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前端常见面试题(附答案)

2022-09-12 08:54:37 浏览数 (2)

对HTML语义化的理解

语义化是指根据内容的结构化(内容语义化),选择合适的标签(代码语义化)。通俗来讲就是用正确的标签做正确的事情。

语义化的优点如下:

  • 对机器友好,带有语义的文字表现力丰富,更适合搜索引擎的爬虫爬取有效信息,有利于SEO。除此之外,语义类还支持读屏软件,根据文章可以自动生成目录;
  • 对开发者友好,使用语义类标签增强了可读性,结构更加清晰,开发者能清晰的看出网页的结构,便于团队的开发与维护。

常见的语义化标签:

代码语言:html复制
<header></header>  头部

<nav></nav>  导航栏

<section></section>  区块(有语义化的div)

<main></main>  主要区域

<article></article>  主要内容

<aside></aside>  侧边栏

<footer></footer>  底部

画一条0.5px的线

  • 采用transform: scale()的方式,该方法用来定义元素的2D 缩放转换:
代码语言:css复制
transform: scale(0.5,0.5);
  • 采用meta viewport的方式
代码语言:css复制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0.5, minimum-scale=0.5, maximum-scale=0.5"/>

这样就能缩放到原来的0.5倍,如果是1px那么就会变成0.5px。viewport只针对于移动端,只在移动端上才能看到效果

行内元素有哪些?块级元素有哪些? 空(void)元素有那些?

  • 行内元素有:a b span img input select strong
  • 块级元素有:div ul ol li dl dt dd h1 h2 h3 h4 h5 h6 p

空元素,即没有内容的HTML元素。空元素是在开始标签中关闭的,也就是空元素没有闭合标签:

  • 常见的有:<br><hr><img><input><link><meta>
  • 鲜见的有:<area><base><col><colgroup><command><embed><keygen><param><source><track><wbr>

Canvas和SVG的区别

(1)SVG: SVG可缩放矢量图形(Scalable Vector Graphics)是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描述的2D图形的语言,SVG基于XML就意味着SVG DOM中的每个元素都是可用的,可以为某个元素附加Javascript事件处理器。在 SVG 中,每个被绘制的图形均被视为对象。如果 SVG 对象的属性发生变化,那么浏览器能够自动重现图形。

其特点如下:

  • 不依赖分辨率
  • 支持事件处理器
  • 最适合带有大型渲染区域的应用程序(比如谷歌地图)
  • 复杂度高会减慢渲染速度(任何过度使用 DOM 的应用都不快)
  • 不适合游戏应用

(2)Canvas: Canvas是画布,通过Javascript来绘制2D图形,是逐像素进行渲染的。其位置发生改变,就会重新进行绘制。

其特点如下:

  • 依赖分辨率
  • 不支持事件处理器
  • 弱的文本渲染能力
  • 能够以 .png 或 .jpg 格式保存结果图像
  • 最适合图像密集型的游戏,其中的许多对象会被频繁重绘

注:矢量图,也称为面向对象的图像或绘图图像,在数学上定义为一系列由线连接的点。矢量文件中的图形元素称为对象。每个对象都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实体,它具有颜色、形状、轮廓、大小和屏幕位置等属性。

常见的图片格式及使用场景

(1)BMP,是无损的、既支持索引色也支持直接色的点阵图。这种图片格式几乎没有对数据进行压缩,所以BMP格式的图片通常是较大的文件。

(2)GIF是无损的、采用索引色的点阵图。采用LZW压缩算法进行编码。文件小,是GIF格式的优点,同时,GIF格式还具有支持动画以及透明的优点。但是GIF格式仅支持8bit的索引色,所以GIF格式适用于对色彩要求不高同时需要文件体积较小的场景。

(3)JPEG是有损的、采用直接色的点阵图。JPEG的图片的优点是采用了直接色,得益于更丰富的色彩,JPEG非常适合用来存储照片,与GIF相比,JPEG不适合用来存储企业Logo、线框类的图。因为有损压缩会导致图片模糊,而直接色的选用,又会导致图片文件较GIF更大。

(4)PNG-8是无损的、使用索引色的点阵图。PNG是一种比较新的图片格式,PNG-8是非常好的GIF格式替代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的使用PNG-8而不是GIF,因为在相同的图片效果下,PNG-8具有更小的文件体积。除此之外,PNG-8还支持透明度的调节,而GIF并不支持。除非需要动画的支持,否则没有理由使用GIF而不是PNG-8。

