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中的key到底有什么用?
key
是为Vue中的vnode标记的唯一id,通过这个key,我们的diff操作可以更准确、更快速
diff算法的过程中,先会进行新旧节点的首尾交叉对比,当无法匹配的时候会用新节点的key
与旧节点进行比对,然后超出差异.
diff程可以概括为:oldCh和newCh各有两个头尾的变量StartIdx和EndIdx,它们的2个变量相互比较,一共有4种比较方式。如果4种比较都没匹配,如果设置了key,就会用key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变量会往中间靠,一旦StartIdx>EndIdx表明oldCh和newCh至少有一个已经遍历完了,就会结束比较,这四种比较方式就是首、尾、旧尾新头、旧头新尾.
- 准确: 如果不加
key
,那么vue会选择复用节点(Vue的就地更新策略),导致之前节点的状态被保留下来,会产生一系列的bug. - 快速: key的唯一性可以被Map数据结构充分利用,相比于遍历查找的时间复杂度O(n),Map的时间复杂度仅仅为O(1).
前端vue面试题详细解答
vue-cli 工程常用的 npm 命令有哪些
- 下载
node_modules
资源包的命令:
npm install
- 启动
vue-cli
开发环境的 npm命令:
npm run dev
vue-cli
生成 生产环境部署资源 的npm
命令:
npm run build
- 用于查看
vue-cli
生产环境部署资源文件大小的npm
命令:
npm run build --report
在浏览器上自动弹出一个 展示
vue-cli
工程打包后app.js
、manifest.js
、vendor.js
文件里面所包含代码的页面。可以具此优化vue-cli
生产环境部署的静态资源,提升 页面 的加载速度
Redux 和 Vuex 有什么区别,它们的共同思想
(1)Redux 和 Vuex区别
- Vuex改进了Redux中的Action和Reducer函数,以mutations变化函数取代Reducer,无需switch,只需在对应的mutation函数里改变state值即可
- Vuex由于Vue自动重新渲染的特性,无需订阅重新渲染函数,只要生成新的State即可
- Vuex数据流的顺序是∶View调用store.commit提交对应的请求到Store中对应的mutation函数->store改变(vue检测到数据变化自动渲染)
通俗点理解就是,vuex 弱化 dispatch,通过commit进行 store状态的一次更变;取消了action概念,不必传入特定的 action形式进行指定变更;弱化reducer,基于commit参数直接对数据进行转变,使得框架更加简易;
(2)共同思想
- 单—的数据源
- 变化可以预测
本质上:redux与vuex都是对mvvm思想的服务,将数据从视图中抽离的一种方案;
形式上:vuex借鉴了redux,将store作为全局的数据中心,进行mode管理;
vue 中使用了哪些设计模式
- 工厂模式 传入参数即可创建实例:虚拟
DOM
根据参数的不同返回基础标签的Vnode
和组件Vnode
- 单例模式 整个程序有且仅有一个实例:
vuex
和vue-router
的插件注册方法install
判断如果系统存在实例就直接返回掉 - 发布-订阅模式 (vue 事件机制)
- 观察者模式 (响应式数据原理)
- 装饰模式: (@装饰器的用法)
- 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指对象有某个行为,但是在不同的场景中,该行为有不同的实现方案-比如选项的合并策略
能说下 vue-router 中常用的 hash 和 history 路由模式实现原理吗?
