 声明在setup函数内,一次组件实例化只调用一次setup,而React Hook每次重渲染都需要调用Hook,使得React的GC比Vue更有压力,性能也相对于Vue来说也较慢
  • Compositon API的调用不需要顾虑调用顺序,也可以在循环、条件、嵌套函数中使用
  • 响应式系统自动实现了依赖收集,进而组件的部分的性能优化由Vue内部自己完成,而React Hook需要手动传入依赖,而且必须必须保证依赖的顺序,让useEffectuseMemo等函数正确的捕获依赖变量,否则会由于依赖不正确使得组件性能下降。

虽然Compositon API看起来比React Hook好用,但是其设计思想也是借鉴React Hook的。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HTTP之URL

  • URI 是用来唯一标记服务器上资源的一个字符串,通常也称为 URL;
  • URI 通常由 schemehost:portpathquery 四个部分组成,有的可以省略;
  • scheme 叫“方案名”或者“协议名”,表示资源应该使用哪种协议来访问;
  • host:port”表示资源所在的主机名和端口号;
  • path 标记资源所在的位置;
  • query 表示对资源附加的额外要求;
  • URI 里对“@&/”等特殊字符和汉字必须要做编码,否则服务器收到 HTTP报文后会无法正确处理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absolute与fixed共同点与不同点

共同点:

  • 改变行内元素的呈现方式,将display置为inline-block
  • 使元素脱离普通文档流,不再占据文档物理空间
  • 覆盖非定位文档元素

不同点:

  • abuselute与fixed的根元素不同,abuselute的根元素可以设置,fixed根元素是浏览器。
  • 在有滚动条的页面中,absolute会跟着父元素进行移动,fixed固定在页面的具体位置。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代码输出结果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Promise.resolve().then(() => {
  return new Error('error!!!')
}).then(res => {
  console.log("then: ", res)
}).catch(err => {
  console.log("catch: ", err)
})

输出结果如下: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then: " "Error: error!!!"

返回任意一个非 promise 的值都会被包裹成 promise 对象,因此这里的return new Error('error!!!')也被包裹成了return Promise.resolve(new Error('error!!!')),因此它会被then捕获而不是catch。

----问题知识点分割线----

AJAX

实现:利用 XMLHttpRequest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 get
const getJSON = (url) =>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let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 open 方法用于指定 HTTP 请求的参数: method, url, async(是否异步,默认true)
        xhr.open("GET", url, false);
        xhr.setRequestHeader('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onreadystatechange 属性指向一个监听函数。
        // readystatechange 事件发生时(实例的readyState属性变化),就会执行这个属性。
        xhr.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4 表示服务器返回的数据已经完全接收,或者本次接收已经失败
            if(xhr.readyState !== 4) return;
            // 请求成功,基本上只有2xx和304的状态码,表示服务器返回是正常状态
            if(xhr.status === 200 || xhr.status === 304) {
                // responseText 属性返回从服务器接收到的字符串
                resolve(xhr.responseText);
            }
            // 请求失败
            else {
                reject(new Error(xhr.responseText));
            }
        }
        xhr.send();
    });
}

// post
const postJSON = (url, data) =>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let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open("POST", url);
        xhr.setRequestHeader('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xhr.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if(xhr.readyState !== 4) return;
            if(xhr.status === 200 || xhr.status === 304) {
                resolve(xhr.responseText);
            }
            else {
                reject(new Error(xhr.responseText));
            }
        }
        xhr.send(data);
    });
}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