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经典面试题合集

2022-10-24 11:28:08 浏览数 (2)

事件循环

  • 默认代码从上到下执行,执行环境通过script来执行(宏任务)
  • 在代码执行过程中,调用定时器 promise click事件...不会立即执行,需要等待当前代码全部执行完毕
  • 给异步方法划分队列,分别存放到微任务(立即存放)和宏任务(时间到了或事情发生了才存放)到队列中
  • script执行完毕后,会清空所有的微任务
  • 微任务执行完毕后,会渲染页面(不是每次都调用)
  • 再去宏任务队列中看有没有到达时间的,拿出来其中一个执行
  • 执行完毕后,按照上述步骤不停的循环

例子

自动执行的情况 会输出 listener1 listener2 task1 task2

如果手动点击click 会一个宏任务取出来一个个执行,先执行click的宏任务,取出微任务去执行。会输出 listener1 task1 listener2 task2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console.log(1)

async function asyncFunc(){
  console.log(2)
  // await xx ==> promise.resolve(()=>{console.log(3)}).then()
  // console.log(3) 放到promise.resolve或立即执行
  await console.log(3) 
  // 相当于把console.log(4)放到了then promise.resolve(()=>{console.log(3)}).then(()=>{
  //   console.log(4)
  // })
  // 微任务谁先注册谁先执行
  console.log(4)
}

setTimeout(()=>{console.log(5)})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console.log(6)
  resolve(7)
})

promise.then(d=>{console.log(d)})

asyncFunc()

console.log(8)

// 输出 1 6 2 3 8 7 4 5

1. 浏览器事件循环

涉及面试题:异步代码执行顺序?解释一下什么是 Event Loop

JavaScript的单线程,与它的用途有关。作为浏览器脚本语言,JavaScript的主要用途是与用户互动,以及操作DOM。这决定了它只能是单线程,否则会带来很复杂的同步问题。比如,假定JavaScript同时有两个线程,一个线程在某个DOM节点上添加内容,另一个线程删除了这个节点,这时浏览器应该以哪个线程为准?所以,为了避免复杂性,从一诞生,JavaScript就是单线程,这已经成了这门语言的核心特征,将来也不会改变

js代码执行过程中会有很多任务,这些任务总的分成两类:

  • 同步任务
  • 异步任务

当我们打开网站时,网页的渲染过程就是一大堆同步任务,比如页面骨架和页面元素的渲染。而像加载图片音乐之类占用资源大耗时久的任务,就是异步任务。,我们用导图来说明:

我们解释一下这张图:

  • 同步和异步任务分别进入不同的执行"场所",同步的进入主线程,异步的进入Event Table并注册函数。
  • 当指定的事情完成时,Event Table会将这个函数移入Event Queue。
  • 主线程内的任务执行完毕为空,会去Event Queue读取对应的函数,进入主线程执行。
  • 上述过程会不断重复,也就是常说的Event Loop(事件循环)。

那主线程执行栈何时为空呢?js引擎存在monitoring process进程,会持续不断的检查主线程执行栈是否为空,一旦为空,就会去Event Queue那里检查是否有等待被调用的函数

以上就是js运行的整体流程

面试中该如何回答呢? 下面是我个人推荐的回答:

  • 首先js 是单线程运行的,在代码执行的时候,通过将不同函数的执行上下文压入执行栈中来保证代码的有序执行
  • 在执行同步代码的时候,如果遇到了异步事件,js 引擎并不会一直等待其返回结果,而是会将这个事件挂起,继续执行执行栈中的其他任务
  • 当同步事件执行完毕后,再将异步事件对应的回调加入到与当前执行栈中不同的另一个任务队列中等待执行
  • 任务队列可以分为宏任务对列和微任务对列,当当前执行栈中的事件执行完毕后,js 引擎首先会判断微任务对列中是否有任务可以执行,如果有就将微任务队首的事件压入栈中执行
  • 当微任务对列中的任务都执行完成后再去判断宏任务对列中的任务。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setTimeout(function() {
  console.log(1)
}, 0);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console.log(2);
  resolve()
}).then(function() {
  console.log(3)
});
process.nextTick(function () {
  console.log(4)
})
console.log(5)
  • 第一轮:主线程开始执行,遇到setTimeout,将setTimeout的回调函数丢到宏任务队列中,在往下执行new Promise立即执行,输出2,then的回调函数丢到微任务队列中,再继续执行,遇到process.nextTick,同样将回调函数扔到微任务队列,再继续执行,输出5,当所有同步任务执行完成后看有没有可以执行的微任务,发现有then函数和nextTick两个微任务,先执行哪个呢?process.nextTick指定的异步任务总是发生在所有异步任务之前,因此先执行process.nextTick输出4然后执行then函数输出3,第一轮执行结束。
  • 第二轮:从宏任务队列开始,发现setTimeout回调,输出1执行完毕,因此结果是25431

JS 在执行的过程中会产生执行环境,这些执行环境会被顺序的加入到执行栈中。如果遇到异步的代码,会被挂起并加入到 Task(有多种 task) 队列中。一旦执行栈为空,Event Loop 就会从 Task 队列中拿出需要执行的代码并放入执行栈中执行,所以本质上来说 JS 中的异步还是同步行为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console.log('script start');

setTimeout(function() {
  console.log('setTimeout');
}, 0);

console.log('script end');

不同的任务源会被分配到不同的 Task 队列中,任务源可以分为 微任务(microtask) 和 宏任务(macrotask)。在 ES6 规范中,microtask 称为 jobsmacrotask 称为 task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console.log('script start');

setTimeout(function() {
  console.log('setTimeout');
}, 0);

new Promise((resolve) => {
    console.log('Promise')
    resolve()
}).then(function() {
  console.log('promise1');
}).then(function() {
  console.log('promise2');
});

console.log('script end');
// script start => Promise => script end => promise1 => promise2 => setTimeout

以上代码虽然 setTimeout 写在 Promise 之前,但是因为 Promise 属于微任务而 setTimeout 属于宏任务

微任务

  • process.nextTick
  • promise
  • Object.observe
  • MutationObserver

宏任务

  • script
  • setTimeout
  • setInterval
  • setImmediate
  • I/O 网络请求完成、文件读写完成事件
  • UI rendering
  • 用户交互事件(比如鼠标点击、滚动页面、放大缩小等)

宏任务中包括了 script ,浏览器会先执行一个宏任务,接下来有异步代码的话就先执行微任务

所以正确的一次 Event loop 顺序是这样的

  • 执行同步代码,这属于宏任务
  • 执行栈为空,查询是否有微任务需要执行
  • 执行所有微任务
  • 必要的话渲染 UI
  • 然后开始下一轮 Event loop,执行宏任务中的异步代码

通过上述的 Event loop 顺序可知,如果宏任务中的异步代码有大量的计算并且需要操作 DOM 的话,为了更快的响应界面响应,我们可以把操作 DOM 放入微任务中

