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Exosome)是一种直径约30~100nm 的双层膜囊泡状结构小体,可由机体内多种细胞如免疫细胞、干细胞、心血管细胞、 网织红细胞、 血小板、 神经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主动分泌产生, 广泛分布于外周血、尿液、唾液、 乳汁、腹水、羊水等体液中。当其由宿主细胞被分泌到受体细胞中时,外泌体可通过其携带的蛋白质、核酸、脂类等来调节受体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外泌体在免疫中抗原呈递、肿瘤的生长与迁移、组织损伤的修复等生理病理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关键词在PubMed检索,仅2021年外泌体相关研究就已发表千余篇, IF>10的高分文献有68篇。其中无论是研究历史、研究深度还是发文数量,肿瘤都是都是外泌体研究领域当之无愧的主角,今天就给各位老师分享近期发表的两篇肿瘤领域外泌体的高分研究。
血浆来源的外泌体miR-15a-5p作为早期检测子宫内膜癌的有前途的诊断生物标志物
Plasma-derived exosomal miR-15a-5p as a promising diagnostic biomarker for early detection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期刊:Mol Cancer
影响因子:15.302
发表日期:2021.03.29
单位:浙江大学
摘要:子宫内膜癌(EC)是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为了改善患者早期EC的筛查手段,该研究进行了血浆来源的外泌体microRNA(miRNA)研究,以发现EC中的诊断性生物标志物。对来自健康受试者和EC患者的56份血浆样品进行了小RNA测序,以鉴定候选外泌体miRNAs作为诊断生物标志物。这些miRNA候选物通过ddPCR在202个独立血浆样品中进行了进一步验证,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在32对子宫内膜肿瘤和邻近正常组织中进行了验证,并在手术前后分别对12名患者的血浆进行了匹配ddPCR。与健康受试者相比,从EC患者血浆样品中分离出的外泌体组中miR-15a-5p、miR-106b-5p和miR107显著上调。特别是,单独的miR-15a-5p产生的AUC值为0.813,以区分I期EC患者与健康受试者。miR-15a-5p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和CA125)的整合获得了0.899的更高AUC值。miR-15a-5p与EC患者的临床表现之间也存在密切联系。它的外泌体表达不仅与肌层浸润的深度和EC的侵袭性有关,还与诸如TTE和DHEAS的生殖激素水平有关。综上所述,血浆来源的外泌体miR-15a-5p是早期检测子宫内膜癌的有前景和有效的诊断生物标志物。
发现和验证子宫内膜癌生物标志物的工作流程
外泌体CD44v6/C1QBP促进胰腺癌肝转移的新机制
Exosome-delivered CD44v6/C1QBP complex drives pancreatic cancer liver metastasis by promoting fibrotic liver microenvironment
期刊:Gut
影响因子:19.819
发表日期:2021.04.07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摘要:胰腺导管腺癌(PDAC)表现出明显的肝转移倾向。通过外泌体促癌的分泌蛋白质组的传递和运输对于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和迁移至关重要。这项研究旨在探讨PDAC衍生的外泌体(Pex)如何调节肝脏微环境并促进转移的潜在机制。通过尾静脉Pex注射对“ C57BL / 6小鼠”进行了“驯化”。脾内注射肝转移和PDAC原位移植模型用于评估肝转移。使用慢病毒转染建立了稳定的细胞系CD44v6(CD44变异同种型6)或C1QBP(补体C1q结合蛋白)敲低或过表达。回顾性分析华山医院收治的142例PDAC患者。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预后和肝转移。Pex尾静脉注射诱导肝纤维化细胞外基质的沉积,从而促进PDAC肝转移。具体而言,将外泌体CD44v6 / C1QBP复合物递送至肝卫星细胞(HSC)的质膜,导致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信号分子的磷酸化,从而导致HSC活化和肝纤维化。Pex CD44v6和C1QBP在有肝转移的PDAC患者中的表达显着高于无肝转移的PDAC患者,同时高表达外泌体CD44v6和C1QBP与更差的预后和更高的术后PDAC肝转移风险相关。Pex衍生的CD44v6 / C1QBP复合物对于形成纤维化肝微环境和PDAC肝转移至关重要。高表达的exosomal CD44v6和C1QBP是有前景的生物标志物,可预测PDAC患者的预后和肝转移。
CD44v6/C1QBP促进胰腺癌肝转移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