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
- MVCC 逻辑流程
- undo log
- 快照读与当前读
- redo log
- 配置优化
- mysql服务器参数类型
- 配置文件
- 全局配置文件配置
- 常见全局配置文件配置
- mysql 内存参数配置
- 数据库表设计
- 三大范式
- MVCC 逻辑流程
- undo log
- 快照读与当前读
- redo log
- mysql服务器参数类型
- 配置文件
- 全局配置文件配置
- 常见全局配置文件配置
- mysql 内存参数配置
- 三大范式
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
Multiversion concurrency control (版本并发控制):并发访问(读或写)数据库时,对正在事务内处理的数据做多版本的管理。以达到用来避免写操作的堵塞,从而引发读操作的并发问题。
每一个表除了创建的字段列外还有隐藏列 DB_TRX_ID 数据行的版本号 和DB_ROLL_PT 删除版本号
MVCC 逻辑流程
insert操作:Innodb为新插入的每一行保存当前系统版本号作为行版本号
delete操作:Innodb为删除的每一行保存当前系统版本号作为行删除标识
update操作:Innodb为插入一行新纪录 保存当前系统版本号作为行版本号 同时保存当前系统版本号到原来的行作为行删除标识
select操作:Innodb会根据以下两个条件检查每行记录:
- Innodb只查找版本早于当前事务版本的数据行(行的系统版本号小于或等于事务的系统版本号) 这样确保事务读取的行要么是在事务开始前已存在 要么是事务自身插入或修改过的
- 行的删除版本要么未定义 要么大于当前事务版本号 这样可以确保事务读取到的行在事务开始之前未被删除
undo log
Undo Log 是什么: undo 意为取消,以撤销操作为目的,返回指定某个状态的操作 undo log 指事务开始之前, 在操作任何数据之前, 首先将 需操作的 数据备份到一个地方 (Undo Log) UndoLog 是为了实现事务的原子性而出现的产物 Undo Log 实现事务 原子性 :事务处理过程中 如果出现了错误或者用户执行了 ROLLBACK 语句,Mysql 可以利用Undo Log 中的备份将数据恢复到事务开始之前的状态 UndoLog 在Mysql innodb 存储引擎中用来实现多版本并发控制 Undo log 实现多版本并发控制:事务未提交之前,Undo 保存了未提交之前的版本数据,Undo 中的数据可作为数据旧版本快照供其他并发事务进行快照读
快照读与当前读
快照读:SQL 读取的 数据 是快照版本,也就是历史版本 , 普通的SELECT 就是快照读 innodb 快照读,数据的读取将由 cache( 原本数据) undo( 事务修改过的数据) 两部分组成 当前读:SQL 读取的 数据 是最新版本 。通过锁机制来保证读取的数据无法通过其他事务进行修改 UPDATE 、DELETE 、INSERT 、SELECT … LOCK IN SHARE MODE 、SELECT … FOR UPDATE 都是当前读
Innodb通过快照读的MVCC和当前读的next-key锁机制解决幻读问题
redo log
Redo Log 是什么: Redo ,顾名思义就 是 重做。以恢复操作为目的,重现操作 ; Redo log 指事务中 操作 的 任何数据,将 将 最新的 数据备份到一个地方 (Redo Log) Redo log 的持久: 不是随着事务的提交才写入的,而是在事务的执行过程中,便开始写入redo 中。具体的落盘策略可以进行配置 RedoLog 是为了实现事务的持久性而出现的产物 Redo Log 实现事务 持久性 : 防止在发生故障的时间点,尚有脏页未写入磁盘,在重启mysql 服务的时候,根据redo log 进行重做,从而达到事务的 未入磁盘数据进行 持久 化 这一特性。
指定Redo log 记录在{datadir}/ib_logfile1&ib_logfile2 可通过innodb_log_group_home_dir 配置指定目录存储 一旦事务成功提交且数据持久化落盘之后,此时Redo log 中的对应事务数据记录就失去了意义,所以Redo log 的写入是日志文件循环写入的 指定Redo log 日志文件组中的数量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默认为2 指定Redo log 每一个日志文件最大存储量innodb_log_file_size 默认48M 指定Redo log 在cache/buffer 中的buffer 池大小innodb_log_buffer_size 默认16M Redo buffer 持久化Redo log 的策略,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取值 0 每秒提交 Redo buffer --> Redo log OS cache -->flush cache to disk[ 可能丢失一秒内的事务数据] 取值 1 默认值,每次事务提交执行Redo buffer --> Redo log OS cache -->flush cache to disk[ 最安全,性能最差的方式] 取值 2 每次事务提交执行Redo buffer --> Redo log OS cache 再每一秒执行 ->flush cache to disk
配置优化