(1)hash 模式的实现原理
早期的前端路由的实现就是基于 location.hash 来实现的。其实现原理很简单,location.hash 的值就是 URL 中 # 后面的内容。比如下面这个网站,它的 location.hash 的值为 '#search':
代码语言:txt复制https://www.word.com#search
hash 路由模式的实现主要是基于下面几个特性:
- URL 中 hash 值只是客户端的一种状态,也就是说当向服务器端发出请求时,hash 部分不会被发送;
hash 值的改变,都会在浏览器的访问历史中增加一个记录。因此我们能通过浏览器的回退、前进按钮控制hash 的切换;
- 可以通过 a 标签,并设置 href 属性,当用户点击这个标签后,URL 的 hash 值会发生改变;或者使用 JavaScript 来对 loaction.hash 进行赋值,改变 URL 的 hash 值;
- 我们可以使用 hashchange 事件来监听 hash 值的变化,从而对页面进行跳转(渲染)。
(2)history 模式的实现原理
HTML5 提供了 History API 来实现 URL 的变化。其中做最主要的 API 有以下两个:history.pushState() 和 history.repalceState()。这两个 API 可以在不进行刷新的情况下,操作浏览器的历史纪录。唯一不同的是,前者是新增一个历史记录,后者是直接替换当前的历史记录,如下所示:
代码语言:txt复制window.history.pushState(null, null, path);
window.history.replaceState(null, null, path);
history 路由模式的实现主要基于存在下面几个特性:
- pushState 和 repalceState 两个 API 来操作实现 URL 的变化 ;
- 我们可以使用 popstate 事件来监听 url 的变化,从而对页面进行跳转(渲染);
- history.pushState() 或 history.replaceState() 不会触发 popstate 事件,这时我们需要手动触发页面跳转(渲染)。
Vue3.0有什么更新
(1)监测机制的改变
- 3.0 将带来基于代理 Proxy的 observer 实现,提供全语言覆盖的反应性跟踪。
- 消除了 Vue 2 当中基于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实现所存在的很多限制:
(2)只能监测属性,不能监测对象
- 检测属性的添加和删除;
- 检测数组索引和长度的变更;
- 支持 Map、Set、WeakMap 和 WeakSet。
(3)模板
- 作用域插槽,2.x 的机制导致作用域插槽变了,父组件会重新渲染,而 3.0 把作用域插槽改成了函数的方式,这样只会影响子组件的重新渲染,提升了渲染的性能。
- 同时,对于 render 函数的方面,vue3.0 也会进行一系列更改来方便习惯直接使用 api 来生成 vdom 。
(4)对象式的组件声明方式
- vue2.x 中的组件是通过声明的方式传入一系列 option,和 TypeScript 的结合需要通过一些装饰器的方式来做,虽然能实现功能,但是比较麻烦。
- 3.0 修改了组件的声明方式,改成了类式的写法,这样使得和 TypeScript 的结合变得很容易
(5)其它方面的更改
- 支持自定义渲染器,从而使得 weex 可以通过自定义渲染器的方式来扩展,而不是直接 fork 源码来改的方式。
- 支持 Fragment(多个根节点)和 Protal(在 dom 其他部分渲染组建内容)组件,针对一些特殊的场景做了处理。
- 基于 tree shaking 优化,提供了更多的内置功能。
如何监听 pushState 和 replaceState 的变化呢?
利用自定义事件new Event()
创建这两个事件,并全局监听:
<body>
<button onclick="goPage2()">去page2</button>
<div>Page1</div>
<script>
let count = 0;
function goPage2 () {
history.pushState({ count: count }, `bb${count}`,'page1.html')
console.log(history)
}
// 这个不能监听到 pushState
// window.addEventListener('popstate', function (event) {
// console.log(event)
// })
function createHistoryEvent (type) {
var fn = history[type]
return function () {
// 这里的 arguments 就是调用 pushState 时的三个参数集合
var res = fn.apply(this, arguments)
let e = new Event(type)
e.arguments = arguments
window.dispatchEvent(e)
return res
}
}
history.pushState = createHistoryEvent('pushState')
history.replaceState = createHistoryEvent('replaceState')
window.addEventListener('pushState', function (event) {
// { type: 'pushState', arguments: [...], target: Window, ... }
console.log(event)
})
window.addEventListener('replaceState', function (event) {
console.log(event)
})
</script>
</body>
Vue的性能优化有哪些
(1)编码阶段
- 尽量减少data中的数据,data中的数据都会增加getter和setter,会收集对应的watcher
- v-if和v-for不能连用
- 如果需要使用v-for给每项元素绑定事件时使用事件代理
- SPA 页面采用keep-alive缓存组件
- 在更多的情况下,使用v-if替代v-show
- key保证唯一
- 使用路由懒加载、异步组件
- 防抖、节流
- 第三方模块按需导入
- 长列表滚动到可视区域动态加载
- 图片懒加载
(2)SEO优化
- 预渲染
- 服务端渲染SSR
(3)打包优化
- 压缩代码
- Tree Shaking/Scope Hoisting
- 使用cdn加载第三方模块
- 多线程打包happypack
- splitChunks抽离公共文件
- sourceMap优化
(4)用户体验
- 骨架屏
- PWA
- 还可以使用缓存(客户端缓存、服务端缓存)优化、服务端开启gzip压缩等。
ref和reactive异同
这是Vue3
数据响应式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跟我们写代码关系也很大
const count = ref(0)
console.log(count.value) // 0
count.value
console.log(count.value) // 1
const obj = reactive({ count: 0 })
obj.count
ref
接收内部值(inner value
)返回响应式Ref
对象,reactive
返回响应式代理对象- 从定义上看
ref
通常用于处理单值的响应式,reactive
用于处理对象类型的数据响应式 - 两者均是用于构造响应式数据,但是
ref
主要解决原始值的响应式问题 ref
返回的响应式数据在JS中使用需要加上.value
才能访问其值,在视图中使用会自动脱ref
,不需要.value
;ref
可以接收对象或数组等非原始值,但内部依然是reactive
实现响应式;reactive
内部如果接收Re
f对象会自动脱ref
;使用展开运算符(...