(5)PNG-24是无损的、使用直接色的点阵图。PNG-24的优点在于它压缩了图片的数据,使得同样效果的图片,PNG-24格式的文件大小要比BMP小得多。当然,PNG24的图片还是要比JPEG、GIF、PNG-8大得多。

(6)SVG是无损的矢量图。SVG是矢量图意味着SVG图片由直线和曲线以及绘制它们的方法组成。当放大SVG图片时,看到的还是线和曲线,而不会出现像素点。SVG图片在放大时,不会失真,所以它适合用来绘制Logo、Icon等。

(7)WebP是谷歌开发的一种新图片格式,WebP是同时支持有损和无损压缩的、使用直接色的点阵图。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它是为Web而生的,什么叫为Web而生呢?就是说相同质量的图片,WebP具有更小的文件体积。现在网站上充满了大量的图片,如果能够降低每一个图片的文件大小,那么将大大减少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量,进而降低访问延迟,提升访问体验。目前只有Chrome浏览器和Opera浏览器支持WebP格式,兼容性不太好。

  • 在无损压缩的情况下,相同质量的WebP图片,文件大小要比PNG小26%;
  • 在有损压缩的情况下,具有相同图片精度的WebP图片,文件大小要比JPEG小25%~34%;
  • WebP图片格式支持图片透明度,一个无损压缩的WebP图片,如果要支持透明度只需要22%的格外文件大小。

什么是原型什么是原型链?

代码语言:html复制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Document</title>
</head>
<body>

</body>
<script>
    function Person () {    }    var person  = new Person();    person.name = 'Kevin';    console.log(person.name) // Kevin

    // prototype
    function Person () {    }    Person.prototype.name = 'Kevin';    var person1 = new Person();    var person2 = new Person();    console.log(person1.name)// Kevin
    console.log(person2.name)// Kevin

    // __proto__
    function Person () {    }    var person = new Person();    console.log(person.__proto__ === Person.prototype) // true

    //constructor
    function Person() {    }    console.log(Person === Person.prototype.constructor) // true

    //综上所述
    function Person () {    }    var person = new Person()    console.log(person.__proto__ == Person.prototype) // true
    console.log(Person.prototype.constructor == Person) // true
    //顺便学习一下ES5得方法,可以获得对象得原型
    console.log(Object.getPrototypeOf(person) === Person.prototype) // true

    //实例与原型
    function Person () {    }    Person.prototype.name = 'Kevin';    var person = new Person();    person.name = 'Daisy';    console.log(person.name) // Daisy
    delete person.name;    console.log(person.name) // Kevin

    //原型得原型
    var obj = new Object();    obj.name = 'Kevin',    console.log(obj.name) //Kevin

     //原型链
     console.log(Object.prototype.__proto__ === null) //true
     // null 表示"没用对象" 即该处不应该有值

     // 补充
     function Person() {     }     var person = new Person()     console.log(person.constructor === Person) // true
     //当获取person.constructor时,其实person中并没有constructor属性,当不能读取到constructor属性时,会从person的原型
     //也就是Person.prototype中读取时,正好原型中有该属性,所以
     person.constructor === Person.prototype.constructor

     //__proto__
     //其次是__proto__,绝大部分浏览器都支持这个非标准的方法访问原型,然而它并不存在于Person.prototype中,实际上,它
     // 是来自与Object.prototype,与其说是一个属性,不如说是一个getter/setter,当使用obj.__proto__时,可以理解成返回了
     // Object.getPrototypeOf(obj)
     总结:          1、当一个对象查找属性和方法时会从自身查找,如果查找不到则会通过__proto__指向被实例化的构造函数的prototype     2、隐式原型也是一个对象,是指向我们构造函数的原型     3、除了最顶层的Object对象没有__proto_,其他所有的对象都有__proto__,这是隐式原型     4、隐式原型__proto__的作用是让对象通过它来一直往上查找属性或方法,直到找到最顶层的Object的__proto__属性,它的值是null,这个查找的过程就是原型链



