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Toward Data-Driven Weather and Climate Forecasting: Approximating a Simple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With Deep Learning
发表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作者:S. Scher
第一作者单位:Department of Meteorology and Bolin Centre for Climate Research, Stockholm University, Stockholm, Sweden
出版年:2018
数值天气预报(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简称NWP)模型和大气环流模型(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简称GCMs)通过求解描述大气物理过程的方程,预测大气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是天气和气候研究的重要工具。近年来,有学者尝试将机器学习方法应用在NWP模型和GCMs中,例如学习地球轨道参数与模式气候状态的关系、从高分辨率模型中学习进而提高简单模型的预报效果、识别极端天气等,概括起来,这些研究都是从模式中提取某些信息,或将某些模式包含的信息添加到别的模式中。与前人不同,本研究的目标是使用深度学习模型直接替代完整的GCMs,输入某一时刻的气象场,能对其后时刻的气象场进行预报。
作者使用PUMA模型(The Portable University Model of theAtmosphere)作为标准模型用以提供数据训练深度学习模型。该模型属于GCMs,是PLASIM(Planet Simulator)模型的动力学核心,设计理念非常接近最先进的全球数值天气预报模型,但又做了大量简化(分辨率粗、仅有10个垂直层、不考虑日变化、没有海洋等),使得计算量大大减小。研究涉及的气候变量包括水平风场、气温和500hPa位势高度,时间分辨率为天。
Figure 1展示了PUMA模型相隔5天的模拟结果,尽管做了大量简化,仍然能观察到冬季半球中纬度向东传播的Rossby波。研究采用称为自编码器(Autoencoder)的深度学习模型,该模型先对输入数据进行降维,随后再做上采样升维,经过训练,输入前一时刻气象场,能得到预报的气象场输出。
作者在训练完深度学习模型后,采用了几种不同的预报方法对模型做检验。第一种采用当前的气象场直接预报若干天后的气象场,这种预报方式称为Network Forecast;第二种在当前的气象场的基础上往后预报一天,随后用预报的气象场再往后预报一天,如此循环直到得到若干天后的气象场,这种预报方式称为Persistence Forecast;第三种是使用气候平均态气象场作为预报初始场输入模型进行预报,这种预报方式称为Climatology Forecast。
Figure 2a、2b分别是NetworkForecast对6天后500hPa位势高度预报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关系数。由图可见,深度学习模型预报结果与PUMA模式较为一致,RMSE普遍较小,相关系数在北半球较高。最大误差出现在边界处,这可能是由于PUMA模式采用循环边界条件,而深度学习模型没有针对这个特点设计;相关系数在南半球较小,但由于PUMA模式中南半球夏季的位势高度场变化很小,相关系数指标的意义不大。Persistence Forecast的预报结果(Figure 2c、2d)明显比Network Forecast差,Climatology Forecast的预报结果与Persistence Forecast相当。不同预报方式下深度学习模型预报结果随预报时间的变化展示如下,Network Forecast表现最好:
作者随后使用随机选出的某一天作为初始场,使用深度学习模型每次向后预报一天,再用预报结果作为初始场向后预报,共预报三十年,与PUMA模式的模拟结果比较(Figure 4)。结果表明,深度学习模型预报结果三十年平均的500hPa位势高度在空间分布和量级大小上都与PUMA模式非常接近,但深度学习模型预报结果在1天和30天尺度上的变化幅度均小于PUMA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