)展开reactive
返回的响应式对象会使其失去响应性,可以结合toRefs()
将值转换为Ref
对象之后再展开。reactive
内部使用Proxy
代理传入对象并拦截该对象各种操作,从而实现响应式。ref
内部封装一个RefImpl
类,并设置get value/set value
,拦截用户对值的访问,从而实现响应式
vue是如何实现响应式数据的呢?(响应式数据原理)
Vue2:Object.defineProperty
重新定义data
中所有的属性,Object.defineProperty
可以使数据的获取与设置增加一个拦截的功能,拦截属性的获取,进行依赖收集。拦截属性的更新操作,进行通知。
具体的过程:首先Vue使用 initData
初始化用户传入的参数,然后使用 new Observer
对数据进行观测,如果数据是一个对象类型就会调用this.walk(value)
对对象进行处理,内部使用 defineeReactive
循环对象属性定义响应式变化,核心就是使用Object.defineProperty
重新定义数据。
vue-router 路由钩子函数是什么 执行顺序是什么
路由钩子的执行流程, 钩子函数种类有:
全局守卫
、路由守卫
、组件守卫
- 导航被触发。
- 在失活的组件里调用
beforeRouteLeave
守卫。 - 调用全局的
beforeEach
守卫。 - 在重用的组件里调用
beforeRouteUpdate
守卫 (2.2
)。 - 在路由配置里调用
beforeEnter
。 - 解析异步路由组件。
- 在被激活的组件里调用
beforeRouteEnter
。 - 调用全局的
beforeResolve
守卫 (2.5
)。 - 导航被确认。
- 调用全局的
afterEach
钩子。 - 触发
DOM
更新。 - 调用
beforeRouteEnter
守卫中传给next
的回调函数,创建好的组件实例会作为回调函数的参数传入
MVVM的优缺点?
优点:
- 分离视图(View)和模型(Model),降低代码耦合,提⾼视图或者逻辑的重⽤性: ⽐如视图(View)可以独⽴于Model变化和修改,⼀个ViewModel可以绑定不同的"View"上,当View变化的时候Model不可以不变,当Model变化的时候View也可以不变。你可以把⼀些视图逻辑放在⼀个ViewModel⾥⾯,让很多view重⽤这段视图逻辑
- 提⾼可测试性: ViewModel的存在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编写测试代码
- ⾃动更新dom: 利⽤双向绑定,数据更新后视图⾃动更新,让开发者从繁琐的⼿动dom中解放
缺点:
- Bug很难被调试: 因为使⽤双向绑定的模式,当你看到界⾯异常了,有可能是你View的代码有Bug,也可能是Model的代码有问题。数据绑定使得⼀个位置的Bug被快速传递到别的位置,要定位原始出问题的地⽅就变得不那么容易了。另外,数据绑定的声明是指令式地写在View的模版当中的,这些内容是没办法去打断点debug的
- ⼀个⼤的模块中model也会很⼤,虽然使⽤⽅便了也很容易保证了数据的⼀致性,当时⻓期持有,不释放内存就造成了花费更多的内存
- 对于⼤型的图形应⽤程序,视图状态较多,ViewModel的构建和维护的成本都会⽐较⾼。
Vue中常见性能优化
编码优化 :
- 使用
v-show
复用DOM
:避免重复创建组件
<template>
<div class="cell">
<!-- 这种情况用v-show复用DOM,比v-if效果好 -->
<div v-show="value" class="on">
<Heavy :n="10000"/>
</div>
<section v-show="!value" class="off">
<Heavy :n="10000"/>
</section>
</div>
</template>
- 合理使用路由懒加载、异步组件,有效拆分
App
尺寸,访问时才异步加载
const router = createRouter({
routes: [
// 借助webpack的import()实现异步组件
{ path: '/foo', component: () => import('./Foo.vue') }
]
})
keep-alive
缓存页面:避免重复创建组件实例,且能保留缓存组件状态
<router-view v-slot="{ Component }">
<keep-alive>
<component :is="Component"></component>
</keep-alive>
</router-view>
v-once
和v-memo
:不再变化的数据使用v-once
<!-- single element -->
<span v-once>This will never change: {{msg}}</span>
<!-- the element have children -->
<div v-once>
<h1>comment</h1>
<p>{{msg}}</p>
</div>
<!-- component -->
<my-component v-once :comment="msg"></my-component>
<!-- `v-for` directive -->
<ul>
<li v-for="i in list" v-once>{{i}}</li>
</ul>
按条件跳过更新时使用v-momo
:下面这个列表只会更新选中状态变化项