  • JavaScript 引擎首先从宏任务队列(macrotask queue)中取出第一个任务
  • 执行完毕后,再将微任务(microtask queue)中的所有任务取出,按照顺序分别全部执行(这里包括不仅指开始执行时队列里的微任务),如果在这一步过程中产生新的微任务,也需要执行;
  • 然后再从宏任务队列中取下一个,执行完毕后,再次将 microtask queue 中的全部取出,循环往复,直到两个 queue 中的任务都取完。

总结起来就是:一次 Eventloop 循环会处理一个宏任务和所有这次循环中产生的微任务

2. Node 中的 Event loop

当 Node.js 开始启动时,会初始化一个 Eventloop,处理输入的代码脚本,这些脚本会进行 API 异步调用,process.nextTick() 方法会开始处理事件循环。下面就是 Node.js 官网提供的 Eventloop 事件循环参考流程

  • Node 中的 Event loop 和浏览器中的不相同。
  • NodeEvent loop 分为6个阶段,它们会按照顺序反复运行
  • 每次执行执行一个宏任务后会清空微任务(执行顺序和浏览器一致,在node11版本以上)
  • process.nextTick node中的微任务,当前执行栈的底部,优先级比promise要高

整个流程分为六个阶段,当这六个阶段执行完一次之后,才可以算得上执行了一次 Eventloop 的循环过程。我们来分别看下这六个阶段都做了哪些事情。

  • Timers 阶段 :这个阶段执行 setTimeoutsetInterval的回调函数,简单理解就是由这两个函数启动的回调函数。
  • I/O callbacks 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执行系统级别的回调函数,比如 TCP 连接失败的回调。
  • idle,prepare 阶段 :仅系统内部使用,你只需要知道有这 2 个阶段就可以。
  • poll 阶段poll 阶段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阶段,几乎所有 I/O 相关的回调,都在这个阶段执行(除了setTimeoutsetIntervalsetImmediate 以及一些因为 exception 意外关闭产生的回调)。检索新的 I/O 事件,执行与 I/O 相关的回调,其他情况 Node.js 将在适当的时候在此阻塞。这也是最复杂的一个阶段,所有的事件循环以及回调处理都在这个阶段执行。这个阶段的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 check 阶段setImmediate() 回调函数在这里执行,setImmediate 并不是立马执行,而是当事件循环 poll 中没有新的事件处理时就执行该部分,如下代码所示。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const fs = require('fs');
setTimeout(() => { // 新的事件循环的起点
    console.log('1'); 
}, 0);
setImmediate( () => {
    console.log('setImmediate 1');
});
/// fs.readFile 将会在 poll 阶段执行
fs.readFile('./test.conf', {encoding: 'utf-8'}, (err, data) => {
    if (err) throw err;
    console.log('read file success');
});
/// 该部分将会在首次事件循环中执行
Promise.resolve().then(()=>{
    console.log('poll callback');
});
// 首次事件循环执行
console.log('2');

在这一代码中有一个非常奇特的地方,就是 setImmediate 会在 setTimeout 之后输出。有以下几点原因:

setTimeout 如果不设置时间或者设置时间为 0,则会默认为 1ms 主流程执行完成后,超过 1ms 时,会将 setTimeout 回调函数逻辑插入到待执行回调函数 poll 队列中; 由于当前 poll 队列中存在可执行回调函数,因此需要先执行完,待完全执行完成后,才会执行check:setImmediate

因此这也验证了这句话,先执行回调函数,再执行 setImmediate

  • close callbacks 阶段 :执行一些关闭的回调函数,如 socket.on('close', ...)

除了把 Eventloop 的宏任务细分到不同阶段外。node 还引入了一个新的任务队列 Process.nextTick()

可以认为,Process.nextTick() 会在上述各个阶段结束时,在进入下一个阶段之前立即执行(优先级甚至超过 microtask 队列)

事件循环的主要包含微任务和宏任务。具体是怎么进行循环的呢

  • 微任务 :在 Node.js 中微任务包含 2 种——process.nextTickPromise微任务在事件循环中优先级是最高的,因此在同一个事件循环中有其他任务存在时,优先执行微任务队列。并且process.nextTick 和 Promise也存在优先级,process.nextTick 高于 Promise
  • 宏任务 :在 Node.js 中宏任务包含 4 种——setTimeoutsetIntervalsetImmediateI/O。宏任务在微任务执行之后执行,因此在同一个事件循环周期内,如果既存在微任务队列又存在宏任务队列,那么优先将微任务队列清空,再执行宏任务队列

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核心的主线程,它的执行阶段主要处理三个核心逻辑。

  • 同步代码。
  • 将异步任务插入到微任务队列或者宏任务队列中。
  • 执行微任务或者宏任务的回调函数。在主线程处理回调函数的同时,也需要判断是否插入微任务和宏任务。根据优先级,先判断微任务队列是否存在任务,存在则先执行微任务,不存在则判断在宏任务队列是否有任务,有则执行。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const fs = require('fs');
// 首次事件循环执行
console.log('start');
/// 将会在新的事件循环中的阶段执行
fs.readFile('./test.conf', {encoding: 'utf-8'}, (err, data) => {
    if (err) throw err;
    console.log('read file success');
});
setTimeout(() => { // 新的事件循环的起点
    console.log('setTimeout'); 
}, 0);
/// 该部分将会在首次事件循环中执行
Promise.resolve().then(()=>{
    console.log('Promise callback');
});
/// 执行 process.nextTick
process.nextTick(() => {
    console.log('nextTick callback');
});
// 首次事件循环执行
console.log('end');

分析下上面代码的执行过程

  • 第一个事件循环主线程发起,因此先执行同步代码,所以先输出 start,然后输出 end
  • 第一个事件循环主线程发起,因此先执行同步代码,所以先输出 start,然后输出 end;
  • 再从上往下分析,遇到微任务,插入微任务队列,遇到宏任务,插入宏任务队列,分析完成后,微任务队列包含:Promise.resolve 和 process.nextTick,宏任务队列包含:fs.readFile 和 setTimeout
  • 先执行微任务队列,但是根据优先级,先执行 process.nextTick 再执行 Promise.resolve,所以先输出 nextTick callback 再输出 Promise callback
  • 再执行宏任务队列,根据宏任务插入先后顺序执行 setTimeout 再执行 fs.readFile,这里需要注意,先执行 setTimeout 由于其回调时间较短,因此回调也先执行,并非是 setTimeout 先执行所以才先执行回调函数,但是它执行需要时间肯定大于 1ms,所以虽然 fs.readFile 先于setTimeout 执行,但是 setTimeout 执行更快,所以先输出 setTimeout ,最后输出 read file success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 输出结果
start
end
nextTick callback
Promise callback
setTimeout
read file success

