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删库、白嫖、恰饭与35岁危机

2022-09-20 19:36:18 浏览数 (1)

本人长期招募科研爱好者进行合作,如果你对深度学习、知识图谱、金融科技感兴趣,希望进行一些科研,并发表论文,请在后台发送“微信”获取我的微信联系方式。

这周,IT圈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faker.js的开源软件库作者故意加入了恶意代码,并一气之下将代码仓库删了。这个事件一度导致所有依赖faker.js的软件出现大量异常。有人分析作者Marak的主要诉求为无法维持生计,而很多大公司白嫖其工作成果,却无任何资金支持。

有人鼓吹开源,另外一些人却坚持不下去了

前有ElasticSearch修改License使用权限,现有个人开发者Marak删库,可以看到,开源软件被白嫖确实是一个困境。面对巨无霸公司,小公司和个人开发者付出时间和精力,回报却寥寥无几,难以维持生存。

IT互联网圈白嫖惯了,不习惯付费。

  • 大公司直接在别人写的开源软件上修修改改,放到自己的云服务里,根本不会去反过来对开源社区进行贡献。
  • 个人开发者使用网络上别人开源共享出来的学习资料、开源软件,也很少想着去打赏原创作者。

我非常佩服那些开源爱好者,他们能够“靠爱发电”,在没任何收入的情况下贡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但“靠爱发电”的商业模式是有问题的,以我自己为例,去年一直在关注Flink社区,写了不少原创教程,发到了网上,后面还整理出了一本书。当初写那些教程时,天天坐在电脑前,腰酸背痛,把眼睛都看花了。变现的方式就是那本书,而书的收入仅仅一两万块钱,远对不起自己当初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发现大家都只白嫖的事实后,索性今年我也不去写教程做分享了,反正也没有人付费支持我的这些行为,这些时间和精力还不如搞一些其他赚钱的事情。人,都是要恰饭的啊。

“开源先锋”如何恰饭

如何通过开源恰饭呢?

紧随Marak删库之后,有机构发布了一个“2021中国开源先锋”榜单。跟删库这个事情放在一起,我觉得挺有趣。从这个榜单上,我们可以了解,到底如何用“开源”来恰饭。

榜单里,共33人。

至少8人为大学或研究所等事业单位教授或领导,这部分人是从国家领工资的,不需要靠开源挣钱。开源对于这部分人,挣得是个名声。

至少10人有微软、腾讯、百度、华为、字节等大厂标签,这部分人是大厂给发工资的;剩下一部分也是中小公司的创始人、CTO或技术高层。这两部分人做开源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公司的产品和架构。在大厂做开源,个人财政上是不需要太担心的,至少大厂短期不会倒。

剩下的一小部分人,多多少少都有点名气,是国内外大大小小的开源社区的发起人或领军人物。

没有个人开发者。

作为个人开发者,闷头勤勤恳恳搞技术,好像很难赚到钱。

所以说,想要持续地参与开源,要么有国家经费支持,要么投靠大厂。再不行,至少也要会宣传自己,开一些网课,通过流量推销自己;实在不行可以做一些外包,接接私活。个人通过开源,做一些炫酷的东西,基本上都是“靠爱发电”。

壁垒和35岁危机

开源,可能是造成程序员35岁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很早之前我就发现,计算机行业看似门槛很高,实则没有壁垒。任何背景的人,只要肯学习愿钻研,都能转到计算机行业里来,只不过转行期间会经历一些痛苦。

开源其实在帮助降低门槛。

网上大量开源免费的教程和框架,新人学一些就能摸索明白了。

各个IT公司的基础设施多半都在开源上搭的。Linux、React、MySQL、Kubernetes、Spark、PyTorch,从操作系统、前端、数据库到大数据、AI,似乎都是在开源上修修补补。那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总会接触最新的技术,年轻人精力更旺盛,反正公司的一些东西都基于开源做的,绝大多数程序员主要是在处理自己的业务逻辑,所以公司完全没必要养一些老人,每年招一些新人,新人有一些开源的基础,一两个月熟悉了业务逻辑,可以很快替代那些老人。

与之相反,一些传统金融行业,则是商业软件的大户。他们很少开源,所以老人是不可替代的。比如很少有计算机在校生听过COBOL这门语言,但COBOL语言可能跑着我们四大银行最最最核心的业务逻辑。银行目前的困境是,COBOL语言太老了,没有应届生去学,以至于想招都招不到COBOL程序员。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