<div v-for="item in list" :key="item.id" v-memo="[item.id === selected]">
<p>ID: {{ item.id }} - selected: {{ item.id === selected }}</p>
<p>...more child nodes</p>
</div>
- 长列表性能优化:如果是大数据长列表,可采用虚拟滚动,只渲染少部分区域的内容
<recycle-scroller
class="items"
:items="items"
:item-size="24"
>
<template v-slot="{ item }">
<FetchItemView
:item="item"
@vote="voteItem(item)"
/>
</template>
</recycle-scroller>
- 防止内部泄漏,组件销毁后把全局变量和事件销毁:
Vue
组件销毁时,会自动解绑它的全部指令及事件监听器,但是仅限于组件本身的事件
export default {
created() {
this.timer = setInterval(this.refresh, 2000)
},
beforeUnmount() {
clearInterval(this.timer)
}
}
- 图片懒加载
对于图片过多的页面,为了加速页面加载速度,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将页面内未出现在可视区域内的图片先不做加载,等到滚动到可视区域后再去加载
代码语言:html复制<!-- 参考 https://github.com/hilongjw/vue-lazyload -->
<img v-lazy="/static/img/1.png">
- 滚动到可视区域动态加载
https://tangbc.github.io/vue-virtual-scroll-list(opens new window)
- 第三方插件按需引入:(
babel-plugin-component
)
像element-plus
这样的第三方组件库可以按需引入避免体积太大
import { createApp } from 'vue';
import { Button, Select } from 'element-plus';
const app = createApp()
app.use(Button)
app.use(Select)
- 服务端渲染:SSR
如果SPA
应用有首屏渲染慢的问题,可以考虑SSR
以及下面的其他方法
- 不要将所有的数据都放在
data
中,data
中的数据都会增加getter
和setter
,会收集对应的watcher
v-for
遍历为item
添加key
v-for
遍历避免同时使用v-if
- 区分
computed
和watch
的使用 - 拆分组件(提高复用性、增加代码的可维护性,减少不必要的渲染 )
- 防抖、节流
用户体验
app-skeleton
骨架屏pwa
serviceworker
SEO优化
- 预渲染插件
prerender-spa-plugin
- 服务端渲染
ssr
打包优化
Webpack
对图片进行压缩- 使用
cdn
的方式加载第三方模块 - 多线程打包
happypack
splitChunks
抽离公共文件- 优化
SourceMap
- 构建结果输出分析,利用
webpack-bundle-analyzer
可视化分析工具
基础的 Web 技术的优化
- 服务端
gzip
压缩 - 浏览器缓存
CDN
的使用- 使用
Chrome Performance
查找性能瓶颈
Composition API 与 Options API 有什么不同
分析
Vue3
最重要更新之一就是Composition API
,它具有一些列优点,其中不少是针对Options API
暴露的一些问题量身打造。是Vue3
推荐的写法,因此掌握好Composition API
应用对掌握好Vue3
至关重要
What is Composition API?(opens new window)
Composition API
出现就是为了解决Options API导致相同功能代码分散的现象
体验
Composition API
能更好的组织代码,下面用composition api
可以提取为useCount()
,用于组合、复用
compositon api提供了以下几个函数:
setup
ref
reactive
watchEffect
watch
computed
toRefs
- 生命周期的
hooks
回答范例
Composition API
是一组API
,包括:Reactivity API
、生命周期钩子
、依赖注入
,使用户可以通过导入函数方式编写vue
组件。而Options API
则通过声明组件选项的对象形式编写组件Composition API
最主要作用是能够简洁、高效复用逻辑。解决了过去Options API
中mixins
的各种缺点;另外Composition API
具有更加敏捷的代码组织能力,很多用户喜欢Options API
,认为所有东西都有固定位置的选项放置代码,但是单个组件增长过大之后这反而成为限制,一个逻辑关注点分散在组件各处,形成代码碎片,维护时需要反复横跳,Composition API
则可以将它们有效组织在一起。最后Composition API
拥有更好的类型推断,对ts支持更友好,Options API
在设计之初并未考虑类型推断因素,虽然官方为此做了很多复杂的类型体操,确保用户可以在使用Options API
