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在百度的AIStudio上学习了MNIST数据集上的手写数字识别的课程,就简单做一下笔记吧!
源代码地址:https://github.com/fslongjin/PaddleLearn/tree/master/手写数字识别
记录一下学到的知识点:
数据处理
自己编写适合当前任务的数据处理程序,一般涉及如下五个环节:
- 读入数据
- 划分数据集
- 生成批次数据
- 训练样本集乱序
- 校验数据有效性
读入数据并划分数据集
MNIST数据集以json格式保存在文件中,结构是下面这样子的:
data包含三个元素的列表:train_set、val_set、 test_set,包括50 000条训练样本、10 000条验证样本、10 000条测试样本。每个样本包含手写数字图片和对应的标签。
- train_set(训练集):用于确定模型参数。
- val_set(验证集):用于调节模型超参数(如多个网络结构、正则化权重的最优选择)。
- test_set(测试集):用于估计应用效果(没有在模型中应用过的数据,更贴近模型在真实场景应用的效果)。
train_set包含两个元素的列表:train_images、train_labels。
- train_images:[50 000, 784]的二维列表,包含50 000张图片。每张图片用一个长度为784的向量表示,内容是28*28尺寸的像素灰度值(黑白图片)。
- train_labels:[50 000, ]的列表,表示这些图片对应的分类标签,即0~9之间的一个数字。
模型选择的建议
当几个模型的准确率在测试集上差距不大时,应当尽量选择网络结构相对简单的模型。往往越精巧设计的模型和方法,越不容易在不同的数据集之间迁移。
训练样本乱序、生成批次数据
- 训练样本乱序: 先将样本按顺序进行编号,建立ID集合index_list。然后将index_list乱序,最后按乱序后的顺序读取数据。
说明:
通过大量实验发现,模型对最后出现的数据印象更加深刻。训练数据导入后,越接近模型训练结束,最后几个批次数据对模型参数的影响越大。为了避免模型记忆影响训练效果,需要进行样本乱序操作。
- 生成批次数据: 先设置合理的batch_size,再将数据转变成符合模型输入要求的np.array格式返回。同时,在返回数据时将Python生成器设置为
yield
模式,以减少内存占用。
异步数据读取
对于样本量较大、数据读取较慢的场景,建议采用异步数据读取方式。异步读取数据时,数据读取和模型训练并行执行,从而加快了数据读取速度,牺牲一小部分内存换取数据读取效率的提升,二者关系如图所示。
- 同步数据读取:数据读取与模型训练串行。当模型需要数据时,才运行数据读取函数获得当前批次的数据。在读取数据期间,模型一直等待数据读取结束才进行训练,数据读取速度相对较慢。
- 异步数据读取:数据读取和模型训练并行。读取到的数据不断的放入缓存区,无需等待模型训练就可以启动下一轮数据读取。当模型训练完一个批次后,不用等待数据读取过程,直接从缓存区获得下一批次数据进行训练,从而加快了数据读取速度。
- 异步队列:数据读取和模型训练交互的仓库,二者均可以从仓库中读取数据,它的存在使得两者的工作节奏可以解耦。
使用飞桨实现异步数据读取非常简单,只需要两个步骤:
- 构建一个继承paddle.io.Dataset类的数据读取器。
- 通过paddle.io.DataLoader创建异步数据读取的迭代器。
注意,异步读取数据只在数据量规模巨大时会带来显著的性能提升,对于多数场景采用同步数据读取的方式已经足够。
Sigmoid激活函数
隐含层引入非线性激活函数Sigmoid是为了增加神经网络的非线性能力。
卷积神经网络
虽然使用经典的全连接神经网络可以提升一定的准确率,但其输入数据的形式导致丢失了图像像素间的空间信息,这影响了网络对图像内容的理解。对于计算机视觉问题,效果最好的模型仍然是卷积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针对视觉问题的特点进行了网络结构优化,可以直接处理原始形式的图像数据,保留像素间的空间信息,因此更适合处理视觉问题。
卷积神经网络由多个卷积层和池化层组成,如下图所示。卷积层负责对输入进行扫描以生成更抽象的特征表示,池化层对这些特征表示进行过滤,保留最关键的特征信息。
Softmax函数
Softmax函数可以将原始输出转变成对应标签的概率,公式如下,其中C是标签类别个数。
对应到代码上,需要在前向计算中,对全连接网络的输出层增加一个Softmax运算,outputs = F.softmax(outputs)
交叉熵
交叉熵损失函数的设计是基于最大似然思想:最大概率得到观察结果的假设是真的。
交叉熵的公式
其中,log表示以e为底数的自然对数。yk代表模型输出,tk代表各个标签。tk中只有正确解的标签为1,其余均为0(one-hot表示)。
因此,交叉熵只计算对应着“正确解”标签的输出的自然对数。比如,假设正确标签的索引是“2”,与之对应的神经网络的输出是0.6,则交叉熵误差是−log0.6=0.51;若“2”对应的输出是0.1,则交叉熵误差为−log0.1=2.30。由此可见,交叉熵误差的值是由正确标签所对应的输出结果决定的。
设置学习率
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中,通常使用标准的随机梯度下降算法更新参数,学习率代表参数更新幅度的大小,即步长。当学习率最优时,模型的有效容量最大,最终能达到的效果最好。学习率和深度学习任务类型有关,合适的学习率往往需要大量的实验和调参经验。探索学习率最优值时需要注意如下两点:
- 学习率不是越小越好。学习率越小,损失函数的变化速度越慢,意味着我们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进行收敛,如下左图所示。