当微任务和宏任务又产生新的微任务和宏任务时,又应该如何处理呢?如下代码所示: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const fs = require('fs');
setTimeout(() => { // 新的事件循环的起点
    console.log('1'); 
    fs.readFile('./config/test.conf', {encoding: 'utf-8'}, (err, data) => {
        if (err) throw err;
        console.log('read file sync success');
    });
}, 0);
/// 回调将会在新的事件循环之前
fs.readFile('./config/test.conf', {encoding: 'utf-8'}, (err, data) => {
    if (err) throw err;
    console.log('read file success');
});
/// 该部分将会在首次事件循环中执行
Promise.resolve().then(()=>{
    console.log('poll callback');
});
// 首次事件循环执行
console.log('2');

在上面代码中,有 2 个宏任务和 1 个微任务,宏任务是 setTimeout 和 fs.readFile,微任务是 Promise.resolve

  • 整个过程优先执行主线程的第一个事件循环过程,所以先执行同步逻辑,先输出 2。
  • 接下来执行微任务,输出 poll callback
  • 再执行宏任务中的 fs.readFile 和 setTimeout,由于 fs.readFile 优先级高,先执行 fs.readFile。但是处理时间长于 1ms,因此会先执行 setTimeout 的回调函数,输出 1。这个阶段在执行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宏任务 fs.readFile,因此又将该 fs.readFile 插入宏任务队列
  • 最后由于只剩下宏任务了 fs.readFile,因此执行该宏任务,并等待处理完成后的回调,输出 read file sync success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 结果
2
poll callback
1
read file success
read file sync success

Process.nextick() 和 Vue 的 nextick

Node.js 和浏览器端宏任务队列的另一个很重要的不同点是,浏览器端任务队列每轮事件循环仅出队一个回调函数接着去执行微任务队列;而 Node.js 端只要轮到执行某个宏任务队列,则会执行完队列中所有的当前任务,但是当前轮次新添加到队尾的任务则会等到下一轮次才会执行。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setTimeout(() => {
    console.log('setTimeout');
}, 0);
setImmediate(() => {
    console.log('setImmediate');
})
// 这里可能会输出 setTimeout,setImmediate
// 可能也会相反的输出,这取决于性能
// 因为可能进入 event loop 用了不到 1 毫秒,这时候会执行 setImmediate
// 否则会执行 setTimeout

上面介绍的都是 macrotask 的执行情况,microtask 会在以上每个阶段完成后立即执行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setTimeout(()=>{
    console.log('timer1')

    Promise.resolve().then(function() {
        console.log('promise1')
    })
}, 0)

setTimeout(()=>{
    console.log('timer2')

    Promise.resolve().then(function() {
        console.log('promise2')
    })
}, 0)

// 以上代码在浏览器和 node 中打印情况是不同的
// 浏览器中一定打印 timer1, promise1, timer2, promise2
// node 中可能打印 timer1, timer2, promise1, promise2
// 也可能打印 timer1, promise1, timer2, promise2

Node 中的 process.nextTick 会先于其他 microtask 执行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setTimeout(() => {
 console.log("timer1");

 Promise.resolve().then(function() {
   console.log("promise1");
 });
}, 0);

// poll阶段执行
fs.readFile('./test',()=>{
  // 在poll阶段里面 如果有setImmediate优先执行,setTimeout处于事件循环顶端 poll下面就是setImmediate
  setTimeout(()=>console.log('setTimeout'),0)
  setImmediate(()=>console.log('setImmediate'),0)
})

process.nextTick(() => {
 console.log("nextTick");
});
// nextTick, timer1, promise1,setImmediate,setTimeout

对于 microtask 来说,它会在以上每个阶段完成前清空 microtask 队列,下图中的 Tick 就代表了 microtask

谁来启动这个循环过程,循环条件是什么?

当 Node.js 启动后,会初始化事件循环,处理已提供的输入脚本,它可能会先调用一些异步的 API、调度定时器,或者 process.nextTick(),然后再开始处理事件循环。因此可以这样理解,Node.js 进程启动后,就发起了一个新的事件循环,也就是事件循环的起点。

总结来说,Node.js 事件循环的发起点有 4 个:

  • Node.js 启动后;
  • setTimeout 回调函数;
  • setInterval 回调函数;
  • 也可能是一次 I/O 后的回调函数。

无限循环有没有终点

当所有的微任务和宏任务都清空的时候,虽然当前没有任务可执行了,但是也并不能代表循环结束了。因为可能存在当前还未回调的异步 I/O,所以这个循环是没有终点的,只要进程在,并且有新的任务存在,就会去执行

Node.js 是单线程的还是多线程的?

主线程是单线程执行的,但是 Node.js 存在多线程执行,多线程包括 setTimeout 和异步 I/O 事件。其实 Node.js 还存在其他的线程,包括垃圾回收、内存优化

EventLoop 对渲染的影响

  • 想必你之前在业务开发中也遇到过 requestIdlecallback 和 requestAnimationFrame,这两个函数在我们之前的内容中没有讲过,但是当你开始考虑它们在 Eventloop 的生命周期的哪一步触发,或者这两个方法的回调会在微任务队列还是宏任务队列执行的时候,才发现好像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这两个方法其实也并不属于 JS 的原生方法,而是浏览器宿主环境提供的方法,因为它们牵扯到另一个问题:渲染。
  • 我们知道浏览器作为一个复杂的应用是多线程工作的,除了运行 JS 的线程外,还有渲染线程、定时器触发线程、HTTP 请求线程,等等。JS 线程可以读取并且修改 DOM,而渲染线程也需要读取 DOM,这是一个典型的多线程竞争临界资源的问题。所以浏览器就把这两个线程设计成互斥的,即同时只能有一个线程在执行
  • 渲染原本就不应该出现在 Eventloop 相关的知识体系里,但是因为 Eventloop 显然是在讨论 JS 如何运行的问题,而渲染则是浏览器另外一个线程的工作。但是 requestAnimationFrame的出现却把这两件事情给关联起来
  • 通过调用 requestAnimationFrame 我们可以在下次渲染之前执行回调函数。那下次渲染具体是哪个时间点呢?渲染和 Eventloop 有什么关系呢?
    • 简单来说,就是在每一次 Eventloop 的末尾,判断当前页面是否处于渲染时机,就是重新渲染
  • 有屏幕的硬件限制,比如 60Hz 刷新率,简而言之就是 1 秒刷新了 60 次,16.6ms 刷新一次。这个时候浏览器的渲染间隔时间就没必要小于 16.6ms,因为就算渲染了屏幕上也看不到。当然浏览器也不能保证一定会每 16.6ms 会渲染一次,因为还会受到处理器的性能、JavaScript 执行效率等其他因素影响。
  • 回到 requestAnimationFrame,这个 API 保证在下次浏览器渲染之前一定会被调用,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高级版的 setInterval。它们都是在一段时间后执行回调,但是前者的间隔时间是由浏览器自己不断调整的,而后者只能由用户指定。这样的特性也决定了 requestAnimationFrame 更适合用来做针对每一帧来修改的动画效果
  • 当然 requestAnimationFrame 不是 Eventloop 里的宏任务,或者说它并不在 Eventloop 的生命周期里,只是浏览器又开放的一个在渲染之前发生的新的 hook。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微任务的认知概念也需要更新,在执行 animation callback 时也有可能产生微任务(比如 promise 的 callback),会放到 animation queue 处理完后再执行。所以微任务并不是像之前说的那样在每一轮 Eventloop 后处理,而是在 JS 的函数调用栈清空后处理