时获得类型推断,然而还是没办法用在mixins
和provide/inject
上Vue3
首推Composition API
,但是这会让我们在代码组织上多花点心思,因此在选择上,如果我们项目属于中低复杂度的场景,Options API
仍是一个好选择。对于那些大型,高扩展,强维护的项目上,Composition API
会获得更大收益
可能的追问
Composition API
能否和Options API
一起使用?
可以在同一个组件中使用两个script
标签,一个使用vue3,一个使用vue2写法,一起使用没有问题
<!-- vue3 -->
<script setup>
// vue3写法
</script>
<!-- 降级vue2 -->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methods: {}
}
</script>
如果让你从零开始写一个vuex,说说你的思路
思路分析
这个题目很有难度,首先思考vuex
解决的问题:存储用户全局状态并提供管理状态API。
vuex
需求分析- 如何实现这些需求
回答范例
- 官方说
vuex
是一个状态管理模式和库,并确保这些状态以可预期的方式变更。可见要实现一个vuex
- 要实现一个
Store
存储全局状态 - 要提供修改状态所需API:
commit(type, payload), dispatch(type, payload)
- 实现
Store
时,可以定义Store
类,构造函数接收选项options
,设置属性state
对外暴露状态,提供commit
和dispatch
修改属性state
。这里需要设置state
为响应式对象,同时将Store
定义为一个Vue
插件 commit(type, payload)
方法中可以获取用户传入mutations
并执行它,这样可以按用户提供的方法修改状态。dispatch(type, payload)
类似,但需要注意它可能是异步的,需要返回一个Promise
给用户以处理异步结果
实践
Store
的实现:
class Store {
constructor(options) {
this.state = reactive(options.state)
this.options = options
}
commit(type, payload) {
this.options.mutations[type].call(this, this.state, payload)
}
}
vuex简易版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 1 实现插件,挂载$store
* 2 实现store
*/
let Vue;
class Store {
constructor(options) {
// state响应式处理
// 外部访问: this.$store.state.***
// 第一种写法
// this.state = new Vue({
// data: options.state
// })
// 第二种写法:防止外界直接接触内部vue实例,防止外部强行变更
this._vm = new Vue({
data: {
$$state: options.state
}
})
this._mutations = options.mutations
this._actions = options.actions
this.getters = {}
options.getters && this.handleGetters(options.getters)
this.commit = this.commit.bind(this)
this.dispatch = this.dispatch.bind(this)
}
get state () {
return this._vm._data.$$state
}
set state (val) {
return new Error('Please use replaceState to reset state')
}
handleGetters (getters) {
Object.keys(getters).map(key => {
Object.defineProperty(this.getters, key, {
get: () => getters[key](this.state)
})
})
}
commit (type, payload) {
let entry = this._mutations[type]
if (!entry) {
return new Error(`${type} is not defined`)
}
entry(this.state, payload)
}
dispatch (type, payload) {
let entry = this._actions[type]
if (!entry) {
return new Error(`${type} is not defined`)
}
entry(this, payload)
}
}
const install = (_Vue) => {
Vue = _Vue
Vue.mixin({
beforeCreate () {
if (this.$options.store) {
Vue.prototype.$store = this.$options.store
}
},
})
}
export default { Store, install }