- 学习率不是越大越好。只根据总样本集中的一个批次计算梯度,抽样误差会导致计算出的梯度不是全局最优的方向,且存在波动。在接近最优解时,过大的学习率会导致参数在最优解附近震荡,损失难以收敛,如下右图所示。
在训练前,我们往往不清楚一个特定问题设置成怎样的学习率是合理的,因此在训练时可以尝试调小或调大,通过观察Loss下降的情况判断合理的学习率
学习率的主流优化算法
学习率是优化器的一个参数,调整学习率看似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需要不断的调整步长,观察训练时间和Loss的变化。经过研究员的不断的实验,当前已经形成了四种比较成熟的优化算法:SGD、Momentum、AdaGrad和Adam,效果如下图所示
- SGD: 随机梯度下降算法,每次训练少量数据,抽样偏差导致的参数收敛过程中震荡。
- Momentum: 引入物理“动量”的概念,累积速度,减少震荡,使参数更新的方向更稳定。
每个批次的数据含有抽样误差,导致梯度更新的方向波动较大。如果我们引入物理动量的概念,给梯度下降的过程加入一定的“惯性”累积,就可以减少更新路径上的震荡,即每次更新的梯度由“历史多次梯度的累积方向”和“当次梯度”加权相加得到。历史多次梯度的累积方向往往是从全局视角更正确的方向,这与“惯性”的物理概念很像,也是为何其起名为“Momentum”的原因。类似不同品牌和材质的篮球有一定的重量差别,街头篮球队中的投手(擅长中远距离投篮)喜欢稍重篮球的比例较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重的篮球惯性大,更不容易受到手势的小幅变形或风吹的影响。
- AdaGrad: 根据不同参数距离最优解的远近,动态调整学习率。学习率逐渐下降,依据各参数变化大小调整学习率。
通过调整学习率的实验可以发现:当某个参数的现值距离最优解较远时(表现为梯度的绝对值较大),我们期望参数更新的步长大一些,以便更快收敛到最优解。当某个参数的现值距离最优解较近时(表现为梯度的绝对值较小),我们期望参数的更新步长小一些,以便更精细的逼近最优解。类似于打高尔夫球,专业运动员第一杆开球时,通常会大力打一个远球,让球尽量落在洞口附近。当第二杆面对离洞口较近的球时,他会更轻柔而细致的推杆,避免将球打飞。与此类似,参数更新的步长应该随着优化过程逐渐减少,减少的程度与当前梯度的大小有关。根据这个思想编写的优化算法称为“AdaGrad”,Ada是Adaptive的缩写,表示“适应环境而变化”的意思。RMSProp是在AdaGrad基础上的改进,学习率随着梯度变化而适应,解决AdaGrad学习率急剧下降的问题。
- Adam: 由于动量和自适应学习率两个优化思路是正交的,因此可以将两个思路结合起来,这就是当前广泛应用的算法。
训练调试与优化
训练过程优化思路主要有如下五个关键环节:
1. 计算分类准确率,观测模型训练效果。
交叉熵损失函数只能作为优化目标,无法直接准确衡量模型的训练效果。准确率可以直接衡量训练效果,但由于其离散性质,不适合做为损失函数优化神经网络。
2. 检查模型训练过程,识别潜在问题。
如果模型的损失或者评估指标表现异常,通常需要打印模型每一层的输入和输出来定位问题,分析每一层的内容来获取错误的原因。
3. 加入校验或测试,更好评价模型效果。
理想的模型训练结果是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上均有较高的准确率,如果训练集的准确率低于验证集,说明网络训练程度不够;如果训练集的准确率高于验证集,可能是发生了过拟合现象。通过在优化目标中加入正则化项的办法,解决过拟合的问题。
4. 加入正则化项,避免模型过拟合。
飞桨框架支持为整体参数加入正则化项,这是通常的做法。此外,飞桨框架也支持为某一层或某一部分的网络单独加入正则化项,以达到精细调整参数训练的效果。
5. 可视化分析。
用户不仅可以通过打印或使用matplotlib库作图,飞桨还提供了更专业的可视化分析工具VisualDL,提供便捷的可视化分析方法。
过拟合现象
归结到深度学习中,假设模型也会犯错,通过分析发现可能的原因:
- 情况1:训练数据存在噪音,导致模型学到了噪音,而不是真实规律。
- 情况2:使用强大模型(表示空间大)的同时训练数据太少,导致在训练数据上表现良好的候选假设太多,锁定了一个“虚假正确”的假设。
对于情况1,我们使用数据清洗和修正来解决。 对于情况2,我们或者限制模型表示能力,或者收集更多的训练数据。
而清洗训练数据中的错误,或收集更多的训练数据往往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想获得更多更高质量的数据。在实际项目中,更快、更低成本可控制过拟合的方法,只有限制模型的表示能力。
正则化项
为了防止模型过拟合,在没有扩充样本量的可能下,只能降低模型的复杂度,可以通过限制参数的数量或可能取值(参数值尽量小)实现。
具体来说,在模型的优化目标(损失)中人为加入对参数规模的惩罚项。当参数越多或取值越大时,该惩罚项就越大。通过调整惩罚项的权重系数,可以使模型在“尽量减少训练损失”和“保持模型的泛化能力”之间取得平衡。泛化能力表示模型在没有见过的样本上依然有效。正则化项的存在,增加了模型在训练集上的损失。
飞桨支持为所有参数加上统一的正则化项,也支持为特定的参数添加正则化项。前者的实现如下代码所示,仅在优化器中设置weight_decay
参数即可实现。使用参数coeff
调节正则化项的权重,权重越大时,对模型复杂度的惩罚越高。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www.longjin666.top/?p=1021