但是 requestIdlecallback 却是一个更好理解的概念。当宏任务队列中没有任务可以处理时,浏览器可能存在“空闲状态”。这段空闲时间可以被 requestIdlecallback 利用起来执行一些优先级不高、不必立即执行的任务,如下图所示:

执行上下文

当执行 JS 代码时,会产生三种执行上下文

  • 全局执行上下文
  • 函数执行上下文
  • eval 执行上下文

每个执行上下文中都有三个重要的属性

  • 变量对象(VO),包含变量、函数声明和函数的形参,该属性只能在全局上下文中访问
  • 作用域链(JS 采用词法作用域,也就是说变量的作用域是在定义时就决定了)
  • this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var a = 10
function foo(i) {
  var b = 20
}
foo()

对于上述代码,执行栈中有两个上下文:全局上下文和函数 foo 上下文。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stack = [
    globalContext,
    fooContext
]

对于全局上下文来说,VO大概是这样的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globalContext.VO === globe
globalContext.VO = {
    a: undefined,
    foo: <Function>,
}

对于函数 foo 来说,VO 不能访问,只能访问到活动对象(AO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fooContext.VO === foo.AO
fooContext.AO {
    i: undefined,
    b: undefined,
    arguments: <>
}
// arguments 是函数独有的对象(箭头函数没有)
// 该对象是一个伪数组,有 `length` 属性且可以通过下标访问元素
// 该对象中的 `callee` 属性代表函数本身
// `caller` 属性代表函数的调用者

对于作用域链,可以把它理解成包含自身变量对象和上级变量对象的列表,通过 [[Scope]]属性查找上级变量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fooContext.[[Scope]] = [
    globalContext.VO
]
fooContext.Scope = fooContext.[[Scope]]   fooContext.VO
fooContext.Scope = [
    fooContext.VO,
    globalContext.VO
]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个老生常谈的例子,var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b() // call b
console.log(a) // undefined

var a = 'Hello world'

function b() {
    console.log('call b')
}

想必以上的输出大家肯定都已经明白了,这是因为函数和变量提升的原因。通常提升的解释是说将声明的代码移动到了顶部,这其实没有什么错误,便于大家理解。但是更准确的解释应该是:在生成执行上下文时,会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创建的阶段(具体步骤是创建 VO),JS 解释器会找出需要提升的变量和函数,并且给他们提前在内存中开辟好空间,函数的话会将整个函数存入内存中,变量只声明并且赋值为 undefined,所以在第二个阶段,也就是代码执行阶段,我们可以直接提前使用。

  • 在提升的过程中,相同的函数会覆盖上一个函数,并且函数优先于变量提升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b() // call b second

function b() {
    console.log('call b fist')
}
function b() {
    console.log('call b second')
}
var b = 'Hello world'

var会产生很多错误,所以在 ES6中引入了 letlet不能在声明前使用,但是这并不是常说的 let 不会提升,let 提升了声明但没有赋值,因为临时死区导致了并不能在声明前使用。

  • 对于非匿名的立即执行函数需要注意以下一点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var foo = 1
(function foo() {
    foo = 10
    console.log(foo)
}()) // -> ƒ foo() { foo = 10 ; console.log(foo) }

因为当 JS 解释器在遇到非匿名的立即执行函数时,会创建一个辅助的特定对象,然后将函数名称作为这个对象的属性,因此函数内部才可以访问到 foo,但是这个值又是只读的,所以对它的赋值并不生效,所以打印的结果还是这个函数,并且外部的值也没有发生更改。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specialObject = {};

Scope = specialObject   Scope;

foo = new FunctionExpression;
foo.[[Scope]] = Scope;
specialObject.foo = foo; // {DontDelete}, {ReadOnly}

delete Scope[0]; // remove specialObject from the front of scope chain

总结

执行上下文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对象:

它包含三个部分:

  • 变量对象(VO)
  • 作用域链(词法作用域)
  • this指向

它的类型:

  • 全局执行上下文
  • 函数执行上下文
  • eval执行上下文

代码执行过程:

  • 创建 全局上下文 (global EC)
  • 全局执行上下文 (caller) 逐行 自上而下 执行。遇到函数时,函数执行上下文 (callee) 被push到执行栈顶层
  • 函数执行上下文被激活,成为 active EC, 开始执行函数中的代码,caller 被挂起
  • 函数执行完后,calleepop移除出执行栈,控制权交还全局上下文 (caller),继续执行

同步和异步的区别

  • 同步指的是当一个进程在执行某个请求时,如果这个请求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返回,那么这个进程会一直等待下去,直到消息返回为止再继续向下执行。
  • 异步指的是当一个进程在执行某个请求时,如果这个请求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返回,这个时候进程会继续往下执行,不会阻塞等待消息的返回,当消息返回时系统再通知进程进行处理。

作用域

  • 作用域: 作用域是定义变量的区域,它有一套访问变量的规则,这套规则来管理浏览器引擎如何在当前作用域以及嵌套的作用域中根据变量(标识符)进行变量查找
  • 作用域链: 作用域链的作用是保证对执行环境有权访问的所有变量和函数的有序访问,通过作用域链,我们可以访问到外层环境的变量和 函数。

作用域链的本质上是一个指向变量对象的指针列表。变量对象是一个包含了执行环境中所有变量和函数的对象。作用域链的前 端始终都是当前执行上下文的变量对象。全局执行上下文的变量对象(也就是全局对象)始终是作用域链的最后一个对象。

  • 当我们查找一个变量时,如果当前执行环境中没有找到,我们可以沿着作用域链向后查找
  • 作用域链的创建过程跟执行上下文的建立有关....

作用域可以理解为变量的可访问性,总共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

  • 全局作用域
  • 函数作用域
  • 块级作用域,ES6 中的 letconst 就可以产生该作用域

其实看完前面的闭包、this 这部分内部的话,应该基本能了解作用域的一些应用。

一旦我们将这些作用域嵌套起来,就变成了另外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作用域链」,也就是 JS 到底是如何访问需要的变量或者函数的。

  • 首先作用域链是在定义时就被确定下来的,和箭头函数里的 this 一样,后续不会改变,JS 会一层层往上寻找需要的内容。
  • 其实作用域链这个东西我们在闭包小结中已经看到过它的实体了:[[Scopes]]

图中的 [[Scopes]] 是个数组,作用域的一层层往上寻找就等同于遍历 [[Scopes]]