验证方式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Vuex from './vuex'
// this.$store
Vue.use(Vuex)
export default new Vuex.Store({
state: {
counter: 0
},
mutations: {
// state从哪里来的
add (state) {
state.counter
}
},
getters: {
doubleCounter (state) {
return state.counter * 2
}
},
actions: {
add ({ commit }) {
setTimeout(() => {
commit('add')
}, 1000)
}
},
modules: {
}
})
Vue中封装的数组方法有哪些,其如何实现页面更新
在Vue中,对响应式处理利用的是Object.defineProperty对数据进行拦截,而这个方法并不能监听到数组内部变化,数组长度变化,数组的截取变化等,所以需要对这些操作进行hack,让Vue能监听到其中的变化。 那Vue是如何实现让这些数组方法实现元素的实时更新的呢,下面是Vue中对这些方法的封装: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缓存数组原型
const arrayProto = Array.prototype;
// 实现 arrayMethods.__proto__ === Array.prototype
export const arrayMethods = Object.create(arrayProto);
// 需要进行功能拓展的方法
const methodsToPatch = [
"push",
"pop",
"shift",
"unshift",
"splice",
"sort",
"reverse"
];
/** * Intercept mutating methods and emit events */
methodsToPatch.forEach(function(method) {
// 缓存原生数组方法
const original = arrayProto[method];
def(arrayMethods, method, function mutator(...args) {
// 执行并缓存原生数组功能
const result = original.apply(this, args);
// 响应式处理
const ob = this.__ob__;
let inserted;
switch (method) {
// push、unshift会新增索引,所以要手动observer
case "push":
case "unshift":
inserted = args;
break;
// splice方法,如果传入了第三个参数,也会有索引加入,也要手动observer。
case "splice":
inserted = args.slice(2);
break;
}
//
if (inserted) ob.observeArray(inserted);// 获取插入的值,并设置响应式监听
// notify change
ob.dep.notify();// 通知依赖更新
// 返回原生数组方法的执行结果
return result;
});
});
简单来说就是,重写了数组中的那些原生方法,首先获取到这个数组的ob,也就是它的Observer对象,如果有新的值,就调用observeArray继续对新的值观察变化(也就是通过target__proto__ == arrayMethods
来改变了数组实例的型),然后手动调用notify,通知渲染watcher,执行update。
过滤器的作用,如何实现一个过滤器
根据过滤器的名称,过滤器是用来过滤数据的,在Vue中使用filters
来过滤数据,filters
不会修改数据,而是过滤数据,改变用户看到的输出(计算属性 computed
,方法 methods
都是通过修改数据来处理数据格式的输出显示)。
使用场景:
- 需要格式化数据的情况,比如需要处理时间、价格等数据格式的输出 / 显示。
- 比如后端返回一个 年月日的日期字符串,前端需要展示为 多少天前 的数据格式,此时就可以用
fliters
过滤器来处理数据。
过滤器是一个函数,它会把表达式中的值始终当作函数的第一个参数。过滤器用在插值表达式 {{ }}
和 v-bind
表达式 中,然后放在操作符“ |
”后面进行指示。
例如,在显示金额,给商品价格添加单位: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li>商品价格:{{item.price | filterPrice}}</li>
filters: {
filterPrice (price) {
return price ? ('¥' price) : '--'
}
}
computed 的实现原理
computed 本质是一个惰性求值的观察者。
computed 内部实现了一个惰性的 watcher,也就是 computed watcher,computed watcher 不会立刻求值,同时持有一个 dep 实例。
其内部通过 this.dirty 属性标记计算属性是否需要重新求值。
当 computed 的依赖状态发生改变时,就会通知这个惰性的 watcher,
computed watcher 通过 this.dep.subs.length 判断有没有订阅者,
