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
作者:郑志颖
http://www.caigou.com.cn/news/20170405133.shtml
俞敏洪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技术
一个人在具体环境中接受教育,受什么影响?我看受四个因素的影响:时间因素、空间因素、师资因素和工具因素。传统的教育,一个老师只能走进一个教室,学生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到被指定的某一个学校去上课,学生的工具就是课本和笔。所以教育领域应该比任何领域更加欢呼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
为什么?移动互联时代促成了教育的开放性,促成了教育的透明性,促成了教育的共享性,再往后不再局限于一间教室、一名老师、一段时间。如果运用得当的话,中国任何偏远地方的学生,都能够接受到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不管是通过慕课系统还是翻转课堂系统,通过线上线下智能化学习,还是O2O结合模式。
我曾经到过一个相对比较贫困的农村小学,结果发现他们在看北京老师讲课的光盘,只不过是光盘,不是互动课堂。移动互联不仅仅是面对商业,面对教育也是一样。所谓的全球化,用美国的三大系统来说最合适。这三大系统Coursera、Udacity和edX里有上万课程,全世界有接近上千万人曾经听过他们的课程,有几十万人把他们的课程从头到尾认真学完,并且拿到课程合格证书。学生几乎在每一个国家都有。原来他们的教授只能教校园里的学生,但是现在可以教全世界的学生。
曾经在美国有一名教诗歌的教授,整整30年只教了4000名学生,他把自己的课程放到MOOC上去以后,一年就有4万名学生注册,4000名学生学习,有400名学生拿到证书。他说,我现在觉得自己的生命和知识有了价值,因为我用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过去三十年没有完成的任务。通过互联网解决了很多问题,我们也在研究游戏学习法,让学生用打游戏的心态在网上学习,目前确实还没有真正成功;要解决学生的效率问题,学生花50分钟就能获得他原来用100分钟才能获得的知识;还要解决效果问题,能不能让他少花30%的时间,还能从80分变到90分呢?
未来互联网最重要的是消灭中介,包括像很多担任中介色彩的地面教学机构都会逐渐被取代。为什么?学生可以完全点对点得到透明的信息,解决互动问题。互动问题最容易解决,也最难解决。最容易解决是,微信等工具可以给我们带来随时随地点对点的互动,但是互动还有一个问题没解决,互动如果没有目的性,没有成长性,到最后大家被互动信息所淹没,发现自己和学生一样没有进步。
同时,我们也要解决家长和老师的问题,怎么样让老师更把精力集中关注到最前沿的知识,并且能够方便地调出来给学生传播。家长和老师对学生如何监督,这个监督包括了孩子们在哪里,孩子们学什么,孩子们学习的效果怎么样;这个监督效果反映过来,就是对孩子个性化辅导,使孩子的成长变得更迅速,当然这个需要大数据模式。我们过去二十年培训了很多学生,加起来有两千多万的用户,有一个无比大的数据,但是最后的结论就是“数据大”,不是“大数据”。想做大数据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我们随时随地可以把几百万上千万学生数据纳入到智能化数据系统中去进行分析,对用户的学习习惯、交往偏好甚至生活习惯都可以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使教学目标得到更有效的实现。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4年11月5日第11版)
”互联网 教育与人工智能“将是发展重点
新东方教育集团从传统课堂教育入手起家,但身处互联网数字时代正在完成“互联网 教育”模式转型。“新东方教育已经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相结合,我愿意每年投入十几亿在这些领域做研发,”俞敏洪称,“新东方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就像我们从来不会知道我们的结局是什么样,但只要你活着你的生命就必须燃烧。”
接受科技智能创新,运用国内青年人乐于接受的互联网智能化方式开展授课教学,对新东方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传统教育必须“求变”。
“只要有任何的科技的新动向和新项目,我就愿意追逐。”俞敏洪认为,教育企业家要使用智能手机和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与年轻人保持同步,“你不知道年轻人在想什么,就意味着你已经放弃中国教育这个大市场中间最有消费欲望的至少是三分之一以上的群体。”
俞敏洪曾称,“任何一家教育机构,排斥线上教育只做线下教育不能完成教育的全部内容。”尽管新东方是中国教育领域巨头,但整个中国教育市场资源分散,新东方也不例外。以新东方在线为例,其营收2016年一季度为7889万元,仅占集团总营收的不到5%,在线教育还在上半场。
新东方在线的挂牌体现了新东方集团对于未来的思考和集团转型战略–在线教育和线下教育的关系,协调好就双赢,协调不好就可能输。 在线教育的方式完全有别于线下教育,希望在线教育能够更高,更个性化,有更多互动。
因为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倒逼新东方的整体改革,俞敏洪不得不重新思考线下课程和在线教育的关系。俞敏洪曾在公开演讲中称,”未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将会在任何教育领域如虎添翼。他从来不认为教育会纯粹走线下,除了个别现象,他也从来不认为纯粹教育能够在线上全部完成,尤其在移动互联网前提之下,所以未来教育模式将会多种多样,其中最厉害的教育模式,一定是把线上线下打通的教育模式。“