1. 全局作用域

全局变量是挂载在 window 对象下的变量,所以在网页中的任何位置你都可以使用并且访问到这个全局变量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var globalName = 'global';
function getName() { 
  console.log(globalName) // global
  var name = 'inner'
  console.log(name) // inner
} 
getName();
console.log(name); // 
console.log(globalName); //global
function setName(){ 
  vName = 'setName';
}
setName();
console.log(vName); // setName
  • 从这段代码中我们可以看到,globalName 这个变量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可以被访问到的,所以它就是全局变量。而在 getName 函数中作为局部变量的 name 变量是不具备这种能力的
  • 当然全局作用域有相应的缺点,我们定义很多全局变量的时候,会容易引起变量命名的冲突,所以在定义变量的时候应该注意作用域的问题。

2. 函数作用域

函数中定义的变量叫作函数变量,这个时候只能在函数内部才能访问到它,所以它的作用域也就是函数的内部,称为函数作用域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function getName () {
  var name = 'inner';
  console.log(name); //inner
}
getName();
console.log(name);

除了这个函数内部,其他地方都是不能访问到它的。同时,当这个函数被执行完之后,这个局部变量也相应会被销毁。所以你会看到在 getName 函数外面的 name 是访问不到的

3. 块级作用域

ES6 中新增了块级作用域,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新增的 let 关键词,使用 let 关键词定义的变量只能在块级作用域中被访问,有“暂时性死区”的特点,也就是说这个变量在定义之前是不能被使用的。

在 JS 编码过程中 if 语句for 语句后面 {...} 这里面所包括的,就是块级作用域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console.log(a) //a is not defined
if(true){
  let a = '123';
  console.log(a); // 123
}
console.log(a) //a is not defined

从这段代码可以看出,变量 a 是在 if 语句{...} 中由 let 关键词进行定义的变量,所以它的作用域是 if 语句括号中的那部分,而在外面进行访问 a 变量是会报错的,因为这里不是它的作用域。所以在 if 代码块的前后输出 a 这个变量的结果,控制台会显示 a 并没有定义

迭代查询与递归查询

实际上,DNS解析是一个包含迭代查询和递归查询的过程。

  • 递归查询指的是查询请求发出后,域名服务器代为向下一级域名服务器发出请求,最后向用户返回查询的最终结果。使用递归 查询,用户只需要发出一次查询请求。
  • 迭代查询指的是查询请求后,域名服务器返回单次查询的结果。下一级的查询由用户自己请求。使用迭代查询,用户需要发出 多次的查询请求。

一般我们向本地 DNS 服务器发送请求的方式就是递归查询,因为我们只需要发出一次请求,然后本地 DNS 服务器返回给我 们最终的请求结果。而本地 DNS 服务器向其他域名服务器请求的过程是迭代查询的过程,因为每一次域名服务器只返回单次 查询的结果,下一级的查询由本地 DNS 服务器自己进行。

解析 URL 参数为对象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function parseParam(url) {
    const paramsStr = /. ?(. )$/.exec(url)[1]; // 将 ? 后面的字符串取出来
    const paramsArr = paramsStr.split('&'); // 将字符串以 & 分割后存到数组中
    let paramsObj = {};
    // 将 params 存到对象中
    paramsArr.forEach(param => {
        if (/=/.test(param)) { // 处理有 value 的参数
            let [key, val] = param.split('='); // 分割 key 和 value
            val = decodeURIComponent(val); // 解码
            val = /^d $/.test(val) ? parseFloat(val) : val; // 判断是否转为数字

            if (paramsObj.hasOwnProperty(key)) { // 如果对象有 key,则添加一个值
                paramsObj[key] = [].concat(paramsObj[key], val);
            } else { // 如果对象没有这个 key,创建 key 并设置值
                paramsObj[key] = val;
            }
        } else { // 处理没有 value 的参数
            paramsObj[param] = true;
        }
    })

    return paramsObj;
}

数字证书是什么?

现在的方法也不一定是安全的,因为没有办法确定得到的公钥就一定是安全的公钥。可能存在一个中间人,截取了对方发给我们的公钥,然后将他自己的公钥发送给我们,当我们使用他的公钥加密后发送的信息,就可以被他用自己的私钥解密。然后他伪装成我们以同样的方法向对方发送信息,这样我们的信息就被窃取了,然而自己还不知道。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使用数字证书。

首先使用一种 Hash 算法来对公钥和其他信息进行加密,生成一个信息摘要,然后让有公信力的认证中心(简称 CA )用它的私钥对消息摘要加密,形成签名。最后将原始的信息和签名合在一起,称为数字证书。当接收方收到数字证书的时候,先根据原始信息使用同样的 Hash 算法生成一个摘要,然后使用公证处的公钥来对数字证书中的摘要进行解密,最后将解密的摘要和生成的摘要进行对比,就能发现得到的信息是否被更改了。

这个方法最要的是认证中心的可靠性,一般浏览器里会内置一些顶层的认证中心的证书,相当于我们自动信任了他们,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安全。

介绍一下 webpack scope hosting

作用域提升,将分散的模块划分到同一个作用域中,避免了代码的重复引入,有效减少打包后的代码体积和运行时的内存损耗;

说一下SPA单页面有什么优缺点?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优点:

1.体验好,不刷新,减少 请求  数据ajax异步获取 页面流程;

2.前后端分离

3.减轻服务端压力

4.共用一套后端程序代码,适配多端

缺点:

1.首屏加载过慢;

2.SEO 不利于搜索引擎抓取

参考:前端进阶面试题详细解答

寄生组合继承

题目描述:实现一个你认为不错的 js 继承方式

实现代码如下: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function Parent(name) {
  this.name = name;
  this.say = () => {
    console.log(111);
  };
}
Parent.prototype.play = () => {
  console.log(222);
};
function Children(name) {
  Parent.call(this);
  this.name = name;
}
Children.prototype = Object.create(Parent.prototype);
Children.prototype.constructor = Children;
// let child = new Children("111");
// // console.log(child.name);
// // child.say();
// // child.play();

事件总线(发布订阅模式)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class EventEmitter {
    constructor() {
        this.cache = {}
    }
    on(name, fn) {
        if (this.cache[name]) {
            this.cache[name].push(fn)
        } else {
            this.cache[name] = [fn]
        }
    }
    off(name, fn) {
        let tasks = this.cache[name]
        if (tasks) {
            const index = tasks.findIndex(f => f === fn || f.callback === fn)
            if (index >= 0) {
                tasks.splice(index, 1)
            }
        }
    }
    emit(name, once = false, ...args) {
        if (this.cache[name]) {
            // 创建副本,如果回调函数内继续注册相同事件,会造成死循环
            let tasks = this.cache[name].slice()
            for (let fn of tasks) {
                fn(...args)
            }
            if (once) {
                delete this.cache[name]
            }
        }
    }
}

// 测试
let eventBus = new EventEmitter()
let fn1 = function(name, age) {
    console.log(`${name} ${age}`)
}
let fn2 = function(name, age) {
    console.log(`hello, ${name} ${age}`)
}
eventBus.on('aaa', fn1)
eventBus.on('aaa', fn2)
eventBus.emit('aaa', false, '布兰', 12)
// '布兰 12'
// 'hello, 布兰 12'

