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IT技术的发展,存储数据的爆炸式增加,存储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存储部分逐渐地从应用系统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专门的存储系统,进而形成了专门的存储网络(SAN)。IT技术在经历了以处理器为核心和以传输技术为核心的阶段以后,目前已进入了以存储技术为核心的发展阶段。考核一个存储系统的性能指标有很多,如容量、可扩展性、可伸缩性、可管理性、高可用性等,最重要是存储系统的容量。
研究表明,在目前的存储系统中,容量的利用率都很低,以传统磁盘存储为例,考虑到用户数据的不断增长,实际上平均40%-50%的磁盘容量从未被利用过,大量的、宝贵的存储资源被浪费掉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为满足系统性能和以后升级扩容等方面的要求,客户一般购买超过实际数据容量需求3-4倍的磁盘,从而造成了存储空间资源的极大浪费。
为什么资源闲置问题如此普遍?大体可以分为异构存储和SAN孤岛两个原因。异构存储是说在企业IT系统中,存储设备往往来自不同供应商。不同的供应商意味着不同的底层架构、不同的管理界面、功能、性能以及运维升级的操作都会有很大的差别。如果客户需要对存储系统进行升级,就必须要找到相应的供应商进行操作,这样一来,企业很容易被一家或者几家供应商所绑架,此外,例如,为了将数据从一家厂商的存储阵列移植到另一家厂商的存储阵列,客户可能需要获得专业化服务,而这些服务需要额外的高昂费用,增加企业的IT运维成本。另一方面,多种存储系统共存使得企业需要聘用非常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这些系统进行管理,人员成本又成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异构存储带来的高成本问题不仅反映在IT运维/升级成本和人员成本,为了移植数据或更改存储基础设施,企业必须经常让存储设备离线(停机)。这些行为会中断正在访问企业数据的应用程序,从而延长应用程序故障时间,而这一故障给企业运营造成的时间成本是非常高昂的。SAN孤岛与异构存储有非常直接的关系。由于存储设备来自多个厂商,而且各自有各自的操作规范,那么多个SAN之间很难实现相互协作,集中管理并实现资源的共享就更无从谈起了。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可能一个SAN设备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但是另一个SAN又可能一直处于高负载状态。SAN孤岛无疑也将极大的增加企业存储系统的管理难度和运维成本,建议引入存储资源盘活系统来优化存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