在新东方在线的三位掌舵者来,挂牌新三板对于新东方在线来说并不成功,但却实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新东方在线将会加快并购和投资步伐,与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形成协同效应,建立自己的生态链。
3月21日,新东方在线正式挂牌新三板。据了解,新东方在线起初定位在美国上市,但于2015年6月的一次采访中,俞敏洪提到新东方至少有一部分应该在国内上市。在中概股回归国内资本市场的背景下,俞敏洪认为新东方在线未来应该谋求在国内上市。
俞敏洪认为,在线教育的功能:
(1)远距离的教学资源实现均衡;
(2)帮助实现教育大数据化和智能化,通过学生在网上做题和跟踪,可以知道他的问题所在;
(3)智能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让老师更高效的去授课,快速获取学生的知识盲点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和授课。
俞敏洪判断,未来的中国教育大公司将会是有三种模式,分别是:
(1)传统的地面教育模式;
(2)互联网教育平台和教育工具;
(3)既生产,又利用互联网传播的混合模式;
1:地面教育不会被互联网毁灭
俞敏洪表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不会消灭传统的地面教育,原因有几个:
(1)中国家长和中国的环境决定家长一定会把孩子送到地面教育来学习。
(2)面对面教育的效果,在任何时侯都会优惠于线上教育,即使视频在流畅,孩子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永远比不上两个人面对面讲话的时候。
(3)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效果而不是学习工具的好坏。
(4)地面教育企业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作为铺助。
因此,俞敏洪判断纯粹的地面教育永远不会被消灭,只要能做好做精,地面教育未来一定会有大的机会存在。
2:在线教育平台和工具创业项目99%都会死掉:
俞敏洪表示会有纯粹的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的教育公司存在,其特点是跟内容公司进行结合,变成教育机构的平台服务商。俞敏洪对此类企业的判断是:
(1)99%会死掉,或半死不活。俞敏洪表示目前在中国,纯粹的互联网教育企业有大概两千家,每月找他谈合作或者找投资的企业有三十家,但其中1%会变成特别有活力的教育公司。
(2)国家乐见纯粹的互联网教育企业成长。俞敏洪表示,国家非常乐于见到纯粹的互联网教育企业上市,因为这算是用科技推进了教育发展战略。
而对于传统的教育企业,国家其实是有疑虑的。
3: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和地面教育的密切结合的公司
俞敏洪这样形容其特点:
(1)其业务一半是互联网完成,另一半是在地面完成;
(2)有机会比纯粹的地面教育企业,纯粹的互联网企业做的更大。
(3)这种公司既出了现代化的科技发展方向,科技引领教育。国家也会非常鼓励支持。
(4)存在非常好的商业模式。
俞敏洪:未来教育的希望在——移动直播:
面向未来的十年,阿里巴巴、腾讯、小米、乐视一定在我们的经济发展视野中间,我问大家一个问题——百年中国经济的兴旺和中国的昌盛,是不是这些公司还会在?我认为这些公司可能就不在了。但是什么东西能够保证中国可持续的发展呢?只有两个字,就是教育。 所以百年之后新东方一定会在。我认为只有教育能够保持这个民族长久的兴旺和发展,我们今天都在谈论以色列,谈论美国,我们也都知道美国和以色列这两个国家,在创新方面一直占据着世界最领先的地位,但实际上并不是以色列人有多么聪明,也不是美国人有多么的聪明,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教育,我们知道美国的大学前一百位,美国占到了 60 位以上。我们也都知道以色列人平均每一年的读书数量是 65 本左右,而中国每人每年平均读书数量只有 1.5 本。所以,只有教育才能够真正把中国从暂时的经济繁荣中间推向未来更加长久的稳定繁荣发展。
更加重要的是我们知道现在所谓的网红时代、娱乐时代,不管怎么样的直播软件,映客也好,都是美女在里边唱歌跳舞的过程。但实际上我认为这只是一个走向未来的必经之路,而走向未来的必经之路,我认为它带来的不是给全民带来大娱乐,因为娱乐的时代必将过去,而是带来深刻的中国价值体系的革命和教育的革命,而这一潮流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势不可当。 我们每一个人都掌握着全球应该掌握的信息,没有任何人可以做到。所以,凡是违反这一规律的,肯定是做不到的。所以,可以说用顺势者昌,逆势者亡来看中国的互联网革命。
摘自《推酷》
总结:本篇文章主要研究的是把互联网数据分析技术运用到教育产业 ,简述了俞敏洪对中国的教育的未来的想法以及一些见解。在过去二十年培训了很多学生,加起来有两千多万的用户,有一个无比大的数据,但是最后的结论就是“数据大”,不是“大数据”。想做大数据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我们随时随地可以把几百万上千万学生数据纳入到智能化数据系统中去进行分析,对用户的学习习惯、交往偏好甚至生活习惯都可以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使教学目标得到更有效的实现。俞敏洪认为新东方在线未来应该谋求在国内上市。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zwz123456/articles/690185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栈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cn/194270.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