合成事件原理

为了解决跨浏览器兼容性问题,React 会将浏览器原生事件(Browser Native Event)封装为合成事件(SyntheticEvent)传入设置的事件处理器中。这里的合成事件提供了与原生事件相同的接口,不过它们屏蔽了底层浏览器的细节差异,保证了行为的一致性。另外有意思的是,React 并没有直接将事件附着到子元素上,而是以单一事件监听器的方式将所有的事件发送到顶层进行处理。这样 React 在更新 DOM 的时候就不需要考虑如何去处理附着在 DOM 上的事件监听器,最终达到优化性能的目的

  • 所有的事件挂在document上,DOM 事件触发后冒泡到 document;React 找到对应的组件,造出一个合成事件出来;并按组件树模拟一遍事件冒泡。
  • event不是原生的,是SyntheticEvent合成事件对象
  • 和Vue事件不同,和DOM事件也不同

React 17 之前的事件冒泡流程图

所以这就造成了,在一个页面中,只能有一个版本的 React。如果有多个版本,事件就乱套了。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问题在 React 17 中得到了解决,事件委托不再挂在 document 上,而是挂在 DOM 容器上,也就是 ReactDom.Render 所调用的节点上。

React 17 后的事件冒泡流程图

那到底哪些事件会被捕获生成合成事件呢?可以从 React 的源码测试文件中一探究竟。下面的测试快照中罗列了大量的事件名,也只有在这份快照中的事件,才会被捕获生成合成事件。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 react/packages/react-dom/src/__tests__/__snapshots__/ReactTestUtils-test.js.snap
Array [
      "abort",
      "animationEnd",
      "animationIteration",
      "animationStart",
      "auxClick",
      "beforeInput",
      "blur",
      "canPlay",
      "canPlayThrough",
      "cancel",
      "change",
      "click",
      "close",
      "compositionEnd",
      "compositionStart",
      "compositionUpdate",
      "contextMenu",
      "copy",
      "cut",
      "doubleClick",
      "drag",
      "dragEnd",
      "dragEnter",
      "dragExit",
      "dragLeave",
      "dragOver",
      "dragStart",
      "drop",
      "durationChange",
      "emptied",
      "encrypted",
      "ended",
      "error",
      "focus",
      "gotPointerCapture",
      "input",
      "invalid",
      "keyDown",
      "keyPress",
      "keyUp",
      "load",
      "loadStart",
      "loadedData",
      "loadedMetadata",
      "lostPointerCapture",
      "mouseDown",
      "mouseEnter",
      "mouseLeave",
      "mouseMove",
      "mouseOut",
      "mouseOver",
      "mouseUp",
      "paste",
      "pause",
      "play",
      "playing",
      "pointerCancel",
      "pointerDown",
      "pointerEnter",
      "pointerLeave",
      "pointerMove",
      "pointerOut",
      "pointerOver",
      "pointerUp",
      "progress",
      "rateChange",
      "reset",
      "scroll",
      "seeked",
      "seeking",
      "select",
      "stalled",
      "submit",
      "suspend",
      "timeUpdate",
      "toggle",
      "touchCancel",
      "touchEnd",
      "touchMove",
      "touchStart",
      "transitionEnd",
      "volumeChange",
      "waiting",
      "wheel",
    ]

如果DOM上绑定了过多的事件处理函数,整个页面响应以及内存占用可能都会受到影响。React为了避免这类DOM事件滥用,同时屏蔽底层不同浏览器之间的事件系统的差异,实现了一个中间层 - SyntheticEvent

  1. 当用户在为onClick添加函数时,React并没有将Click绑定到DOM上面
  2. 而是在document处监听所有支持的事件,当事件发生并冒泡至document处时,React将事件内容封装交给中间层 SyntheticEvent (负责所有事件合成)
  3. 所以当事件触发的时候, 对使用统一的分发函数 dispatchEvent 将指定函数执行

为何要合成事件

  • 兼容性和跨平台
  • 挂在统一的document上,减少内存消耗,避免频繁解绑
  • 方便事件的统一管理(事务机制)
  • dispatchEvent事件机制

DNS同时使用TCP和UDP协议?

DNS占用53号端口,同时使用TCP和UDP协议。 (1)在区域传输的时候使用TCP协议

  • 辅域名服务器会定时(一般3小时)向主域名服务器进行查询以便了解数据是否有变动。如有变动,会执行一次区域传送,进行数据同步。区域传送使用TCP而不是UDP,因为数据同步传送的数据量比一个请求应答的数据量要多得多。
  • TCP是一种可靠连接,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2)在域名解析的时候使用UDP协议

  • 客户端向DNS服务器查询域名,一般返回的内容都不超过512字节,用UDP传输即可。不用经过三次握手,这样DNS服务器负载更低,响应更快。理论上说,客户端也可以指定向DNS服务器查询时用TCP,但事实上,很多DNS服务器进行配置的时候,仅支持UDP查询包。

Promise

这里你谈 promise的时候,除了将他解决的痛点以及常用的 API 之外,最好进行拓展把 eventloop 带进来好好讲一下,microtask(微任务)、macrotask(任务) 的执行顺序,如果看过 promise 源码,最好可以谈一谈 原生 Promise 是如何实现的。Promise 的关键点在于callback 的两个参数,一个是 resovle,一个是 reject。还有就是 Promise 的链式调用(Promise.then(),每一个 then 都是一个责任人)

  • PromiseES6 新增的语法,解决了回调地狱的问题。
  • 可以把 Promise看成一个状态机。初始是 pending 状态,可以通过函数 resolvereject,将状态转变为 resolved 或者 rejected 状态,状态一旦改变就不能再次变化。
  • then 函数会返回一个 Promise 实例,并且该返回值是一个新的实例而不是之前的实例。因为 Promise 规范规定除了 pending 状态,其他状态是不可以改变的,如果返回的是一个相同实例的话,多个 then 调用就失去意义了。 对于 then 来说,本质上可以把它看成是 flatMap

1. Promise 的基本情况

简单来说它就是一个容器,里面保存着某个未来才会结束的事件(通常是异步操作)的结果。从语法上说,Promise 是一个对象,从它可以获取异步操作的消息

一般 Promise 在执行过程中,必然会处于以下几种状态之一。

  • 待定(pending):初始状态,既没有被完成,也没有被拒绝。
  • 已完成(fulfilled):操作成功完成。
  • 已拒绝(rejected):操作失败。

待定状态的 Promise 对象执行的话,最后要么会通过一个值完成,要么会通过一个原因被拒绝。当其中一种情况发生时,我们用 Promisethen 方法排列起来的相关处理程序就会被调用。因为最后 Promise.prototype.thenPromise.prototype.catch 方法返回的是一个 Promise, 所以它们可以继续被链式调用

关于 Promise 的状态流转情况,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内部状态改变之后不可逆,你需要在编程过程中加以注意。文字描述比较晦涩,我们直接通过一张图就能很清晰地看出 Promise 内部状态流转的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出,我们最开始创建一个新的 Promise 返回给 p1 ,然后开始执行,状态是 pending,当执行 resolve之后状态就切换为 fulfilled,执行 reject 之后就变为 rejected 的状态