</script>
</html>

ES6新特性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1.ES6引入来严格模式
    变量必须声明后在使用
    函数的参数不能有同名属性, 否则报错
    不能使用with语句 (说实话我基本没用过)
    不能对只读属性赋值, 否则报错
    不能使用前缀0表示八进制数,否则报错 (说实话我基本没用过)
    不能删除不可删除的数据, 否则报错
    不能删除变量delete prop, 会报错, 只能删除属性delete global[prop]
    eval不会在它的外层作用域引入变量
    eval和arguments不能被重新赋值
    arguments不会自动反映函数参数的变化
    不能使用arguments.caller (说实话我基本没用过)
    不能使用arguments.callee (说实话我基本没用过)
    禁止this指向全局对象
    不能使用fn.caller和fn.arguments获取函数调用的堆栈 (说实话我基本没用过)
    增加了保留字(比如protected、static和interface)

2.关于let和const新增的变量声明

3.变量的解构赋值

4.字符串的扩展
    includes():返回布尔值,表示是否找到了参数字符串。
    startsWith():返回布尔值,表示参数字符串是否在原字符串的头部。
    endsWith():返回布尔值,表示参数字符串是否在原字符串的尾部。
5.数值的扩展
    Number.isFinite()用来检查一个数值是否为有限的(finite)。
    Number.isNaN()用来检查一个值是否为NaN。
6.函数的扩展
    函数参数指定默认值
7.数组的扩展
    扩展运算符
8.对象的扩展
    对象的解构
9.新增symbol数据类型

10.Set 和 Map 数据结构 
    ES6 提供了新的数据结构 Set。它类似于数组,但是成员的值都是唯一的,没有重复的值。 Set 本身是一个构造函数,用来生成 Set 数据结构。

    Map它类似于对象,也是键值对的集合,但是“键”的范围不限于字符串,各种类型的值(包括对象)都可以当作键。
11.Proxy
    Proxy 可以理解成,在目标对象之前架设一层“拦截”,外界对该对象的访问
    都必须先通过这层拦截,因此提供了一种机制,可以对外界的访问进行过滤和改写。
    Proxy 这个词的原意是代理,用在这里表示由它来“代理”某些操作,可以译为“代理器”。
    Vue3.0使用了proxy
12.Promise
    Promise 是异步编程的一种解决方案,比传统的解决方案——回调函数和事件——更合理和更强大。
    特点是:
        对象的状态不受外界影响。
        一旦状态改变,就不会再变,任何时候都可以得到这个结果。
13.async 函数 
    async函数对 Generator 函数的区别:
    (1)内置执行器。
    Generator 函数的执行必须靠执行器,而async函数自带执行器。也就是说,async函数的执行,与普通函数一模一样,只要一行。
    (2)更好的语义。
    async和await,比起星号和yield,语义更清楚了。async表示函数里有异步操作,await表示紧跟在后面的表达式需要等待结果。
    (3)正常情况下,await命令后面是一个 Promise 对象。如果不是,会被转成一个立即resolve的 Promise 对象。
    (4)返回值是 Promise。
    async函数的返回值是 Promise 对象,这比 Generator 函数的返回值是 Iterator 对象方便多了。你可以用then方法指定下一步的操作。
14.Class 
    class跟let、const一样:不存在变量提升、不能重复声明...
    ES6 的class可以看作只是一个语法糖,它的绝大部分功能
    ES5 都可以做到,新的class写法只是让对象原型的写法更加清晰、更像面向对象编程的语法而已。
15.Module
    ES6 的模块自动采用严格模式,不管你有没有在模块头部加上"use strict";。
    import和export命令以及export和export default的区别

当在浏览器中输入 Google.com 并且按下回车之后发生了什么?

(1)解析URL: 首先会对 URL 进行解析,分析所需要使用的传输协议和请求的资源的路径。如果输入的 URL 中的协议或者主机名不合法,将会把地址栏中输入的内容传递给搜索引擎。如果没有问题,浏览器会检查 URL 中是否出现了非法字符,如果存在非法字符,则对非法字符进行转义后再进行下一过程。

(2)缓存判断: 浏览器会判断所请求的资源是否在缓存里,如果请求的资源在缓存里并且没有失效,那么就直接使用,否则向服务器发起新的请求。

(3)DNS解析: 下一步首先需要获取的是输入的 URL 中的域名的 IP 地址,首先会判断本地是否有该域名的 IP 地址的缓存,如果有则使用,如果没有则向本地 DNS 服务器发起请求。本地 DNS 服务器也会先检查是否存在缓存,如果没有就会先向根域名服务器发起请求,获得负责的顶级域名服务器的地址后,再向顶级域名服务器请求,然后获得负责的权威域名服务器的地址后,再向权威域名服务器发起请求,最终获得域名的 IP 地址后,本地 DNS 服务器再将这个 IP 地址返回给请求的用户。用户向本地 DNS 服务器发起请求属于递归请求,本地 DNS 服务器向各级域名服务器发起请求属于迭代请求。