有的话,会重新计算,然后对比新旧值,如果变化了,会重新渲染。 (Vue 想确保不仅仅是计算属性依赖的值发生变化,而是当计算属性最终计算的值发生变化时才会触发渲染 watcher 重新渲染,本质上是一种优化。)
没有的话,仅仅把 this.dirty = true。 (当计算属性依赖于其他数据时,属性并不会立即重新计算,只有之后其他地方需要读取属性的时候,它才会真正计算,即具备 lazy(懒计算)特性。)
Vue路由hash模式和history模式
1. hash
模式
早期的前端路由的实现就是基于 location.hash
来实现的。其实现原理很简单,location.hash
的值就是 URL
中 #
后面的内容。比如下面这个网站,它的 location.hash
的值为 '#search'
https://interview2.poetries.top#search
hash 路由模式的实现主要是基于下面几个特性
URL
中hash
值只是客户端的一种状态,也就是说当向服务器端发出请求时,hash
部分不会被发送;hash
值的改变,都会在浏览器的访问历史中增加一个记录。因此我们能通过浏览器的回退、前进按钮控制hash
的切换;- 可以通过
a
标签,并设置href
属性,当用户点击这个标签后,URL
的hash
值会发生改变;或者使用JavaScript
来对loaction.hash
进行赋值,改变URL
的hash
值; - 我们可以使用
hashchange
事件来监听hash
值的变化,从而对页面进行跳转(渲染)
window.addEventListener("hashchange", funcRef, false);
每一次改变 hash
(window.location.hash
),都会在浏览器的访问历史中增加一个记录利用 hash
的以上特点,就可以来实现前端路由“更新视图但不重新请求页面”的功能了
特点 :兼容性好但是不美观
2. history
模式
history
采用HTML5
的新特性;且提供了两个新方法: pushState()
, replaceState()
可以对浏览器历史记录栈进行修改,以及popState
事件的监听到状态变更
window.history.pushState(null, null, path);
window.history.replaceState(null, null, path);
这两个方法有个共同的特点:当调用他们修改浏览器历史记录栈后,虽然当前 URL
改变了,但浏览器不会刷新页面,这就为单页应用前端路由“更新视图但不重新请求页面”提供了基础。
history 路由模式的实现主要基于存在下面几个特性:
pushState
和repalceState
两个API
来操作实现URL
的变化 ;- 我们可以使用
popstate
事件来监听url
的变化,从而对页面进行跳转(渲染); history.pushState()
或history.replaceState()
不会触发popstate
事件,这时我们需要手动触发页面跳转(渲染)。
特点 :虽然美观,但是刷新会出现 404
需要后端进行配置
Vue与Angular以及React的区别?
Vue与AngularJS的区别
Angular
采用TypeScript
开发, 而Vue
可以使用javascript
也可以使用TypeScript
AngularJS
依赖对数据做脏检查,所以Watcher
越多越慢;Vue.js
使用基于依赖追踪的观察并且使用异步队列更新,所有的数据都是独立触发的。AngularJS
社区完善,Vue
的学习成本较小
Vue与React的区别
相同点:
Virtual DOM
。其中最大的一个相似之处就是都使用了Virtual DOM
。(当然Vue
是在Vue2.x
才引用的)也就是能让我们通过操作数据的方式来改变真实的DOM
状态。因为其实Virtual DOM
的本质就是一个JS
对象,它保存了对真实DOM
的所有描述,是真实DOM
的一个映射,所以当我们在进行频繁更新元素的时候,改变这个JS
对象的开销远比直接改变真实DOM
要小得多。- 组件化的开发思想。第二点来说就是它们都提倡这种组件化的开发思想,也就是建议将应用分拆成一个个功能明确的模块,再将这些模块整合在一起以满足我们的业务需求。
Props
。Vue
和React
中都有props
的概念,允许父组件向子组件传递数据。- 构建工具、Chrome插件、配套框架。还有就是它们的构建工具以及Chrome插件、配套框架都很完善。比如构建工具,
React
中可以使用CRA
,Vue
中可以使用对应的脚手架vue-cli
。对于配套框架Vue
中有vuex、vue-router
,React
中有react-router、redux
。
不同点
- 模版的编写。最大的不同就是模版的编写,
Vue
鼓励你去写近似常规HTML
的模板,React
推荐你使用JSX
去书写。 - 状态管理与对象属性。在
React
中,应用的状态是比较关键的概念,也就是state
对象,它允许你使用setState
去更新状态。但是在Vue
中,state
对象并不是必须的,数据是由data
属性在Vue
对象中进行管理。 - 虚拟
DOM
的处理方式不同。Vue
中的虚拟DOM
控制了颗粒度,组件层面走watcher
通知,而组件内部走vdom
做diff
,这样,既不会有太多watcher
,也不会让vdom
的规模过大。而React
走了类似于CPU
调度的逻辑,把vdom
这棵树,微观上变成了链表,然后利用浏览器的空闲时间来做di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