2. Promise 的静态方法

  • all 方法
    • 语法: Promise.all(iterable)
    • 参数: 一个可迭代对象,如 Array
    • 描述: 此方法对于汇总多个 promise 的结果很有用,在 ES6 中可以将多个 Promise.all 异步请求并行操作,返回结果一般有下面两种情况。
      • 当所有结果成功返回时按照请求顺序返回成功结果。
      • 当其中有一个失败方法时,则进入失败方法
  • 我们来看下业务的场景,对于下面这个业务场景页面的加载,将多个请求合并到一起,用 all 来实现可能效果会更好,请看代码片段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 在一个页面中需要加载获取轮播列表、获取店铺列表、获取分类列表这三个操作,页面需要同时发出请求进行页面渲染,这样用 `Promise.all` 来实现,看起来更清晰、一目了然。


//1.获取轮播数据列表
function getBannerList(){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setTimeout(function(){
        resolve('轮播数据')
      },300) 
  })
}
//2.获取店铺列表
function getStoreList(){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setTimeout(function(){
      resolve('店铺数据')
    },500)
  })
}
//3.获取分类列表
function getCategoryList(){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setTimeout(function(){
      resolve('分类数据')
    },700)
  })
}
function initLoad(){ 
  Promise.all([getBannerList(),getStoreList(),getCategoryList()])
  .then(res=>{
    console.log(res) 
  }).catch(err=>{
    console.log(err)
  })
} 
initLoad()
  • allSettled 方法
    • Promise.allSettled 的语法及参数跟 Promise.all 类似,其参数接受一个 Promise 的数组,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唯一的不同在于,执行完之后不会失败,也就是说当 Promise.allSettled 全部处理完成后,我们可以拿到每个 Promise 的状态,而不管其是否处理成功
  • 我们来看一下用 allSettled 实现的一段代码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const resolved = Promise.resolve(2);
const rejected = Promise.reject(-1);
const allSettledPromise = Promise.allSettled([resolved, rejected]);
allSettledPromise.then(function (results) {
  console.log(results);
});
// 返回结果:
// [
//    { status: 'fulfilled', value: 2 },
//    { status: 'rejected', reason: -1 }
// ]

从上面代码中可以看到,Promise.allSettled 最后返回的是一个数组,记录传进来的参数中每个 Promise 的返回值,这就是和 all 方法不太一样的地方。

  • any 方法
    • 语法: Promise.any(iterable)
    • 参数: iterable 可迭代的对象,例如 Array
    • 描述: any 方法返回一个 Promise,只要参数 Promise 实例有一个变成 fulfilled状态,最后 any返回的实例就会变成 fulfilled 状态;如果所有参数 Promise 实例都变成 rejected 状态,包装实例就会变成 rejected 状态。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const resolved = Promise.resolve(2);
const rejected = Promise.reject(-1);
const anyPromise = Promise.any([resolved, rejected]);
anyPromise.then(function (results) {
  console.log(results);
});
// 返回结果:
// 2

从改造后的代码中可以看出,只要其中一个 Promise 变成 fulfilled状态,那么 any 最后就返回这个p romise。由于上面 resolved 这个 Promise 已经是 resolve 的了,故最后返回结果为 2

  • race 方法
    • 语法: Promise.race(iterable)
    • 参数: iterable 可迭代的对象,例如 Array
    • 描述: race方法返回一个 Promise,只要参数的 Promise 之中有一个实例率先改变状态,则 race 方法的返回状态就跟着改变。那个率先改变的 Promise 实例的返回值,就传递给 race 方法的回调函数
  •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业务场景,对于图片的加载,特别适合用 race 方法来解决,将图片请求和超时判断放到一起,用 race 来实现图片的超时判断。请看代码片段。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请求某个图片资源
function requestImg(){
  var p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var img = new Image();
    img.onload = function(){ resolve(img); }
    img.src = 'http://www.baidu.com/img/flexible/logo/pc/result.png';
  });
  return p;
}
//延时函数,用于给请求计时
function timeout(){
  var p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setTimeout(function(){ reject('图片请求超时'); }, 5000);
  });
  return p;
}
Promise.race([requestImg(), timeout()])
.then(function(results){
  console.log(results);
})
.catch(function(reason){
  console.log(reason);
});


// 从上面的代码中可以看出,采用 Promise 的方式来判断图片是否加载成功,也是针对 Promise.race 方法的一个比较好的业务场景

promise手写实现,面试够用版: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function myPromise(constructor){
    let self=this;
    self.status="pending" //定义状态改变前的初始状态
    self.value=undefined;//定义状态为resolved的时候的状态
    self.reason=undefined;//定义状态为rejected的时候的状态
    function resolve(value){
        //两个==="pending",保证了状态的改变是不可逆的
       if(self.status==="pending"){
          self.value=value;
          self.status="resolved";
       }
    }
    function reject(reason){
        //两个==="pending",保证了状态的改变是不可逆的
       if(self.status==="pending"){
          self.reason=reason;
          self.status="rejected";
       }
    }
    //捕获构造异常
    try{
       constructor(resolve,reject);
    }catch(e){
       reject(e);
    }
}
// 定义链式调用的then方法
myPromise.prototype.then=function(onFullfilled,onRejected){
   let self=this;
   switch(self.status){
      case "resolved":
        onFullfilled(self.value);
        break;
      case "rejected":
        onRejected(self.reason);
        break;
      default:       
   }
}

深浅拷贝

浅拷贝:只考虑对象类型。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function shallowCopy(obj) {
    if (typeof obj !== 'object') return

    let newObj = obj instanceof Array ? [] : {}
    for (let key in obj) {
        if (obj.hasOwnProperty(key)) {
            newObj[key] = obj[key]
        }
    }
    return newObj
}

简单版深拷贝:只考虑普通对象属性,不考虑内置对象和函数。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function deepClone(obj) {
    if (typeof obj !== 'object') return;
    var newObj = obj instanceof Array ? [] : {};
    for (var key in obj) {
        if (obj.hasOwnProperty(key)) {
            newObj[key] = typeof obj[key] === 'object' ? deepClone(obj[key]) : obj[key];
        }
    }
    return newObj;
}

复杂版深克隆:基于简单版的基础上,还考虑了内置对象比如 Date、RegExp 等对象和函数以及解决了循环引用的问题。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const isObject = (target) => (typeof target === "object" || typeof target === "function") && target !== null;

function deepClone(target, map = new WeakMap()) {
    if (map.get(target)) {
        return target;
    }
    // 获取当前值的构造函数:获取它的类型
    let constructor = target.constructor;
    // 检测当前对象target是否与正则、日期格式对象匹配
    if (/^(RegExp|Date)$/i.test(constructor.name)) {
        // 创建一个新的特殊对象(正则类/日期类)的实例
        return new constructor(target);  
    }
    if (isObject(target)) {
        map.set(target, true);  // 为循环引用的对象做标记
        const cloneTarget = Array.isArray(target) ? [] : {};
        for (let prop in target) {
            if (target.hasOwnProperty(prop)) {
                cloneTarget[prop] = deepClone(target[prop], map);
            }
        }
        return cloneTarget;
    } else {
        return target;
    }
}