(4)获取MAC地址: 当浏览器得到 IP 地址后,数据传输还需要知道目的主机 MAC 地址,因为应用层下发数据给传输层,TCP 协议会指定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然后下发给网络层。网络层会将本机地址作为源地址,获取的 IP 地址作为目的地址。然后将下发给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发送需要加入通信双方的 MAC 地址,本机的 MAC 地址作为源 MAC 地址,目的 MAC 地址需要分情况处理。通过将 IP 地址与本机的子网掩码相与,可以判断是否与请求主机在同一个子网里,如果在同一个子网里,可以使用 APR 协议获取到目的主机的 MAC 地址,如果不在一个子网里,那么请求应该转发给网关,由它代为转发,此时同样可以通过 ARP 协议来获取网关的 MAC 地址,此时目的主机的 MAC 地址应该为网关的地址。

(5)TCP三次握手: 下面是 TCP 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的过程,首先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 SYN 连接请求报文段和一个随机序号,服务端接收到请求后向服务器端发送一个 SYN ACK报文段,确认连接请求,并且也向客户端发送一个随机序号。客户端接收服务器的确认应答后,进入连接建立的状态,同时向服务器也发送一个ACK 确认报文段,服务器端接收到确认后,也进入连接建立状态,此时双方的连接就建立起来了。

(6)HTTPS握手: 如果使用的是 HTTPS 协议,在通信前还存在 TLS 的一个四次握手的过程。首先由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使用的协议的版本号、一个随机数和可以使用的加密方法。服务器端收到后,确认加密的方法,也向客户端发送一个随机数和自己的数字证书。客户端收到后,首先检查数字证书是否有效,如果有效,则再生成一个随机数,并使用证书中的公钥对随机数加密,然后发送给服务器端,并且还会提供一个前面所有内容的 hash 值供服务器端检验。服务器端接收后,使用自己的私钥对数据解密,同时向客户端发送一个前面所有内容的 hash 值供客户端检验。这个时候双方都有了三个随机数,按照之前所约定的加密方法,使用这三个随机数生成一把秘钥,以后双方通信前,就使用这个秘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后再传输。

(7)返回数据: 当页面请求发送到服务器端后,服务器端会返回一个 html 文件作为响应,浏览器接收到响应后,开始对 html 文件进行解析,开始页面的渲染过程。

(8)页面渲染: 浏览器首先会根据 html 文件构建 DOM 树,根据解析到的 css 文件构建 CSSOM 树,如果遇到 script 标签,则判端是否含有 defer 或者 async 属性,要不然 script 的加载和执行会造成页面的渲染的阻塞。当 DOM 树和 CSSOM 树建立好后,根据它们来构建渲染树。渲染树构建好后,会根据渲染树来进行布局。布局完成后,最后使用浏览器的 UI 接口对页面进行绘制。这个时候整个页面就显示出来了。

(9)TCP四次挥手: 最后一步是 TCP 断开连接的四次挥手过程。若客户端认为数据发送完成,则它需要向服务端发送连接释放请求。服务端收到连接释放请求后,会告诉应用层要释放 TCP 链接。然后会发送 ACK 包,并进入 CLOSE_WAIT 状态,此时表明客户端到服务端的连接已经释放,不再接收客户端发的数据了。但是因为 TCP 连接是双向的,所以服务端仍旧可以发送数据给客户端。服务端如果此时还有没发完的数据会继续发送,完毕后会向客户端发送连接释放请求,然后服务端便进入 LAST-ACK 状态。客户端收到释放请求后,向服务端发送确认应答,此时客户端进入 TIME-WAIT 状态。该状态会持续 2MSL(最大段生存期,指报文段在网络中生存的时间,超时会被抛弃) 时间,若该时间段内没有服务端的重发请求的话,就进入 CLOSED 状态。当服务端收到确认应答后,也便进入 CLOSED 状态。

