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易,且行且珍惜”
01
—
前言
19年一个朋友从外地来广州工作,半年之后打算买房子定居,找到长期呆在广州的我给他建议,其实我也不是特别了解房地产又没有这个行业的熟人和朋友,只能下载注册了几个购房APP(房天下,贝壳,链家),在那之后我就源源不断收到房产中介的电话。大家都知道程序员工作很辛苦容易脱发,前段时间去网上查了一些防脱资料,结果第二天打开微信、知乎及淘宝京东等,每一个APP都出现防脱洗发水的广告...等等诸如此类,想一想,APP和中介是如何获取到我们的信息的呢?
当今的社会,你的个人信息完全没有隐私可言,信息安全公司打着保护隐私的旗号,监控你的数据流;购物平台监控你的购买行为;浏览器监控你的上网行为;社交软件监控你的人脉网络和个人隐私;邮箱监控你的联络信息等等。
02
—
庞大的用户规模
报告显示,截至 2019 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 13.19 亿,占据全球网民总规模的 32.17%。
03
—
案例
庞大的用户数据体现了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了不法分子有利可图的商机,2017年,京东的“临时工”盗窃了用户50亿条信息进行倒卖,事件发生后京东坦承泄露了足足12GB用户信息数据。这些信息,包含了用户的账号、邮箱和密码等非常隐私的信息。2016年10月19日,乌云漏洞报告平台发布的新漏洞显示,网易用户数据库疑似泄露,事件影响到网易163、126邮箱过亿数据,泄露信息包括用户名、密码、密保信息、登录ip以及用户生日等。而就在去年20年10月份,网上相继爆出唯品会会员信息泄露,很多会员接到冒充公司客服的诈骗电话,以商品质量问题为由要求客户把商品退还厂商获取信任,从而一步步实施诈骗,造成会员惨重的损失。以及最近的“滴滴事件”,6月30日刚上市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被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突击检查,发出公告称滴滴出行 App 由于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现已被下架。
04
—
隐私泄露及防范
想一想,如果我们的个人隐私信息泄露,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 小的方面,垃圾短信源源不断、骚扰电话接二连三,上网经常出现各种精准推送的广告等。
- 大的方面,遭遇电信或网络诈骗,盗刷银行卡,蒙受经济损失等。
- 甚至,人身安全防不胜防,不法份子利用个人隐私进行要挟、勒索钱财、绑架等。
今天,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语音识别如蓝牙音箱;大到机器学习如自动驾驶等。更有我国领先的5G技术,将在超高清视频、VR/AR、无人机/车/船、机器人等应用方面带来更快捷和便利的生活。可以想象,在未来的万物互联,大数据共享的时代,我们毫无隐私可言,简直是在互联网里裸奔!如何保护我们的隐私,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当然了我们也不必过于担心,从国家层面来说,2021年4月26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拟规定,提供基础性互联网平台服务、用户数量巨大、业务类型复杂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成立主要由外部成员组成的独立机构,对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进行监督,并要求其定期发布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报告等。
除此以外,量子通信的相关技术,第一是确保通信的“绝对安全”,第二,是量子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可以达到目前最快的计算机的百亿倍。这两项技术正是解决物联网社会中超大规模大数据流通和安全的两大法宝。
我们期望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法律保护个人隐私信息,量子通信技术能够尽快成熟并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从个人层面来说,我们平时也要如何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信息。
- 快递信息时避免使用真实姓名,采用昵称等,填写公共地址,拆完快递销毁个人信息。
- 各种APP的账号避免使用同一个密码,设置复杂组合密码。
- 接到号称某平台客服的电话时,第一时间到官网找客服核实,或者拨打官方统一热线核实,避免诈骗。
- 公共场所谨慎使用免费WiFi,公共手机充电桩不要点击任何弹出链接等。
- 汽车票火车票飞机票等二维码个人信息要及时销毁。
- 快递信息时避免使用真实姓名,采用昵称等,填写公共地址,拆完快递销毁个人信息。
- 各种APP的账号避免使用同一个密码,设置复杂组合密码。
- 接到号称某平台客服的电话时,第一时间到官网找客服,或拨打官方统一热线核实,避免被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