发布订阅模式和观察者模式

1. 发布/订阅模式

  • 发布/订阅模式
    • 订阅者
    • 发布者
    • 信号中心

我们假定,存在一个"信号中心",某个任务执行完成,就向信号中心"发布"(publish)一个信 号,其他任务可以向信号中心"订阅"(subscribe)这个信号,从而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可以开始执 行。这就叫做"发布/订阅模式"(publish-subscribe pattern)

Vue 的自定义事件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let vm = new Vue()
vm.$on('dataChange', () => { console.log('dataChange')})
vm.$on('dataChange', () => { 
  console.log('dataChange1')
}) 
vm.$emit('dataChange')

兄弟组件通信过程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 eventBus.js
// 事件中心
let eventHub = new Vue()

// ComponentA.vue
// 发布者
addTodo: function () {
  // 发布消息(事件)
  eventHub.$emit('add-todo', { text: this.newTodoText }) 
  this.newTodoText = ''
}
// ComponentB.vue
// 订阅者
created: function () {
  // 订阅消息(事件)
  eventHub.$on('add-todo', this.addTodo)
}

模拟 Vue 自定义事件的实现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class EventEmitter {
  constructor(){
    // { eventType: [ handler1, handler2 ] }
    this.subs = {}
  }
  // 订阅通知
  $on(eventType, fn) {
    this.subs[eventType] = this.subs[eventType] || []
    this.subs[eventType].push(fn)
  }
  // 发布通知
  $emit(eventType) {
    if(this.subs[eventType]) {
      this.subs[eventType].forEach(v=>v())
    }
  }
}

// 测试
var bus = new EventEmitter()

// 注册事件
bus.$on('click', function () {
  console.log('click')
})

bus.$on('click', function () {
  console.log('click1')
})

// 触发事件 
bus.$emit('click')

2. 观察者模式

  • 观察者(订阅者) -- Watcher
    • update():当事件发生时,具体要做的事情
  • 目标(发布者) -- Dep
    • subs 数组:存储所有的观察者
    • addSub():添加观察者
    • notify():当事件发生,调用所有观察者的 update() 方法
  • 没有事件中心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 目标(发布者) 
// Dependency
class Dep {
  constructor () {
    // 存储所有的观察者
    this.subs = []
  }
  // 添加观察者
  addSub (sub) {
    if (sub && sub.update) {
      this.subs.push(sub)
    }
  }
  // 通知所有观察者
  notify () {
    this.subs.forEach(sub => sub.update())
  }
}

// 观察者(订阅者)
class Watcher {
  update () {
    console.log('update')
  }
}

// 测试
let dep = new Dep()
let watcher = new Watcher()
dep.addSub(watcher) 
dep.notify()

3. 总结

  • 观察者模式是由具体目标调度,比如当事件触发,Dep 就会去调用观察者的方法,所以观察者模 式的订阅者与发布者之间是存在依赖的
  • 发布/订阅模式由统一调度中心调用,因此发布者和订阅者不需要知道对方的存在

手写题:实现柯里化

预先设置一些参数

柯里化是什么:是指这样一个函数,它接收函数 A,并且能返回一个新的函数,这个新的函数能够处理函数 A 的剩余参数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function createCurry(func, args) {
  var argity = func.length;
  var args = args || [];

  return function () {
    var _args = [].slice.apply(arguments);
    args.push(..._args);

    if (args.length < argity) {
      return createCurry.call(this, func, args);
    }

    return func.apply(this, args);
  }
}

New操作符做了什么事情?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1、首先创建了一个新对象
2、设置原型,将对象的原型设置为函数的prototype对象
3、让函数的this指向这个对象,执行构造函数的代码(为这个新对象添加属性)
4、判断函数的返回值类型,如果是值类型,返回创建的对象。如果是引用类型,就返回这个引用类型的对象

组件之间通信

  • 父子组件通信
  • 自定义事件
  • redux和context

context如何运用

  • 父组件向其下所有子孙组件传递信息
  • 如一些简单的信息:主题、语言
  • 复杂的公共信息用redux

在跨层级通信中,主要分为一层或多层的情况

  • 如果只有一层,那么按照 React 的树形结构进行分类的话,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父组件向子组件通信子组件向父组件通信以及平级的兄弟组件间互相通信
  • 在父与子的情况下 ,因为 React 的设计实际上就是传递 Props 即可。那么场景体现在容器组件与展示组件之间,通过 Props 传递 state,让展示组件受控。
  • 在子与父的情况下 ,有两种方式,分别是回调函数与实例函数。回调函数,比如输入框向父级组件返回输入内容,按钮向父级组件传递点击事件等。实例函数的情况有些特别,主要是在父组件中通过 React 的 ref API 获取子组件的实例,然后是通过实例调用子组件的实例函数。这种方式在过去常见于 Modal 框的显示与隐藏
  • 多层级间的数据通信,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一个容器中包含了多层子组件,需要最底部的子组件与顶部组件进行通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断透传 Props 或回调函数,不仅代码层级太深,后续也很不好维护。第二种是两个组件不相关,在整个 React 的组件树的两侧,完全不相交。那么基于多层级间的通信一般有三个方案。
    • 第一个是使用 React 的 Context API,最常见的用途是做语言包国际化
    • 第二个是使用全局变量与事件。
    • 第三个是使用状态管理框架,比如 Flux、Redux 及 Mobx。优点是由于引入了状态管理,使得项目的开发模式与代码结构得以约束,缺点是学习成本相对较高

如何设计React组件

React 组件应从设计与工程实践两个方向进行探讨

从设计上而言,社区主流分类的方案是展示组件与灵巧组件

  • 展示组件内部没有状态管理,仅仅用于最简单的展示表达。展示组件中最基础的一类组件称作代理组件。代理组件常用于封装常用属性、减少重复代码。很经典的场景就是引入 Antd 的 Button 时,你再自己封一层。如果未来需要替换掉 Antd 或者需要在所有的 Button 上添加一个属性,都会非常方便。基于代理组件的思想还可以继续分类,分为样式组件与布局组件两种,分别是将样式与布局内聚在自己组件内部。
  • 从工程实践而言,通过文件夹划分的方式切分代码。我初步常用的分割方式是将页面单独建立一个目录,将复用性略高的 components 建立一个目录,在下面分别建立 basic、container 和 hoc 三类。这样可以保证无法复用的业务逻辑代码尽量留在 Page 中,而可以抽象复用的部分放入 components 中。其中 basic 文件夹放展示组件,由于展示组件本身与业务关联性较低,所以可以使用 Storybook 进行组件的开发管理,提升项目的工程化管理能力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