Vue路由守卫有哪些,怎么设置,使用场景等

代码语言:text复制
常用的两个路由守卫:router.beforeEach 和 router.afterEach

每个守卫方法接收三个参数:

to: Route: 即将要进入的目标 路由对象

from: Route: 当前导航正要离开的路由

next: Function: 一定要调用该方法来 resolve 这个钩子。

在项目中,一般在beforeEach这个钩子函数中进行路由跳转的一些信息判断。
判断是否登录,是否拿到对应的路由权限等等。

说一下HTTP 3.0

HTTP/3基于UDP协议实现了类似于TCP的多路复用数据流、传输可靠性等功能,这套功能被称为QUIC协议。

  1. 流量控制、传输可靠性功能:QUIC在UDP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层来保证数据传输可靠性,它提供了数据包重传、拥塞控制、以及其他一些TCP中的特性。
  2. 集成TLS加密功能:目前QUIC使用TLS1.3,减少了握手所花费的RTT数。
  3. 多路复用:同一物理连接上可以有多个独立的逻辑数据流,实现了数据流的单独传输,解决了TCP的队头阻塞问题。
  4. 快速握手:由于基于UDP,可以实现使用0 ~ 1个RTT来建立连接。

对 CSSSprites 的理解

CSSSprites(精灵图),将一个页面涉及到的所有图片都包含到一张大图中去,然后利用CSS的 background-image,background-repeat,background-position属性的组合进行背景定位。

优点:

  • 利用CSS Sprites能很好地减少网页的http请求,从而大大提高了页面的性能,这是CSS Sprites最大的优点;
  • CSS Sprites能减少图片的字节,把3张图片合并成1张图片的字节总是小于这3张图片的字节总和。

缺点:

  • 在图片合并时,要把多张图片有序的、合理的合并成一张图片,还要留好足够的空间,防止板块内出现不必要的背景。在宽屏及高分辨率下的自适应页面,如果背景不够宽,很容易出现背景断裂;
  • CSSSprites在开发的时候相对来说有点麻烦,需要借助photoshop或其他工具来对每个背景单元测量其准确的位置。
  • 维护方面:CSS Sprites在维护的时候比较麻烦,页面背景有少许改动时,就要改这张合并的图片,无需改的地方尽量不要动,这样避免改动更多的CSS,如果在原来的地方放不下,又只能(最好)往下加图片,这样图片的字节就增加了,还要改动CSS

对盒模型的理解

CSS3中的盒模型有以下两种:标准盒子模型、IE盒子模型 盒模型都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分别是margin、border、padding和content。

标准盒模型和IE盒模型的区别在于设置width和height时,所对应的范围不同:

  • 标准盒模型的width和height属性的范围只包含了content,
  • IE盒模型的width和height属性的范围包含了border、padding和content。

可以通过修改元素的box-sizing属性来改变元素的盒模型:

  • box-sizeing: content-box表示标准盒模型(默认值)
  • box-sizeing: border-box表示IE盒模型(怪异盒模型)

HTTP协议的性能怎么样

HTTP 协议是基于 TCP/IP,并且使用了请求-应答的通信模式,所以性能的关键就在这两点里。

  • 长连接

HTTP协议有两种连接模式,一种是持续连接,一种非持续连接。

(1)非持续连接指的是服务器必须为每一个请求的对象建立和维护一个全新的连接。

(2)持续连接下,TCP 连接默认不关闭,可以被多个请求复用。采用持续连接的好处是可以避免每次建立 TCP 连接三次握手时所花费的时间。

对于不同版本的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

  • 在HTTP/1.0 每发起一个请求,都要新建一次 TCP 连接(三次握手),而且是串行请求,做了无畏的 TCP 连接建立和断开,增加了通信开销。该版本使用的非持续的连接,但是可以在请求时,加上 Connection: keep-a live 来要求服务器不要关闭 TCP 连接。
  • 在HTTP/1.1 提出了长连接的通信方式,也叫持久连接。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减少了 TCP 连接的重复建立和断开所造成的额外开销,减轻了服务器端的负载。该版本及以后版本默认采用的是持续的连接。目前对于同一个域,大多数浏览器支持同时建立 6 个持久连接。
  • 管道网络传输

HTTP/1.1 采用了长连接的方式,这使得管道(pipeline)网络传输成为了可能。

管道(pipeline)网络传输是指:可以在同一个 TCP 连接里面,客户端可以发起多个请求,只要第一个请求发出去了,不必等其回来,就可以发第二个请求出去,可以减少整体的响应时间。但是服务器还是按照顺序回应请求。如果前面的回应特别慢,后面就会有许多请求排队等着。这称为队头堵塞。