mysql服务器参数类型
基于参数的作用域:全局参数 set global autocommit = ON/OFF; 会话参数( 会话参数不单独设置则会采用全局参数) set session autocommit = ON/OFF; 注意: 全局参数的设定对于已经存在的会话无法生效 会话参数的设定随着会话的销毁而失效 全局类的统一配置建议配置在默认配置文件中,否则重启服务会导致配置失效
配置文件
mysql --help 寻找配置文件的位置和加载顺序 Default options are read from the following files in the given order: /etc/my.cnf /etc/mysql/my.cnf /usr/etc/my.cnf ~/.my.cnf mysql --help | grep -A 1 ‘Default options are read from the following files in the given order’
后面加载的文件会把前面加载的覆盖
全局配置文件配置
最大连接数配置: max_connections 系统句柄数配置: /etc/security/limits.conf ulimit -a mysql 句柄数配置: /usr/lib/systemd/system/mysqld.service
常见全局配置文件配置
port = 3306 socket = /tmp/mysql.sock basedir = /usr/local/mysql datadir = /data/mysql pid-file = /data/mysql/mysql.pid user = mysql bind-address = 0.0.0.0 max_connections=2000 lower_case_table_names = 0 # 表名区分大小写 server-id = 1 tmp_table_size=16M transaction_isolation = REPEATABLE-READ ready_only=1
mysql 内存参数配置
每一个connection 内存参数配置:
- sort_buffer_size connection 排序缓冲区大小 建议256K( 默认值)-> 2M 之内 当查询语句中有需要文件排序功能时,马上为connection 分配配置的内存大小
- join_buffer_size connection 关联查询缓冲区大小 建议256K( 默认值)-> 1M 之内 当查询语句中有关联查询时,马上分配配置大小的内存用这个关联查询,所以有可能在一个查询语句中会分配很多个关联查询缓冲区
上述配置4000 连接占用内存: 4000*(0.256M 0.256M) = 2G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innodb buffer/cache 的大小(默认128M) ) Innodb_buffer_pool保存内容:数据缓存 索引缓存 缓冲数据 内部结构 大的缓冲池可以减小多次磁盘I/O 访问相同的表数据以提高性能 参考计算公式: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总物理内存 - 系统运行所用 - connection 所用)* 90%
wait_timeout 服务器关闭非交互连接之前等待活动的秒数
innodb_open_files 限制Innodb能打开的表的个数
innodb_write_io_threads innodb_read_io_threads innodb使用后台线程处理innodb缓冲区数据页上的读写 I/O(输入输出)请求
innodb_lock_wait_timeout InnoDB事务在被回滚之前可以等待一个锁定的超时秒数 https://www.cnblogs.com/wyy123/p/6092976.html 常见配置的帖子
数据库表设计
三大范式
第一范式( 1NF): 字段具有原子性,不可再分。 所有关系型数据库系统都满足第一范式)数据库表中的字段都是单一属性的, 不可再分; 第二范式( 2NF): 要求实体的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 所谓完全依赖是指不能存在仅依赖主键一部分的属性,如果存在, 那么这个属性和主关键字的这一部分应该分离出来形成一个新的实体, 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为实现区分通常需要为表加上一个列,以存储各个实例的惟一标识。 简而言之, 第二范式就是属性完全依赖主键。 第三范式( 3NF): 满足第三范式( 3NF) 必须先满足第二范式( 2NF)。 简而言之, 第三范式( 3NF)要求一个数据库表中不包含已在其它表中已包含的非主键信息。 简单一点 : 1 , 每一列只有一个单一的值 ,不可再拆分 2 , 每一行都 有主键能进行区分 3 , 每一个表都不包含其他表已经包含的非主键
充分的满足第一范式设计将为表建立太量的列 数据从磁盘到缓冲区,缓冲区脏页到磁盘进行持久的过程中,列的数量过多会导致性能下降。过多的列影响转换和持久的性能
过分的满足第三范式化造成了太多的表关联 表的关联操作将带来额外的内存和性能开销
使用innodb 引擎的外键关系进行数据的完整性保证 外键表中数据的修改会导致Innodb引擎对外键约束进行检查,就带来了额外的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