  • 队头堵塞

HTTP 传输的报文必须是一发一收,但是,里面的任务被放在一个任务队列中串行执行,一旦队首的请求处理太慢,就会阻塞后面请求的处理。这就是HTTP队头阻塞问题。

队头阻塞的解决方案: (1)并发连接:对于一个域名允许分配多个长连接,那么相当于增加了任务队列,不至于一个队伍的任务阻塞其它所有任务。

(2)域名分片:将域名分出很多二级域名,它们都指向同样的一台服务器,能够并发的长连接数变多,解决了队头阻塞的问题。

UDP协议为什么不可靠?

UDP在传输数据之前不需要先建立连接,远地主机的运输层在接收到UDP报文后,不需要确认,提供不可靠交付。总结就以下四点:

  • 不保证消息交付:不确认,不重传,无超时
  • 不保证交付顺序:不设置包序号,不重排,不会发生队首阻塞
  • 不跟踪连接状态:不必建立连接或重启状态机
  • 不进行拥塞控制:不内置客户端或网络反馈机制

文档声明(Doctype)和<!Doctype html>有何作用? 严格模式与混杂模式如何区分?它们有何意义?

文档声明的作用: 文档声明是为了告诉浏览器,当前HTML文档使用什么版本的HTML来写的,这样浏览器才能按照声明的版本来正确的解析。

的作用:<!doctype html> 的作用就是让浏览器进入标准模式,使用最新的 HTML5 标准来解析渲染页面;如果不写,浏览器就会进入混杂模式,我们需要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严格模式与混杂模式的区分:

  • 严格模式: 又称为标准模式,指浏览器按照W3C标准解析代码;
  • 混杂模式: 又称怪异模式、兼容模式,是指浏览器用自己的方式解析代码。混杂模式通常模拟老式浏览器的行为,以防止老站点无法工作;

区分:网页中的DTD,直接影响到使用的是严格模式还是浏览模式,可以说DTD的使用与这两种方式的区别息息相关。

  • 如果文档包含严格的DOCTYPE ,那么它一般以严格模式呈现(严格 DTD ——严格模式);
  • 包含过渡 DTDURIDOCTYPE ,也以严格模式呈现,但有过渡 DTD 而没有 URI (统一资源标识符,就是声明最后的地址)会导致页面以混杂模式呈现(有 URI 的过渡 DTD ——严格模式;没有 URI 的过渡 DTD ——混杂模式);
  • DOCTYPE 不存在或形式不正确会导致文档以混杂模式呈现(DTD不存在或者格式不正确——混杂模式);
  • HTML5 没有 DTD ,因此也就没有严格模式与混杂模式的区别,HTML5 有相对宽松的 法,实现时,已经尽可能大的实现了向后兼容(HTML5 没有严格和混杂之分)。

总之,严格模式让各个浏览器统一执行一套规范兼容模式保证了旧网站的正常运行。

GET和POST的请求的区别

Post 和 Get 是 HTTP 请求的两种方法,其区别如下:

  • 应用场景: GET 请求是一个幂等的请求,一般 Get 请求用于对服务器资源不会产生影响的场景,比如说请求一个网页的资源。而 Post 不是一个幂等的请求,一般用于对服务器资源会产生影响的情景,比如注册用户这一类的操作。
  • 是否缓存: 因为两者应用场景不同,浏览器一般会对 Get 请求缓存,但很少对 Post 请求缓存。
  • 发送的报文格式: Get 请求的报文中实体部分为空,Post 请求的报文中实体部分一般为向服务器发送的数据。
  • 安全性: Get 请求可以将请求的参数放入 url 中向服务器发送,这样的做法相对于 Post 请求来说是不太安全的,因为请求的 url 会被保留在历史记录中。
  • 请求长度: 浏览器由于对 url 长度的限制,所以会影响 get 请求发送数据时的长度。这个限制是浏览器规定的,并不是 RFC 规定的。
  • 参数类型: post 的参数传递支持更多的数据类型。

TC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1)三次握手

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其实就是指建立一个TCP连接时,需要客户端和服务器总共发送3个包。进行三次握手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确认双方的接收能力和发送能力是否正常、指定自己的初始化序列号为后面的可靠性传送做准备。实质上其实就是连接服务器指定端口,建立TCP连接,并同步连接双方的序列号和确认号,交换TCP窗口大小信息。

刚开始客户端处于 Closed 的状态,服务端处于 Listen 状态。

  •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给服务端发一个 SYN 报文,并指明客户端的初始化序列号 ISN,此时客户端处于 SYN_SEND 状态。

首部的同步位SYN=1,初始序号seq=x,SYN=1的报文段不能携带数据,但要消耗掉一个序号。

  •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 SYN 报文之后,会以自己的 SYN 报文作为应答,并且也是指定了自己的初始化序列号 ISN。同时会把客户端的 ISN 1 作为ACK 的值,表示自己已经收到了客户端的 SYN,此时服务器处于 SYN_REVD 的状态。

在确认报文段中SYN=1,ACK=1,确认号ack=x 1,初始序号seq=y

  •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 SYN 报文之后,会发送一个 ACK 报文,当然,也是一样把服务器的 ISN 1 作为 ACK 的值,表示已经收到了服务端的 SYN 报文,此时客户端处于 ESTABLISHED 状态。服务器收到 ACK 报文之后,也处于 ESTABLISHED 状态,此时,双方已建立起了连接。

确认报文段ACK=1,确认号ack=y 1,序号seq=x 1(初始为seq=x,第二个报文段所以要 1),ACK报文段可以携带数据,不携带数据则不消耗序号。

那为什么要三次握手呢?两次不行吗?

  • 为了确认双方的接收能力和发送能力都正常
  • 如果是用两次握手,则会出现下面这种情况:

如客户端发出连接请求,但因连接请求报文丢失而未收到确认,于是客户端再重传一次连接请求。后来收到了确认,建立了连接。数据传输完毕后,就释放了连接,客户端共发出了两个连接请求报文段,其中第一个丢失,第二个到达了服务端,但是第一个丢失的报文段只是在某些网络结点长时间滞留了,延误到连接释放以后的某个时间才到达服务端,此时服务端误认为客户端又发出一次新的连接请求,于是就向客户端发出确认报文段,同意建立连接,不采用三次握手,只要服务端发出确认,就建立新的连接了,此时客户端忽略服务端发来的确认,也不发送数据,则服务端一致等待客户端发送数据,浪费资源。

简单来说就是以下三步:

  • 第一次握手: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连接请求报文段。该报文段中包含自身的数据通讯初始序号。请求发送后,客户端便进入 SYN-SENT 状态。
  • 第二次握手: 服务端收到连接请求报文段后,如果同意连接,则会发送一个应答,该应答中也会包含自身的数据通讯初始序号,发送完成后便进入 SYN-RECEIVED 状态。
  • 第三次握手: 当客户端收到连接同意的应答后,还要向服务端发送一个确认报文。客户端发完这个报文段后便进入 ESTABLISHED 状态,服务端收到这个应答后也进入 ESTABLISHED 状态,此时连接建立成功。

TCP 三次握手的建立连接的过程就是相互确认初始序号的过程,告诉对方,什么样序号的报文段能够被正确接收。 第三次握手的作用是客户端对服务器端的初始序号的确认。如果只使用两次握手,那么服务器就没有办法知道自己的序号是否 已被确认。同时这样也是为了防止失效的请求报文段被服务器接收,而出现错误的情况。

(2)四次挥手

刚开始双方都处于 ESTABLISHED 状态,假如是客户端先发起关闭请求。四次挥手的过程如下:

  • 第一次挥手: 客户端会发送一个 FIN 报文,报文中会指定一个序列号。此时客户端处于 FIN_WAIT1 状态。

即发出连接释放报文段(FIN=1,序号seq=u),并停止再发送数据,主动关闭TCP连接,进入FIN_WAIT1(终止等待1)状态,等待服务端的确认。

  • 第二次挥手:服务端收到 FIN 之后,会发送 ACK 报文,且把客户端的序列号值 1 作为 ACK 报文的序列号值,表明已经收到客户端的报文了,此时服务端处于 CLOSE_WAIT 状态。

即服务端收到连接释放报文段后即发出确认报文段(ACK=1,确认号ack=u 1,序号seq=v),服务端进入CLOSE_WAIT(关闭等待)状态,此时的TCP处于半关闭状态,客户端到服务端的连接释放。客户端收到服务端的确认后,进入FIN_WAIT2(终止等待2)状态,等待服务端发出的连接释放报文段。

  • 第三次挥手:如果服务端也想断开连接了,和客户端的第一次挥手一样,发给 FIN 报文,且指定一个序列号。此时服务端处于 LAST_ACK 的状态。

即服务端没有要向客户端发出的数据,服务端发出连接释放报文段(FIN=1,ACK=1,序号seq=w,确认号ack=u 1),服务端进入LAST_ACK(最后确认)状态,等待客户端的确认。

  • 第四次挥手:客户端收到 FIN 之后,一样发送一个 ACK 报文作为应答,且把服务端的序列号值 1 作为自己 ACK 报文的序列号值,此时客户端处于 TIME_WAIT 状态。需要过一阵子以确保服务端收到自己的 ACK 报文之后才会进入 CLOSED 状态,服务端收到 ACK 报文之后,就处于关闭连接了,处于 CLOSED 状态。

即客户端收到服务端的连接释放报文段后,对此发出确认报文段(ACK=1,seq=u 1,ack=w 1),客户端进入TIME_WAIT(时间等待)状态。此时TCP未释放掉,需要经过时间等待计时器设置的时间2MSL后,客户端才进入CLOSED状态。

那为什么需要四次挥手呢?

因为当服务端收到客户端的SYN连接请求报文后,可以直接发送SYN ACK报文。其中ACK报文是用来应答的,SYN报文是用来同步的。但是关闭连接时,当服务端收到FIN报文时,很可能并不会立即关闭SOCKET,所以只能先回复一个ACK报文,告诉客户端,“你发的FIN报文我收到了”。只有等到我服务端所有的报文都发送完了,我才能发送FIN报文,因此不能一起发送,故需要四次挥手。

简单来说就是以下四步:

  • 第一次挥手: 若客户端认为数据发送完成,则它需要向服务端发送连接释放请求。
  • 第二次挥手:服务端收到连接释放请求后,会告诉应用层要释放 TCP 链接。然后会发送 ACK 包,并进入 CLOSE_WAIT 状态,此时表明客户端到服务端的连接已经释放,不再接收客户端发的数据了。但是因为 TCP 连接是双向的,所以服务端仍旧可以发送数据给客户端。
  • 第三次挥手:服务端如果此时还有没发完的数据会继续发送,完毕后会向客户端发送连接释放请求,然后服务端便进入 LAST-ACK 状态。
  • 第四次挥手: 客户端收到释放请求后,向服务端发送确认应答,此时客户端进入 TIME-WAIT 状态。该状态会持续 2MSL(最大段生存期,指报文段在网络中生存的时间,超时会被抛弃) 时间,若该时间段内没有服务端的重发请求的话,就进入 CLOSED 状态。当服务端收到确认应答后,也便进入 CLOSED 状态。

TCP 使用四次挥手的原因是因为 TCP 的连接是全双工的,所以需要双方分别释放到对方的连接,单独一方的连接释放,只代 表不能再向对方发送数据,连接处于的是半释放的状态。

最后一次挥手中,客户端会等待一段时间再关闭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发送给服务器的确认报文段丢失或者出错,从而导致服务器 端不能正常关闭。

数组去重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第一种: 通过ES6新特性Set()
例如: var arr = [1, 2, 3, 1, 2]; var newArr= [...new Set(arr)]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第二种:封装函数利用 {} 和【】
function uniqueEasy(arr) {
    if(!arr instanceof Array) {
        throw Error('当前传入的不是数组')
    }
    let list = []
    let obj = {}
    arr.forEach(item => {
        if(!obj[item]) {
            list.push(item)
            obj[item] = true
        }
    })
    return list
}

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但本人项目中一般使用以上两种基本满足

src和href的区别

src和href都是用来引用外部的资源,它们的区别如下:

  • src: 表示对资源的引用,它指向的内容会嵌入到当前标签所在的位置。src会将其指向的资源下载并应⽤到⽂档内,如请求js脚本。当浏览器解析到该元素时,会暂停其他资源的下载和处理,直到将该资源加载、编译、执⾏完毕,所以⼀般js脚本会放在页面底部。
  • href: 表示超文本引用,它指向一些网络资源,建立和当前元素或本文档的链接关系。当浏览器识别到它他指向的⽂件时,就会并⾏下载资源,不会停⽌对当前⽂档的处理。 常用在a、link等标签上。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